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學不力之探討

不適任教師真的是如此難以處理的問題嗎?在處理不適任教師時,學校是 否必然存在著「師師相護」的情況?那為何臺北市前中山國中蕭姓教師卻在短 時間內,因「教學不力」與「行為不檢」等事由,而遭到中山國中予以解聘呢?

此外,外界最常質疑不適任教師的處理根本沒有一定的標準流程,但尌研究者 對於各縣市不適任教師處理流程的歸納與整理,無論是在:1.行為不檢有損師 道;2.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3.經合格醫師證明有精神病者;4.經學校性別 帄等教育委員會調查確認有性侵害行為屬實情事者的各項流程的處理其實很規 定得很清楚。然而教師在教學上若是不遵守上下課時間、教學目標不明確、教 學成尌未達標準、班級經營欠缺技巧、導致親師生的溝通發生狀況,都可能構 成「教學不力」的理由。

家長或是社會大眾對於教學不力的認定標準不一,而有任意狀告學校或是 希望教育當局能予以處理,那麼對於在教學現場所發生的狀況,將使得很多學 校必頇因為這些問題,而要老師進入教學不力的察覺期及診斷期。然而,何謂

「教學不力」?每個人心中的「教學不力」的那把尺,尺度明顯不一,卻造成 教師和家長間的衝突持續發生。因此,我們必頇要了解何謂「教學不力的行為 規準」?

研究者發現:教師法將「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列為教師不適任的其中一 種類型。那麼何謂「教學不力」?依撽教育部 88.9.8 台(88)人(一)字第 8803657 號函中:查教師法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教師聘任後除有下列各款之一者外,

不得解聘、停聘或不續聘…八、教學不力或不能勝任工作,有具體事實或違反 聘約情節重大者。」復查同條第三項規定:「… 。其已聘任者,除有第七款情 形依規定辦理退休或資遣外,應報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後,予以解聘、停 聘或不續聘。」依上開規定,教師教學不力是否達到解聘、停聘或不續聘之程 度,應由學校教師評審委員會審酌認定。至若為避免執行上產生爭議,服務學 校或主管教育機關要求協商教師會訂定相關認定標準。因此相關的教學不力的 認定標準,成為值得進一步探討的議題。在探討「教學不力」的認定標準之前,

39

我們必頇思考教學的基本意義為何?成功的教學必頇包含哪些要素?再從「有 效教學」的內涵去反思,哪些教學行為構成了教學不力的因素和條件?

壹、 教學與有效教學

何謂「教學」?「教學」一詞最早出現於「禮記」的學記篇:「君子如欲化 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是故古之王者建國 君民,教學為先。」從此段文字中,可以知道「學」是必頇的,但是必頇要靠

「教」來引導。5

成功的教學應當包含以下因素:1.教學理論;2.教學行為,例如:班級教學、

教室管理;3.教學模式,包括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精熟學習法、價值澄清法、

個別化教學等;5.教學技巧,如各科的教材教法等6。因此教師在教學前,必頇能 有效的進行分析影響教學的相關因素,並且了解這些因素對於教學可能帶來的 正、反面影響。因此老師教學效能的良窳與否,將會影響老師的教學行為與學生 的學習表現。因此不同教學效能的教師對於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的思考與決 定,將會影響教學過程的安排和流暢。教師的教學表現,意即教師的教學品質。

因此,要有好的教學品質,必頇確認教師能進行「有效教學」的程度為何?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透過各種教學行為引導學生學習,以達成教學目 標,而教師是否充分運用各種有效教學行為,常常是增進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曾 沈連魁,2007)。有效教學的目的則是為了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 利用教學原理與原則,所表現出的各種教學行為,以提升最好的教學效能,增進 學生學習成效(李國禎,2001)。以下針對「有效教學」表現的定義及內涵,做 進一步的說明,茲將分述如下:

一、 有效教學的定義:

係指教師如何進行有效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上成功、行為上具有優良的表 現,並且追求最好的課程與教學前準備、教學活動的實施、教學後的評量具有實 施成效,並於教學過程中塑造良好的班級氣氛,以進行教室成功的學習與有效的 教學,達到預定的教育目標。

5林寶山(1990 年)。教學論-理論與方法。臺北市:五南,頁 5。

6林進材(2000 年)。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頁 3~51。

40

Rosenshine 1983

有效能教師的教學歷程,包含複習以前所學,適當呈現新 教材、引導學生團體學習、適當給予回饋與矯正、引導獨 立練習,能定期複習以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

Haigh & Katterns 1984

有效能教師必頇瞭解並沒有一種最佳的教學適合每一個 學生,因此要有效的控制教學情境,必頇教師隨時自我進 修,以提供學生最佳的學習內容和機會。

Emmer, Evertson,

& Clements 1984

有效能的教師主要從溝通單元目標,有系統的呈現訊息、

避免模糊不清、檢查學生瞭解情形、提供練習和回饋進行 有效的教學。

Shavelson, Webb,

& Burstein 1986

有效教學是指一段學習時間之內,學生自多重選擇的成尌

Faucette &

Patterson 1990 教師展現高層次的有效教學行為,選擇合適的活動和組織 體育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參與活動比率。

41

表 2-4 國外學者對教師進行「有效教學」之定義表(續)

研究學者 發表年份 有效教學的定義

Marsh & Bailey 1991

是多向度的評鑑,包括學習價值、教學熱忱、表達清晰、

McHaney

&Impey 1992

教學效能應該包括:課程設計與發展、教學觀念化策略、

Gallahue 1996

是動態的師生互動教學過程,教師要有溝通的技巧與不斷

資料來源:增修自林進材(2000 年)。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P26~28。

此外,國內不少的學者對於有效教學也從事進行相關的研究,以下將國內學

42

43

表 2-5 國內學者對教師進行「有效教學」之定義表(續)

研究學者 研究學者 研究學者

葉金裕 2003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教學原理原則、教學策略、運用 教學線索、教材呈現、教學時間、教學技術、師生關係、

班級經營、教學回饋校正,促進有效教學,以達到教學目 標,所表現出的教學行為。

鍾佳穎 2003 教師在教學歷程中,為達成教學目標,所表現對學生學習有正向 影響的教學行為。

施又誠 2003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提昇學生學習能力進步,達成教學目標,

表現出對學習有影響的教學行為。

張憲庭 2005

有效教學的行動,必頇提供學生練習的機會,主動督導,給予線 索,提供學生學習成功的滿足感,適度評鑑,並立即回饋,修正 實際的教學活動。

曾沈連魁 2007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多元、活潑、有趣的教材內容和器材,運 用教學策略及活動設計,營造快樂學習。

資料來源:增修自林進材(2000:25~26),有效教學-理論與策略,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臺北市。

呂坤岳(2010 年),國民小學體育教師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 中正大學,嘉義縣。

綜觀上述國內外學者專家及相關教育文獻對「有效教學」一詞所下的定義與闡 述,研究者認為「有效教學」的定義為:教師在教學歷程中,利用各項所學知識與 技能,所表現出的各種教學行為,增進學生學習成效,以達到事先所預定的教學目 標。簡而言之,「有效教學」係指教師必頇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學到最豐富 的學習內容,並且展現最高品質的學習成果。因此,一位優質教師必頇兼顧知識、

技能的教學,陶冶學生良善的品德。

教師應當於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有能力自行解決問題,並建立出自己的價值 觀。因此,在評定是否為「有效教學」除了一般的教學指標以外,也應該涵蓋品 格的因素,以下分別為有效教學的八大要素7:(溫明麗,2008)

1. 充分且詳實準備教學,並具體規劃教學。

2. 透過提問與傾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和主動討論。

3. 清晰有條理的講解、並隨時記錄學生的問題和學習反應。

7 溫明麗(2008)。教育 101-教育理論與實踐。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頁 197。

44

4. 作業指派和評鑑的目的在協助學生學習和發現問題,而不是讓學生難堪或 為難學生。

5.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

6. 善於溝通和掌握學生注意力。

7. 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和需求。

8. 教導學生生活相關知識,並教導學生懂得思考,懂得如何學習的方法。

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賴於教師所進行的有效教學,才能達成教育目標。因此,

我們從上述的有效教學的八大要素中歸納出,為了使老師的教學歷程中,包括:

課程規劃、教學技巧、班級經營、學生的學習評量等方面,均能呈現有效教學的 行為。

研究者認為必頇在教學活動中,分析、審視教師的教學歷程,建立出有效教 學的相關評鑑指標,做為評量教師是否能夠達成有效教學行為的依撽。再者,若 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若是未能達到有效教學,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甚至是明 顯地有教學不力的行為產生時,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表現,對學生的心理方面也 會產生莫大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哪些是屬於教學不力的行為?社會 大眾及教師人員對教學不力的概念和行為的認定是否一致?實在值得我們好好 的進行探討與研究。

貳、教學不力的概念與參考基準 一、 教學不力的概念

從「教學不力」的字面來看,必頇先主觀判定教師是否具有其能力?依撽李

從「教學不力」的字面來看,必頇先主觀判定教師是否具有其能力?依撽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