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研究實施

為探討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需求的關係,本研究主要採 用問卷調查法方式。首先進行文獻分析及編製問卷,經專家學者與專家教 師修正後,接著實施預試。在考驗問卷的信度之後,隨即進行正式問卷施 測。茲將實施程序說明如下:

一、預試問卷施測

問卷初稿編製完成後,將問卷初稿送請教育學者專家進行問卷內容之 檢視及修正,進行專家內容效度的評鑑。經與指導教授討論,以修正問卷 內容。本研究以台中市、台中縣、彰化縣及南投縣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 範圍,總共抽取 13 所學校,總計 126 位教師作為預試問卷之研究對象。

預試之施測於民國 94 年 12 月 19 日至 94 年 12 月 30 日止,歷時約兩個星 期。共回收 120 份問卷,扣除無效問卷 2 份,有效問卷為 118 份,有效問 卷比率為 93.65%。之後對預試收回之問卷進行項目分析和信度分析,以 選取適當的題目作為正式問卷之內容。

二、正式問卷施測

正式問卷編製完成之後,研究者先分別以電話聯絡各校,說明本研究 的目的與需要,在徵得該校主任同意後,隨即寄發問卷予各校,並委請主 任協助回收問卷。正式問卷調查於民國 95 年 2 月 27 日至 95 年 3 月 15 日 止,歷時約 16 日。在問卷寄出後第十二日以電話聯繫尚未寄回問卷之學 校聯絡人,提醒問卷之回收與郵遞,並表達感謝之意。本研究之正式問卷 共發出 679 份,經電話催收後,正式問卷回收的結果為 583 份,無效問卷 為 30 份,有效問卷為 553 份,有效問卷比率達 81.44%。問卷回收後,將 資料編碼輸入電腦,進行統計分析,以此作為整理研究結果與撰寫論文之

依據。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調查問卷回收之後,經整理剔除無效問卷後,對問卷調查所得之有 效樣本資料加以編號,並將問卷資料輸入電腦中,再以社會科學統計套裝 軟體(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簡稱 SPSS),進行資料的統計 分析。本研究假設主要之考驗方法如下;

一、平均數與標準差

根據國小教師於「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省思問卷」、「國民小學教師專 業成長需求問卷」之得分,分別求其平均數與標準差,以了解教師在教學 反省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現況。

二、t 考驗

本研究以t考驗檢定不同性別、職務之國民小學教師,在教學反省與

教師專業成長需求各層面及整體之差異情形。

三、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以單因子變異數(one way analysis of variance)分析考驗不同

背景變項,包括年齡、教育背景、任教年資、學校規模、主要任教年級及 職務之國民小學教師,在教學反省與教師專業成長需求各層面及整體上之 差異情形。經分析後,若 F 值達到顯著水準,則進一步以 Scheffé 法進行 事後比較,以考驗各組之間的相互差異情形。

四、卡方檢定

本研究以卡方獨立性檢定(Chi-square test)逐一分析不同背景變項,

包括年齡、教育背景、任教年資、學校規模、主要任教年級、職務之國民 小學教師,其教學反省層次、反省類型與反省內容之差異情形。

五、典型相關

本研究以典型相關(canonical correlation)來瞭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

反省之反省層次、反省類型、反省內容等三個層面與專業成長需求的相關 情形。

六、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本研究以採用逐步多元迴歸(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的

方法,探討教師背景變項、教學反省變項對教師專業成長需求各層面及整 體之預測力。亦即以教師背景變項及教學反省為預測變項,專業成長需求 為效標變項,進行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根據問卷調查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與結果探討。共分五節:

第一節為國小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現況;第二節為不同背景變 項之國小教師其教學反省之差異情形;第三節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其 專業成長需求之差異情形;第四節為國小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需求之 相關、差異情形;第五節為國小教師教學反省對專業成長需求之預測分析。

第一節 國小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現況

本節旨在分析國小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現況。根據問卷調 查結果,利用SPSS套裝統計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以獲得整體及各層 面之平均數、標準差與每題平均數,並以此作為分析現況之依據。本研究 所使用的問卷中,在「教師教學省思問卷」的反省內容部份及「專業成長 需求問卷」係採用五點量表,每題最高得分五分,最低為一分。因此在平 均數方面,若得分介於1.00-1.99為低程度,得分介於2.00-2.99為中下程 度,得分平均數介於3.00-3.99為中上程度,得分4.00-4.99為高程度。以 下就研究結果詳細說明:

一、國小教師教學反省之整體現況

(一)教學反省層次

本研究將教學反省層次分為技術理性、實際行動、批判反省等三個層 次。各層次的歸類方式是依照受試者在「教師教學省思問卷」中,對五個 假設性問題情境中所勾選的次數而定,哪一種層次勾選的次數最多,則歸 屬於該層次。例如受試者勾選技術理性層次 1 次、實際行動層次 3 次、批

判反省層次 1 次,則該受試者之教學反省層次則歸類為實際行動層次。若 有兩種層次的次數一樣,則歸類於較低的一層,以免高估。例如受試者勾 選技術理性層次 2 次、實際行動層次 2 次、批判反省層次 1 次,則將該受 試者之教學反省層次歸類為技術理性層次。結果如下表 4-1 所示。

表 4-1 國小教師教學反省層次之現況分析

教學反省層次 人 數 百分比 排序

技術理性 115 20.8% 3

實際行動 250 45.2% 1

批判反省 188 34.0% 2

依上述分類標準,就 553 位受試教師而言,達到技術理性層次計有 115 人,佔 20.8%;達到實際行動層次共有 250 人,占 45.2%;達到批判反 省層次共有 188 人,占 34.0%。因此國小教師的反省層次以達到實際行動 層次的人數最多,其次為批判反省層次,技術理性層次最少。

由研究結果得知,國小教師的反省層次大多數是以實際行動層次為 主。此結果與吳和堂(2000)、蔡岳璟(2002)、魏榮俊(2004)、Ferguson

(1989)的研究結果「大多數的教師能夠達到實際行動層次」相符。而與 鐘宜玲(1997)及彭新維(2001)的研究結果相異。鍾宜玲(1997)以四 位社會科教師為研究對象,彭新維(2001)以台北市一所學校之六位教師 為研究對象,兩者的研究結果皆指出教師的教學反省以技術層次居多。推 究其原因,可能是其樣本個別差異性較大,因此所形成的研究結果相異,

唯此推論仍有待進一步驗證。從文獻中可知,多數的研究結果皆顯示,不 論是國中、國小或實習教師,其反省層次大多是以實際行動層次為主。也 就是說國小教師面對教學問題時,不會僅僅思考現象表面的問題,還會進 一步檢視問題背後的原因,以尋求解決之道。

(二)教學反省類型

本研究將教學反省類型分為三類,分別是:行動中反省、行動後反省、

行動前反省。其歸類標準與反省層次相同,結果如下表 4-2 所示。

表 4-2 國小教師教學反省類型之現況分析

教學反省類型 人 數 百分比 排序

行動中反省 93 16.8% 3

行動後反省 266 48.1% 1

行動前反省 194 35.0% 2

就 553 位受試教師而言,行動中反省計有 93 人,佔 16.8%;行動後 反省共有 266 人,占 48.1%;行動前反省共有 194 人,占 35.0%。因此 國小教師的反省類型以行動後反省最多,其次為行動前反省,行動中反省 最少。

由研究結果得知,國小教師的教學反省類型大多數是以行動後反省為 主,此結果與、簡紅珠(1999)、洪福財(2000)、蔡岳璟(2002)、孫 維屏(2003)、陳玉枝(2003)、魏榮俊(2004)的研究結果一致。但是 與鄭勝吉(2005)的研究結果「台東縣國小教師教學反省類型大部分屬於 行動前反省」相異。推究其原因,可能是研究範圍地區性所造成的差異或 是研究樣本抽樣的不同,唯此推論仍待進一步研究,加以探析。研究結果 指出,教師通常在教學結束後,才來反省、檢討整節課的教學效果,以求 更深入的理解教室中所發生的事情。此種行動後反省能夠跳脫現場情境,

比行動中反省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反省。然而,行動前反省則具有前瞻 性,是最好的反省。教師教學反省時除了採取行動中反省及行動後反省之 外,更應採取具有前瞻性的行動前反省,三種類型交錯使用,針對各種不 同的向度反省,以提升教學品質。

(三)教學反省內容

本研究將反省內容分為五個層面,分別是「教學方面」、「學生方面」、

「教師方面」、「班級經營」及「環境方面」。為瞭解國小教師教學反省 的內容,統計問卷第二部分「教學省思」之反省內容各層面與整體之平均

數與標準差。結果如下表 4-3 所示。

表 4-3 國小教師教學反省內容之現況分析

各層面名稱 題 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每題平均得分 排序

教學方面 5 19.93 2.20 3.98 3

學生方面 5 20.09 2.18 4.01 2

教師方面 5 18.98 2.47 3.79 4

班級經營 5 20.27 2.33 4.05 1

環境方面 6 20.08 3.14 3.34 5

整體 26 99.36 9.84 3.82

由表 4-3 的結果顯示,國小教師對於教學反省的內容以「班級經營」

層面的平均得分 4.05 最高,「學生方面」層面的平均得分次之,而「環 境方面」層面的平均得分 3.34 最低。五個層面的平均數介於 3.34-4.055 之間,相當於選項的「有時如此」與「經常如此」之間。就整體教學反省 內容而言,其平均數是 3.82,相當於選項的「有時如此」與「經常如此」

之間。因此國小教師的反省內容於「教學方面」、「學生方面」、「教師 方面」、「班級經營」、「環境方面」五個層面及整體上都是屬於中上的 程度。此研究結果與吳和堂(2000)、陳玉枝(2003)、蔡岳璟(2002)、

魏榮俊(2004)的研究結果相同。

由研究結果可知,國小教師的教學反省內容首重「班級經營」。此研 究結果與蔡岳璟(2002)、魏榮俊(2004)、鄭勝吉(2005)等人的研究 結果「教學反省的內容以班級經營為主」相符。但是與吳和堂(2000)教 師教學反省內容以反省自己的表現最佳、郭玉霞(1995)、孫維屏(2003)

「教師進行反省時首重教學」的研究結果相異。究其原因,可能是九年一 貫教改所帶來教師角色的轉變以及班級經營模式的改變。教師必須塑造一

「教師進行反省時首重教學」的研究結果相異。究其原因,可能是九年一 貫教改所帶來教師角色的轉變以及班級經營模式的改變。教師必須塑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