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社群—群組心力

依據文獻探討後研究者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定義為:一群具有共願景或 目標的老師,其願景或目標為關注教師的教學品質與學生的學習效能,一起進 行學習、對話、分享、傳承、合作,以解決教學問題、創新教學策略或內容,

進而獲得師生雙嬴的教育團隊。它具有增進教師專業知能、提升教師專業自主 性、促進教師知識管理、對自己願意嘗試改善或創新以提昇教學效能、對他人 願意分享與支持以營塑優質的職場文化等功能。

壹、「企鵝家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形成

企鵝班從單純地「為童軍科大五實習教師增能」出發,在沒有預設終點的 狀況下運作了七年15,不但發展出一套課程實施的機制,也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企 鵝家族,家族中的成員互相分享精進成長、互相提供資源與支援的協助,形成 了一個特別的社群關係,這也是當初始料未及的附屬產物。

符合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精神的企鵝家族 一、

企鵝家族成員原本只侷限於臺北市綜合活動領域教師與實習教師,但是隨 著企鵝寶寶通過教師甄試進入各縣市教育職場,整個企鵝家族自然而然散佈全 省各地,成為企鵝哥哥姐姐後仍儘力回班反哺,或在各地區就近形成資源網絡,

一同辦理童軍團聯團活動,或討論交流教育專業相關事項。

為了證實這是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研究者除了以文獻探討探究企鵝家族 的屬性,也做了訪談,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企鵝家族的社群運作,與其對教師 專業學習所產生之功能。

(一)具有共同願景的企鵝家族

企鵝班的設立最初的願景是希望為實習教師增能,使他們有足夠的專業知 能可以去面對未來職場的挑戰,後來增加了敬業精神與態度的培養,這些都是 為了能造福更多的學生,讓學生可以在綜合活動課中快樂且有效的學習,增進 生活實踐的能力。

15 在研究者開始著手本研究時,第 6 年之企鵝寶寶班尚在進行中,經過一年多的研究,走筆至

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應該還有一個特徵就是「一群人有共同的信念、共同的 願景,為學生學習增加成效」去做努力,他本來就不應該有學校界線或領域界 線的(訪談-4704)

一群人為了達到同一個目標去做相同的事情,這就是一種專業社群,更何 況這個 team 裡的成員,犧牲自己的時間、假期,而且聚在一起是有規劃安排、

有學習意義的,我覺得當然可以算是一個專業社群。(訪談-2701)

是的,因為它有共同的目標,如專業知能的傳遞、敬業的精神與態度的建 立等。(訪談-5701)

(二)一起進行學習的企鵝家族

從表面上看起來企鵝家族裡的企鵝寶寶是學習者,但是事實上對所有的講 師而言也是一種學習,在準備課程時自我檢核與統整,或與其他講師共同備課,

在課程中與企鵝寶寶互動學習,在課後向家族中其他的成員交流學習、分享討 論,所以這是一個學習型的社群。

為了課程進行講師之間必需作合作,或者比如說企鵝寶寶之間,可能會為 了教甄組成小的 team,也就是在這個大團體之下又有一些小團體,小團體與小 團體之間又有一些教材教具的互相交流,但這些教材教具又不一定只是他們自 己做,那些講師可能會把自己過去考試的東西又傳給企鵝寶寶使用。所以這是 一個非常活絡的互通有無,軌道相通的,你很難畫出這個軌道是怎麼走的,但 自然而然就是有些東西是在流通的。(訪談-3703)

在企鵝班裡,一方面企鵝寶寶是互相在學習的,他們也在對我們學習,同 時,我們也在向他們學習。(訪談-4707)

我們做這樣跨校的領域社群,對老師來講它本身就有了「標竿學習」、「外 埠參觀」的功能,所以這個是另外一種樣貌的專業學習社群,而且它真的有達 到某些增能的效果。(訪談-4705)

企鵝班的目的和過程就比較符合教學專業學習社群的精神,例如企鵝班的 目的就是提昇企鵝寶寶的教師專業,而依此目的,所以我們聚在一起上課、分 享交流、提昇專業的一種過程。(訪談-9707)

(三)專家學者也給予肯定的企鵝家族

企鵝班的經營,一直以來受到許多位專家學者的口頭肯定,如南臺科技大 學李坤崇主任、慈濟大學張景媛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劉秀娟副教授、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鄧毓浩、董秀蘭副教授等。企鵝家族中有一位成員去年通過甄選 成為臺北市國中候用校長,在校長儲訓16的課程裡有一堂是「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這位成員上台報告企鵝班的形成與運作,得到張新仁教授17十分的肯定,她認為 由教師們自行發啟的改變力量是最可貴的。

我在候用校長儲訓班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課裡報告過這個社群,張新 仁教授認為這是個典範社群,她的理由是目前的教師專業社群會從學校裡開始 推動,是因為要改變老師們「從上而下、聽令行事」的文化,希望能夠由下而 上發揮教育改革的動力。(訪談-4703)

企鵝家族的學習或交流模式 二、

企鵝家族的成員主要有講師和企鵝寶寶,講師中有一部分是從企鵝寶寶變 成的企鵝哥哥姐姐。每年的企鵝寶寶都會組成若干讀書小組,除了一起讀書互 相討論教師檢定與教師甄試的相關知識,一起準備教案製作教具。企鵝寶寶除 了在課堂上與講師互動學習,還會透過回饋單的提問與回答補充課堂不足,並 且也常在日後請求協助教育職場中所面臨的困境(企鵝媽媽笑稱這是「售後服 務」)。企鵝家族社群的型態是跨校的、跨科的、大部分是同領域的,年齡層從 廿出頭的年輕教育實習學生、初任教師、資深教師到退休教師(校長),學習發 生的場域主要是企鵝班,次要的網路平台或電子郵件,再次要是面談或電話。

我認為算(教學專業學習社群),它裡面有兩群人物,一群是講師,每次上 課之前我們都會花不少時間在做交流、討論;第二群是企鵝寶寶與講師,因為 課程及書寫作業而形成社群。(訪談-1701)

第一,它有一群人、是一個團體,它有一套制度,包含了課程、講師、課 程回饋與相互的訊息交流;第二,家族內的交流與課程增能都是以教師的專業 需求為主。(訪談-6702)

16 101 學年度臺北市國民中小學候用校長儲訓班

17 張新仁教授目前為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校長,曾受教育部邀請編撰「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講師都具備有服務的熱忱,不只是用心授課,而且也很樂於提供企鵝寶寶 日後的問題協助與建議。(訪談-7701)

其實我們做這樣跨校的領域社群,對老師來講它本身就有了「標竿學習」、

「外埠參觀」的功能,所以這個是另外一種樣貌的專業學習社群,而且它真的 有達到某些增能的效果。(訪談-4705)

貳、企鵝家族專業社群的功能 專業發展與精進教學

一、

研究者一直自認為企鵝家族是一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但是在文獻探討時,

翻閱許多相關研究,都將社群定位為同校教師的群體,或者是運用網路平台針 對某些資訊議題所形成的社群。但研究者認為以目前的教育職場,校內綜合活 動領域教師人數有限,而且基於擴大視野、吸納多元的原則,能夠組成跨校、

甚至跨縣市的學習社群應該是更值得提倡的。

童軍老師在學校裡是很小的「小眾」,可能一個學校裡面你考進去之後會發 現就你一個童軍老師,甚至也沒有家政、也沒有輔導老師可以跟你對話;也或 者童、家、輔都各只有一個人,三個人三個想法,跟本就兜不起來。因為我自 己就有這種體會過,所以我會覺得說如果我在校外能有這樣一個專業的支持的 社群,對我來講,會是很好的養份。(訪談-4702)

企鵝班讓組織裡的成員透過面對面的討論、網路上的交流,互相討論自己 在教學過程裡碰到的問題,或尋求解決的策略。(訪談-7702)

企鵝班也有很多橫向的聯結,看到不同學校的多元特色,而縱向的則是認 識更多的學長姐。(訪談-9703)

向下傳承與回溯反哺 二、

企鵝班的傳承運作在上一節已有充足的討論,這樣的功能可以在實習制度 中獲得一些,但是因為師培機構的要求不同,實習指導老師的素質不一且通常 只是一對一,相對比較企鵝班的規模,後者的傳承功能是遠遠超出前者的。

我發現不同大學的師培中心,對於實習老師的要求落差極大。簡單講,就

是說,有些大學的教育學程並未要求實習老師在實習期間要完成哪些觀摩或作 業,完全交由實習學校或實習老師自行規劃。(訪談-1406)

另外更棒的是,近幾年來由於有許多企鵝哥哥姐姐回來反哺,又使得社群 學習的層次更加多元,不再是單純的「吸」與「吐」,除了師徒之外,還增加了

「師兄姐與師弟妹」的形式,我覺得那是更精彩的部分。(訪談-1703)

目前大部分的技能性課程有一個很棒的方式是由一人主要教學,有若干年 資較淺的企鵝哥哥姐姐做助教,可以給資歷較淺的人有一些啟發,這是講師之 間的傳承。(訪談-7706)

這個專業學習社群的特色就是教學經驗的傳承,還有就是個人教師專業的 補強或增能。(訪談-3702)

建立網絡與分享資源 三、

教師需要的資源大約有三種:專業知能、器材或教具、人力。企鵝家族的 網絡中專業知能的資源是充足的,包括了專業知識、技能、教學或行政的技巧 等,這個部分在前面二節均做了比較詳細的探討。綜合活動課程中教學器材或 教學輔具有時是必要或非常重要的,企鵝家族成員間經常互通有無,或互相切 磋分享,以達到活化教學及有效教學的目的。童軍專業教師是龐大教師人口中

教師需要的資源大約有三種:專業知能、器材或教具、人力。企鵝家族的 網絡中專業知能的資源是充足的,包括了專業知識、技能、教學或行政的技巧 等,這個部分在前面二節均做了比較詳細的探討。綜合活動課程中教學器材或 教學輔具有時是必要或非常重要的,企鵝家族成員間經常互通有無,或互相切 磋分享,以達到活化教學及有效教學的目的。童軍專業教師是龐大教師人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