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所實施之社會技巧訓練課程時間總共是二十節,學期期末學校開課程 發展委員會議,討論下學期課程計畫時,研究者提出想利用綜合活動時間實施社 會技巧訓練課程的構思,並與教務主任、教學組長及研究夥伴共同討論,會談後,

一致認為研究者之社會技巧訓練課程符應綜合活動領域重視學生自我發展、生活 經營、社會參與與生活實踐能力等精神,因此得到委員們的同意,在原有的綜合 活動總節數共 38 節中實施 20 節的研究課程。

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內容規劃 肆、

本研究之社會技巧訓練課程教學方案設計,係以考量教學現場實務之需求,

參酌 Walker at al(1983)與 Cartledge & Kleefeld(1991)之社會技巧訓練內容;訓 練模式則以 Ladd 與 Mize 認知-社會學習模式為主,融合 Argyle 社會技巧訓練模 式中所重視學童知覺轉譯的過程,並輔以洪儷瑜及黃月霞所提出的訓練方式,作 為本研究社會技巧訓練課程教學方案編寫之參考依據。

74

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內容安排 一、

快樂國小二年二班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內容安排規劃為三個階段,包含七個教 學主題,依照不同主題分別規劃出相對應之教學單元,並於每個單元發展出一至 二個教學活動,共 10 個教學活動。進行時間規劃為 102 年 3 月 5 日起至 102 年 5 月 21 日止,每週 2 節課,每節 40 分鐘,為期 10 週。

三階段課程內容安排的理念

(一)

第一階段 1.

研究者將「情緒處理」、「自我主張」及「自我肯定」設置為第一階段課程,

並規劃出三個相對應之教學單元。

「情緒處理」主題分成兩個教學單元,每個人除了覺察自己的情緒變化外,

也要懂得察言觀色。楊俐容(2008)認為察覺、辨識自身的情緒是解決問題的重 要基礎,因為即使是同樣的問題情境,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情緒反應,而不同 的情緒代表每個人的困擾焦點不一樣,因此需要的解決方案也不同;而懂得察言 觀色、判斷情勢,並知道如何採取適當的回應,在人際關係上也就比較順遂。

「自我主張」主題的選定乃因本班學童在人際互動過程中發生阻礙或衝突時,

時常將錯誤歸咎於別人,例如:是別人追他,他才跑,然後才撞倒人;是別人叫 我打他的等。被指使的學童有些是因為不知道如何拒絕,有些則未清楚表態,導 致節外生枝的衝突事件不斷。因此,安排此課程希望幫助學童了解自我主張的重 要及必要性。

「自我肯定」主題的安排則源自於學童自我主張不明背後真實原因探究結果,

與其說不知道如何拒絕,不如說有的學童是不敢拒絕,因為他害怕失去朋友、怕 被排擠。害怕的原因則是對自己缺乏自信,一方面認為自己沒有什麼優點可以吸 引別人還和他做朋友,另一方面則認為自己能力不夠,所以只要順從就對了。因 此,研究者設計此單元,幫助學童學會肯定自己,找出自己的優勢,每個人都是 獨一無二的。

第二階段 2.

當學生完成第一階段的課程後,個體本身已做好準備後,再進入第二階段擴 及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這一階段規劃的教學主題包含:「衝突處理」、「正 向肯定」與「分享」。

團體生活衝突無法避免,但是面對事件當下的態度與處理方式,往往是影響 衝突情節重大與否的關鍵,因此第二階段從「衝突處理」主題開始。

所謂「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一句六月寒。」人與人相處,如果懂得多說好 話、多讚美別人,言語爭執的場面一定會大大減少,因此研究者在此階段規劃了

75

76

102/04/09

【單元四】

友情紅綠燈

活動一、我們都是這樣長 大的

4 節 102/04/16

活動二、歡喜冤家

102/05/14

【單元七】

77

的優點,接著再更進一步學習真心付出,及與人共享的心胸;待第二階段目標達 成後,則進入第三階段的教學,讓學生回歸到學習層面,學習與他人合作、共事,

在團隊合作過程中,領悟彼此協助、分工的精神,必要時還得學著妥協與服從,

讓學習不再只是閉門造車或單打獨鬥。

教學活動流程

(二)

快樂國小二年二班社會技巧訓練方案每個教學活動都需要兩節課的授課時間,

其教學流程包含了「暖身活動」、「教導重點技巧」、「示範」、「角色扮演」及「練 習課題」,說明如下:

引起動機-暖身活動 1.

暖身活動主要的目的在於喚起學童舊經驗,並且希望引起學童的學習動機。

研究者要設計哪些活動內容才能讓學童很容易進入每節的社會技巧訓練課程呢?

將此問題請教了兩位研究夥伴:

繪本教學很有趣,小朋友喜歡聽故事,但是除了繪本教學,建議你也可以多 用學童生活中真實案例作為題材導入課程,因為更貼近生活,應該更能引起共鳴。

(訪 1020128T2)

你的課程是在下午第一、二節課進行,學生精神可能不太好,所以建議可以 用看影片的方式,比較能吸引學生注意,或玩一些小遊戲例如「搶答」,效果應該 不錯。

(訪 1020128T1)

教導重點技巧 2.

本研究之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有主要的社會技巧訓練重點,研究者採用 Ladd 和 Mize「認知社會學習」三階段模式,在課程進行中先以繪本、故事或影片作為引 導,協助學童建立正確的社會技巧之相關概念和知識,並以 Argyle(1967)的理 論為基礎教導新技巧,其社會技巧訓練模式重視兒童覺察轉譯過程,透過自我教 導的方式找出負向信念(快閃想法),加以修正其認知歷程,再以正向回饋的方式

(陽光想法)將社會技巧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社會行為能力。

示範 3.

Bandura(1969)在其社會學習理論中指出個體的行為可由重要他人之處,經 過示範與模仿而習得,進而將所習得行為類化至相似的情境。本研究的示範教學 部分,教學者預先模擬真實情境題,全班共同討論該如何做,並邀請有意願的學 童上台示範,若無人自願或不知該如何做,再由教學者親自示範,示範的方式可

78

以由真人演出或以布偶演戲的方式呈現。

角色扮演(演練)

4.

角色扮演運用在教育上可以讓學習者在教室設計的情境中,面對問題情境的 扮演和討論,瞭解人際關係中的情感、態度、價值問題,並謀共同面對問題與解 決問題之策略(林進材,1999)。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非常強調實際演練,因此每 個單元都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再引導學童從角色扮演中看 出問題所在並提出調整的策略。

練習課題 5.

黃月霞(1993)認為社會技巧訓練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學童將所學的應用至現 實生活中,為增強遷移,要求學生回家做練習是必要的。因此研究者在每一個單 元活動結束後,會發下一份學習單配合當次上課重點技巧的運用,藉由課後練習 單的指派,讓學童在真實情境中練習適切的社會技巧,以增進技巧的保留及類化。

修正課程教學活動方案 伍、

經過文獻探討、整理、歸納,研究者設計了適合本班的社會技巧訓練課程方 案,此課程方案雖幾經研究者多次反覆檢視、思考、修正,但仍不免陷入主觀窠 臼,因此,研究者在完成課程設計後,先與研究夥伴進行對話,再進一步與指導 教授討論,希望藉由他們豐富及專業的教學經驗,提供研究者建議,以修正社會 技巧訓練課程內容,使整個課程之設計更貼近學生需求、更符合教學目標。以下 為重要建議:

在「心情氣象台」教學活動 一、

此單元設計之教學目標在於希望培養學童懂得覺察自己情緒變化及察言觀色,

關心自己的情緒變化,同時也觀察別人的情緒變化,唯有先了解情緒才有辦法掌 握情緒。課程中所蒐集的情緒臉譜都是卡通人物的肖像,然而,人的情緒變化莫 測,不同個體表現出情緒的樣貌也會有所不同,僅憑卡通人物靜態的臉譜很難精 準判斷真實情緒為何,教學效果可能有限。研究者思量後決定仍維持以卡通臉譜 為引起動機暖身活動用,但是輔以觀察周遭真實人物情緒變化的課後練習單,讓 學童透過觀察他人外顯行為特徵,初步判斷情緒變化,並且進一步求證自己的觀 察是否正確。如此得以讓課程教學達到理論與真實生活結合之目標。

在「友情紅綠燈」教學活動 二、

此單元共規劃了兩個教學活動,原本兩個教學活動引起動機的暖身活動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