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教學輔導歷程

壹、第一次教學觀察輔導

一、計畫會談

(一)觀察重點:A、掌握教學目標

經過暖身視導的練習後,開始進入正式的觀察輔導,輔導的程序同於暖身視 導,即計畫會談-教學觀察-回饋會談,本次觀察重點為 A 領域:掌握教學目標。

(二)側重 A3 行為規準

這次觀察 A 領域,共有十個教學行為指標,主要是觀察教師在教學時,能否 掌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案及系統呈現教材,達成教學目標。經由教學行為檢 視表,我們發現李瑋對於達成 A3 系統呈現教材這部分的行為指標仍覺需多練習,

所以這次教學他特別規劃二十分鐘的動畫欣賞與三位同學心得分享和性別成語學 習單,希望能透過這樣非單一講述法的安排,能有系統呈現教材,激起學生學習 樂府詩的動機。

然而當我們看完教案,簡老師對於李瑋在一節課的時間內能否完成這些活 動,有些質疑,仍決定放手讓他試試看;但是,對於李瑋的規劃十分肯定。

二、教學觀察

十月五日(星期二)第三節在八年忠班的教室,研究者與簡老師觀察李瑋的 教學。研究者以「軼事記錄」摘記李瑋教學的過程。發覺李瑋上課後會先說明授 課內容、順序,接著欣賞動畫,然後請同學發表心得。教學活動進行的很緊湊,

第三位代表講完就鐘響下課,還好下一節仍是國文課,可以再進行觀察。只是第 二節上課後,李瑋就專注在講述樂府詩的由來與特色,由多數同學專心聽課的表 現並作筆記,就可以發覺李瑋的教學魅力不容小覷。

三、回饋會談

(一)實習教師的省思

◎ 疏忽回饋增強與歸納澄清的技巧

李瑋表示原先構想這課的教學內容,是希望上課時先透過觀賞動畫「花木蘭」

來激發學生對這首詩的學習動機,接著應用觀察、發表、講述等教學法循序進行 教學。一上課,先說明上課內容與注意事項,接著就開始放映動畫。放映完畢,

請三位學生代表依序上台,作心得發表。但是忘了在同學發表完畢之後給予同學 增強肯定和歸納澄清,以致教學效果有點打折扣,就是並不是全班同學在這部分 都能投入學習。像

第二位代表耽擱快 30 秒才上台,同學發表完畢,我忘了再作一次歸納澄清, 這是

要改進的。(瑋省 941005)

◎改善教學方式以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李瑋在學生心得發表後緊接著講解課文題解,擔心純講述的教學方式較為枯 燥,學生容易分心,因此講完題解後,先發下「性別成語辨識」學習單,轉換一 下敎學方式,讓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再度被帶起來。他說:

在講完題解後,我怕他們聽到睡著了...做行間巡視時,我發覺他們有的還討論

的很起勁,看樣子效果好像還可以...(瑋省 941006)

由李瑋的省思可知,他留意到同學在發表完畢後,忘了再作一次歸納澄清 是缺失一;在講虛字運用時,就覺得時間很趕是缺失二。難得的是,做行間巡 視時,他也注意到同學討論的很起勁,這是令人雀躍的進步。

(二)輔導教師回饋

簡老師接著說出她的想法。她認為這次李瑋進步許多,也有將前次的建議事

項作改進,並且很週到地在觀察前,先讓她了解整個教學規劃,是很好的作法。

四、會談決議

(一) 增加觀察工具五:教師觀察報告表。

(二)每次教學觀察的間隔以三至四週為宜。

(三)觀察領域為 B.活用教學策略。

(四)第二次教學觀察,以「教師提問」的「選擇性逐字記錄」輔助。

經過回饋會談的一番討論、澄清與回應,最後決定增加觀察工具五:教師觀察 報告表,乃針對實習教師的教學行為有需要進一步作重點診斷分析時運用。另外,

簡老師也建議每次教學觀察的間隔以三至四週為宜,她認為李瑋目前除了帶一個 班的課之外,還有處室的行政實習,放學還要幫忙學務處導護路隊,個人的時間 非常有限。她建議:

林老師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是不是三到四週觀察一次,一次一節課。(簡饋 941006)

對此提議,研究者驀然發現忽略「尊重研究夥伴」,特別是研究對象。因 此,和夥伴們決定第二次教學觀察時間是三週後的 94.10.26,觀察領域為 B.活 用教學策略,觀察技巧為「教師提問」的「選擇性逐字記錄」。而後續教學觀 察的間隔以三 ~ 四週為原則,俾利實習教師有從容的時間進行改善與準備,

同時也不致增加實習教師與輔導教師的負擔。

貳、 第二次教學觀察

一、 計畫會談

(一)觀察重點:B.活用教學策略

在上一次回饋會談中討論到 B 領域的敎學行為,李瑋希望這次教學觀察能夠聚 焦在他的課堂發問,因此研究者以臨床視導觀察技巧-教師提問之「選擇性逐字記

錄」,協助簡老師記錄李瑋的課堂提問情形,經教學觀察後,簡老師在回饋會談時與 李瑋決議就 B 領域進行專業成長計畫並在第三次觀察時進行執行成效檢討。..

(二)側重 B.3 善於發問啟發思考

教學觀察前一日(941025),照例和李瑋、簡老師交換意見,李老師認為前次 暖身視導的觀察結果,他發現自己在 B.3 善於發問啟發思考這項教學行為尚未達 成,因此這次教學規劃他預計採用問答法來複習上節所教過的進度,然後再複習 其他部分。

我認為改善這個教學行為,對我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瑋省 941026)

簡老師也認為李瑋在提問技巧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特別是設計引導學生提 問的情境的技巧,需要長時間累積相關的知識與經驗才能做到。因此,當她知悉 李瑋的教學規劃是整節課大部分的時間以問答法進行時,建議他再斟酌考量,因 為這樣的教學方式似乎有待商榷。

二、教學觀察

以「教師提問之選擇性逐字記錄」觀察技巧紀錄教師提問

九十四年十月二十六日自十點十分至十點五十分進行教學觀察,簡老師幫忙 作 B 領域的教學行為觀察記錄,研究者負責「教師提問」之選擇性逐字記錄。上 課時李瑋是全班依座號逐個提問,到搶答題時才開放搶答。因為每位學生都會被 問到,所以台下同學有的低頭在溫習,有的小聲和別人討論,有的專心聽老師的 問題和同學的回答,答對的伴隨一陣掌聲;沒有回答的,旁邊的同學有的幫忙打 電報;也有趴在桌上或東張西望。

三、回饋會談

(一)實習教師的省思

◎ 提問與回饋的技巧需要改進

李瑋在看完教學錄影,覺得自己需要再加油。

這次實在有夠遜的...(瑋省 941027)

他說明這節課原先計劃以提問法來複習上節所教過的重點,另外也藉此了解 學生的學習狀況。因為這班是常態編班,第一次段考後,發現班上有一些同學對 課文基本的字詞音義都沒考好,所以就想利用這次的問答試試看。起先問些比較 簡單的題目,比較難的題目就放在後面做搶答題。然而同學的表現似乎令他感到 不滿意。

還是有同學站起來一直都沒開口...同學這樣的反應,我很在乎,是不是我敎的不

夠清楚...他們聽不懂...還是說,我給他想的時間不夠。其實,我還發現,原

來我在提問的時候,有幾位同學在講話...或趴著。(瑋省 941027)

他認為自己這次教學的整體表現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特別是提問的 問題內涵、技巧與回饋都是需要再改進的。

(二)輔導教師回饋

◎ 勇於面對教學的盲點

李瑋的說明告一段落之後,簡老師趕緊回應。她以自己的工作經驗為例,分 享剛開始教書的時候,因為看不見自己的盲點,總以為只要上課有認真的在講,

學生一定都聽得懂;至於上課問學生的問題,大多是就課本裡面現成的東西來問。

都是自問自答,...因為擔心進度耽誤,沒時間複習。(簡饋 941027)

她並安慰李瑋只要肯認真面對自己教學的盲點,一定會有改變的,而這也是

作為一個教學者非常重要的工作態度。或許是簡老師的接納與鼓舞,李瑋的表情

建議事項的部分為如下二點。

1.待答時間太短,遇學生沉默宜增加提示,不宜直接代答。

2.同學答錯的部分,未再整合澄清講解一次。

(三)研究者回饋

研究者根據這次「教師提問之選擇性逐字紀錄」(附錄三-2.6)的結果做分 析。首先就問題的清晰度而言,題幹簡短明瞭,性質近似,因此學生只要回憶一 些學過的知識就能正確回答;其次就提問數量而言,33 分鐘教師提問 44 個問題,

似乎多了一點。因為平均每 38 秒就一個提問,相對留給學生思考、歸納或教師澄 清複述的時間就減少了;再就題幹內容的種類以封閉性問題為主,有 33 題,開放 性問題則有 11 題,主要放在後面的搶答題,顯然是李老師用心思考過的題目,通 常這種題型也比較能訓練學生分析及綜合評價的能力。

這次共計 44 次提問,提問對象:男生有 19 人次、女生有 15 人次、全班 有 10 次;學生回答正確有 28 人次,部份正確有 6 人次,答錯只有 4 人次,未 回答有 6 人次;教師回饋:表揚無,肯定 31 次,沒反應 4 次,否定 5 次,批 評 1 次;回饋後的反應:給答案 9 次,另問他人 2 次,提示 3 次,重複提問 3 次,更新提問 1 次。整個看來,班上多數同學以答對的情況居多,證明多數有 達成教學目標。這可能是因為提問內容比較簡單,多屬記憶類的題型所致。顯 然這樣的提問習慣,一時之間要徹底改過來需要持之以恆…靠著一次又一次的 經驗學習才能逐漸改善。總之,我們應該瞭解提問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訓練 學生養成更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四、 會談決議

參、第三次教學觀察與輔導

一、計畫會談

(一)觀察重點:B.2 採用多元教學方法與媒體、B.3 善於發問啟發思考

(一)觀察重點:B.2 採用多元教學方法與媒體、B.3 善於發問啟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