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使用數位典藏網站的行為與看法

第五章 教師發展數位典藏融入教學之動機與策略

第三節 教師使用數位典藏網站的行為與看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D05:3-7)。

2010 年筆者在修業過程中,接觸數位典藏相關專業知識,萌發以此主題進 行研究論文,為實際了解數位典藏融入教學利用,因此參與 2011 年教案比賽,

進行教學研究,也試圖參考相關得獎教案,進行教學模式、策略的建構。

第三節 教師使用數位典藏網站的行為與看法

本節探討教師使用數位典藏資源的行為與看法,第一部分,了解老師平日教 學資源選取時的資訊行為,第二部份:透過訪談了解數位典藏資源於教學現場的 使用狀況,最後調查老師們對數位典藏資源特色及應用之方法。

一、教師教學資源的資訊行為

受訪 11 位老師,每天上網均在 2-3 及 4-5 小時之間,使用網際網路的年資 也很早,資訊科技融入生活啟蒙的早,大多數老師均常使用搜尋引擎進行教學資 料收集,其次是個人製作的教學檔案,再其次是圖書館資源多採經常使用到偶而 使用,使用他人網際網路內容是見人見智。可看出,這些老師有相當的資訊素養,

擅長利用網路資源,進而將素材置入教學,發展成教案或上課資源。

教師們利用網路的便捷性搜尋資料以製作豐富教學內容,據訪談分析教師們 對於課程教材的資訊行為、對使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行為有兩種,一種是無 特定目的,另一種則因有教學目的而為之,分述如下:

(一)隨意瀏覽

受訪教師提及從事資料查找時,不一定是有目的的進行,偶而也是放鬆自己 的休閒方式,隨意瀏覽各種網站,此種資訊偶遇的方式大部分教師都有經驗,並 無意中增加教師的知識性和愉悅經驗。

「那時我花了很多的心思,後來被我找到了~我後來發覺到我用很笨拙的 方式。我發現到跟我進入每一個網站個別網站搜尋會有出入,因此如果我 要找到好資料,我必須要進入每一個網站細項,因此在探索上,這不是每 一個老師有時間或精力可以去做到……我那一陣子,我假日會給自己兩三 個小時,去看看有這東西,然後就把圖片記起來,網址抄起來,做成我的 資料夾,然後再思考它可以放在哪,否則臨時要去找,要去用、設計教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0

會很難」(F08: 39-44,106-108)。

(二)目的性尋找

多數教師在教學進行前,會先蒐集手邊教材相關資料並進行閱讀,之後習慣 興趣網路找尋資料以補齊教學資源之不足,可方便尋求原典、搜尋教學元件、尋 求靈感來源。

「我最常用的是教科書配套,我不僅使用版本這一家,更會收集其他家的 數位光碟,研究各家 PPT 的內容,此外我有參與替某一家剪片子,發現片 子越來越多,因此也順便研究一下,且教科書後邊有許多延伸資源,後邊 有許多延伸資源,我就連結出去稍微看一下」(I10:22-25)。

教師在教授經典古文內容時,需進行考據原典或援引原典的意義,上網查找 原典資料是最方便的方式;透過網路上搜尋教學元件,如素材、教案、學習單、

投影片等,可輕易的讓教師使用自己組成另一個新的材料,一般而言使用素材以 動畫為主,在於引起學生之學習動機;最後教師對於教學常有一些策略及教學設 計,這些巧思並非憑空而得,受訪教師多表示,其上網有目的查找及檢索資料是 為了尋找靈感,而這部份的資料搜尋較偏向意念化,檢索時會參考教案及專科活 動的教師網站,學科中心歐陽宜璋老師於國文學科中心建置了文言文互動討論 區,裡邊將一些教學創意整理後置入,且在最夯的 face book 上有『全國國文社 會教師討論坊』,建構一個平台讓大家去即時性的討論、分享。

二、數位典藏網站融入高中國文教學的現況

十三位老師投入數位典藏教案後,對於數位典藏資源的使用狀況,通常是「偶 而使用」,甚少「經常使用」和「很少使用」,這與他們都認為數位典藏是一個 很棒的資料庫,對「未來欲使用數位典藏國家型相關網站」的意願均高,產生了 矛盾。

「我第一次接觸數位典藏,其實是我幫那一套數位典藏有一個資源「高中資 訊融入教學」,也就是歐陽宜璋老師與須文蔚所國文教學網站,文章的錄音 是我去錄的,我跟這系統只有這個關係,其他都沒有關係,平台上課文朗讀,

聲音是我的,所以整套包含文章的編寫,我都沒有參與。 那時候歐陽宜璋 找我來幫古文錄音,我就去錄音間錄完音,我原本以為這樣的緣分就結束了

(F08:4-8)。……我真正知道那個東西是是數位典藏架構裡邊的,其實是數 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學習國家型計畫主動跟我聯絡,而我要做的工作是出乎我 意料,他們要我對業界演講,就是出版社,他要的是那些即將要作電子書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1

人,在做語文這一塊,也能用數位典藏資源,後來我就跟國家型這個計畫,

他們其實跟中研院是同一個大架構底下的,這時我才搞懂,原來、高中教材、

國中教材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其他國家圖書館等資源都在裡邊」(F08:29-34)。

數位典藏資源概念的陌生,即使是數位典藏融入國文教學重要推手的 F08 老師也是一個偶然機會下得知,對於其中的概念也是在機緣中摸索出來的,由此 教學現場的訪談推論數位典藏資源在教學面的推廣是值得再努力,再思考,進一 步的才能討論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的可能性。

以下透過訪談了解數位典藏資源於得獎老師後續使用狀況,及訪談老師認為 周圍老師使用狀況,作為數位典藏資源應用於教學現場的思考:

(一)得獎教案老師繼續使用數位典藏狀況

數位典藏、資訊科技帶動了國文另一波的學習,傳統教學如何善用數位典藏 資源融入於課程中,為教師的一種新挑戰,數位典藏融入教學並非電腦操作技術 或是利用資料庫技術的進步,而著重在教學的設計與安排,老師源源不絕的創 意,滿滿的熱誠是關鍵,而適當的使用好的資源,更能在教學上相得益彰,更何 況是數位典藏跨越研究、教育、典藏如此全面性的系統中。

資訊媒體有助於教學情境的呈現,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能有效結 合文本閱讀教學,利於深化學生學習。多數訪談的老師除了肯定數位典藏的價值 外,也願意未來繼續使用和推廣(如 J11、I10)。

「未來的趨勢勢必是教學與多元媒體結合,因此數位典藏融入國文教學是 有可能性。」(J11:31-32)

「我覺得這是一定必然的發展趨勢。」(I10:54)。

F08 老師在教案得獎心得上所述:「國文教學活動本與數位教材關係甚微,

多數國文教師仍採用傳統講述方式上課。但不可諱言的,隨著電腦網路的發達,

學子需要更新的刺激,才能跟隨老師的腳步進入國學殿堂。那些已然泛黃卻珍貴 的資產,若透過趣味且精緻的數位編排,定能再次發光,歷久彌新。透過此次數 位教材的編寫與運用,我深刻體會到:數位教材所須要的絕不只是電腦硬體及技 術,還要有源源不絕的創意,及滿滿無盡的熱忱。我,雖剛起步,但已在路上 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2

但訪談中發現,這些參與教案設計,在教案設計後,持續在使用數位典藏資 源,2004-2005 年參與計畫的老師中,有繼續使用的,如 A01、A02、B03、E06 老師,但也有因為外在因素而沒有繼續使用的 C04、F07 老師。

「有時候會使用,尤其是現代作家部份。」(A01:38)

「有繼續使用。但多數仍直接使用 yahoo、google 等搜尋系統尋找適合之教 學資源,因數位典藏的架構未充分整合,尋找可用資源耗時過長。」(E06:

33-34)。

「因兼任行政,不授課,故未繼續使用」(C04:33)

「沒有,轉任國中老師,也就疏於考慮這一部分。」(F07:26)。

而 D05 老師的想法就比較特別,他沒有繼續使用數位典藏資源,來自很多 面向,包含自己不想受限在數位典藏資源中,想要嘗試更多的資源,提升教學契 機,因此在計畫結束後,就在也沒有接觸了;此外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學生資 訊素養的不足、再加上授課時間的減少、數位典藏教學模式的限制,使得老師不 再使用。

「嚴格地說,從<飛魚季>這份教案設計後,我個人就沒有再利用數位典藏 資源從事教學活動。主要的原因是,我的教學活動已逐步脫離傳統的聽講讀 寫模式,採取更多更新的模式,將其他相關的材料融入教學活動中。因為對 我而言,數位典藏資源應該是教學模式中的一種,而非全部。如果受限於典 藏資源,進而使教學活動變得呆版,或變得「為了數位典藏而數位典藏」, 喪失了教學模式提升教學的契機。所以,利用該項資源的前提消失,使我的 使用率降機,這是停止使用的原因之一。

此外,教學時數從每週六節遽降成四節;教育部訂必選古文有 40 篇之多,

授課量大增且教科書內的範文安排數量過大(每冊 12-15 課);學生的資訊基 本素質太差(只會玩遊戲,不會妥善使用文書處理軟體),若要使用典藏資源 融入課程,可能還需花費兩節課重講如何蒐集資源?如何使用文書處理軟 體,製作一份內容豐富的報告等。所以整體而言,情況便的與六年前開始實 驗時差太多,最後只能忍痛暫停使用數位典藏的豐富資源」(D05:89-101),

2009 年到 2011 年參與比賽的老師對於持續使用數位典藏資源地回答就比 較正向與積極,F08 老師除了本身參與教案比賽外,在外受中研院、資策會等單 位任務,對於數位典藏資源的認識比一般老師深、廣,對於數位典藏,他肯定數 位典藏是一個很棒的資源,但也就是太龐大的資料庫,使用起來是有一定的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3

雜,需要花多一點時間摸索,建構出自己的知識庫,到了要使用時才能俯拾而來,

皆是資料。而不同於 2004-2005 老師,會繼續使用數位典藏資源且願意進一步

皆是資料。而不同於 2004-2005 老師,會繼續使用數位典藏資源且願意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