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相對於我國國民教育中的其他科目而言,可算是一 個新的學習領域及教學概念。自民89年公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將過去的眾多學習科目化約為七大領域。原來在國中階段(第四學習階段)的 童軍、輔導活動、家政等科目均併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由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教學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涵,相較於過去的 童軍、輔導活動、家政等科目,有較大的差異。本節旨在探討以現行的(97年頒 佈,100年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基本精神,及第四學習階段能力指標與原有 童軍、家政、輔導活動課程標準之相容性與差異性,以探究現行綜合活動教師 應有之專業知能需求。

壹、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基本精神 基本理念

一、

教育部(2008)「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指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旨在善用知識統整與協同教學,引導學習者透過體驗、省思與實踐的心智及行 為運作活動,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提升其自我發展、生活經營、社 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的生活實踐能力。

因此,以學生學習為主體,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學習起點,注重從體驗與實 踐中,反思統整建構內化自己的新意義,正如張景媛(2002)指出能從活動中 實踐、體驗和省思,並帶出活動意義的活動才屬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精神。

課程目標 二、

基於上述理念,教育部(2008)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總目標為「培養學生具 備生活實踐的能力」,總目標之下發展四大主題軸,「自我發展」、「生活經營」、

「社會參與」、「保護自我與環境」。每個主題軸延伸出三項核心素養,一共有十 二項核心素養,再從其內涵發展出能力指標。

過去的教學原則中,教師須了解學生後安排情境,但學習的仍是既定的學 科知識內涵。九年一貫綜合活動課程所強調的,則是以學生為中心,由學生的 生活情境出發,以學習活動去統整學生經驗。綜合活動領域教學必須強化「全

體學習者」「從容地」體驗、省思與實踐,建構內化意義與涵養利他情懷(李 坤崇,2008),而非少數學習者,也非緊迫的、不從容的。

歐用生(2003)希望學生透過這樣理念下的學習,可以讓他們自行在行動中 驗證知識、體會箇中的涵義;並藉由不同活動的進行,讓學生無形中培養判斷 思考、創造以及問題解決上的能力。在學生獲得收穫同時,也希望於活動後,

提供教師改進課程參考的依據,進而縮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差距,落實「綜合 活動課程」所謂「知識」與「實際生活經驗」相連結的教育目標。

貳、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第四學習階段之範疇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

一、

依據 2008 年版的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綱要所示,本學習領域之課程總目 標為「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除了過去的四大主題軸,還增加十二項

「核心素養」以畫定課程範圍,再以核心素養之內涵發展能力指標。其內涵架 構如下表 2-2:

表 2-2: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架構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內涵架構

課程總目標:培養學生具備生活實踐的能力 四大

主題軸 自我發展 生活經營 社會參與 保護自我與環境 十二項

核心素 養

自我探索 生活管理 人際互動 危機辨識與處理 自我管理 生活適應與創新 社會關懷與服務 戶外生活 尊重生命 資源運用與開發 尊重多元文化 環境保護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8

童軍教育教材綱要與綜合活動之相關性 二、

依據民國 83 年教育部公佈之「童軍課程標準」(教育部,1994),童軍教材 分為兩大部分:「行善服務」與「野外生活」。其中行善服務包括:童軍精神、

童軍資訊、服務活動。野外生活包括:露營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旅行的基本知

3. 服務活動

2-4-7 充分蒐集運用或開發各項資源,做

資料來源:修改自陳君健(2002)10

從上面的對照表來看,如果經過適當的設計與轉化,過去童軍教育的課程 仲(2004)、余貞妹(2007)、白金樹(2008)、劉慶餘(2009)、吳慧珠(2009)、陳思穎(2010)。

軸的「社會關懷與服務」為主的說法很接近。但同時也突顯出,目前童軍專長 師資培育課程,對於綜合活動課程教師的專業,是有所不足的。

鄭秀琴(2005)指出,綜合活動與童軍教育都強調知行合一、個人意義和 價值,也突顯擴展學習經驗,親近自然,尊重他人。但是綜合活動課程強調實 踐與統整,這和原有童軍教育課程強調學習童軍知識、技能和精神的目標不同。

吳雅琪(2004)從研究發現,在原有童軍專長基礎下,童軍教師將小隊制 度或童軍強調做中學的教學方法運用在綜合領域的教學中,對於落實綜合活動 課程強調實踐體驗之基本理念,有很好的成效。

家政教材綱要與綜合活動之相關性 三、

民國 83 年教育部公佈「國民中學家政與生活科技課程標準」(教育部,1994), 家政部分的課程目標為:

(一)充實日常生活所需之家政知能

(二)養成適應現代家庭生活之健全國民

(三)培養美化生活之志趣與理想

其教材綱要第一學年教授「家庭生活」;第二學年教授「衣著」;第三學年 教授「飲食」,摘錄整如表 2-5:

表 2-5:1994 年版 國民中學家政課程標準教材綱要

類別 綱 要 項 目

、 家 庭 生 活

(一) 快樂的家庭生活 家政與我、和諧的家庭、明智的管 理、家庭的變化與適應

(二) 展現美好的自己 認識我的外表、清潔與保養、優雅 的儀態、合宜的言談舉止

(三) 良好的居家環境 居家環境清潔、整理與佈置

(四) 美化生活 家庭的休閒生活、手工藝的欣賞、

盆栽與花藝、紙藝

二 (一) 織物的認識 紡織纖維、織物的構成、織物的用

為此,研究者試著比照童軍教育,檢視家政原有之課程標準,其教材綱要

3-4-4 探索世界各地的生活方式,展現自

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增進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成就,開發 個人潛能。

(三)協助學生學習人際交往的技巧,發展價值判斷的能力,培養良好的 生活習慣,以和諧人際關係,建立正確的人生觀,適應社會生活。

(四)協助學生了解生涯發展的理念,增進生涯覺知與探索的能力,學習 生涯抉擇與規劃的技巧,以為未來的生涯發展作準備,豐富個人人 生,促進社會進步。

整體言之,輔導活動的目標其中第一項為呼應總綱,第二、三、四項則分 別呼應「學習輔導」、「生活輔導」、「生涯輔導」。其活動綱要摘錄整如表 2-7:

表 2-7:1994 年版 國民中學輔導活動課程標準活動綱要

類別 綱 要

學 習 輔 導

(一) 協助學生認識學習環境

(二) 協助學生明瞭國中與國小教學情境的差異

(三) 協助學生培養主動積極的學習態度

(四) 協助學生了解有效的學習策略

(五) 協助學生準備考試

(六) 協助學生檢討學習狀況與克服學習困難

(七) 協助學生充實學習內涵

生 活 輔 導

(一) 協助學生認識自我

(二) 協助學生悅納自己

(三) 協助學生認識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學習人際交往的技 巧

(四) 協助學生適應家庭生活

(五) 協助學生認識並有效利用社區資源

(六) 協助學生充實生活內容和學習生活技巧

(七) 協助學生學習休閒生活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能與態度

(八) 協助學生學習適當的兩性交往的態度與方法

(九) 協助學生認識與關懷殘障同胞 生

涯 輔 導

協助學生了解生涯發展理念與擴展生涯覺知 協助學生作生涯探索

協助學生具備基本的求職知能,並作生涯規劃 協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

協助學生為升學作充分準備 資料來源:摘錄自教育部,1994。

王純瓊(2003)認為,輔導活動重視「人」獨特性的展現,生活智能的開 展與個別潛能的開發。輔導教師在面對「人」這個主體時,更需要有清晰的思 維與專業的基礎及深度的涵養,方能引導新世代的學子們發展自我,培養思辨 的能力及崇高的道德信仰,發揮潛能,貢獻社會。

李宗哲(2009)分析過去的輔導活動課程,在情緒、壓力、性別、人際等 內容與健康教育有太多重疊的部分。其他如「自我」與社會領域公民科重疊、

肢體的覺察與表演藝術有重疊。課程重複,消弱了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習區難 以互補、流動,缺乏彈性與活潑。生涯探索則相對與其他科目較有區隔。目前 市售教材其內容主要以「自我探索」為主,且多屬「生涯探索」內容。

指出九年一貫新課程與輔導活動的相似處有三:

(一)二者均強調「全人發展」,以學生生活為學習的中心,由學生的生活 與經驗出發,規劃多元化發展的課程,培養學生推理思考、創新、變通活甪的 能力與國際觀。

(二)二者皆重視「個別的需求」,強調「獨立自主性」、個別性」,能因應 地方學校、學生等個別的需要,彈性設計學生需要的課程。

(三)二者皆重視「回到自我」的意義。強調體驗、省思與實踐,讓活動 參與者真正地擁有自己對活動的體驗的詮釋權、建構自己的意義,認識這個建 構意義的主體,也就是自己。

潘怡君(2010),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所應培養學生的能力指標與輔導需求 三大範圍相互對照,研究者亦以輔導活動綱要為對照,整理如表 2-8:

表 2-8: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與輔導活動教材綱要對照表

編號 能力指標

資料來源:修改自潘怡君,2010:46-47

從上面的對照表來看,如果經過適當的設計與轉化,過去輔導活動的課程 教材可以對應到第四學段的多數能力指標中。其中內容的關連性較強的能力指 標有:1-4-1、1-4-2、1-4-3、1-4-4、1-4-5、2-4-1、2-4-2、2-4-4、2-4-5、2-4-6、

2-4-7。關連性極少或相對較弱則為:2-4-3、3-4-4、3-4-5、4-4-2、4-4-3、4-4-4-、

4-4-5。大致說來,輔導活動課程綱要中的教材內容,比較偏重於第一及第二主 題軸,還有第三主題軸之「人際互動」。

關於李宗哲(2009)所提及與其他領域重疊的部分,研究者以為目前所施 行的課綱中,健康與體育領域的能力指標數量及內容偏多,教師受限於教學時

關於李宗哲(2009)所提及與其他領域重疊的部分,研究者以為目前所施 行的課綱中,健康與體育領域的能力指標數量及內容偏多,教師受限於教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