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工作投入之概念分析

工作投入(job involvement)的概念起源於 1965 年 Lodahl 和 Kejner,此 一概念源自 Allport(1947)所提的「自我投入」(ego-involvement)與 Dubin

(1956)的「生活興趣中心」(central life interests)二種概念,日前工作投 入的概念,有很多學者陸續針對此概念,提出各種不同的定義,研究者整理 如表 2-3.1。

表2-10 國內外學者對工作投入的定義 研究

年代 工作投入定義

Lodahl

& Kejner

1965

1. 工作投入是組織成員認同工作的重要性程度,或是工作 在組織成員自我印象(self-image)中的重要性程度。

2. 工作投入是依據組織成員的自我尊嚴(self-esteem)受組 織成員在工作上的績效影響的程度而定。

Lawler

& Hall

4. 工作績效與自我概念(self-concept)一致性的程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作不同績效或酬賞價值的認定而形成工作的滿意程度,並提 升對工 作投入的一種心態或工作態度。

鍾佩蓁 2004

教師對工作上的認知,進而產生認同感,願意主動參與、用 心、投入,樂在其中,也會因為重視從工作表現中所得到的 肯定或需求,而產生的一種努力程度與工作態度。

郭正忠 2006 學校教師關心學校活動或教學工作,並願意全心投入的程度。

賴秋江 2006

學校教師工作投入是教師對自我工作的認同,專注且主動參 與學校教育工作,同時在自我的高評價下獲得工作樂趣。

陳東星 2004

學校教師工作投入是教師基於自我信念與期望,主動投注於 和其理念相契合之學校教育工作的一種心理狀態或態度。

黃財清 2005

學校教師工作投入是教師對於所從事的教育工作,抱持著樂 意、專注的心情與體認,期勉自己達成工作理想,在從事教 育工作時,會進行相關的準備活動,提升教學品質,形成工 作的滿意程度, 以激發對工作投入的態度。

鄭國男 2005

學校教師工作投入是教師對其所從事教育工作的認知,願意 專注心 力於工作中,並從工作中體驗到工作樂趣。

陳嬿如 2007

學校教師對其本身工作職務是否保持積極及認同樂觀的參與 程度,以 提升品質及達到工作理想目標。

林宗賢 2008

學校教師對工作上的認知,進而產生認同感,且樂於、專注 於教學工作,並主動參與學校活動,藉由工作表現中所得到 的肯定與需求,產生一種心理狀態或工作態度。

表2-10 國內外學者對工作投入的定義(續)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以上學者論述,本研究將「教師工作投入」定義為教師對工作的認 同感,認真專注投入於教學工作,且積極主動參與學校活動,因此教師本身 也會從工作表現中得到的肯定與認同,同時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或工作態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65 年 Lodahl 和 Kejner 提出工作投入的概念以後,日後許多學者一 起研究工作投入的概念,也產生了一些新的理論模式,彙整相關文獻後,研 究者提出幾個較多人採用的理論模式,茲分述如下。

一、 Vroom 的期望理論模式

期望理論模式是 Vroom(1964)在其「工作與動機」(Work and Motivation)

一書中提出,認為個人採取某一行動時能否達到滿足所需,是依據於兩個因 素,第一個因素是期望(expectance),指該行動會造成某種結果的可能性;

第二個因素是期望價值(valence),指該結果對行動者能提供多大的貢獻。

可由下列的公式來加以說明其理論架構:

F=E × V

F=Force:指個人內在的動機力量,可由個人工作投入程度來表示。

E=Expectancy:指評估個人達成工作目標的可行性,亦代表個人 估計工作後因此獲得報酬及需求滿足的可行性。

V=Valence:指個人對工作結果的價值觀,亦即對工作代價的認定。

圖2-1 Vroom的期望理論模式

Note. From“Work and Motivation,”byV.H.Vroom,1964,New York: Wiley.

根據 Vroom 理論,F=E × V,當 E×V 的值越大時,個人工作投入程度 也就越高 F 和 E×V 成正比,亦即當個人對評估工作報酬及需求滿足的可能性 工作投入程

度=期望 X 期望 價值

工作目 標

工作結 果所得報酬

工作報酬對 個人需要的滿足 期

望 期

手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E)及工作結果的價值感(V) 都很高時,其工作投入才會跟著提高;反之,

若其中一項很低時,其工作投入也可能會跟著降低。

二、 Rabinowitz and Hall的綜合理論模式

Rabinowitz and Hall(1977)綜合工作投入相關文獻研究之後,提出綜 合理論模式。他們認為工作投入的程度除了受個人因素與工作情境因素影響 之外,也會受到個人與環境交互作用影響,其所持有的觀點如下。

1.個人因素影響

其中包括了「個人背景變項」,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

服務年資等等;以 及「人格特質變項」,如內外控制特質、工作價值觀、高 層次需求強度等等。

2.情境因素影響

包括領導者行為好壞、決策參與的多寡、組織的大小以及職務層次高低 等。

3. 個人與情境交互作用影響

受個人價值導向、工作情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影響之下,其中包括滿足心 理需求、肯定自我價值、工作成就、個人成長、工作意義、角色衝突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2-2 Rabinowitz and Hall 的綜合理論模式

Note. From“Organizationalresearchonjobinvolvement,”byS.Rabinowitz, & D. T. Hall, 1977,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4(2), 255-288.

三、 Kanungo的動機性投入模式

Kanungo(1979)改從個別的行為現象與因果條件來解釋不同的投入型 式,同時提出動機性架構(motivation frame)。因此從動機性架構的基本假 設觀點而論,工作投入的認知狀態是源自於個人在社會化的歷程以及工作環 境是否能夠滿足個人需求,也就是當目前的工作狀態能夠滿足個人的需求及 期望時,便產生工作投入。

個人特質

工作情境

工作投入

工作投入結果 工作滿足 工作績效 離職率 曠職率 成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2-3 Kanungo的動機投入模式

From“Measurementofjobandworkinvolvement,”byR.N.Kanungo,1979,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3, 341-349

綜合上述的理論,其中以 Rabinowitz and Hall 的綜合理論模式,其中 主要探討個人的特質以及情境上的因素對工作投入的影響,對工作投入之研 究變項的探討最為周全。故本研究採用 Rabinowitz and Hall 的理論模式為 參照架構,並參酌動機測量因素:1.選擇的方向,2.堅持的程度,3.強度(秦夢

知覺工作滿足需求的可能 知覺家庭滿足需求的可能 知覺社區滿足需求的可能

工作投入或疏離 家庭投入或疏離 社區投入或疏離

工作相關的行為與態度 家庭相關的行為與態度 社區相關的行為與態度

需求的滿足

社會化歷程:文化、組織與團體規範

需求顯著性

工具性行為態度

工作以外的行為:家庭、社區活動等 工作以內的活動

Kanungo

(1982) ◎ ◎ ◎

一、 工作認同(work identificatio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學校教師對本身所從事的教學工作,認真負責、專注的程度。

四、 工作評價(work self-evaluation)

學校教師對工作上價值判斷,會因工作表現而評價自我的成就。也就 是教師對本身工作的價值性及工作表現之自我評價的程度。

五、 工作樂趣(work enjoyment)

學校教師樂於投入事教育工作,並從中得到樂趣及發揮專長,且以該 工作為榮的程度。

肆、 工作投入的影響因素

工作投入的相關研究甚多,Rabinowitz and Hall(1977)提出工作投入 受組織成員個人特質因素與工作情境因素影響,因此國內很多學者亦針對影 響教師的工作投入因素做了許多相關研究,研究者整理教師工作投入之影響 因素,茲分述如下。

一、 個人特質因素 1.性別

性別對工作投入的影響,並無一致的結論。陳淑嬌(1989)對於國中教 師的工作 投入研究,發現在「工作樂趣」的層面上女教師明顯高於男教師。

李新鄉(1993)在國小教師教學工作投入的研究中,則發現男教師之教學工 作投入明顯高於女教師。徐鶯娟(1995)、鍾佩蓁(2004)、郭正忠(2006)、

賴秋江(2006)、林宗賢(2008) 對於國小教師的工作投入研究,發現不同 性別教師在整體教師工作投入上,並沒有明顯差異。

鍾佩蓁(2004)認為可能是因為近來社會結構的改變趨向多元化、民主 社會的開放,經濟型態改變,男女社會地位日趨平等,所以產生男女在工作 投入的程度上差異不大。

2. 年齡

大部分學者認為,年齡會影響工作投入程度。Hall and Mansfield(1975)

的研究 亦發現二者之間有高度正相關(引自陳淑嬌,1989)。國內學者徐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娟(1995)、蔡麗華(2001)、董秀珍(2002)、鍾佩蓁(2004)、黃財清

(2005)、郭正忠(2006)、賴秋江(2006)、林宗賢(2008)等的研究也 都發現年紀較長者其工作投入優於年紀輕者(1989)。鄭國男(2005)的研究 卻發現不同年齡之國小教師,其工作投入無顯著差異。由文獻資料得知,國 內大部分學者發現年長者的工作投入程度顯著優於年輕者,因為年長者有較 多的成功經驗,以致於他们對教育工作投入更多的興趣和精力;但是也可能 是他們擔心跟不上時代,因此投入較多;也有可能是子女長大,生活重心轉 移,可以全心投入工作。

3. 職務

大部分國內學者認為,行政職務也會影響工作投入程度。郭騰淵(1991)、

謝天德(1998)、 郭正忠(2006)發現在整體工作投入上,兼任行政工作的 教師顯著高於級任導師。徐鶯娟(1995)、蔡麗華(2001)、黃財清(2005)

的研究發現,主任在整體工作投入上,顯著高於級任及科任教師。鄭國南

(2005)、賴秋江(2006)、林宗賢(2008)發現不同行政職務的教師對工 作投入的感受有顯著不同。然而,嚴春財(1999)、董秀珍(2002)與鍾佩 蓁(2004)以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發現行政職務與工作投入無顯著相關。 綜 合文獻資料得知,國內學者大部分發現有兼行政的教師比未兼行政的教師工 作投入程度的意願較高。或許是因為行政本就有較多權力與責任,且本身就 必須在學校的行政事務上支援教師教學,因此較有責任感加上有行政津貼,

因此呈現此結果。但在師資培育多元化、少子化、教師課稅、增加導師費及 授課時數減少後,教師行業競爭激烈,是否又會影響教師工作的投入是有待 觀察的。

4. 服務年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究中,同時發現不同年資在教學工作投入的情形上,均有顯著差異,同樣也

究中,同時發現不同年資在教學工作投入的情形上,均有顯著差異,同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