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教學法之相關理論

此節是就各種教學法做一論述,在此有三個較基本的取向:建構主義教學、

輔導發現法與直接教學法。茲分述如下:

壹、建構主義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基本上是在解釋「知識是什麼?」和「學習是什麼?」的一種理論 模式(張靜嚳,1995)。von Glasersfeld(1989)的兩句話:「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

而是認知主體所主動建構的」,「認知的功能在於適應與組織經驗世界,而非用來 發現本體的現實(ontological reality)」,正是建構主義教學的基本精神。依據這種 觀點,「鼓勵省思」是教學的原則,教師應提供適當問題情境與鼓勵兒童省思以 建構知識(劉秋木,1996)。張靜嚳與劉秋木二人之說明分別列舉如下:

一、張靜嚳的觀點

張靜嚳(1996)提出的建構教學原理有三:(一)教學在引導學生建構知 識,不在也不可能傳輸學生知識;(二)建構教學的目的在促進學生思考和了 解,不在記背知識與技巧;(三)建構學習是以做中學、談中懂、寫中通等多 元互動的社會建構,非以聆聽、練習等單元單向的任意建構。

二、劉秋木的觀點

劉秋木(1996)敘述建構主義所主張的教學程序如下:

(一) 對學生數學知識與數學建構歷程的假設

有計畫的教學要以兒童的知識背景為基礎,而非任意地給予教學內容。

教師可以依據專家學者的研究以了解兒童對於某個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與建 構的歷程。

(二) 擬定學習目標

依據對兒童數學知識的推估,可以擬定一個粗略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

表示教師對於學生可能的預期,這個可能的學習範圍是基於學生的數學知識 而非基於教師的數學知識。

(三) 提供問題情境

教師是佈題者,而非傳統的解題者。兒童在解題的歷程中建構其知識。

教師提出適合的問題或利用兒童自發的問題,讓兒童思考是很重要的工作。

(四) 鼓勵省思

在兒童面對一個問題而缺乏解決的方法時,應鼓勵兒童去思考,如此可 以激發他們的思考能力。

(五) 鼓勵互動的數學溝通

兒童在合作學習的情況下,尊重、理解、解釋、利用、批判他人的意見 而激發批判性思考;在表達自己的意見時也要比較自己與他人的意見、評估 對方的理解能力或反應,由此而激發思考。

由以上可知,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認知主體的主動建構,教師的工作是布置 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學生和老師、同儕互動,主動地建構知識。教師從以往解題 者、講述者的角色,轉換為佈題者、引導者。

貳、輔導發現法

布魯納(Bruner)認為每個兒童都有好奇、操弄、探索等認知方面的內在動 機(intrinsic motives),因此兒童能從學習本身獲得認知上的滿足,不是因為外在 動機的增強而去學習。他主張教師應設法安排有利於學生發現學習的情境,引導 學生去發現有價值的知識結構(國立編譯館,1980)。

劉秋木(1996)指出要發現或建構兒童的知識並非一件簡單的事,因此有需 要給予兒童一些引導,這些引導包括以下幾項:(1)發現問題;(2)將解決的問 題細步化,甚至安排出作業順序;(3)以問題引導兒童思考。輔導發現法正是這 些原理的體現,他並且提出輔導發現法的教學順序,如下所述:

一、發覺問題與理解問題

教師提出問題、或者兒童自己發覺問題,且他們能以自己的話重述並說明 問題,以表示他們已了解問題。

二、形成方法

師生共同設法找出解決問題的方針或策略,可以用討論的方式,也可以由 老師提示。

三、蒐集資料

兒童利用前一階段所得的方法去解決其他問題,並找出其中的規則或共同 性。

四、形成假設

兒童根據前一階段蒐集資料的經驗,發現其中的關係或原理。此為輔導發 現法的精華所在,最重要的是讓兒童自己發現,老師不必操之過急、為之心切。

五、驗證假設

兒童驗證剛才形成的假設是否能被接受。

由以上可知,在輔導發現法的教學程序裡,教師扮演協助者的角色,但強調 兒童要自己思考、發現概念與原則、解決問題。教師應適當安排教材的結構,讓 學生主動地探究思考,學生才有機會發現,其認知結構才能不斷地改變。

參、直接教學法

直接教學法主要由教師主導學習過程,在這個模式裡,所要學習的概念與原 理是由教師介紹的,它可說是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茲將直接教學法的實施要點 分別描述如下(劉秋木,1996):

一、引起動機、決定目的

先說明本節教學目標與重點,本節內容的價值與學習的理由,說明本節學 習的目標。

二、呈現教材解釋概念或公式

教師利用各種教具,配合講解,使兒童了解概念的意義或公式的意義與算

法。

三、問兒童問題以確定兒童的理解

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隨時以問題提醒兒童的注意,並檢核他們是否理解。

四、公開練習、個別練習與回饋

通常採取公開練習的方式,請幾名兒童上台作答,然後檢討,說明錯誤所 在以及改正的要點。

五、整理教材

在本節教學結束之前,要整理教學的要點,使教學的內容有系統,可以加 深記憶,將整個教學的內容聯貫起來。

六、指定作業

老師指定一些家庭作業,讓兒童回家練習。

由以上說明,直接教學法重視老師的示範,主控權在老師手上。但是忽略兒 童的自我發現和主動探究的精神,因此兒童的學習興趣會不高、學習態度易消 極,解題的能力會不足。

綜合以上所述,各種教學模式都有其優缺點,教師在使用的時候應視情況調 整策略,才能兼顧所有的學習。輔導發現法有較明確的學習順序,以形成概念或 發現原則的方式安排學習活動,引導兒童發現數學知識。但是概念或原則的發現 有時需要複雜的步驟,兒童可能在發現之前就已經迷失了,因此教師負有掌握學 習過程和幫助發現結論的責任。在教學的歷程中應讓學生有互相討論的機會,以 發現別人各種不同的解題策略和想法。研究者嘗試採用輔導發現法配合討論教 學,實施 Logo 程式輔助多邊形概念學習課程於國小六年級學童。在介紹 Logo 的 指令時,讓學生有機會自由的探索,發現 Logo 各種指令的功能和熟悉小海龜繪 圖的環境。然後利用已學過的指令完成教師指定的圖形問題,從解決問題的過程 中發現各種圖形的性質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