• 沒有找到結果。

提問策略對學童閱讀理解表現之影響

圖  4‐ 1  提問教學活動

第三節 提問策略對學童閱讀理解表現之影響

本節之目的旨在針對本研究以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前、後測成果,所得量 化資料進行分析與討論,藉此說明學童在班級共讀策略教學進行前、後之閱 讀理解的改變情形,分述如下: 

一、閱讀理解測驗前測 

研究者進行班級共讀策略教學前,先行以中文閱讀理解測驗評估研究對 象之閱讀理解能力,藉此了解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起點行為。本研究採林寶 貴、錡寶香(2006)所編製的「中文閱讀理解測驗」,答對 1  題為 1  分,依前 後測的得分情形評估本研究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研究對象在「中文閱讀理 解測驗」前後測呈現結果如表 4‐10。 

表  4‐ 11  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前測成績 

(  施測時間:2013 年 2 月  )  學生  得分  T 分數  學生  得分  T 分數 

S01  44  55  S14  39  52  S02  36  50  S15  31  47  S03  50  58  S16  55  61  S04  62  65  S17  54  61  S05  60  64  S18  50  58  S06  63  66  S19  53  60  S07  80  75  S20  58  63  S08  38  51  S21  41  53  S09  18  39  S22  56  62  S10  50  58  S23  22  42  S11  45  55  S24  47  57  S12  33  48  S25  33  48  S13  70  70  S26  17  39 

林寶貴、錡寶香(2006)所編製的「中文閱讀理解測驗」的測驗結果的解 釋與應用中,就瘦是學童在團體中表現的常模對照分數,其平均值為 50,標 準差為 10,因此 T 分數超過 70 為「極優」,介於 60 至 70 之間則為「優」,

而在 40~60 則為「普通」,30~40 則為「差」,30 以下為「極差」。由表 4‐1  前 測成績對照常模後發現,T 分數 40 以下的學童有 2 位,分別是 S09 和 S26;T 分數介於 40~60 之間的學童有 15 位,分別 S01、S02、S03、S08、S10、S11、

S12、S14、S15、S18、S19、S21、S23、S24  和 S25;T 分數超過 60 的則有 9 位,分別為 S04、S05、S06、S07、S13、S16、S17、S20 和 S22。由此可知,

班上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童為少數,閱讀理解能力中等者占了一半之多,閱讀 理解能力優者約有 1/3。 

根據林文寶、綺寶香編制的「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建立年級 T 分數與百 分等級常模,研究者就前測成績所得原始分數,對照二年級學童之年級,查 出與其得分相對應的 T 分數,將 T 分數超過 60 的學童認定為高閱讀能力,而 T 分數在 40~60 則為中閱讀能力,40 以下為低閱讀能力。然後採異質性分組 的小組型態,讓提問教學策略進行時,由中、高閱讀能力的學童能引導、協 助低閱讀能力的學童,彼此腦力激盪。詳細說明如下表 4‐11: 

表 4- 12 研究對象分組說明(前測) 閱讀能力  每組人數  學童 

高閱讀能力  9 人  S04、S05、S06、S07、S13、S16、S17、S20、

S22 

中閱讀能力  15 人  S01、S02、S03、S08、S10、S11、S12、S14、

S15、S18、S19、S21、S23、S24、S25  低閱讀能力  2 人  S09、S26 

合計  26 人   

根據上表,於高閱讀能力、中閱讀能力及低閱讀能力三個不同群組中,

分別隨機抽樣選定 2 位焦點學童。6 位研究焦點學童分別為: 

(1)高閱讀能力:H06、H13  (2)中閱讀能力:S08、S14    (3)低閱讀能力:L09、L26  二、閱讀理解測驗後測 

研究者於閱讀測驗前測後,實施 16 節的提問策略教學活動,自 101 學年 起至 102 學年,待教學活動結束後,再利用同一份閱讀測驗進行後測。研究 對象在「閱讀理解測驗」後測呈現結果如表 4‐12。 

表  4‐ 13  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後測成績 

( 施測時間 : 2014 年 6 月 )  學生  得分  T 分數  學生  得分  T 分數 

S01  59  64  S14  44  55  S02  41  53  S15  39  52  S03  56  62  S16  64  67  S04  77  74  S17  60  64  S05  66  68  S18  51  59  S06  71  70  S19  55  61  S07  89  80  S20  65  67  S08  47  57  S21  44  55  S09  32  48  S22  62  65  S10  54  61  S23  26  44  S11  51  59  S24  47  57  S12  39  52  S25  31  47  S13  83  75  S26  29  46 

由表 4‐12  後測成績對照常模後發現,T 分數介於 40~60 之間的學童有 13 位,為 S02、S08、S09、S11、S12、S14、S15、S18、S21、S23、S24、S25 及 S26;T 分數超過 60 的則有 13 位,分別為 S01、S03、S04、S05、S06、S07、

S10、S13、S16、S17、S19、S20 和 S22。

表 4- 14 研究對象分組說明(後測) 閱讀能力  每組人數  學童 

高閱讀能力  13 人  S01、S03、S04、S05、S06、S07、S10、S13、

S16、S17、S19、S20、S22 

中閱讀能力  13 人  S02、S08、S09、S11、S12、S14、S15、S18、

S21、S23、S24、S25、S26  低閱讀能力  0 人   

合計  26 人   

由上表可知,對照前測成績後發現,S09 和 S26 這 2 位學童的後測分數 從「低閱讀能力」提升至「中閱讀能力」,S01、S03、S10 和 S19 這 4 位學童 則由「中閱讀能力」提升至「高閱讀能力」。

三、閱讀理解測驗前後測分析 

從表 4‐14 可看出學生進退步情形,其中 S1、S4、S13 進步 10 分以上,

S2、S3、S5、S6、S7、S8、S9、S11、S12、S14、S15、S16、S17、S20、S22、

S26 進步 5~9 分,S10、S18、S19、S21、S23 進步 1~4 分,S24 沒有進退步,

S25 退步 2 分。六位焦點學童中,S13 原本是高閱讀程度,後測後進步達 13 分,S6 原本是高閱讀程度,後測後進步達 8 分,S8 原本是中閱讀程度,後測 後進步達 9 分,S14 原本是中閱讀程度,後測後進步達 5 分,S9 原本是低閱 讀程度,後測後進步達 7 分,S26 原本是低閱讀程度,後測後進步達 7 分。 

 

表 4- 15 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前後測成績比較

學生  前測分數  前測 T 分數 後測分數  後測 T 分數 進退步分數  S01  44  55  59  64  15  S02  36  50  41  53  5  S03  50  58  56  62  6  S04  62  65  77  74  15  S05  60  64  66  68  6  S06  63  66  71  70  8  S07  80  75  89  80  9  S08  38  51  47  57  9  S09  18  39  32  48  7  S10  50  58  54  61  4  S11  45  55  51  59  6  S12  33  48  39  52  6  S13  70  70  83  75  13  S14  39  52  44  55  5  S15  31  47  39  52  8  S16  55  61  64  67  9  S17  54  61  60  64  6  S18  50  58  51  59  1  S19  53  60  55  61  2  S20  58  63  65  67  7  S21  41  53  44  55  3  S22  56  62  62  65  6  S23  22  42  26  44  4  S24  47  57  47  57  0  S25  33  48  31  47  ‐2  S26  17  39  29  46  7   

研究者針對全班學生的「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前後測分數,以 SPSS 統計

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及成對樣本 t 考驗分析,結果如表 4‐16  所示:   

 

表 4- 16 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前後測之 t 檢定

  個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顯著性  前測成績  26  46.35  15.45 

‐7.840  .000  後測成績  26  53.15  16.39 

 

由上表中可得知,全班學童於「中文閱讀理解測驗」前測平均數為 46.35,

標準差 15.45;後測平均數為 53.15,標準差 16.39,t =‐7.840(p<.001)達顯著 水準,表示進行提問策略教學後,全班閱讀理解能力之表現達顯著效果。由 此可知,提問教學策略確實能夠增進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結果與賴榮興 (2008)、林秀玲(2008)、孫曉雯(2010)、林秋美(2011)、陳慧容(2011)、潘慧玉 (2013)、林淑如(2014)研究結果相符。 

 

第四節 教師運用提問策略歷程中的反思與成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