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探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探究

壹、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定義

楊振富於 2002 年說明「社群」是指一種分享式、共享式的生活,為一群聚有 共享價值、承諾、想法的人所組成之群體,以價值、感情和信念為中心,將每個個 體從「自我感」創造出「我們感」而提供所需的條件(張雅鈺,2013)。

而「學習社群」則是一群人對所屬的團體有歸屬感及認同感,以「學習」為核 心概念,將學習建立在實踐與身分認同的環境之中,是一個提供個體發展知識及社 會互動的合作學習環境,透過持續的互動對話、分享利害與共同的事情,以獲得更 深入領域的知識和專業 (李子建,2006),學習社群的成員有著共同的目標和信念,

群體中會進行平等的對話,分享心中想法與個人經驗,讓個人可以檢視自己的優缺 點,學習精進並接納自己,利用這種集體學習一起成長的方式來達成社群共同的願 景及目標。

孫志麟(2010)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定義為由教師與行政人員一起組成的社群,

透過個人與組織間的互相合作,持續地追求學習與實踐,以改進成員的知識、技能 等等,並提升成員及組織的成長,最後實現學生在學習需求上的滿足。

張德銳、王淑珍(2010)指出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由一群具有共同信念、願景 或目標的教師所組成之學習與成長的團隊,透過成員彼此間省思對話、探索學習、

協同合作及分享討論等方式,來精進教學專業素養並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品質。

陳佩英(2009)認為多數學者大抵同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定義是:為了提升 教學效能及學生學習效果,教師、行政人員、校長、學生、家長與社區人士,成員

20

之間保持對話、合作、與分享彼此的學習經驗,持續學習和提升自我專業知能。

綜合上述之定義,專業學習社群係指一群專業工作者所組成的學習成長團體,

針對專業具有共同目標與認同感,透過協同合作與實務分享等方式來持續精進專 業知能,追求卓越以達成組織目標。本研究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定義為一群由教育 工作者所組成,透過平等、合作、討論及分享等學習模式,其目標致力於提升學生 學習成效及促進自我專業成長的團體。而本研究則將數學科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定 義為:一群以學習為核心,關注於提升學生學業成就與自我專業成長的數學教育工 作者所成立的學習型組織,在這個組織中成員們具有高度的認同感,並透過個人與 組織間的互相合作、分享經驗等多元的方式來提升知識、技能、態度及行為,進而 達成組織內共同的願景及目標。

貳、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理論基礎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強調團隊或社群模式,主要是要革新長期以來形成的孤島 型教室文化,協助教師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開創更具效能的教學方法。綜合國內 學者觀點(陳佩英,2012;張德銳、王淑珍,2010;張新仁、王瓊珠、馮莉雅,2010), 分別針對「社會建構主義」、「組織學習」、「情境學習」、「合作學習」、「行動學習」

加以探討,相關理論內容如下:

一、社會建構主義(Social Constructivism)

根據 Vygotsky 社會建構的「最近發展區」(zones of proximal developing)理 念,個人單靠自己努力實際的發展程度,和過程中有人協助與指導的實際發展程度,

兩者之間存在著一段差距。這理念在強調社會中人際間互動的重要性,透過人與人 之間的切磋與討論,使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比靠自身學習時更大的成長,並且將個人 內在的潛能發揮出來。因此,學習本身就是社會行動,是個人與社會反覆對話與共 享實務經驗逐漸地建構起來,知識的建構不能單靠自己,而必須以開放的態度來面 對外來的訊息。

若以社會建構理論來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即教師必須親身參與社群的運作,

在社群中靠自身不斷地學習,進一步建構出新的專業知能,透過社群中的合作、討

21

論、經驗交流等方式,互相加深加廣原先可能不足的專業知能,進而獲得專業上的 成長。

二、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

Senge 在 1990 年於《第五項修練》此書中認為組織不應該被視為是權力由上 而下操控的結構,而應該是提供成員自由揮灑想像力和相互學習的場域,並且將後 者稱之為「組織學習」。組織學習是以我們個人學習為基礎,利用個人和團體之間 的交互影響,不斷地共同探究,進而改變個人心智模式、促進專業核心技能及系統 思考的成長,以提升個人與組織的內涵,組織成員間願意分享彼此的觀點,擴充個 人的知識與經驗,並逐漸改變組織的整體運作和文化,以增進組織適應外在變化的 創新能力(陳佩英,2012)。

Senge 在 1990 年於《第五項修練》中亦提出組織學習具有五大項核心概念,

包括了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以及系統思考等五大項,

分別簡述如下(郭進隆譯,2004): (一)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組織學習的基礎,強調當個體在學習時,才可能讓組織學習,而自 我超越代表個體應先了解什麼才是自己所想要的?我想要達到什麼樣的願景?唯 有當個人願景確定時,才會因為想達成目標,對自己產生承諾與使命感,而當階段 性目標達成後,便會有更大的動力去挑戰更高的願景與目標。

(二)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深植在每個人心中,影響著我們看待事物的思維,然而可能因為沒有 深入看見自己與他人內心真正的想法,導致它限制了個體改變的能力,所以應透過

「反思」、「探詢」等方式來覺察彼此的觀點、想法。

(三)建立共同願景

讓組織成員擁有共同的目標,將有助於組織成員們更有向心力,願景是組織成 員們共同的承諾,而不是被動的配合,因此願景的形成並非組織領導者的責任,應 該透過面對面的談話,讓組織成員充分地表達對願景的想法,當組織的共同願景形

22

成後,成員們才會有意願持續投入組織自己的心力。

(四)團隊學習

傳統單打獨鬥的方式已明顯不利於一個組織的成長,團隊透過學習的歷程,能 讓其成果更豐碩,而且對於組織成員個別的學習,也具有正向的影響。其中「深度 訪談」是團隊學習中重要的策略,先了解自己的想法、並將想法分享出來,再請其 他組織成員檢視自己的想法,以獲得他人的觀點,此方式能突破個體的觀點甚至是 盲點,並從中感受到團隊行為的力量。

(五)系統思考

系統思考是五項修練的鷹架、核心,因為它能使個體跳脫片段的思考,而有架 構地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甚至掌握發展的方向。簡言之,系統思考即是培養對複 雜性、相互依存、變化及影響力的覺察能力。

從以上之說法可得知,組織學習是將個人的知識帶入到團體之中,成員間能夠 有更多元的學習機會,利用個人和團體之間的交互影響,達到個人及組織的成長。

而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即為一種互相學習的團體,組織學習的精神恰好可以使社群 成員交流與學習更加地深化,除了有助於提升個人專業知能,最終亦能達成社群的 共同願景。

三、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

Collins、Brown 與 Newman 於 1989 年提出情境學習是內容、方法、順序、社 會性等四項因素所組成,其中「專家實務社群」為其核心的概念,學習者在社群中 感受資源分佈的文化,並且主動在團體環境中學習知識與技術的成長(江健志,

2013)。

Lave 和 Wenger 在 1991 年則指出情境中學習是組織成員透過對話、摩擦與協 商之中所進行的學習,其學習方式並非被動的接受知識,而是在對話過程中開展,

因此只有當學習者親自參與學習社群,才能使自己的知識與技巧更加專業成熟,同 時也認為學習是個體在活動、情境和文化三者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社會互動是學 習的關鍵因素,個人將經由參與團體活動,間接學習到團體的信念、行動和文化,

23

並將其經驗内化至個體心中。由此可知情境學習旨在說明一個環境中學習者藉由 主動參與,與環境中的人事物交互作用以獲得知識技能(江健志,2013)。 由上述觀點可知,情境學習認為學習是從組織內部與外部的情境互動中獲得,

其中成員組成、組織脈絡及組織價值觀等因素,都將影響組織學習的成果。而教師 專業學習社群即是學校中的「專家實務社群」。教師在職前即受過專業的知能訓練,

在社群中分享相關經驗並提供支援,經由實際參與社群,與社群中的人、事、物等 情境產生互動,建構出新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不斷地成長與學習。

四、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

合作學習是利用小組成員間的分工合作、互相支持來進行學習,以增進學習成 效。其目的是使學習活動成為共同合作的活動,而學習的成敗則關係到團體的榮辱

(林生傳,1992)。黃政傑、林佩璇(1996)將合作學習的內涵歸納為下列五項:

積極互賴、面對面的正向互動、個人對團體具有績效責任、善用人際與小團體技巧、

團體歷程。而教師的合作學習則是引導教師專業發展、促進學校改革的一種方法,

教師間彼此為平等的同儕夥伴,透過合作、省思、對話、分享等歷程,共同進行教 學實踐與體驗,相互獲得教學專業上的學習與成長,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楊 智穎(2000)曾列舉多元的教師合作學習類型,之中包括了師生合作、教師同事間 的合作、教師與大專院校教師的合作、教師與社區里民、家長的合作、教師加入跨

教師間彼此為平等的同儕夥伴,透過合作、省思、對話、分享等歷程,共同進行教 學實踐與體驗,相互獲得教學專業上的學習與成長,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楊 智穎(2000)曾列舉多元的教師合作學習類型,之中包括了師生合作、教師同事間 的合作、教師與大專院校教師的合作、教師與社區里民、家長的合作、教師加入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