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一般放款相關理論與基本原則

三、 放款基本原則及其衝突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意力於獲利性的考慮,並控制其業務的成長速度,提高銀行的經營效率。

隨著金融情勢的改變,銀行遂一反過去被動的經營管理方式,而以主 動創造負債的方式,來從事各類的「金融創新」(financial innovation),紛 紛發展出各種的信用工具來吸收資金。換言之,銀行不再把負債當做是銀 行策略的外生變數,而透過向央行或同業借款、提高利率爭取活期存款、

發行短期本票等各種方式主動向市場爭取活動短期性資金,以獲得所需要 的流動性。

此種「負債管理理論」雖使銀行更能顯見其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的,

但還是有缺點存在:

1. 以借入款來從事放款行為,只能於短期資金寬鬆狀況時施行,一旦 央行施行緊縮政策,其功能將無法發揮。

2. 此說將使商業銀行專注於追求收益,會造成銀行體系財務結構的不 健全。依據 Modigliani-Miller 理論(1958),可以發現銀行面臨的

「財務風險」(financial risk)與「破產風險」(bankruptcy risk)將 會加大。

3. 創造負債的方式,有諸多不良的影響與實施上的限制。

三、 放款基本原則及其衝突

由銀行放款理論的演變中,大可看出,銀行放款不只在獲取收入,另 一方面亦需要考慮客戶的償債能力,以及銀行本身的流動性需求,以達成

「最大利潤」(maximization of profit)的目的,同時又能滿足最小風險及 保 持 適 度 的 流 動 行 等 兩 項 需 求 。 因 而 獲 利 性 (profitability)、 安 全 性

(safety)、流動性(liquidity)即構成了放款的三項最基本原則6,但此三

6放款的原則一般有:

1.安全性原則

銀行資金大都來自於存款或其他借入款等,自有資金比例偏低,自有資本的高低,將 影響銀行之風險程度多寡,故銀行應維持適度的自有資本比率,同時對資產、投資組 合等之選擇應特別慎重,並宜分散風險,以保障經營之安全性,國際清算銀行(BIS)

規定銀行,自有資本對風險性資產比例不得低於 8%即為明證。

及對邊際信用貢獻值的借款人(borrowers with marginal credit worthiness)

放款,並力求減少閒置現金餘額(idle cash balance),然而這些作為對於流 動性產生重大影響,因而其間的衝突關係乃告產生。一般而言,愈具流動 性的資產,其收益率愈低;反之,獲利愈高、期限愈長的生利資產,其流 動性愈低。George W, Mckinney Jr.及 William J. Brown 即認為:銀行之流 動性應恰好足夠(just enough)配合存款波動的需要,不應過多也不應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正相關現象。此即表示,獲利性與安全性存在著衝突的關係。美國學者 Francis 曾提出債券報酬率(bond yield)構成因素的數學方程式,其中即有 一項風險貼水(risk premium),風險與獲利性的關係由此可見。

若 將 放 款 及 證 券 投 資 的 風 險 , 定 義 為 報 酬 的 標 準 差 (standard deviation),則此一風險與報酬間的關係,可以下圖說明之:

圖 2-1-1 風險與報酬間衝突關係圖

由上述可知,當信用風險增加或期限延長時,則風險提高,而預期報 酬率也隨著提高。圖中的機會軌跡(opportunity locus)即表示在一市場中,

放款或證券投資的風險與報酬率間的取捨(trade off)關係。故銀行若要獲 取較高的收益,則需承擔較大的風險。因此,如何在不影響收益之下,降 低資產組合的風險,即所謂之「放款風險分散原則」。

(三) 流動性與安全性的衝突關係

如前所述,收益性較高的資產,往往期限較長,風險亦之較大;反之,

期限較短者,安全性即提高,因此產生了流動性與安全性的對應關係。

銀行若企圖提高獲利性,而大量擴充風險性資產,則可能產生資金流 動性降低、自貨幣市場借入資金比率增高,以及獲利資產與借入資金的期 限難以配合等不良現象。

因此,銀行的資產組合中,流動性資產所占比率大者,其流動性必高,

其安全性亦較高;反之,長期性放款所占比重大者,其流動性較低,而其 機會軌跡

預期報酬率

報酬的標準差(風險) 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安全性亦低,二者有其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