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採用質性研究法,研究者運用觀察紀錄、社群成員的訪談 以及文件資料來進行研討。以下將介紹選取數學咖啡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個案 的原因,以及簡要介紹數學咖啡館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的背景,最後針對訪談 對象的選擇做說明。

壹、選取個案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本研究為立意取樣,選擇數學咖啡館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作為研究對象,原因 如下:

一、數學咖啡館屬於跨校性質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近年來隨著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政策的推動,教師藉由組織專業學習社群來 進行專業成長的情況已漸趨普遍,唯多數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其組織成員仍以同 校教師同仁為主,此組成情形雖有其地利之便及成員間便於隨時溝通討論之優 點,但一所學校的教師員額畢竟有限且同質性較高,無形中也限縮了社群全方位

46

多元發展的可能性,反之,倘若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其成員分屬不同學校,非 但可以減少因為同校而產生的競爭心態與利害關係,也可能因為異質性高而激盪 出更多的創意火花,豐富整個社群的內涵。教育部(2014)頒布的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的實施內涵也提及:教師可透過自發性 組成的校內、跨校或跨領域的專業學習社群,以多元專業發展的活動方式,來不 斷提升自身專業知能與學生學習成效。而數學咖啡館正是由一群來自不同學校的 教師所共同組成的教師跨校專業學習社群,吸引研究者想進一步地去探索它。

二、數學咖啡館的運作方式與理念較為特殊

研究者擔任國中數學教師至今已十餘年,每當接觸一個全新未知的班級時必 定會有一個舉動,那就是詢問新生們最喜歡及最害怕的科目分別是哪一科?最喜 歡的科目大多因人而異見仁見智,但最害怕也最討厭的科目卻總是無異議地由數 學科獲得最高票,同樣的問題若是詢問家長,數學往往也成了家長們最擔憂孩子 學習狀況的一個難題,至於若是從數學教師的角度來看待實際教學現場呢?坦白 說,數學教師已經越來越難經由授課獲得教學上的成就感,成日面對課堂上一個 個空洞的眼神,教學的無力感油然而生…。由此可知,親師生三方在數學上的見 解已獲得難得一見的共識:無奈但必須有所突破!

而數學咖啡館的組織成員多為數學科教師,他們有可能是自始至終對數學都 充滿熱情的熱血教師,也可能是曾經在數學教學中受挫卻又再度重拾信心的勵志 教師,無論他們背後的經歷或故事是什麼,在加入數學咖啡館教師社群後都有了 共同的理念:分享 1 得到 N,互助共好的「奉茶精神」,持續地為數學教育付出心 力,這讓同樣身為數學老師的研究者想一探究竟,了解其心路歷程。

三、指導教授的引介

第一次聽到數學咖啡館這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是經由指導教授介紹方得 知,在稍微知悉該社群後仍擔心不得其門而入,所幸經由指導教授的引介,幫助 研究者較容易進入個案現場並與數學咖啡館的成員們作聯繫,有利於之後研究的 進行。

47

貳、數學咖啡館的背景簡介

數學咖啡館是國內五大教師社群之一,發起人為台中市一所公立高中的數學 教師,成立大約 5 年左右,目前社群成員已達 15000 餘人,主要都是第一線的數學 老師,他們本身就喜歡數學,同時也樂意與同好們分享新的教案,彼此相互腦力激 盪,以創出更多的火花。數學咖啡館至今平均每個月至少舉辦一次分區共同備課,

目的就是透過彼此討論、觀摩來精進教學技巧,力求去改變數學就是抽象、難解,

以及在生活上根本用不到的既定印象。數咖發起人始終認為孩子們數學之所以學 不好,並非孩子本身沒有具備學數學的天分,而是他們的數學腦被恐懼關閉了,而 他及社群成員們的使命就是慢慢去改變教室裡的風景,讓越來越多的學生上數學 課不再放空、趴睡,也不再抱著莫名的恐懼或反感,藉由各種遊戲和魔術等等方式 來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進一步地開啟孩子們的數學腦(教育家部落格,2018)。

由上述可知,數學咖啡館之所以可以在成立僅僅五年左右的時間成員人數就 突破萬人,憑藉的是社群的中心價值與理想,因此研究者以此社群為個案來進行 研究,期盼能探究了解數咖的發展軌跡以及數學咖啡館對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助 益,並且探討數學咖啡館發展所面臨的困境及其因應策略。

參、訪談對象的選擇

數學咖啡館的社群成員已達一萬多人,面對規模如此龐大的社群團體,自然 有經營管理社群的核心小組,本研究透過指導教授的引介先選定小組之中的一位 成員作為第一個訪談的對象,由於核心小組成員對於數學咖啡館的發展軌跡、參 與社群後對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助益等方面體認較為深刻,因此經由此次訪談對 個案的相關訊息能有所了解,之後再由此次訪談對象推薦適合本研究方向的其他 六名核心小組成員,透過與這六名成員的深度訪談,除了更為了解數咖的發展軌 跡及對數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助益外,將可進一步地探討數學咖啡館發展所面臨的 困境及其因應策略,協助研究者對研究目的作出完整而清楚的說明。而為涵蓋十 二年國民教育所有階段,使研究結果更為完整,研究者選擇國小 1 名、國中 2 名、高中 4 名,共計 7 名核心小組成員作為訪談對象。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