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教師成長

一、教師進修

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與世界資深的華德福教師有長期的合作關係,

每年定期舉辦獨特而嚴謹的師訓課程與家長成長諮商課程,與國際教育 的揭軌和密切互動,是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維持教育活力的重要角 色 (文 2005 學) 。

學校會與人智學基金會做密切的連結,每年都會辨理師訓,會請外師來 上課,外師會進班從週一到週五做密集觀察,並且看學校的發展狀況來談課 程,根據學校教師需要的方面給予建議,師訓課程每年都會舉辦,一期為三 年,一個月一次,利用週六、週日的時間,對象為非華德福師訓系統出身的 現職教師或對於有興趣的一般民眾皆可參加,人智學師訓最大的特色是主題 是固定的,但每期的講述內容都會不同,甚至是相同的講師,內容一定也會 不一樣,因為講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或是自身的經驗是會修正的,這也是吸引 受訓後的教師都會想回鍋再進修,因為每一次所接觸到的東西都是不同的,

完全不會覺得是在浪費時間。在華德福教育理念下的老師每一位都是行動研 究的實踐者,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增進自己的教學方式及提升自我的能力。因 此參與率大約八至九成。

A 老師提到:

我已參加過華德福教師的完整師訓,但現在我又開始參加第二次,在慈 心華德福學校,像我這樣已參加過完整師訓的老師又再度參加的老師比 比皆是(訪 980612)。

另外也有自發性的研習課程,例如藝術課程中的水彩畫,校內專任教師 利用空餘的時間授課,希望導師能在水彩教學的領域上更為精進,能夠自己

在班上授課,自發性的參與讓自己的教學能力更提升。不過最近幾年校方有 強迫老師參加,在這方面提升能力。

在進修上,A 老師提到:

我參加過人智學澳洲參訪團,以及 2005,2007,2009 亞洲區華德福教師 研討會,初任華德福教師時的師訓,並且再重新參加師訓,並參與倪鳴 香教授及馮朝霖教授的行動研究。本身華德福教師在自省能力和教學研 究的能力上都是自發性的,覺得此種的行動研究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參 與研究時計劃之主持人常會安排過多的演講,對於教師本身的教學助益 有限,而華德福教育是屬實踐形的教育,教師們都很努力的力行,但過 度的批判只會造成學校傷害性的裂痕 (訪 980610) 。

二、自我實踐與檢討

在完整的華德福教育中,導師必須帶領同一個班級達八年之久,並負責 所有的主課程,其意義極為深遠(文 2005 圖)。

小學階段是「感受」與「心靈」能力的顯露,班導師的任務即是運用想 像力,創造力與活潑的方式來帶領孩子。華德福教育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

在這個階段應該儘可能讓老師有足夠的自由來呈現有趣又有創造性的教學 教材法,不過老師必須在不違背期指導方針的前題,並且跟隨原來設計的教 學課程原則下,讓孩子生活在一個富有圖像想像的世界裡

畫圖是 A 老師較弱的一環,每天要花在黑板前畫畫的時間佔了很大的 一部分,但隨著半年過去了,欣喜自己畫圖狀況稍有進歩,每每在主課程時 孩子們在打開黑板的剎那間發出驚嘆聲,深感孩子是如此的滿足而對他們心 懷感謝。

A 老師投入華德福教育遇到的困難:

遇到最大的困難最主要還是自己的能力問題。理想上華德福教師應該從 一年級帶至八年級,由於自己無法應付孩子的需求因此只帶到六年級。

因為七、八年級的主課程擴及至天文、礦物、物理的聲光熱,語文及數 學的備課量更大,除非花很多時間準備,否則是無法勝任的,加上我的 求學過程中自然科學上的吸收是有偏頗的,因此放棄帶上七年級 (訪 980610) 。

以目前學校狀況是七年級時就有部分的主課程給有專業能力的教師 教,但在國外華德福教育的精神中是希望專業的老師教導導師,再由導師教 學生,就如同本校的水彩教學一樣。

因為有了先前的經驗,現在又回到一年級的老師,這次想挑戰帶到八年 級,由於知道自己能力不足之處,便從現在開始準備自己較弱的科目(訪 980610)。

教師的成長也是華德福教育的特色之一,教師從教學中成長,不用強迫 老師進修,自己就有原動力,老師和同學一起成長,達到自我的發展。

另一項困難是在輔導學生方面,七、八年級是屬青少年階段,判逆的個 性是此階段很明顯的特徵,老師的角色從三年級的權威角色要改變成朋 友的角色,在這期間的轉化過程是很辛苦的,對於從一帶到八年級的挑 戰是很大的(訪 980610)。

在華德福教育中最特別的是學校提供不少的進修資源,進修的系統是活 絡的,外師有很多,也有強大的顧問群,外師也是很積極的想來分享,這跟 體制內的教師進修是不一樣的,體制內的教師進修的管道通常是封閉的,資 源較少,學習也是較為中斷的,教育理論不吸引人,但華德福教育系統很不

一樣,教學技術是自己選擇的,無樣板教學,是因人因地而異,有時候太過 於精研教學技巧,反而很易讓技功死掉。而華德福教育提供很好的背景給教 學者,透過教學過程讓自己更瞭解自己想要什麼,這也是為什麼 A 老師要 從體制內跳脫至體制外的最大原因,也是最吸引人的部分。

當初在放棄把六年級帶上七年級時也承受很大的壓力,由於專長的限 制,我會擔心學生的數學能力不夠好,深怕接手的老師會很辛苦,想到 這一輪要突破自己,要帶到八年級,根據之前的經驗,我可以知道更全 面,更有有充分的時間做準備,更可以精準的要求學生,心中頓時釋懷 不少 (訪 980610) 。

從體制內走來,也會有開放教育的迷失,比如說對於教學規範等等 A 老師沒那麼慬惕在心,在體制內有考試來幫自己把關教學成效,但這邊的考 試很少,當老師的就會不知道學生學了多少,這是一個危險因子,有可能到 時候誤了孩子的學習。在孩子應該達到的能力上未達到,給的要求也不夠 多,挑戰的也不夠多,那孩子就沒有學到他該學的。因此這也家長會擔心的 問題,老師必需把此問題勞記在心上,家長不要迷失華德福教育就是沒有考 試,沒有作業,只是方式不同而己。所以要某方面是要非常要求學生的。

A 老師說:

例如種植,你會要求學生的做事態度及工作本的品質,及完成情怳的品 質。這個方面我認為臺灣老師的能力不足。我們對孩子的挑戰太少。體 制內課程太分散了,三年級主力為農耕,華德福課程內容比較有深度。

其實以農耕來說從一、二年級就開始進行了,一直到七年級,但本校三~

六年級中斷了,到七年級要實施時就有點困難,原因是青少年怕吃苦,

要花很多時間去推他們,這也是我們學校在檢討的議題。農耕此議題對

態度。有時想想體制內的教學就是趕趕趕,量多但質不精,有時也不是 學生最需要的,老師雖然很認真,但是還是被課程架構及進度牽著走。

華德福教育的可貴是讓學生看不到的東西慢慢慢慢的發酵(訪 980610) 。 A 老師所帶的學生到六年級有 29 位,其中 28 位都直升本校中學部,只 有一位回到體制內的國中就讀,這位學生的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中學教 師,家人有給無形的壓力,期許考上第一志願,而學生本身認為 A 老師教 的很少,對華德福教育超沒信心,A 老師提到:

在六年級時我自己的確教的太少,無法滿足成熟的小孩,加上課程較難,

備課的問題造成後勁不足,自己本身也要好好的檢討 (訪 980610) 。 學校也有特教老師,但並不是很多,因此在這方面還是要加油,A 老師 的班上有位特殊生是發展遲緩的學生,因為一直都落於人後,加上青春期的 到來,以目前學生的狀況和學校的資源來說其實不適合在華德福學校就讀,

因為有些時候會影響到班級的學習。

目前學校有 2 位特教老師,也有介入輔導及一些額外課程的學習,其實 特教也是魯道夫.史代納的專長之一,但在臺灣華德福教育實行的時間太短 的,是個資淺的地方,是有待努力的。魯道夫.史代納的人智學除了教育外 還涵蓋其它方面如農業、醫學等,只是從推展教育開始是最容易的,但在深 度課程的實施就有待加油,原因是師資太缺乏了。

日本有超過 200 位優律思美的教師,臺灣只有三個,實在嚴重缺乏。有 時候這跟民族性有關係,像菲律賓人較樂觀,當初人智學在菲律賓發展 時是由 7 人小組分頭去學幼稚教育、教育、醫學、優律思美、農業等等 再像種子一樣的散撥,等於全方面都有資源。但臺灣人相對務實,對於 完全投入及奉獻的精神較缺乏,比較功利,因此人智學在臺灣起初只有

張純淑女士投入教育,醫學目前沒人,而農業由也只有我先生在努力 (訪 980610) 。

其實在目前少子化的狀況下,對於教育多元化不無好處,在國內己有縣 市已訂定公辦民營條例,如果再能開放會更好,在歐洲也有很多國家的 體制內的教育已含有華德福教育的精神和理念 (訪 980610) 。

華德福慈小實驗小學學生的來源有三分之二是從慈心幼稚園直升的,這 些家長對理念有想當程度的瞭解,三分之一是學區內的學生,剩下慕名而來

華德福慈小實驗小學學生的來源有三分之二是從慈心幼稚園直升的,這 些家長對理念有想當程度的瞭解,三分之一是學區內的學生,剩下慕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