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教學反省、專業成長需求及其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教學反省、專業成長需求及其相關研究

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蒐集國內外文獻有關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需求 之相關博碩士論文,茲將相關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一、教師教學反省之相關研究

國內從 1990 年代開始,國內探討教學反省的博碩士論文有增多趨勢,

顯見教師內在認知反省的概念逐漸受到重視,而對於教學反省的研究則多 關注於師資培育或反省性教學策略上。

教學反省概念受到重視,越來越多學者直接以「教學反省」為研究主 題進行探討。湯梅英(1996)以國小老師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在職教師 反省的廣度和深度優於師院生。邱國力(1996)探討國中理化實習教師對 其教學之反省,發現教學方式的改變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反省。傳統講述教 學傾向技術層面的探討,而合作學習教學法使教師轉變成對整個教學實務 進行反省。陳聖謨(1999)探討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反省,研究結果發現反 省在教學上扮演多元化的角色。教學前的反省主要以資料和教具準備為 主;教學中反省則是以調整策略為主要;而學生的學習反應則是教學後的 反省重心。教師的教學反省有助於專業成長及教學滿足感。吳和堂(2000)

探討國中實習教師教學反省與專業成長關係,研究結果發現教學反省與專 業成長有密切的關係。

受到反省取向的師資培育風潮影響,不少研究者將教學反省應用於教 育實習課程上,探討如何運用反省思考的教學模式於課程,以引導師範院 校學生進行反省。研究發現,反省思考的教學模式有助於培養職前教師的 反省能力。如鍾蔚起(1994)研究發現反省性教學能增進職前實習教師的 反省能力。洪福財(2000)探討反省性策略在幼稚園教學的應用,結果發 現教師對反省策略的知覺上較以往開放接納,並且能以正向的心態面對教 學的優缺點。

不少學者將焦點置於如何運用省思策略來提升職前教師的專業能 力,研究發現撰寫反省札記的方式能夠有效增進教師教學反省。如陳美玉

(1998)以教育學程的師資生為研究對象,發現札記反省在師資培育的應 用上有正面的影響。張美玉(1996)研究發現採用反省策略,並撰寫反省 札記是引導師範院校學生學習反省的有效方法。另外,Bolin(1990)則是 探討如何幫助實習教師教學思考,結果發現撰寫日誌有助於教師的反省思 考。顏素霞(2000)探討反省思考的理論與踐履,研究發現實習日誌對實 習生的反省思考有正面意義。在反省策略上,除了反省札記能夠有效增進 職前教師的反省能力之外,研究發現教師的歷程檔案、行動研究、自我評 鑑等策略也是培養職前教師反省思考的幾種有效途徑(簡紅珠,1991;陳 春蓮,2002)。

在教師教學反省的層次上,研究者以觀察訪談的方式進行研究,如郭 玉霞(1995)以兩位國小準教師為個案研究的對象,分析其教學日記。結果 發現,二位準教師的教學反省均包含 Van Mannen 的三個層次,具有較高 層次的反省思考能力。彭新維(2001)探討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省思,研究 發現教師的反省層次以技術層次居多,少數資深教師能達到批判反省層 次。Ferguson(1989)研究發現師範生都能達到 Van Mannen 的技術層次

反省,大部分的學生也能達到實際層次的反省,但只有少數學生能達到批 判層次的反省。

有研究者探討教師進行教學反省時所關注的層面,研究發現教師主要 的反省內容以教材、教學方法、班級經營、學生學習為主。如鍾宜玲(1997)

以四個社會科教師為研究對象,發現教師反省的層面主要關注於教材內容 與教學方法,偏重於技術層面。Clarke (1995)以四位實習教師為研究對 象,研究發現實習教師皆能對個人實務特定層面以及整體層面進行反省。

反省的內容包括:課程內容、班級經營、學生學習、教師與學生之間。

亦有學者探討影響教師教學反省的因素。研究指出卓佩玲(1999)研 究發現影響實習教師教學思考與決定的主要因素來自於本身、學生、情境 等方面。Ross (1990)指出影響教師教學反省的因素有彈性、開放的胸襟、

對不確定的容忍度。Zeichner 及 Liston(1987)指出影響教師教學反省的 因素有個人理論與外在的環境(如學校規章、制度、社區環境)。此外,

在個人與學校背景變項上,研究發現性別、學歷、學校班級數、任教年級、

教學年資等因素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反省情形(吳和堂,2000;蔡岳璟,

2003;魏榮俊,2004)。

綜合上述國內外學者對教學反省相關研究的整理與分析,研究者依研 究取向、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加以歸納如下:

(一)研究取向上

多數的學者以教學反省為主題來進行探討,以現況分析作為研究主 軸。另外,受到反省取向的師資培育風潮影響,研究者將焦點置於師資培 育的過程,探討如何運用反省思考的教學模式於師資課程中,以引導師範 院校學生進行反省,如鍾蔚起。不少研究者重視如何運用省思策略來提升 職前教師的專業能力,如陳美玉、張美玉、顏素霞、簡紅珠、陳春蓮、Bolin 等。亦有學者探討影響教師教學反省的因素,如卓佩玲、陳曉綺。因此,

本研究擬以教學反省為研究主題,探析國小教師教學反省的現況為何。

(二)研究對象上

在研究對象方面,根據研究目的的不同而有差異。包括師範院校的師 資生、國中小實習教師、幼教老師、國中小在職教師等。其中以實習教師 為研究對象的佔多數,較少對國小教師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因此本研究選 擇以中部四個縣市的國小現職教師為研究對象,調查在教學現場教師的教 學反省情形。

(三)研究方法上

在研究方法上以質的文件蒐集為多,如省思札記、觀察及訪談等;其 次是量的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而探討教學反省的相關博士論文,則 以質量並重的方式來進行研究。本研究基於研究目的,考量人力、物力等 因素,擬以中部四個縣市之國小現職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的方 式來瞭解目前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反省現況為何。

二、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相關研究

有學者指出目前有關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有兩大取向,其一是探討專 業成長的內容、需求及現況;另一個取向則是探討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模 式與策略(孫國華,1996)。目前國內教師專業成長的相關研究相當廣泛,

其中有探討教師專業成長的模式,或從教學效能、形象知覺、生涯發展等 不同角度來分析教師專業成長(李俊湖,1992;吳和堂,2000;沈翠蓮,

1994;蔡碧璉,1993)。

針對不同個人與學校的背景變項對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影響,茲將相 關研究結果整理如下:

(一)性別

在性別與教師專業專業成長的相關研究中,李俊湖(1992)、周崇儒

(1997)、呂錘卿(2000)、蔡碧蓮(1993)研究發現不同性別教師其專 業成長有差異。李俊湖(1992)探討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的關係,

研究發現國小男性教師在教學發展、與組織層面及整體專業成長上顯著高 於女性教師;周崇儒(1997)探討國小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 能關係,研究發現國民小學教師的整體專業成長表現上,女性教師高於男 性教師;呂錘卿(2000)發現男女教師在教師專業成長的十八個面上有顯 著差異;蔡碧蓮(1993)探討國中教師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關係,研究 發現男性教師在專業自主、專業知能、專業成長與在職進修情形等各方面 均高於女性教師。此外,沈翠蓮(1994)研究則發現男女教師在專業成長 上並無顯著差異。

在性別與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的相關研究中,林生傳(2000)、孫國華

(1997)、林生傳、陳慧芬、黃文三(2001)、洪瓊芳(2004)研究發現不 同性別教師其專業成長需求有差異。林生傳(2000)的研究發現不論是國 中或國小教師,女性教師相對於男性教師有較大的專業成長需求;孫國華

(1997)探討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發現男性教師 在專業成長需求之教育新知、行政知能、班級經營層面上的需求程度高於 女性教師,而女性教師在一般知能的需求程度高於男性教師;林生傳、陳 慧芬、黃文三(2001)探討教育改革政策下的國小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研 究發現男女教師在九年一貫課程之專業成長需求程度有顯著差異,其中女 性教師的專業成長需求程度均高於男教師;洪瓊芳(2004)探討國小教師 專業成長現況與需求,研究發現男性教師在學校行政層面的需求程度高於 女性教師。此外,張淑雲(2001)、黃秋月(2002)、王慧珠(2003)、張 淳惠(2002)、馮莉雅(1997)、陳俐君(2005)、江慧萍(2004)、張新堂

(2005)研究發現不同性別教師在專業成長需求的整體及各層面,均無顯 著差異。

由上述的可知,依目前相關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教師對專業成長

需求是否存在差異性,並無一致性的看法,值得研究者關注,並進一步分 析。

(二)年齡

在年齡與教師專業成長的相關研究中,俞國華(2002)、蔡碧蓮(1993)

研究發現不同年齡的教師其專業成長有差異。俞國華(2002)探討國小教 師知識管理與專業成長關係,發現不同教師的專業成長情形有差異,其中 46-55 歲及 56 歲以上的教師,優於 26-35 及 25 歲以下的教師;蔡碧蓮(1993)

探討國中專業成長與其形象知覺關係,發現 41-50 歲及 51 歲以上的教師 在改善教室管理技巧、改善人際關係技巧及利用社區資源等專業成長的程 度較年輕教師高。

在年齡與教師專業成長需求的相關研究中,孫國華(1997)、洪瓊芳

(2004)、黃秋月(2003)研究發現不同年齡的教師其專業成長需求程度

(2004)、黃秋月(2003)研究發現不同年齡的教師其專業成長需求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