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企鵝家族除了一般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常見的專業發展精進教學的功能外,

還具有向下傳承回溯反哺、建立網絡分享資源等功能,以及隨著年度的更替,

不斷加入新的企鵝寶寶,也不斷有由企鵝寶寶蛻變成而的企鵝哥哥姐姐加入講 師群,在成員的新增與角色的變化中建立更多友誼與專業支持的特色。

企鵝家族未來可以發展的方向 三、

以一個教師專業社群的經營來看,未來企鵝班可以針對教育職場的教師新 增更多專業服務與發展的空間,如加設「大六以上企鵝班」提供企鵝哥哥姐姐 和企鵝講師精進教學能力的機會,並培育企鵝班未來的講師,以達到傳承與世 代交替的目的;建立家族交流平台,整合家族資源網絡擴大社群效益;新增公 開觀課機制,提供多樣的教學典範,以活化或改善課堂教學,以團隊的力量重 新群組教育心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根據前述研究發現,針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專業發展與傳承需求,分別 對師資培育課程、教育實習學生、教學現場領域教師,以及未來想要開設類似

「企鵝班」課程的組織給予建議。

壹、對國中綜合活動師資培育課程的建議 理論性課程與實務性課程並重

一、

(一)重新檢視師資培育課程架構,增加實務性課程,如行政工作實務、導 師實務、教育資源運用、現行教育政策與方案法規等。

(二)在理論性課程中加入教學現場實務案例,並探討理論與實務間可能產 生的差異,及其應變或解決的策略。

概念性課程與實作性課程兼容 二、

(一)重新檢視師資培育課程架構,增加實作性課程,如正向管教之實施策

略、親師生溝通、主題課程之設計與實施等。

(二)配合國中課程教學需求在概念性課程中加入實作體驗,並區隔各實作 性課程間之教學重點,讓師培生在課程中將現行綜合活動領域教材,

可能用到的知能都實作一遍,並探討其教學技巧。

貳、對國中綜合活動教育實習學生的建議 廣泛學習各種知識技能奠定專業基礎

一、

利用修習課程、參與社團活動、自學等方式,廣泛攝取各種知識技能,如 對各種職涯的理解、家庭生活相關之知能、戶外活動之相關知能尤其重要,並 從中體驗與省思如何與未來的教學工作結合。

積極參與各種營隊服務充實工作能力 二、

全程參與各種營隊服務,最好能從準備工作到執行及成果彙整,並且嚐試 擔任不同性質工作,如活動、行政、隊輔、器材等,從中學習活動的規劃與執 行、人員的溝通與協調,以及資源尋求與運用的能力。

參、對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師的建議 保持學習動力教學與時俱進

一、

從研究者的訪談中發現,大多數的受訪者都認為一個稱職的綜合活動教師 必需是願意不斷學習的,因為本領域的基本理念是培養學生生活實踐的能力,

所以一定要與時俱進,教當下或未來生活所需的能力。

形成教學團隊樂於傳承後進 二、

活動性課程需要較多的人力與資源,但目前教育職場中綜合活動教師人數 偏少,所以需要形成教學團隊,經驗交流資源共享,並且將教育熱忱與工作策 略傳承給初任教師,讓綜合活動課程更豐富、更多彩。

肆、對未來開設類似「企鵝班」課程的建議 與師培機構密切合作

一、

企鵝班能夠長久經營,除了有一群熱血的企鵝講師,願意義務指導企鵝寶 寶,還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的強力支持,提供學習場 地、上課器材,以及行政支援(如發公文借場地)等。故建議未來也想開設類 似增能班的課程組織,可與相關師培機構合作。

建立回饋交流的機制 二、

企鵝班與一般教師研習或工作坊最大的不同是擁有很好的回饋交流,企鵝 媽媽和企鵝講師會仔細閱讀每一位企鵝寶寶的回饋單,並給予詳細的回應或補 充說明,讓學習者與教學者之間有更緊密的聯結,也凝聚了企鵝家族的向心力。

伍、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研究不同模式的「企鵝班」

一、

「企鵝班」,應該是一個「特例」,但絕不會是一個「獨例」,相信其他領域 或不同學習階段(如小學)中也有類似的增能班別,未來的研究者可以針對此 類團體,對新手教師支持的方式與內容加以研究,以供更多師資培育機構、教 育實習學生、新手教師做為拉近與連接教學職場的參考。

研究不同模式的專業學習社群 二、

由於少子化的結果,使得學校班級數縮減,學校內同領域或同專長的教師 數量下降,要形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難度增加,且缺少開放性與多元性。因 此跨校、跨縣市或跨領域的教師專業社群,勢必成為未來的組織方向。未來的 研究者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研究其組成方式或特色,以供現場 教師、教育行政主管作為推展的參考。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一顧(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集體效能感關係模式驗證之研究。屏 東教育大學學報,37,(1-26)

大辭典編篡委員會(1985)。大辭典。臺北:三民。

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1985)。中文大辭典。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

王文科(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仕圖、吳慧敏(2003)。深度訪談與案例演練。載於齊力、林本炫(主編)質 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95-113)。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王東雲(2007)。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新北市:威仕曼。

王純瓊(2003)。輔導活動資深教師與新手教師課堂教學表現之分析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朱芳儀(2011)。國小教師參與專業社群的態度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白穗儀(1999)。國民中學組織學習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載於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 主編:教育專業。臺北:師大書苑。

吳修瑋(2006)。台北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1996)。教師生涯發展之探討。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學術講座專輯,7,

11-153。

吳雅琪(2005)。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專業知識之個案研究—以童軍

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宗哲,2009,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輔導活動課程之核心內容知識分析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坤崇(2008)。九年一貫課程的總綱四次變革及展望。教育研究月刊,175,

5-21。

李惠鈴,2005。國民中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相關問題之研究―以台北縣教 師觀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雅菁(2004)。教育改革外一章:從教師角色及教師授課時數的角度來談教育 改革出了什麼問題?,應用心理研究,(21),123-141。

李麗凰(2008)。我的性別教育專業成長經驗--女性主義教育學觀點。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人類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沈靜濤(200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專業學習社群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崇儒(199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臺 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周淑卿(2003)。教師敘事與當代教師專業的開展,教育資料集刊,28,407-420。

周德禎(1998)。教育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二)-質性研究。載於陳奎憙(主編),

現代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生傳(2004)。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心理。

林信榕(2000)。影響新制中等學校實習教師專業發展相關因素研究,教育學刊,

16,73-103。

林思道,2003。國民中學教師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接受度及執行時的困難之調 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淑儀(2009)。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進材(1990)。從課程改革論教師層面的課程實施—以九年一貫課程為例。輯 於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高雄市:復文。

林瑞昌(2006)。以專業社群概念內涵為核心的教師專業發展策略。熱情卓越新 典範。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林鴻泰、何偲安、施玉芬、許維芳,2006。調查研究。載於潘慧玲(主編),教 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36-80。臺北市:高等教育。

施雅慧,2011,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之建構與運作-以一所國中創新教學為例。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施繼慈(2011)。國小健康與體育教科書重大議題第一學習階段分析研究。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孫國華(1997)。國民中小學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國立編譯館(主編)(2000)。教育大辭書,臺北市:文景書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等學校師資類科教育學程修習 辦法。臺北市:作者。

張景媛(2002)。教改路上你和我-談三年來投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研發的點點 滴滴。中華教育,53,6。

張德銳、王淑珍(2010)。專業學習社群在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中的發展與實踐。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1(1),61-99。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家政與生活科技課程標準。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童軍教育課程標準。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輔導活動課程標準。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5)。師資培育法。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主編)(2007)。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工作參考手冊。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8)。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主編)(2009)。中小學專業學習社群手冊。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編輯委員會(主編)。國語辭典,第四冊,臺北市:臺灣商 務印書館發行。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編輯委員會(主編)。國語辭典,第四冊,臺北市:臺灣商 務印書館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