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使用網路資源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教師使用網路資源相關研究

一、網路資源在教學上的應用

(一)電子佈告欄(Bulletin Board System, BBS)

BBS 是指透過電信網路、數據機及通訊軟體等設備,讓使用者能與遠端 電腦設備連線,是一個多功能的服務系統,包括公開討論區、私人電子郵件、

公告事項、多人聊天室、線上投票、檔案傳輸、兩人對談、聯結網路資源等 功能(蔡珮,1995)。因此可以提供同步與非同步互動的管道。 BBS 是台灣 網路文化中最特別的一環,也是台灣 e 世代青少年的最愛(周倩等人,2004)。 基於電子佈告欄的功能,將其運用在學習上,學習者將可以不受傳統線性的 資料呈現方式,而可以非線性的方式進行資料的檢索與學習,知識的擴充乃 充滿無限的可能性(謝佩宜、周倩,2006)。

(二)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 WWW)

第一代網際網路(Web1.0)所具備之超連結與開放蒐尋等功能,一向即是 應用網路於教學之教師們重視與強調的優勢,無論作為教學準備、教學設 計、教材製作、甚至在教學實施中直接展示等應用,都是教師們在將網路資 源融入教學時的可能作法。而網路上豐富的各項資源在教育情境的應用通常 包括幾種主要類型,如一般正式與非正式的課程教學網站、數位圖書資源、

數位博物館典藏資源、組織機構網站資源、專業或興趣社群網站、或是一般 個人網站等,都可提供教學者與學習者不同程度與不同型式的參考和應用,

也形成所謂資源本位學習( Resource-basedLearning)的重要基礎(岳修平,

2008)。

第二代網際網路(Web2.0)的觀念最早由 Tim O’Reilly 所提出:他認為網 路作為一個平台應可駕馭群體智慧,而資料會變成未來的平台內建機制(岳 修平,2008)。Web2.0 的核心在於使用者互動性,使用者不再止於被動的「下 載和閱讀」,而可以主動的「上傳和分享」。換言之,Web2.0 是一個集體參 與、相互分享、打破成規、共同受惠的時代。部落格、維基百科、播客

(podcast)、RSS 訂閱(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簡易供稿系統)的出現,

使任何人都可以添加與編輯資訊,也促進了網路的社會連結功能(Anderson,

2007)。什麼是 Web2.0?依據 Anderson 的歸納,Web2.0 的服務與應用,包 括部落格、維基百科、標籤與書籤、影音部落格與播客、RSS 訂閱。 份困擾。(4)Slideshare 檔案分享:讓學生針對一個學習主題製作投影片,要求 學生上傳後,教師把相關的投影片整合在一個部落格的文章中,如此一來,

Google Group

Blog

Google Search 搜尋引擎

Instant

Messenger(IM) 即時通訊軟體

SlideShare 投影片分享器

可以上傳投影片格式 (.ppt 或.pps),上傳後會自 動轉換成展示網頁,不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行動載具應用程式( Application software,App)

在平板電腦 iPad 的出現後,電子書包、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Digital Learning,教育雲端等名詞充滿教育現場。黃輝聲(2012) 分享再興國小教師 ipad 在教學現場的應用整合,他將網際網路服務方式分成 web2.0 與 APPs 兩類。一類為利用 web2.0 的服務於教材製作、教學活動應用、電子白板應 用、工具應用,或應用瀏覽器 APP 或共同學習平台等。一類為使用行動載 具之 APPs,如學習相關 APPs、電子書閱讀器、搜尋、管理工具等。他並整 合應用工具將其分成 6 類,包含(1)檔案管理:檔案管理、檔案分享、與 Google 文件。(2)文書應用:基本文書、筆記工具與雲端筆記。(3)資料蒐集:RSS 閱讀 器、書籤管理、Wiki Search。(4)資料呈現工具:影片、相片管理、QRcode、

心智圖、Blog、Web、線上簡報。(5)個人資訊:日曆行程、通訊錄、Mail、瀏 覽器等。(6)社群工具:社群、共做工具。這是教師、學生在課堂間的應用模 式,他透過心智圖的方式呈現,如圖 2-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2-7 網路教學應用整合工具

資料來源: 黃輝聲(2012)。iPad 在教學現場的應用整合(以再興小學應用為例)。

2012 年 12 月 29 日 http://ipadclass.blogspot.tw/2012/01/ipad.html。

二、數學教師利用網路資源之相關研究

林俊良(2000)研究發現,數學教師認為網路上資源豐富參考價值高,適 當的多媒體能夠吸引學生學習,並能夠輔助學生觀察一些數學現象。他希望 能夠實際利用網路教學來彌補一般教學所不能,讓學生可以了解當中數學涵 義,但礙於課堂壓力或設備問題不能完全實現。

李源順(2003) 分析教師運用網際網路學習數學教學的需求,研究結果 顯示,只有少數教師能主動且有較長的時間找尋與數學教學的資源,例如,

搜尋考題、數學教學資訊或研究資訊。他們較常連結的網站有「昌爸工作 坊」、各校所架設的網站、「九章出版社」、「凡異出版社」、「數學王子的家」、

「遠哲基金會」、「九年一貫」相關網站、「http://netcity1.web.hinet.net/userd ata/lsc24285/Neumann.html」、「http://i.am/mathsis」、「http://residence.educiti es.edu.tw/mario123/mathematicians」、「http://mail.mcjh.edu.tw/~chenkwn」、「h ttp://mlinux.pmsh.tnc.edu.tw/~handyc」、與「http://www.netvigator.com.tw/~w endellc」。在職教師比較常在網路上找尋的資訊為數學內容知識與教學法相 關資訊,建議教學網站應放置內容有動態教學、教材資源、教學知識、教 學研究與交流園地。

吳英孝(2003)基於「網際網路」的學習資源提供了多元性與即時性,可 以幫助學習者開拓學習視野,增加學習成效,而於網路上建置教材,探討學 生學習成效。他以 K12 數位學校作為教材建置的網路學習平台,一方面減 輕教師在網站維護的負擔,另一方面 K12 提供學習歷程紀錄及師生互動機 制以提高學生學習成效。研究結果發:(一)網路學習確實可以幫助學生作有 效學習;而由 K12 學習歷程發現閱讀時間的長短與學習成效有顯著正向相 關;(二)學生普遍認為網路學習是增進學習效果的;並且認為 Flash 教材中 一步一步的學習過程對於改善數學迷思概念有幫助;(三)自然組學生學習效 果顯著,但社會組不顯著;社會組學生的閱讀時間對其學習成效有顯著正向 相關,但自然組不顯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馬秀蘭(2004)透過 BBS 去促進學生做數學之意願,以培養其發展問 題的能力。研究發現 BBS 能促使學生持續的參與數學活動,提升做數學的 樂趣,且能帶動低學習能力者投入數學討論,使他們從課堂上沉默的邊緣 人,變成參加者 。

謝佩宜、周倩(2006)研究網路數學討論區使用者之批判思考表現、參 與歷程觀感、動機與程度。研究顯示:BBS 數學討論區的確可適用於教學情 境,以提供教師和學生一個良好的溝通場域,且能藉以發展學習者高層次的 認知技巧,以彌補傳統教學無法促進學生進行主動參與和深度學習的缺憾。

此研究建議,高中職教師應可建立一個適切的網路討論場域,以激發學習者 對數學知識的熱愛,並鼓勵其經由討論以提升數學興趣、追求卓越。且教師 在運用 BBS 時,需激發學生間的討論,使其自發性的探索解題方法,從多 層面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培養學生內省思考過程,進而提升批判思考能力。

李惠瓊(2008)調查國中數學教師,發現討論區、部落格、e-mail為最常 利用的網路知識分享機制,而最常使用的數學網站為:昌爸工作坊-李信昌 老師專為中小學設計的教學網站、k12數位學習、數學科教學資源、數學科 教學網站。

楊湘琳(2010)探討影片數學教學活動對於學生數學學習表現之影響,以 及接受補救教學的學生是否有更佳的數學學習態度。實驗組利用 Moodle 網 路平台進行影片補救教學。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影片的補救教學顯著優於課 堂補救教學。影片組學生大多對數學課程持正向態度,大多數學生相信自己 能把數學學好,即使遇到較複雜的數字問題或學習上有困難,也願意嘗試思 考或詢問教師。經過一階段的補救教學課程後,影片組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 度更趨積極。

美國加州舊金山普雷西迪奧中學,使用 ipad 教授學生代數。利用教科 書教材錄製成視頻,針對學生所需之教材,可重複解釋,幫助學生了解如何 解決數學問題。英國赫爾的小學數學教師 Chris Williams,利用 10 個互動的 iPad 應用程式 ,教授學生數學(Davide,2012)。

綜上所述,數學教師應用網路資源的方式,例如: 建立 BBS 數學討論 區,以提供教師和學生一個良好的溝通場域。利用 Moodle 或部落格建立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平台,提供學生網路學習的機會。結合一般電腦與平板電腦,利用影片、

應用程式教學。連結數學網站,尋找數學教學相關資訊。

歸納整理各家學者論點,教師應不斷專業成長,充實專業知能,以提供 專業服務,才能獲得專業尊重與認同。教師專業成長,係指教師於工作任務 中,為了提升專業表現與水準,參加各種的學習活動與探究的歷程。教師專 業成長之途徑,可分為實體與網路兩類,方式包括參加研習進修、學習各項 資源、標竿學習、教學實務與研究、參與專業學習社群、諮詢專業支持系統。

一位專業的數學教師,應具備數學的知識、數學教學法的知識、學習者數學 認知的知識,能並使用各種工具如電腦、資訊科技、模型、圖表回應解決問 題。有關數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質性個案研究為一種常見的研究法。且 大部分的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都與他們參與的教學研究方案有關,對於沒有 機會參與研究計畫的數學教師,要如何改進教學,並朝向專業發展,值得深 入探討。

資訊尋求行為研究內容,包括促使人們找尋或蒐集資訊的動機、搜尋的 管道與資源及搜尋方法。專業人員的工作角色和連結的工作任務,會根據環 境的需要轉變,資訊需求亦隨之改變;也就是說,專業人士的資訊需求會受 到個人特徵、情境脈絡等因素干擾而產生不同的資訊需求。資訊使用乃資訊 行為的終點,啟始於資訊需求,期間經過資訊尋求、蒐集、評估的階段,而 影響資訊使用的因素主要為個人使用因素與組織環境使用因素。網路的資訊 尋求行為包括:資訊尋求的目的、資訊資源管道的選擇、影響因素、資訊尋 求的障礙、網路使用經驗等。

中學教師之資訊需求以所任教科目相關的資源為主,資訊的管道包括出

中學教師之資訊需求以所任教科目相關的資源為主,資訊的管道包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