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專業

壹、專業的意函 專業的定義

一、

國語辭典(1969)中指出:「專業」,專門的事業或學業,如「律學生以律 令為專業」(唐書・選舉志)。「專業工作」,指某些專門職業,從事者須具備專業 知識、技能與遵守工作守則方能勝任。而大辭典對專業的解釋,認為有三種意 涵,分別為:專門研究某種學問,或從事某種行業;專精於某種學問或事業;

具備專門知識才能和道德的人(大辭典編纂委員會,1985)。

「專業」一詞,英文稱為 profession,係指具備高度的專門知能而異於他種 職業的特殊性格而言,在歐洲中古時期大學興起以後,當時大學教師的資格,

以得有學位為專業證明,如早期的醫學、神學、法律等科,演變到後來,稱為

「專業」,它是由博士(doctor)而來,以後繼續演變。諸如醫師、律師、工程 師、建築師…等,皆屬其範疇(魏建忠,2001)。

「專業」的構成要素:專門知識、特殊技術、高度使命感和責任感;專業,

一方面指精湛學術與卓越能力,另一方面是指服務和奉獻。賈馥茗(1983)。

在我們文化的脈絡中,老師通常承載極高的道德期望,李雅菁(2004)把 教師角色整理分類為「學科專家」、「心理學家」、「教學法專家」和「學生認同 的對象」,認為教師從事知識的傳授,用各種教學法組織學習經驗並幫助孩童學 習、觀察分析兒童行為,瞭解學習者的行為與人格之外,教師更是學生的模範 和榜樣。

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模範與榜樣只是一種社會的期望,但是,將教師真正 定位為「專業」的文件,是教師法第一條:為明定教師權利義務,保障教師工 作與生活,以提升教師專業地位,特制訂本法(總統府,1995)。老師的養成、

資格取得、進修、權利、義務、獎懲就受到法律的規範,當老師不再像過去一 般簡單,除了要修畢一定的教育學分,實習,通過國家考試取得證照,另外可 能參加大大小小的教師甄試。教師證照是第一層把關,直到有了一份老師的工 作,才勉強算是「一個老師」。教師證不只確定了老師的地位,證照制度更說 明老師具有某程度的專業性質。

專業的特徵 二、

Benveniste (1987)認為專業的特徵是(1)有學科知識為基礎的技術;(2)

持續的進修與訓練;(3)控制與選擇專業成員;(4)有工作倫理規範;(5)具 有服務熱誠;(6)有專業組織。Darling-Hammand (1990)認為專業的要素有三,

分別為專門技術、特殊技能、及高度使命感和責任感。

教育大辭書(2000)指出,李伯曼(M. Lieberman)所述專業工作的八項特 徵,相當周詳,常為論者引用。其所指專業的持徵如下:(1)提供公眾獨特、

明確而重要之服務;(2)強調智慧的運用、具備系統的知識體系及專門技術;(3)

從業人員需要經過長期、正式的專門訓練;(4)成立綜合性的自治組織,控制 入會資格權利、等級與標準;(5)個別人員及整個團體享有廣泛的獨立自主權;

(6)享有專業自主權的同時,須承擔其獨立判斷及行動的責任;(7)從事工作 及成立組織的基礎,服務高於營利;(8)訂定並遵守明確的行為標準及倫理信

條。任何一種職業領域,若愈具備上述的特徵、專業化的程度便愈高。

國內學者周重儒(1997)認為專業應該具有專門的學識能力、服務奉獻精 神、高度自主權及職業倫理道德規範。白穗儀(1999)認為專業乃是指在職前 階段經過長期的訓練,以獲得專業的知識及能力,並於工作生涯中能不斷的學 習、進修與研究;且相同領域的成員為了實現其理想與專門化、發展共同的觀 念與信仰,而共同組成一專業性的組織團體;此團體有大家皆認同且願意遵守 的倫理信條,並本著服務奉獻的精神,透過集體的努力與行動,以尋求社會的 肯定與認可。蔡英姝(2002)認為所謂的專業應是專業組織系統性的培訓專業 知識及技能、專業精神、專業態度、與專業規範,嚴格控制成員選擇、鼓勵成 員主動的追求專業成長、提高專業自主,以期獲得社會普遍性的認可。

由此可知,所謂的專業,必需具備專門的學識能力,能夠提供具備專門的 知識或技能的服務,在此服務範圍中具有高度的自主權,同時也應在執行該項 業務時受到職業倫理道德規範。因為專門的知識技能會因社會脈動及軟硬體的 更新,故擁有專業門的人,必需持續追求專業成長,以尋求社會的肯定與認可。

貳、教師專業能力

當一個社會進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後,人們對教育品質的關切就會逐漸提高。

既然,教師是一種具有專業的行業,那麼教師需要哪些專業能力,才足以證明 它是專業呢?有鑑於教師是一種專業的行業,美國教育協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NEA)為教師專業訂出八項專業化標準:屬於高度的心智活動、

具特殊的知識技能、受過長期的專業訓練、要不斷的在職進修、屬於永久性職 業、以服務社會為目的、有健全的專業組織、訂定可行專業倫理等(何福田、

羅瑞玉,1992)。

教師專業的定義 一、

饒見維(1996)指出教師工作乃是一種專業工作,而教師是持續發展的個 體 ,可以透過持續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提升其專業水準與專業表現。

研究生陳怡安(2003)綜合文獻探討後將教師專業定義為:教師擁有系統 化的知識與能力,表現專業自主與倫理,提供專業化的服務。韓梅馨(2007)

在探討教師專業相關概念後,認為教師專業的意涵應為:教師不斷的接受有系 統的教育專業訓練,並公開的運用其身教言教的專業技術,且設計教學情境來

改造學生的經驗,使學生自然的信服、模仿而不斷的成長。林淑儀(2009)則 指出,教師不斷的接受有系統的教育專業訓練,具備專門知識和特殊才能,能 公開運用其專業技術、設計教學情境,並可獨立執行其職務,進而教化學生使 學生不斷的成長。

教師專業能力的內涵 二、

從專業的角度來看,專業不止包含了知識與技能,還有情意面的態度、信 念與價值觀等。一個教師必須具備或運用什麼知識與能力,才足以勝任教師的 工作呢?

單文經(1990)認為教育專業知能的內涵包括:

1. 一般教育專業知識:一般教學知識、教育目的知識、學生身心發展知 識、教育脈絡知識。

2. 與教材有關的專業知識:教材內容知識、教材教法知識、課程知識。

3. 嫻熟的教學推理能力:理解、轉化、教導、評鑑、省思及新理解。

楊國賜(1992)認為教師專業能力包括:

(一)學識方面:各學科應奠定良好的研習基礎、具有各領域的普通學識、

教育理論知識、擔任學科之知識與融合。

(二)能力方面:

1. 教學能力:能擬定教學計畫、能編撰當教材、能運用普通專業法、具 有熟練的教學技術、能適當設計與應用教具、能客觀進行教學評量、

能從事教學研究與創新。

2. 輔導能力:

(1) 一般輔導能力:瞭解學生的能力、建立和諧師生關係的能力、

個別談話的能力、團體輔導的能力、個案研究的能力、使用心理 測驗的能力、使用行為改變技術的能力。

(2) 專項輔導能力:包括生活輔導、學業輔導及特殊學生輔導的能力。

3. 兼辦學校行政業務能力:

(1) 基本辦事能力:計畫能力、執行能力與評鑑能力。

(2) 專項業務處理能力:包括教務工作、訓導工作、總務工作、服 務處理及社區服務等能力。

饒見維(1996)將教師的專業發展內涵劃分為「教師通用知能、學科知能、

教育專業知能、教育專業精神」四大類。如圖 2-1:

圖 2-1:教師的專業發展內涵 資料來源:摘錄自饒見維,1996:173。

簡茂發等人(1997)探究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研究中指出教師

新課程實施對教師專業的需求 三、

饒見維(2000)認為教師在實施九年一貫課程時,除了過去大家所熟知的 教師專業能力之外,更需加強課程設計的規劃、設計、執行與評鑑的能力:

1.能理解或詮釋九年一貫課程各學習領域之內涵與目標。

2.能理解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裡的階段性能力指標之意義。

3.能選擇教材、組織教材、並決定主題與教學目標。

4.能根據主題決定課程內容的範圍與順序。

5.能選擇或設計適當的教學活動。

6.能選擇或設計適當的教學評量方式。

7.能研擬並執行課程評鑑。

8.能評估與檢討課程與教學之實施成效,並作適當調整。

9.高層次的認知與思考能力,包括分析、綜合、價值判斷、創造思考等能力。

10.人際關係與溝通表達的能力、協調合作、分享與討論的能力。

11.運用科技與電腦的能力。

潘慧玲等人(2004)受教育部委託編制九年一貫課程變革後教師應具備的 專業能力,指標如表 2-1 所示:

表 2-1: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其層面、向度與指標之對應關係(摘錄部分)

層 面 向 度 指 標

規劃能力

1. 課程規劃 1-1 瞭解學校課程計畫的理念與架構 1-2 參與學校課程的發展

2. 教學規劃 2-1 研擬適切的教學計畫 2-2 規劃適切的學習評量

教學能力

1. 教材呈現

1-1 適切呈現教材內容 1-2 善用教科用書 1-3 清楚講解教學內容 2. 教學方法

2-1 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2-2 掌握學習原則進行教學 2-3 善用教學資源輔助教學 3. 學習評量 3-1 適當說明學習評量的實施

3-2 適切實施學習評量

特的方式出現,情境變數不但多樣而且持續在變動中,不論在任職前學習多少 理論與通則、接受多少訓練與情境模擬,沒有一個教師可以只憑師培課程所學,

應付所有的工作挑戰。

在績效責任的世界潮流及國內各方的要求之下,教師的專業表現愈來愈受 到重視,美國自 1983 年「國家在危機中」(A Nation at Risk)點出了不良的教師 品質將會為教育帶來危機,報告發表後引起全國對教育問題的關切,其後美國 在 Holmes Group(1986)的「明日教師」(Tomorrow Teacher)的推波助瀾下,

開啟了一連串教師培育制度改革運動。二份報告書的先後發表,提出許多對於

開啟了一連串教師培育制度改革運動。二份報告書的先後發表,提出許多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