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校長領導風格意涵及理論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校長領導風格意涵及理論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與本研究相關之國內外文獻,以深入了解研究主題並做為 本研究之理論基礎,全章共分三節:一為校長領導風格意涵及理論探討;二 為教師幸福感意涵及理論探討;三為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幸福感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校長領導風格意涵及理論探討

本節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領導的定義」,先定義何為領導;第二 部分「校長領導風格的意義」則針對校長領導風格進行文獻蒐集與整理,並 訂定本研究對校長領導風格之定義,再以第三部分「校長領導風格的內涵」

彙整出本研究之構面。

一、領導的定義

領導二字就中文之義,說文解字中:「領,項也。」後引申為頭領、帶領 者之意;「導,引也。」是指引、導引之意。謝文全(2013)指出「領導」即 是指引人的帶領者,引導團隊往特定目標邁進。

Shamir 和 Eilam(2018)認為領導人會依自身生活經驗的不同而有不同 的領導模式。也就是說領導並不只有一種定義,而導致難以定義的因素包含 其牽涉了諸多層面如人與人、事與物、時與地,各層面複雜性之高,也難怪 領導之說眾說紛紜(秦夢群,2013)。

針對領導之基本架構,Bolman 和 Deal(2003)提出以下四種架構:

(一) 結構性架構:注重團隊績效及架構,高度控制團隊行為。

(二) 人力資源架構:注重團隊成員的心理訴求,塑造合作氣氛激勵成員提高 生產,重視人力資源架構的領導人是促進者也是協同者。

10

Bass & Stogdill

(1990)

11 表 2-1(續)

Howard

(2005)

Hudson

(2013)

12

Bjugstad, Thach.

Thompson &

Morris (2006)

領導風格是領導者依據情境的不同而變

13

學者認為領導者的領導風格是融合了自身的特質、性格、理念、學習背 景、社會環境、團體情境……等諸多因素皆影響了領導人具體顯現出的領導 行動,受到多個面向的影響,也讓領導風格難有一致的指標。

綜合以上學者對領導風格之意義,本研究視領導風格為在團體情境中,

領導人的內在特質融合背景情境所真實表現出的領導,並經教師感受到的行 為。

三、校長領導風格的內涵

在對校長領導風格做研究之前,應先了解領導風格的相關理論,故本小 節針對領導風格之理論基礎及其取向做文獻整理與探討。

(一) 領導風格的理論基礎

領導的應用範圍甚廣,相關理論更是皓如煙海,Northouse(2018)將領 導理論分為特質取向、技巧取向、風格取向、情境取向。在 1980 年前的領導 理論取向為傳統的領導理論,分別為特質取向、行為取向及權變取向,1980 年後則歸為現代的領導理論(蔡培村、武文瑛,2013)。而領導理論發展與分 期並無統一的說法,但整理歸納後大致上可分為特質取向、行為取向、權變 取向、整合取向、功能取向(秦夢群,2013)。以下以摘要表格 2-3 呈現五者 的差異再分別敘述五種取向之領導理論。

14 資料來源:修改自秦夢群(2013)。教育行政理論與模式,頁 339。臺北:

五南。

以上表格內容原為描述領導理論走向的研究重點、研究設計、不足之處 與在教育應用之理論,本研究僅列出各取向之研究重點、不足之處及教育應 用之理論,並以此為架構增添表格內容,以下就特質取向、行為取向、權變 取向、整合取向、功能取向之研究及理論加以敘述。

15 1. 特質取向

20 世紀初期,世界上出現許多社會、戰爭、政治的領導人物,較為知名 的如偉人傳中的拿破崙、甘地、華盛頓等等,早期的學者認為領導人與生俱 來的人格特質是成功領導的關鍵,而這些成功領導的特質常常包含智慧、自 信、志向、堅持、創造力等等。

Stogdill(1963)整理相關研究發現個人能力、才能成就、責任堅持、積 極主動、社經地位這些特質與領導的正向關係,也提出除了特質在領導中占 一席之地外,情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Stogdill(1974)的研究調查中提出十 種與領導有正向關係的特質,其中包含「績效責任」、「堅持目標」、「解決問 題」、「推動事項」、「自信認同」、「承受結果」、「影響他人」、「容忍挫折」、「承 擔壓力」、「建立社會互動系統」。

依據前人研究,Stogdill 整理歸納出 13 個領導人特質及 9 個領導能力,

13 個特質包含「適應環境」、「社會警覺」、「雄心壯志」、「果決力」、「合作力」、

「決策力」、「獨立性」、「支配性」、「活力」、「堅忍」、「自信」、「壓力承受力」、

「責任承擔力」,9 個能力包含「智慧」、「概念技能」、「創造力」、「交際」、「言 語流暢」、「團體知識」、「組織能力」、「說服力」、「社會技巧」,並提出領導者 是可以後天養成的,養成越多領導者特質就越能成為優秀領導人(蔡培村、

武文瑛,2013)。依學者研究整理領導人特質如表 2-4 所示:

表 2-4

領導者特質研究統整表 學者 領導者特質 黃政傑

(1994)

堅忍、機智、親和、熱誠、誠信、創意、主動、積極、肯 學、肯幹、犧牲奉獻、尊重他人、做別人不願做的、能接受 挑戰、注重平時服務表現、有擔當、有魄力、肯負責

(續下頁)

16

特質論以成功領導之角度給予領導者一些領導的方向(Northouse, 2018;

秦夢群,2013;蔡培村、武文瑛,2013;溫子欣,2006;蔡書憲,2000)。卻 忽略了組織成員的需求及情境的因素(如適合電子公司的領導特質不一定適 用於學校),以及無法確定因果關係(是領導者本身具備自信認同感還是成功 領導令其產生自信認同感),研究者認為以蔡培村和武文瑛(2013)描述得較 為貼切「特質論的研究應是找出領導者共通的特性,而非區分與非領導者的 差異」。

17 2. 行為取向

行為取向源於特質取向的式微,關注方向從內在特質轉為外顯的行為,

著重領導者在各情境中對組織成員的領導行為(Northouse, 2018)。賴志峰

(2010)認為領頭者的實際領導舉動影響的是團隊發展、團隊策略以及團隊

LBDQ 倡導(initiation of structure)、關懷

(consideration)

Stogdill

(1963)

LBDQ-XII

代表性(representation)、和解力(demand reconciliation)、容忍不確定性(tolearance of uncertainty)、說服力(persuasiveness)、倡導

(initiation of structure)、容許自由度

(tolerance of freedom)、角色假定(role assumption)、關懷(consideration)、生產的 重視(productive emphasis)、預測準確性

(predictive accuracy)、整合性

(integration)、與上級優良的相對關係

(superior orientation)

Blake&Mouton

(1964)

領導方格 貧乏型(impoverished management)、權威順 從型(authoritycompliance management )、中 庸型(middle-of-the-road management)、團隊 型(team management)、鄉村俱樂部型

(country-club management)

Quinn

(1988)

競值架構 人群關係領導、開放系統領導、內部過程領 導、理性目標領導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18

(高)

(高)

(低)

以下針對較為知名的 LBDQ 及管理方格做敘述。

(1) 俄亥俄州立大學領導雙因子理論(LBDQ)

在行為取向中,以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最為知名,其以 LBDQ 領 導行為描述問卷探討領導者行為,研究發現組織成員填答主要聚集在兩種領 導行為,其一是以組織目標為核心的倡導行為,其二是以組織成員為核心的 關懷行為(謝文全,2013)。

以倡導及關懷兩層面為縱軸及橫軸,形成四個象限,分別為高倡導高關 懷、高倡導低關懷、低倡導低關懷、低倡導高關懷四種如圖 2-1 所示。

高倡導低關懷

(第二象限)

高倡導高關懷

(第一象限)

低倡導低關懷

(第三象限)

低倡導高關懷

(第四象限)

圖 2-1 領導行為象限圖

資料來源:謝文全(2013)。教育行政學,頁 200。臺北:高等教育。

高倡導高關懷:領導者注重組織目標的達成及對組織成員的關懷。

高倡導低關懷:領導者注重組織目標的達成,鮮少關懷組織成員需求及心情。

低倡導低關懷:領導者不注重組織目標的達成,亦不重視組織成員需求。

低倡導高關懷:領導者以關懷組織成員為優先,較不重視達成組織目標。

倡 導

關懷

19

眾多研究在探討這四象限的領導行為,哪一種為最有效領導,Northouse

(2018)指出有些研究在不同情境中,有效的領導也不盡相同,有的以高關 懷為最有效領導;有的情境下,高倡導是最佳領導;有的研究指出具備高倡 導高關懷的領導才是最佳領導方式。

(2) 管理方格

Blake 和 Mouton(1964)提出管理方格理論,以方格的形式解釋領導人 關注的面向,其中面向分為關注組織成員及關注成果,每個面向又分別為 1 至 9 分,越高分代表領導越重視此面向,根據研究的分數,Blake 和 Mouton 分出不同的領導行為模式,其中包含貧乏型(impoverished)、權威順從型

(authority compliance)、中庸型(middle-of-the-road)、團隊型(team)、鄉村 俱樂部型(country-club)這五種模式如圖 2-2 所示:

20

圖 2-2 管理方格理論

資料來源:The managerial grid(p. 10), by R. R Blake and J. S. Mouton, 1964.Houston, TX: Gulf.

貧乏型(1,1):領導人對組織目標的成果及組織成員皆不關注。

權威順從型(9,1):領導人注重組織目標的達成,心力皆在成果而鮮少關注 組織成員,是上對下的權威領導。

折衷型(5,5):領導人希望在成果及組織成員間取得中間點,不過於注重績 效也不過於關心成員,不追求卓越的中庸之道。

鄉村俱樂部型(1,9):領導人重視組織成員,願意給予快樂的工作環境,較 不重視組織目標的達成。

團隊型(9,9):領導人重視組織成員及組織目標的達成,此種領導人常是激 勵人心、促進成員對組織的熱忱且樂於參與組織任務。

折衷型(5,5)

鄉村俱樂部型(1,9) 團隊型(9,9)

貧乏型(1,1) 權威順從型(9,1)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關注成果 關

注 組 織 成 員

21

以上兩種理論皆是以任務與關係的領導行為所做的探究,也是行為取向中 最為知名的理論,其廣泛地被應用在各組織中。

Yukl(2013)整理領導行為研究發現 1950 至 1980 年間,大部分的研究皆 使用問卷調查探究領導者的倡導與關懷,少部分採質性訪談,探究領導者行 為是如何影響組織成員,然而這些研究結果多數不一致,在以上研究領導行 為的研究中,多數的研究指出有效的領導者會高度關注倡導及關懷兩個面向。

從特質取向的領導先天論衍生而成的領導後天論-行為取向,其認為領導 是可以透過後天的培訓養成而來,秦夢群(2013)認為此種模式與行為學派 之「刺激-反應聯結」之主張相似。而 Bandura(1977)反對行為理論之主張,

其認為個體受影響的面向是多元且複雜的。也就是個體不僅僅受到領導人行

其認為個體受影響的面向是多元且複雜的。也就是個體不僅僅受到領導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