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數位典藏融入高中國文教學得獎教案分析

第二節 教案教學內容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第二節 教案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旨在檢視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案內容分析,分為兩部份,其一是類型分 析,包含作者人數、適用年級、教學題材,目的在探討這些教案中,創作者取向 和在教學現場適用的年級,其二是教案內容分析,探討其使用數位典藏資源的類 型,數位典藏融入教學時,最適用的資源與內容呈現。

一、類型分析

首先依據教案具備之基本資料,作為教案基本資料的分類與數量統計,其中 包括作者人數、適用年級、教學題材,見表 4-1

表 4-1 得獎作品基本資料分析 編

作者 作品 題材 時代 適用年級

1 劉純杏 留侯論 古文 宋 高二 2 江如玲 前赤壁賦 古文 宋 高二 3 鄭毓瓊 方山子傳 古文 宋 高一 4 呂瑞萍 念奴嬌 古典詞 宋 高三 5 賴來展 一桿稱仔 現代文 日據 高一 6 林欣瑤 碗公花 現代文 民國 高二 7 黃詣峰 飛魚季 現代文 民國 高一 8 吳元禎 做田 現代文 民國 高一 9 官廷森 出師表 古文 三國 高二 10 曾冠喆 燭之武退秦師 古文 東周 高二 11 黃月銀 臺灣通史序 古文 日據 高二 12 葉淑芬 岳陽樓記 古文 宋 高一 13 李榮哲 始得西山宴遊記 古文 唐 高二 14 林詩娟 髻 現代文 民國 高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9

15 黃琇苓 紀水沙連 古文 清 高二 16 葉淑芬

鄭美瑜

紀水沙連 古文 清 高二

17 黃月銀 破陣子 古典詞 宋 高三 18 陳子梅 十一月的白芒花 現代 民國 高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一)教案設計作者人數:

研究顯示,教案設計作者以一人為主 17 件,兩人一組 1 件。

相對參照周怡伶 2009 年碩士論文「2002-2008 年教育部主辦全國中小學資 訊融入教學創意競賽本國語文領域得獎作品分析之研究」,研究指出作品的作者 總平均人數為 2.24 人,國小組方面教師團隊合作模式較為明顯,從 91 學年度 50%,到 97 年度後佔了 100%;國中得獎作品的作者人數無明顯趨勢,一人完 成比例較高,但仍有多人合作的模式出現,提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不適合教師單 打獨鬥的設計,教師們往往會尋求合作夥伴,以合作的方式尋求協助支援、共同 設計。

高中數位典藏融入教學教案設計上,目前以ㄧ個人設計課程、進行課程為 主,每個老師進度不同、教法也略有不同,要跟別人協同設計困難度和問題點是 需要更多時間討論、協商的,且老師教學工作繁忙,因此除非有一個慣性的團隊 或是熟識的合作夥伴,不然大多傾向一個人獨立思考創作。

數位典藏融入國文教學,從 2004 到 2011 年,迄 2011 年方出現兩人ㄧ起 合作教案,永春高中葉淑芬、成功高中鄭美瑜老師,據訪談,鄭老師原本是同事,

後鄭老師轉任,但兩者的合作默契,促成了這一份教案,也在討論過程中,開拓 了自我教學的領域,如此一方面分攤了沈重備課負擔,另一方面分享彼此對教材 不同的詮釋,開啟的契機和思考的廣度;而課後學生反應的對照,體會學生特質 是教學方法的先決條件,讓往後進行教學時更能掌握學生的需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二)教案題材

2004-2011 年示範教案與參賽教案共 18 篇,研究歸納其古典文學(含古典 詩詞曲)文 12 篇,現代文學 6 篇,古文、現代文為 2:1。依作品年代,戰國 1 篇、三國 1 篇、唐代 1 篇、宋代 6 篇、清代 2 篇、日據 2 篇、民國 5 篇。

教案發展上,古體文與現代文比例差了一倍左右,由此可知古文資源較現 代文資源豐沛,延伸探討數位典藏資源於古文、現代文發展,數位典藏由史籍 資料庫開始,擴至中文古籍自動化,從單機板到網路板(文字文獻)到網路版(多媒 體)、跨資料的全文檢索功能,最後到語文知識網路和具有資訊代理人功能之智 慧型文學搜尋系統(語意概念檢索),在近幾年才延伸至現代文學,而台灣文學 數位化工作的起步雖然比較晚,但是已經有比較成熟的資訊環境,2008 年後現 代文學、台灣文學數位典藏大量擴增,中央研究院、台灣文學館、文建會國家文 化資料庫、客委會等策劃。

(三)適用對象

得獎作品設計的教學對象為單一年級,由各家出版社依據課綱編寫,由各校 選定版本,課文課次、選文上稍有差異,就設計老師所用版本,歸納其教案實施 年段:高一 6 篇、高二 10 篇、高三 2 篇。

由此探討資訊科技、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的教學現場主要在高二。高三由於課 業壓力、升學壓力太大,因此在課堂間實施資訊融入的時間、空間受局限,高一、

高二是好發揮的時機,尤其高二,學生已熟習課程步調,因此透過資訊科技融入、

數位典藏資源融入,可以擴大學生學習範圍、延伸學生學習,這樣在深度和廣度 上都可精進。

二、使用資源

使用資源類項,包括分析使用數位典藏網站時,所採用的教學資源形式,細 分為文字、圖片、聲音、影音,進而探討數位典藏融入教學時,最適用的資源與 內容呈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表 4-2 使用資源形式 編

作者 作品 文字 圖片 聲音 影音

1 劉純杏 留侯論 V V

2 江如玲 前赤壁賦 V V V

3 鄭毓瓊 方山子傳 V V V V 4 呂瑞萍 念奴嬌 V V V

5 賴來展 一桿稱仔 V V V

6 林欣瑤 碗公花 V V

7 黃詣峰 飛魚季 V V V

8 吳元禎 做田 V V V 9 官廷森 出師表 V V V

10 曾冠喆 燭之武退秦師 V V V V 11 黃月銀 臺灣通史序 V V V V 12 葉淑芬 岳陽樓記 V V V V 13 李榮哲 始得西山宴遊

V V V V

14 林詩娟 髻 V V V

15 黃琇苓 紀水沙連 V V V V 16 葉淑芬

鄭美瑜

紀水沙連 V V V

17 黃月銀 破陣子 V V V V 18 陳子梅 十一月的白芒

V V V V

小計 18 18 12 12

100% 100% 67% 67%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教案課程應用在多媒體設計,根據研究分為文字、圖片、聲音(含音樂)、

影像四種輔助教學的媒介:「文字應用」18 件,100%;「圖片應用」18 件,

100%;「聲音應用」12 件,67%;「影音」12 件,67%。在統計分析中,應 用網路資源,老師在搜尋時利用網站資料補充,文字資源是最重要的,而在國文 教學中所提到的物品、器物,透過數位典藏高解析度的圖像也是重要的功能,此 外就是對於聲音、影像的利用。

國文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可以引起動機,亦可強化學生的學習深度,根據 Paivio 的雙碼理論、Mayer 的多媒體學習理論,教學媒體的種類繁多,凡是能用 來傳播教學資訊的軟硬體設備都屬於教學媒體範疇,依多媒體形式來區分,可分 為文字、聲音、影像、動畫。語文系統與非語文系統相互連結可以相互增強,透 過視覺圖像的學習方式會比透過語文編碼方式好,Mayer 與 Moreno(1998)發現 語文和圖片要同步呈現時學習效果才會好,且語文類訊息最好以旁白的語音形式 呈現,會比僅用文字呈現的方式好。以下細部分析:

1.文字的應用

係指「使用數位典藏資源網站之文字,包括各種文字與符號」。文字閱讀的 數位多媒體時代已經來臨,資訊融入教學的時代也已來臨,作者與讀者共鳴媒介 的物象以文字書寫,將已有的文本轉化成多媒體,呈現時文章的裁剪,同時可由 文字大小、顏色、字型及粗細等來表現出不同的效果,跳脫傳統文本的侷限,展 現出不同以往死硬課本的陳述,此外利用數位典藏網站的資料,進行課程的補 充、延伸,從文體、題解、課文注釋、段落大意、修辭等,在這些教案中都可看 見,老師透過複製或是重新編排,讓學生更容易吸收、學習更容易加以延伸。

如江如玲<赤壁賦>、呂瑞萍的<念奴嬌>、賴來展<一桿秤仔>、林欣瑤

<碗公花>、吳元禎<做田>等進入課文講解時,揭示重要字詞,令學生利用搜 文解字、教育部一字多音審定表、國語辭典簡編,上網解讀其白話意義,到了 2009 年後官廷森<出師表>、曾冠喆<燭之武退秦師>、2010 年黃月銀<台灣 通史序>、葉淑芬<岳陽樓記>、2011 年黃琇苓、葉淑芬、鄭美瑜<紀水沙連

>、黃月銀<破陣子>、陳子梅<十一月的白忙花>等更直接以 ppt 展現教學。

2.圖片的應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係指「使用數位典藏之圖像檔,指靜態圖像,包括:圖畫 、照片 、幻燈片」,

研讀文學作品還可能遭遇的困難是文中所寫的情境,或者因為超過讀者的人生經 驗,或者因為讀者生長的環境無法見到文中描寫的景觀,而造成體會上的落差。

圖片從物象到意象到情境的應用,可以彌補文字描述的不足,或是加強使用者的 印象;當遇到不易描述時,往往會讓你有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的感覺。

在教案中都有使用將圖片連結課程,且數位典藏資料內容更為精確、解析度 又高,是很好的教學資源,以下細述:2004 年劉純杏等以蘇軾為主題的教案,

均使用時空之旅-蘇軾此資料庫,延伸對蘇軾相關文物、文學地圖、文學時空資 訊、宦遊行跡;也使用故宮書畫精華,看看蘇軾的作品、蘇軾在黃州等特集。劉 純杏<留侯論>利用國家歷史博物館兵馬用文化展,讓學生去了解時代背景、也 利用虛擬實境觀看數位典藏文物展示,讓學生認識鼎;鄭毓瓊<方山子傳>利用 國家歷史博物館典藏精選,讓學生查看銅器、瓷器。

2005 年賴來展<一桿秤仔>利用賴和數位博物館、台灣醫療史料數位博物 館,輔以文字圖片補充歸納;林欣瑤<碗公花>應用中央研究院資料庫,查詢植 物、歷史地圖;吳元禎<做田>利用國家自然科學博物館、數位典藏聯合目錄;

台灣大學植物標本典藏數位化、動物博物館典藏數位化連結課文內容,也利用國 家圖書館當代文學史料系統、鍾理和紀念館深入了解作者;黃詣峰<飛魚祭>同 賴來展,應用人之島蘭嶼主題數位博物館,介紹蘭嶼,也利用台灣魚類資料庫、

數位點聯合目錄找到鬼頭刀圖片。

2009 年後教案,除了使用數位典藏資源外,老師更大量使用網路上資料作 為教學內容,官廷森<出師表>收集網路上各種諸葛亮的塑像、扮像,也連結岳 飛揮淚走筆之出師表墨跡,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延伸學習思考。曾冠喆<燭之武

2009 年後教案,除了使用數位典藏資源外,老師更大量使用網路上資料作 為教學內容,官廷森<出師表>收集網路上各種諸葛亮的塑像、扮像,也連結岳 飛揮淚走筆之出師表墨跡,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延伸學習思考。曾冠喆<燭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