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幸福感意涵及理論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幸福感意涵及理論探討

教育在學校每一個細節裡,除了環境的影響之外,對學生最有感染力的,

非班級領導人-教師莫屬了,教師的一週裡就有五天陪伴著孩子學習與成長,

也因此教師的每一句話語、每一個行為,都會默默在學生腦海裡扎根。

此外,教師也是學校任務的執行者,亦即除了學生事務外,教師也承擔行 政上的業務,陳建華(2010)在研究中發現組織成員的幸福感與工作動機及 工作投入度皆有正向的影響。因此若是教師對學校教育產生快樂及幸福的感 受,則會提升其對教育及行政的熱忱及投入的程度,當教師快樂的投入教育,

便可能運用更多元更有趣的方式去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快樂學;教師快樂教,

何樂而不為?

在針對教師幸福感做研究前應先探究其理論基礎,故本節將依序探討幸 福感的理論基礎、教師幸福感的意義及教師幸福感的內涵。

31

一、幸福感的理論基礎

幸福是一種快樂的滿足感受,人人都喜歡追求快樂,研究指出幸福與快 樂能幫助心理的健全、能給予正向的念頭(周玉秀,2015)。而這幸福感受究 竟從何而來?很顯然諸多心理界學者對這問題深感興趣,並提出了許多相關 理論,其中以三種理論來檢視幸福感,第一為需求/目標滿足理論;第二為過 程/活動理論;第三為人格傾向理論(Lopez, Pedrotti & Snyder, 2018)。

以下就這三種理論分別論述:

(一)需求/目標滿足理論(need/goal satisfaction theory)

世界上每一個個體都是獨特的,也因此每一個人對幸福的感受度皆不相 同,達成幸福的路徑及原因也不盡相同。Peterson、Park 和 Seligman 在研究 中發現現代的人已開始追求充實並有意義的生活,「盡全力去做」以及「做出 改變」成為達到滿足的因素之一, Maslow 則認為當人們一般的需求(如生 理、社交、安全等需求)滿足後就會往自我實現邁進,最後達成自我實現的 欣喜感受就是幸福(引自 Peterson, Park, & Seligman , 2005)。

Freud 則在其著作《精神分析新論》中指出「快樂—不快樂」原則,透過 減少焦慮及緊張感或是需求的滿足來產生快樂的感受(葉頌壽譯,1990)。

總而言之,此理論的學者認為幸福的來源可以說是來自完成目標或需求 的「快樂」以及「滿足」。這種「快樂」也成了人一生中的追尋(Lopez , Pedrotti

& Snyder, 2018)。

32

(二)過程/活動理論(process/activity theory)

過程/活動理論的學者認為幸福來自於參與感興趣的活動及投入的過程。

在這理論中著名的學者 Csikszentmihalyi(1990)提出當人在進行活動時,若 這活動是有意義、有興趣、有挑戰性並在能力範圍內的,人會產生開心以及 幸福的感受,他認為這感受源於人在活動中將注意力集中在完成任務,會短 時間忘卻其他的事物,完成目標的快樂也提升了幸福感受。

(三)人格傾向理論(personality predisposition theory)

Doshi 和 Jogsan (2012)認為教育的成功有極大原因取決於教師的專業能力 以及人格帶來的正向特性。而 Costa 及 McCare 認為正向的情緒-幸福感來 自於人格特質,他們發現幸福感較高的人具有幾項人格特質如下(引自劉桂 春,2009):

1. 情感豐富、勇於嘗試、有好奇心及探索力。

2. 溫和有愛心、人際關係良好。

3. 努力、有效率、常有完成工作之成就感。

4. 高自尊、自我認同、內控程度高。

施建彬(1995)利用問卷及訪談探究幸福感之來源,其在研究中發現,傾 向外向人格程度越高者,其幸福感也越高;傾向神經質人格程度越低者,其 幸福感越高。遺傳/人格傾向理論的學者們認為先天的人格特質會影響個人的 幸福感受,但卻無法針對「相同人格傾向面對同一事情有不同幸福感受」作 出解釋及成因(陳如山、高旭繁、韓佩凌、張歆祐、李燕蕙,2018)。

33

二、教師幸福感的意義

《教育部國語辭典》對幸福之解釋為:「平安吉祥、順遂圓滿」;網路上關 於幸福的文章不計其數,眾多流行歌曲中也有著幸福的詮釋。Taylor Tal Ben-Shahar 在哈佛大學開設了一門名為《正向心理學》的幸福課程,此課程人數 甚至超越了哈佛長年熱門的經濟學課程,這也顯現人們對於幸福的好奇與追 求。

而對於幸福感的定義眾說紛紜,會因其個人特性、家庭背景、成長環境、

職業……等等而有所異同,Spilt、Koomen 和 Thijs(2011)指出教師這個職業 對於幸福的感受會因師生間的關係而有所差異,良好的師生關係會使教師幸 福感有效的提升,也促使教師更加投入教育現場,不易產生離開教育界的念 頭。

以教師的面向而言,校長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領導風格會影響教師 的幸福感受,校長若是給予支持及鼓勵,支持教師想做的教學活動;鼓勵教師 共創創新思維,教師投入後獲得的成就感,能提升自身幸福感,亦對學校有益 無害(趙品灃、洪美惠、莊膳榕,2018)。

黃薏蒨、賴志峰(2015)認為教師幸福感是教師長期的感受,會受到對教 師職業的認同及幸福程度、學校環境、人與人間的正負向影響。

而教師幸福感尚未有統一的定義,故本研究整理國內外學者對教師幸福 感之意義列表如下(表 2-7):

34 Spilt, Koomen &

Thijs(2011)

教師幸福感是長期的感受成果,其幸 Acton&Glasgow

(2015) 品灃、洪美惠、莊膳榕,2018;Holmes , 2005;Spilt, Koomen & Thijs, 2011)。 一部分學者認為幸福是源於目標的達成;故部分學者對教師幸福感之定義為 對自身教學專業的滿足(Acton&Glasgow, 2015;曾玲娟,2009)。

綜合表 2-7 所述,本研究將教師幸福感定義為教師在工作及生活環境中,

對各面向(如身心健康、人際關係、師生關係、環境氛圍)的滿足程度。

35

三、教師幸福感的內涵

從何處得知一個人是否幸福?又該從哪一個面向評斷幸福與否?網路流傳 各種「幸福說」,有的認為一家人健康融洽的生活即是幸福;有的認為能與心 愛之人度過平淡一生即是幸福;有的認為事業有成就是幸福;有的面向則是 指向人際上關係,有好友陪伴的幸福;有的認為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是幸 福,對於幸福的說法千百種,並沒有統一的面向。

西方知名心理學博士 Ryff 針對幸福感有許多的研究,Ryff(1989)將幸 福感分為以下幾點面向:

(一) 自我接納:對自我的優缺點及自我的過去有著正面積極的接納心態。

(二) 正面積極的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互相信任、依賴,所帶來愛的感受。

(三) 自主獨立:個人目標的選擇明確,並往自我實現之路邁進,能力強健的獨 立個體。

(四) 環境掌握:能覺察複雜的環境,並從中掌握環境脈動並嘗試改變的能力。

(五) 生活目標:擁有人生的目的,過有意義、有方向的生活。

(六) 個人成長:追求自我內外在的充實、成長,積極開發自我的潛能。

而在東方幸福學之研究中,孫鳳(2007)發現社會地位及聲望會影響個 人之幸福感受,不同職業所帶來的收入也對幸福感有所影響。本研究係以國 小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幸福感之相關研究為主旨,故僅整理職業為教師之幸 福感文獻,以下表 2-8 呈現國內學術期刊教師幸福感層面。

36

黃薏蒨、賴志峰,2011;劉桂春,2009),對每日生活的滿意程度(邱惠娟、

童心怡,2010;余民寧、謝進昌、林士郁、陳柏霖、曾筱婕,2011;王尾吉、

詹正豐、劉品坊、張志銘,2018),以及在社會環境的人際關係和被支持程度

(王尾吉、詹正豐、劉品坊、張志銘,2018;余民寧、謝進昌、林士郁、陳 柏霖、曾筱婕,2011;劉桂春,2009;魏美惠,2011)。

基於上述,本研究將教師幸福感構面分為對日常生活的感受程度,意即

「生活滿意度」;對教師教學及行政上的「職業滿意度」以及與社會、與同事、

與學生間的「人際關係」三個構面。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