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步驟

壹、準備階段

一、選定研究題目:閱讀學者專家的相關文獻。(93 年 8 月~94 年 8 月)

二、編製研究工具:包括「多邊形概念測驗」之試題與訪談問卷。(94 年 9 月

~94 年 11 月)

三、教學活動設計:研究者參考「葛拉堡中文小海龜網站」及陳勝利(1989)

所編製的「電腦輔助問題解決學習課程」的教學活動設計理念、平面圖形 的迷思概念、研究者本身的教學經驗,設計成十二個單元的教學活動。(94 年 9 月~94 年 11 月)

四、進行預試:選取預試樣本進行「多邊形概念測驗」的預試,並根據預試結 果修正測驗內容。(94 年 11 月~94 年 12 月)

貳、前測階段

對實驗對象進行「多邊形概念測驗」及「吳-薛氏國小學童 van Hiele 幾何測 驗」的前測,前者施測時間為一節課,後者施測時間為二節課,共 120 分鐘。(94 年 12 月 23 日)

參、教學階段

對實驗對象進行研究者設計之教學活動,共十二個單元。整個實驗教學自民 國九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至九十五年一月十八日止,教學時間為期四週。每週 三次,利用一節電腦課、一節彈性時間和一節午休時間,四週共計十二節課。

肆、資料蒐集、後測及訪談階段

一、教學完畢之後,對實驗對象進行「多邊形概念測驗」及「吳-薛氏國小學

童 van Hiele 幾何測驗」的後測,前者施測時間為 40 分鐘,後者施測時間 為 80 分鐘,藉以瞭解 Logo 實驗教學對學生多邊形概念及幾何思考層次的 影響。(95 年 1 月)

二、資料的蒐集是將上課情形以 AniCam 軟體錄影,以便以後做資料分析時可 以回顧。學生上課時所寫的學習單也加以收集,分析其中的內容,並從筆 試與訪談來了解學生對多邊形概念的瞭解情形。(94 年 12 月~95 年 1 月)

三、依筆試測驗的成績將受試者分為低、中、高三組,於每一組中選取樣本 3 名,施以一對一的半結構式訪談,以補紙筆測驗之不足。針對學童筆試作 答情形詢問其解題過程與想法,以深入探究學童的概念(95 年 1 月~95 年 2 月)

伍、資料分析

一、筆試資料分析

將正式施測試卷的作答結果批改後以 Excel 軟體輸入,計算出各受試學童 的總分,和每一個試題的答對率與各選項的答題率。製作統計表來分析比較,

以瞭解受試學童各個概念的理解情況。再依據作答情形,對其作答類型進行分 析、統計,作為訪談樣本的選取依據。顯著性考驗方法主要使用相依樣本 t 檢 定,並以 SPSS 軟體計算出檢定的結果。(95 年 2 月~95 年 3 月)

二、訪談資料分析

在後測結束三週內進行訪談,並將資料轉譯、編碼及分析,以進一步了解 學童在紙筆測驗中無法直接觀察到的深層想法,包括其解題策略及所具有的迷 思概念。(95 年 2 月~95 年 4 月)

陸、完成階段

根據筆試及訪談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研究,最後歸納整理提出結論及建 議,並撰寫研究論文。(95 年 2 月~95 年 6 月)

本研究之實施步驟以流程圖的方式呈現,如下圖 3-2 所示:

圖 3-2 研究流程圖 文獻蒐集與探討

(93 年 8 月~94 年 8 月)

編製測驗工具、教學活動設計

(94 年 9 月~94 年 11 月)

選取樣本實施前測

(94 年 12 月)

實施實驗教學

(94 年 12 月~95 年 1 月)

實施立即後測

(95 年 1 月)

選取樣本進行訪談

(95 年 1 月~95 年 2 月)

轉錄及分析訪談資料

(95 年 2 月~95 年 3 月)

資料綜合分析

(95 年 2 月~95 年 4 月)

專家修正、審定

確定研究題目及目的

撰寫論文

(95 年 2 月~95 年 6 月)

分析預試資料、修正試題

(94 年 11 月~94 年 12 月)

實施預試

(94 年 1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