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為探討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文獻,本節共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探討 工作滿意度的意涵與構面,其次為工作滿意度的理論,最後再歸納、整理 與分析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一、 教師工作滿意度的意涵

(一)教師工作滿意度的意義

工作滿意是二十世紀初Frederick W. Tayor 在「科學管理」理論中首先 出現的概念,對於工作滿意的研究最先多出自工商業界和企業界。Tayor 的 科學管理理論中認為只要制定適當的工作細則,並以科學的方式加以管 理,再依照員工的表現予以獎勵或加薪,就可以使員工的工作士氣提高。

但此理論因為太過重視外在的控制,把人視為生產過程中的機器附件,忽 略了員工心理的感受,後來的一些學者提出了較重視人的心理層面因素的 理論,研究員工達成工作滿意的情形。他們認為單純的工作報酬並不是員

33

工達到組織目標的唯一要素,而是還有人的精神需要、心理系統等因素存 在。

在科學管理時期,管理者對生產效率的提昇都著眼於外在工作環境設 備及作業流程,後來Hoppock 在1935 年提出工作滿意(job satisfication)引 起企業界及管理界的重視;1924 年霍桑研究(做照明度與生產力的關係研 究),發現結果與科學管理之假設不符。自此才逐漸轉變對「人」的看法。

管理者對提高產能的策略,逐漸關心組織成員基本的生理需求及心理層面 的需求;也引發工作滿意與生產效率之間的研究風潮。工作滿意之定義因 研究觀點之不同,也有不同之定義,茲將國內外學者的定義整理分述如下。

1.國外學者工作滿意度定義

(1)Cooley及Yovanoff(1996)將工作滿意度定義為:對工作層面所持 有的一種特殊性情感。

(2)Schermerhorn、Hunt及Osborn(1996)認為工作滿意度定是指個人 對於工作感覺到的正面與負面態度的程度。

(3)Robbins(1998)則認為工作滿意度的定義為將衡量員工對組織的 期望、酬賞的實際運作、控制衝突的方法情形有何感受。

2.國內學者工作滿意度定義

(1)許士軍(1977)認為工作滿意度是指工作者對其工作所具有的感 覺或情義性反應。

(2)吳清基(1980)則認為工作滿意度是指教師對其現任職務所具有 的一種積極情意導向的程度。

(3)任晟蓀(1985)將工作滿意度定義為:國小教師個人對其教學工 作本身、教學工作環境、校長視導行為、教學工作報酬、及工作變 動性上,所持主觀的感覺或情感性的反應,當其預期獲得的報酬與 實際獲得的報酬,差距愈小時,工作滿足程度高,反之,則工作滿 足程度低。

34

(4)黃隆民(1985)認為工作滿意度是指工作者對工作上各方面及整 體所具有的一種感覺或情意取向。

(5)張春興(1992)則認為工作滿意度是指個人或多數員工對具所任 工作感到滿意的程度。工作滿意與否與很多因素有關;諸如薪水高 低、加薪方式、工作時間、工作地點、工作性質、升遷機會、人際 關係、管理方式等。

(6)蘇進棻(1992)將工作滿意歸納為:個體實際從事某工作後,考 慮與工作有關的各層面問題時,產生的一種正向積極的情意取向。

(7)林海清(1994)所謂的(教師)工作滿意,即是(教師)工作者 對於(教學)工作各方面評估的一種態度表現。

(8)李明書(1995)表示工作滿意度是指個人對工作相關因素(內、

外環境)、或個人需求滿足情形之感覺與態度。

(9)吳月娟(1998)認為工作滿意度是指教師對教學工作的相關層面,

所具有的一種積極性的情意取向。

(10)許瑞芳(2001)則將工作滿意度定義為:教師實際從事教學工作 後,考慮工作有關的各層面問題時,產生一種正向積極的情意取向 的程度。

綜上所述,本研究對於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定義界定為:教師在從事教 學工作時,在工作各層面中對自己工作所抱持的一種積極性的情意取向,

與特殊性的情感表現;包含考核管理、自我實現、工作壓力、人際關係等 四個層面,以下就這四個層面的定義予以說明。

1.考核管理

教師對行政人員的要求所覺知到的滿意程度,如行政人員的溝通方 式、處事態度、工作要求、成績考核與互動關係等。

35

2.自我實現

教師對於工作職務上(教學或行政)的履行所覺知到的滿意程度,如 工作抱負、成長性、創造性、意義感與成就感等。

3.工作壓力

教師對園長的領導風格所覺知到的工作壓力程度,如園長對園務的整 合能力、協助教師解決問題的誠意與協調決解幼稚園的行政問題等。

4.人際關係

教師對學校同仁間的互動情形所覺知到的滿意程度,如校內同仁和諧 相處、相互支持與彼此合作,建立良好人際關係與工作情誼。

(二)教師工作滿意度的形成與作用

1.Kim及Loadman(1994)認為:教師工作滿意度中的相關因素,包括 有:專業自主、專業挑戰、同事互動、師生互動、工作環境及薪資。

Loadman 的另一份研究則認為教師工作滿意度之七個向度,分別 是:薪資、進修機會、工作挑戰、自治意識、工作環境、同事互動、

師生互動,此論點多了一個向度「進修機會」。

2.Bergstorm及Lunz(1998)的研究:教師工作滿意的研究向度包括:

升遷、督導、福利、酬賞、運作過程、同事、溝通、工作性質、薪 資。

3.Klecker及Loadman(1997)的研究則以薪資、升遷機會、專業挑戰、

教師自治、工作環境、同事互動、師生互動幾個向度為工作滿意度 的研究重點。

4.Shann(1998)則指出,教師工作滿意度包含有以下幾個形式:薪資、

工作穩定度、學生成就、同事關係、親師關係、師生關係、行政關 係、學校課程、教師自主、教師權威、教師成就、教師評定過程、

參與決定、改善學生成就之行政支持者。

36

5.Beverly和Loadman(1996)的研究結果指出,教師對於師生互動的 滿意度最高,最低滿意度是工作情況;另一份英國的研究則顯示,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教師專業發展及同儕合作最感滿意,感到 不滿意的部分包括幼教師工作作息的步調及社會地位等。

二、 教師工作滿意度的相關理論

工作滿意理論對於整個組織或個人的因素而言,是一個重要性的研究 指標。藉由對工作滿意的探討,不僅可以了解組織中各種影響工作滿意的 因素,更可以深入探討個人在這些因素中所受的影響情形。也由於對影響 工作滿意相關理論的探討,能夠了解各派學者對工作滿意不同的看法。茲 將各學者的理論分述如下:

(一)需求層次理論(theory of need hierarchy)

此派的學者根據Maslow 在 1943 年所提出的,以動機研究為基礎的層 次理論。將人類的基本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隸 屬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張春興、林清山,1992)。他在1970 年需求層次理論再次提出修正,認為人類的行為是由生理需求、安全需 求、愛與隸屬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認知、審美、自我實現及超越自我 等八種需求所構成(賈馥茗,1991)。以下分別加以說明:

1.生理需求:是生物的基本機能,維持生命的基本需求。例如:飲食、

性慾、睡眠等。

2.安全需求:對於免於威脅和恐懼及環境安全等需求,其目的在於足 以保障個體生存的安全需求。

3.愛與隸屬的需求:在工作場所或生活環境中與其他人有互相接納認 同、關愛的需求,其源自於社會人際間的接觸。其中包含親情、友 誼、關懷、歸屬感等。

37

4.尊重需求:源自於人際關係的心理需要。如被人認同、稱讚、關懷 與尊重等。此一需求如果獲得滿足,則會產生自尊、自信與自重;

反之,則會造成自卑與頹喪。

5.認知需求:個體對人、事、物變化中不理解而希望理解的需求。如 探索、操弄、試驗等。

6.審美需求:對於美好事物具有欣賞的需求。例如:希望事物有秩序、

結構化、順應自然等。

7.自我實現的需求:充分發展個人技能、能力及潛力的需要。在自我 實現的驅力下,個人自我發展與創造發揮到最高的境界。

8.超越的需求:是屬於最高層次的需求,他引導至意識的最高境界及 更廣的人生觀。

綜上所述,根據張春興、林清山(1992)的分析,Maslow 的需求層 次理論包括下列三個基本觀念:

1.他所指的動機是內發性的,是人類身心成長所發展的內在力量,他 認為人類本來就有積極努力追求向上的內在傾向。凡是正常的人,

只要順其自然生長,就可以達成完美的成長。

2.上述八種需求有層次之別,其發展順序是由下而上。人在需要得到 最低限度滿足時,才會提高至較高層次的需求。其間次序是不能改 變,層次更不能越級而進。

3.人類各種需求中,越是居於低層次者,其普遍性也越大,但彈性越 小,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也越小。需求居於高層次者,其變化也越大,

個別差異也越大。

(二)ERG 理論(existence,relatedness and growth theory)

Alderfer 從 Maslow 的需求層次論上加以發展,與 Maslow 不同之處,

在於Alderfer 和 Maslow 的五個層次需求,並且提出三項需求:

38

1.生存需求:只各種形式的物質及生理需求。如:薪資、福利、工作 環境、飢餓、口渴等需求。此需求與Maslow需求層次論中的生理及 某些安全方面的需求相類似。

2.關係的需求:指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例如與親人、師長、部屬、朋 友間的關係。此需求與Maslow的安全、愛與隸屬及某些尊重需求相 類似。

3.成長的需求:個體努力在工作表現上表現其能力,不斷克服挑戰,

充分發展各種潛能,追求成長的一切需求。此需求與Maslow自我實 現的需求和部份尊重的需求相類似。

Alderfer 的 ERG 理論與 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的看法極為相似,宛 如是他的簡縮模式。不過,ERG 理論卻主張層次之間並非互斥,而是可

Alderfer 的 ERG 理論與 Maslow 的需求層次理論的看法極為相似,宛 如是他的簡縮模式。不過,ERG 理論卻主張層次之間並非互斥,而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