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華德福教育之理論基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華德福教育之理論基礎

在教育的領域中, Blunt(1995)提到魯道夫.史代納是教育有史以來 很明確地提出身、心、靈發展理論的哲學家,他所重視的不是口號,而是真 正深入研究靈性的世界。並將心靈科學之理論及啟示運用在生活與教育實務 之中轉化成現代教育的方法與途徑,進而作更深入且寬廣的延伸實際的應用 到生活各層面,並且幫助存在於宇宙自然間各領域的生命發展,華德福教育 以魯道夫.史代納的靈性科學(spiritual science)為教育的基礎,是一個重 視宇宙與自然,重視全人的身、心、靈平衡發展的教育理論。(Blunt,1995)

魯道夫.史代納指出,除非人能完整的瞭解人,否則人只能教育人的一部分,

至於沒有教育到的部分,往往受到動物性的衝動所支配(Blunt,1995),生 命與生活反應出人類真正的教育需求,人若敏銳的察覺生命與生活,人便可 以瞭解一個統整的教育,而不是從理論或意識形態,應從生活本身開始,從

「人是有機的,具有靈性的整體」開始思想(Blunt,1995)。因此,人應該 瞭解及體悟人的本質與總體需要在於身、心、靈的平衡發展,而更進一步,

教育的工作不應只重視個人,也需要引導人的合一,和諧相處,使社會的生 命能形成和諧的文化,這是教育的目標,也是生命的目的。

人智學是研究有關人類智慧的學問,是由魯道夫.史代納所創立的,廣 泛地涵蓋了人類文明各個向度及行業,如教育、藝術、建築、農業、醫學、

社會學、經濟學等等,人智學將人的本質歸結於身、心、靈三種層次的結合,

不同的成長階段,相對應於身體、情感、精神三個不同的成熟期 (謝慧娟,

2001) 。

一、身、心、靈三位一體的人類結構

一個完整的人應是身、心、靈合一的整體 Steiner(1994),如果我們生存 的環境中沒有一個關係身、心、靈成長的教育理念,我們的身、心、靈就很 難順利的成長(Fox,1982)

(一)身

Steiner,(1994)指出,人們會經由「身體」的感官吸收外界訊息,

並形成內在經驗以認識所屬的環境。人的身體是一個感官體,透體感官 體,吸收外界的訊息,與外界接觸。我們以同樣的感官觀察人,觀察動 物、植物和礦物。雖然作為一個人,我們卻與動物、植物和礦物存在的 形式不同,但卻有緊密的關連性。就像礦物,我們以自然物質建構我們 的身體,因為這樣的存在形式,我們能被看得見;就像植物,我們有細 胞再生的能力,因為這個存在的形式,我們可以成長與繁殖;就像動物,

我們能因外在刺激形成一己的內心世界,因為這個存在形式,我們能感 覺環境,並以外在印象形成內在經驗;人類的身體與動物的身體最大不 同於;人類的身體屬於唯有人類才有的人類存在的形式。

(二)心

透過「精神」感受外在經驗,並形成內在知覺來建構自己的世界。

人類由身體感官負責接收外界事物之後,這些外界事物的印象就轉進心 的範圍,形成一己的內心世界。內心世界中有感覺作用,感覺作用

到感覺作用運作,就產生出快樂、同理的情感(feeling),最後,又透過 意志力(will)的行動,我們流露出內心的情感。心性生命需要有身體 作為基礎,沒有身體就沒有內心世界,心與身體的感官以及驅使流露情 感的意志力有極密切的相關。心面臨的二個需求:1、因為人的身體特 性,心受制於自然的需求。2、因為人的靈性特質,心受制於思想法則 的管轄。

心介於身體與靈性之間,心受到身體感官世界和靈性思想的組織力 所影響(Blnut,1995)。也就是心的這種二分的生命法則,使得一般人誤 以為人是二元的,一元是物質的存在,另一元則是精神的(Childs,1996)

存在。但就魯道夫.史代納的觀點而言,人是三元,除了物質及精神外 還有心靈與靈性之別。

(三)靈

藉由「心靈」思考,達到完美與淨化的智慧。思想是靈的表達,靈 是人類的中心點,我們透過思想展現我們的靈性。我們不會漫無目標地 從一個感官印象流至另一個感官印象,我們也不會任意的反應外界對我 們的刺激,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有靈性思想的指導,我們透過思想檢查我 們的感覺作用,我們就可更進一步客觀地瞭解事物以及環境的知識。透 過思想,透過行動,我們創造一理性而連貫的生命。正確的思想指引我 們正確的知與行的方向,使我們成為有目標的生命體(Steiner,1994)

思想與觀念,使得人類的世界與動物的世界截然不同,思想與觀念形成 人類覺悟(conviction)的基礎。人類最高的情感及理想,如利他主義、

愛好和平、保護自然環境等,都是由人類靈性思想中的專注精力,堅忍 不拔和事前的周全計畫所達成的。

二、人類的四種身體

「人智學」又把我們在這個世上的身體分成四種:物質身體、生命體或 稱以太體、感知體或稱星光芒體、自我體,這四種身體以循序的方式由內往 外、由下往上發展,每個身體充分的發展是下一個更高層次身體發展趨於完 善的基礎。根據魯道夫.史代納的研究認為,人類的細胞每七年就會完全、

徹底的更換過。人類的四位一體在出生前即在母體內形成,各有不同的成熟 期:物質身體在母胎中受到母體保護,約十個月左右成熟出生;生命體則需 七年左右,約在兒童乳牙脫落開始,即是生命體的表徵;感知體約在青春期 十四歲左右出生。最後大約二十一歲左右,自我體出生,也就是成為「成人」

的開始(Childs,1995)。

(一)物質身體(Physical Body)--肉體

人類借重物質身體執行靈命計畫,但人類的物質身體與一般物質同 屬無生命的存在,與礦物界的物質有共通的特性:物質會毀壞、腐朽

(Blunt,1995)。物質壽命的長短與品質的良莠需有賴人的愛護與保養。

例如不讓幼兒的感官受到強烈的刺激干擾;不使孩子緊張或處於恐懼的 環境之下,多讓孩子運動,多做家事,等等都是讓孩童物質身體強健的 方法。

(二)生命體(Life-Body)或稱以太體(Etheric Body)--精神體

生命力在植物、動物以及人體之中運作,產生生命現象,正如同磁 力在磁性物中運作,製造吸引的現象一樣。(Steiner,1965)生命體是生 命力的組織,透過生命體的運作,使得人由無機體成為生動的創造體,

產生一種生命的力量,人如同動植物一般擁有生命體,透過一種超越肉

認知的現象與能力。生命體對人類而言 ,不會因形式及體積不同而有 差異,但對於動植物而言,則相當不同,會因為肉體的不同,其形式及 存在會有所不同。

魯道夫.史代納認為人的週遭有許多不同的世界,若人的器官發展 良好,則可預見這些世界,所以一個器官發展良好的人,能夠認識新的 世界,這是不同於透過原始感覺而預見的。在生命早期,每個人可發展 出毅力、容忍力、精力,而因為這些發展較高的器官可以預見較高層次 的世界,這種情形並不是智力推論可以達成,生命體亦可為這些較高層 次存有的呈現,產生開啟人類的較高本質的可能性。因此,一個人需發 展較高的知覺器官,生命體是一種知覺體,而不僅限於智力推論

(Steiner,1965)。透過藝術及宗教具有淨化及提升生命體的作用,這也 就是宗教驅力之所以在人類演進過程中,具有強大目的之因(Steiner,

1965)。

(三)知覺體或稱星芒體(Sentient or Astral Body)--心靈體

人類的第三個部分是苦痛、快樂、衝動、渴望、激情……等等的傳 達者,這在僅擁有物質體與生命體的生物身上,是找不到的。所謂的感 覺,重點不在於生物是否對外在刺激作出反應,而在於刺激是否反映在 一個內在的過程中。魯道夫.史代納指出,我們不能落入唯物主義的看 法,簡單地認為人的生命體和知覺體只是物質體較佳成分的延續,這種 看法是對於人類較高本質的貶低。應該說,生命體是一種力量的形式,

透過行動力而延續,而非透過物質;知覺體則是一種內在感動的、色彩 的、明亮的型態,脫離了物質體的形狀及體積。當人還是胚胎時,生命 體及知覺體就已存,在各方面呈現出一種生動的、明亮的型態(Steiner,

1965)。

(四)自我體”Ego”--自我

人類天性的第四個部份,是人類的「我」,當人類適切地思考這個 名稱的本質時,則顯示人已通向意識人的真正本質知覺途徑。人可以稱 一張桌子為「桌子」,一張椅子為「椅子」,但是不能稱其他人為「我」。

當人稱自稱為「我」時,即是已知覺到自己的內在世界。(Steiner,1965)。

「自我體」是人類更高層心靈的媒介,具有特殊的任務,從它自身向外 運作,人藉著這樣的發展階段,並透過生命的承傳和輪迴轉化,進到一 個更高的演化層級,「自我體」就推動其他成分的改變,進化、昇華人 類其他面向的本質。

當「自我體」推動其它成分的改變,並且進化它們,藉此,知覺體 才能成為淨化快樂和痛苦、精煉希望和慾望的媒介;而生命體跟著累世 的靈魂淨化被轉化,成為人類每一世生活遺留下來的習性及性向或氣質 傾向、常存的記憶的媒介。這便是文明成長與發展對人類的意義

(Steiner,1965)。

綜合上述,將魯道夫.史代納論及人類本質的四個組成部分的概 念,以圖形示之:

圖 2-1 人類的四種身體 自我 物質體 人 知覺體 生命體

三、人類發展的三階段(人類的三次誕生)

魯道夫.史代納將人類的發展區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出生到 七歲換乳牙之前(perschool years);第二階段為七歲至十四歲(the elementary school years);第三階段是十四歲至二十一歲(the adolescent years)每一發

魯道夫.史代納將人類的發展區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出生到 七歲換乳牙之前(perschool years);第二階段為七歲至十四歲(the elementary school years);第三階段是十四歲至二十一歲(the adolescent years)每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