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反省思考是教師教學成長的主要核心,教師必須具備反省、評鑑自己教學的 能力。有效能的教師在教學結束後會反省自己的教學和學習者的反應,並以此作 為檢討教學得失並修正實際教學活動之依據(林進材,1999)。在評鑑教師整體的 教學成效方面,研究者以「教師自我評鑑」及「學生評鑑」方式進行。

教師自我評鑑 一、

教學前充分備課

(一)

在進行社會技巧訓練課程時,研究者會針對班級學生需求,大量蒐集並閱讀 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和有助人際互動的相關文獻,設計好每一個教學活動計畫和課 後練習單,並且將設計好的課程和課後練習單拿給指導教授及研究夥伴檢閱,以 做為進一步改進或調整之依據。在教學前,研究者會再反覆檢閱教案內容,熟悉 教學流程並準備好教學時所需之教具,以提升教學效能。研究者發現,唯有教學 前充分備課,才能讓整個課程進行流暢而不冷場,提高學生學習專注力。

教材內容豐富實用

(二)

社會技巧訓練過程著重認知轉化及行為的實踐,因此每個教學單元的暖場活 動,研究者以符合學童興趣之繪本、故事、影片欣賞等不同媒材做為呈現主題的 方式,再導入每個社會技巧的概念及重要性。以故事中主角因不適宜行為或態度 所引發人際互動上遭逢的問題作為借鏡的方式,確實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並引發熱 烈討論。

教學時間未能妥善掌控,影響教學成效

(三)

教學流程的安排採用固定模式,先藉由暖場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學習技巧的觀 念,接著由教學者歸納重點技巧,並由教學者親自示範一遍,最後由學生分組進 行角色扮演實際演練技巧增進社會技巧的表現與熟練,最後再輔以課後練習單,

促成社會技巧的維持與類化。前面暖場、重點技巧歸納和教學者示範的部份,時 間很好掌握,但是分組進行角色扮演部分,因為學生演出前討論所需時間、上台 表演時的穩定性及正確性,變數比較大不容易掌控,又顧及角色扮演確實有其必 要不可省略,因此常有超時狀況。

117

經過這次的社會技巧訓練課程教學,讓研究者體會到自身在這方面教學經驗 仍顯不足,唯有多加強這方面的專業及更充分的備課,才能改善這個問題。

師生關係密切互動良好

(四)

教學歷程中,師生互動的品質與教學成效有密切的關連性,因此,除了教學 活動的設計、安排、教學準備外,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和班級氛圍亦是重要關鍵。

研究者雖然和研究班級中多數學生接觸時間不長,但是研究者自認為是個很容易 就能抓住學生的心,並且能贏得他們信任的老師。研究者一貫的作為是給予學生 滿滿的愛,用體諒代替責備,用鼓勵取代批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多能 勇於發表,所以社會技巧訓練課程進行的相當順利,而且既然是教導學生以適宜 的行為、態度進行人際互動的社會技巧課程,研究者更須以身作則,處理學生不 合宜行為時,也要適時的使用社會技巧,以讓學生學習效法,無形中內化成學生 的行為模式中。

學習評量

(五)

學生的社會技巧學習成效無法以紙筆測驗得知,必須透過觀察學生在校和同 學互動時言行,和家長討論學生在家和家人相處時的表現、學生課後練習單回饋、

我的人際存摺塗鴉本、學生自評等做了解。

學生平常言行觀察 1.

學生在校互動時的言行,研究者雖然無法全面聽到學生的對話細節,但是從 學生投訴次數的減少、投訴事件內容的轉化,可以感受學生的改變。

今天用完午餐刷牙時,從教室外的洗手台區傳來這樣的對話:SB12 提高聲音:

「林○訓,你噴到我了,請你小力一點,可以嗎?」○訓竟然回說:「好啦,對不 起啦。」這件事的兩位主角過去絕對不會是這樣收場的,一定是一個跑來告狀,

一個不甘願的認錯。所以當下聽到他們這樣的對話,我偷偷的笑了出來,本來已 經做好待會兒又要來一段精神訓話的心理準備了。SB1 天真的問:「老師,你在笑 什麼?」我的回答是:「看到你們變懂事了,老師很開心啊。」

(觀 1020322SB7)

課後練習單及我的人際存摺塗鴉本部分 2.

研究者為了配合社會技巧訓練課程,特別設計「我的人際存摺塗鴉本」當作 學生抒發感想或記錄自己人際互動方面的改變情形,考量到部分學童受限於書寫 表達能力,在我的人際存摺塗鴉本裡也可以用畫圖的方式呈現,所以全部的學生 都能在這本塗鴉本裡盡情描述或表現自己心中所想、所感。而藉由後練習單,可

118

以看見學生真正將社會技巧應用在生活中的例子。兩者搭配使用,再加上透過教 師觀察和家長回饋,可以讓研究者以更多面向及角度來了解學生的轉變。

學生自評部分 3.

在每一個單元教學前後及整個課程結束後,研究者請研究對象進行評估,從 學生自評表中,可以發現學生於社會技巧訓練課程教學前後有明顯的改變,對於 整個課程活動設計、內容安排、教學方法也都給予正向的回饋。研究者推論可能 跟學生年紀小可塑性佳、配合度也很高,很能接受社會技巧訓練課程的教學重點,

所以很明顯感受到學生的學習成效。

學生評鑑 二、

本研究課程共分為三階段,在全部課程結束時請學生填寫社會技巧課程實施 回饋表(附錄七),以探究學生對於課程實施的反應及接受度,以作為日後規劃相 關課程改進之依據。以下茲將學生填寫的課程回饋單內容加以整理分析如下:

學生對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喜好的程度

(一)

在課程回饋單中,研究者將對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喜好程度,從很喜歡到很不 喜歡分為五個項度,讓學生勾選自己喜好的程度,學生勾選的結果如表 4-18:

表 4- 18

學生對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喜好的程度

項目 人數 百分比

很喜歡 20 91%

喜歡 1 4.5%

還好沒什麼感覺 1 4.5%

不喜歡 0 0%

很不喜歡 0 0%

合計 22 100%

由表 4-18 得知,研究班級學生對社會技巧課程接受度很高,雖然有一位學生 勾選沒什麼感覺,但是研究者仔細透過教學錄影檔案觀察,其實 SB7 在學習過程 中反應很熱烈,發表也很踴躍,所以研究者初步評斷雖然他表示沒什麼感覺,但 還是很願意學習。不過這樣的數據呈現,提醒研究者,雖然大多數的人都很喜歡,

但是更要注意到少數孩子的個別感受及差異,這才是行動研究的價值所在。

學生喜歡及不喜歡社會技巧訓練課程之原因分析,如下表 4-19、表 4-20:

119

學生喜歡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原因分析表 1.

表 4- 19

學生喜歡社會技巧課程原因分析表

項 目 人數 百分比

內容豐富、有趣 22 100%

喜歡老師的教學方式 22 100%

可以和同學一起討論 21 95%

可以演戲 20 91%

可以欣賞影片或聽各種故事 22 100%

上社會技巧課對我很有幫助 21 95%

其他 0 0%

由表 4-19 可知,研究班級學生喜歡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原因在「可以欣賞影片 或聽各種故事」、「內容豐富、有趣」和「喜歡老師的教學方式」的選項高達百分 之百,可見學生很喜歡以欣賞影片及聽故事進行教學,對於研究者教學方式也能 吸引他們,並且課程內容的規劃也符合學生的興趣;其次,「可以和同學一起討論」

與「上這門課對我很有幫助」的選項也高達九成五,顯示出學童不但喜歡同儕間 的互動,更已經將課堂中習得之社會技巧實踐於日常生活中並且獲得正向回饋,

所以體悟到上社會技巧課對他們很有幫助;除此,學童也熱中角色扮演的部份,

原本研究者很擔心用「演戲」的方式對學生來說會不會太過困難,沒想到學生的 接受度很高,而且在演戲過程中,大家都很投入。

學生不喜歡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原因分析表 2.

表 4- 20

學生不喜歡社會技巧課程原因分析表

項 目 人數 百分比

對上課內容不感興趣 0 0%

要寫課後練習單 3 14%

不喜歡老師的上課方式 0 0%

不喜歡上台演戲 1 4.5%

不喜歡和同學一起討論 2 9%

聽不懂上課內容 1 4.5%

其他 0 0%

120

由表 4-20 得知,研究班級學生不喜歡社會技巧課程的原因主要是「要寫課後 練習單」,勾選不喜歡上台演戲,不喜歡和同學一起討論的則是同一人,是 SB9,

另有一位是 SB7 表示聽不懂上課內容,研究者進一步訪談,SB7 表示他覺得很難 做到。

SB9 平時就是比較自我為中心的人,在班上幾乎沒有朋友,很容易跟同學起 口角,所以他的反應早就在研究者的意料之中,不過研究者利用課餘時間和 SB9 溝通同時了解他的困難之處,漸漸的他開始願意敞開心胸試著改變自己,但是過 程中仍是充滿艱辛,因為一時之間仍然改不了看待事情的思維,及人際相處模式,

因此和同學合作過程中仍然發生嚴重衝突,所此他也勾選了不喜歡和同學一起討 論。

學生對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各單元喜愛單元之調查

(二)

表 4- 21

學生對社會技巧訓練課程教學單元喜愛單元之調查

項 目 人數 百分比

我是變色龍 22 100%

我有話要說 20 91%

我真的很不錯 22 100%

友情紅綠燈 21 95%

溫暖你我的心 22 100%

分享快樂多 20 91%

團結力量大 22 100%

從表 4-21 可得知,研究班級學生對每個單元的接受程度都很高,尤其是「我 是變色龍」、「我真的很不錯」、「溫暖你我的心」、「團結力量大」單元,全部的學 生都喜歡,可見學生對於肯定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是很感興趣的。

從表 4-21 可得知,研究班級學生對每個單元的接受程度都很高,尤其是「我 是變色龍」、「我真的很不錯」、「溫暖你我的心」、「團結力量大」單元,全部的學 生都喜歡,可見學生對於肯定自己,發現自己的優點是很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