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教學效能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教學效能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教師為整個國家教育體系中的第一線人員,同時亦為政府推動各項教育政策 之根基。當政府大方向之教育政策公布實行後,其是否能落實至全國每一所學 校、每一個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使全國學生皆能受惠,其最關鍵之人物即為基 層教師。教師為教育政策執行者,其教學效能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十分重要 之角色。

美國於 1986 年成立非營利、無黨派、獨立運作的「全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 會」(National Board for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ndards),其主要目的在解決學生表 現低落的嚴重教育問題。而此委員會的目標是為未曾訂定專業標準的教育專業,

訂立嚴格的高標準。希望從培養一流的老師、建立一流的學校做起,達成提升學 生學習表現的教育改革目標。委員會根據訂定的標準,發展評量系統,自願接受 且通過評量的老師,可以獲得認證。委員會現在已經發展出二十一個教學領域的 認證。而所有的標準與認證都是根據委員會五大核心信念(five core propositions)

訂定(蔡俊傑,無日期)。而關於五大核心信念則包括:(1)老師必須關注學生,

帶領學習。(2)老師要負責管理與督導學生的學習。(3)老師要負責管理與督導 學生的學習。(4)老師能夠有系統的思考自己的教學,並從經驗中學習。(5)老 師要結合家長、專業人士及社區的力量(吳韻儀,1998)。

由美國「全國專業教學標準委員會」為評鑑優良教師所訂定的五大信念,可 一窺美國教育單位對教師教學效能之向度之看法,同時亦瞭解到教育品質高低,

與教師本身專業能力關係甚鉅。而國內外學者在相關研究中,對於教師教學效能 的探討,又由於研究的切入點相異,可再區分為整體層面或分向度層面。本節欲 由教師教學效能的國內外研究文獻中,透過歸納整理的方式,來探討教師教學效 能之意義、內涵與向度分析。

一、教師教學效能之意義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為達成教學目標,所表現出的一種有 效教學行為,然而,教學本身即為一種複雜性的活動歷程,且在此歷程中,存在 許多的內在或外在因素,如教師專業能力、教學熱忱、工作投入、學生學習狀態 以及教學環境等等,皆會對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產生影響。因此,教師的教學效 能在定義與內涵上,即顯得相當複雜且多元。

在相關的研究中,部分學者認為教師教學效能指的是在教學各方面的表現績效,

以及達成學校教育目標的程度。其內容包括:教學準備與計畫、教師專業知能與 教學技巧、班級經營管理、教學成果與評量(蔡麗華,2001)。但亦有學者由教 師兩方面的能力作為導向來為教學效能下定義,如:王淑怡(2002)認為可由兩 個方面來討論教師的教學效能,分別為:(一)教學能力:包括教學準備、教材 呈現、教學評、教學技術與教學溝通;(二)經營能力:包括班級經營、時間管 理與師生關係。

由上述學者在其研究中對於教師的教學效能所持之看法可發現,有學者純粹 由教室內的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績效來做為教師教學效能之指標。但亦有學者認 為,教師教學效能不僅包括教室內的教師教學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亦應包含教 室外的親師關係。由此可見,不同研究者會基於本身所持之相異觀點及向度,來 為教師教學效能做出定義。前述提到基本上教學活動即為一個綜合且複雜之過 程,因此國內外從事關於教學效能研究之學者,對於教學效能之看法自然也具有 相當的複雜性。而至目前為止,國內外的研究文獻中,對於「教學效能」並無一 公認標準之定義,端看學者從何種角度來為其作出解釋。研究者將各學者對教師 教學效能所作出之定義整理如下表,詳見表 2-10。

表 2-10 國內學者對教師教學效能意義之看法(續下表)

學者 年代 對教師教學效能意義之看法

吳俐錦 2006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的教學信念及行為達到績效,包括 教師效能與有效教學。即教師對於自己所從事的教學活動 能夠影響學生學習的信念,以及教師為完成教學目標,在 教學時所表現的有效教學行為,是教師對於自己教學能力 的一種知覺、判斷及信念,在教學過程中展現具體優異的 教學行為。

吳清山 1995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能使學生在學習或 行為上具有優良表現,以達到特定之教育目標。

李俊湖 1992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在教室中透過師生互動之歷程,運 用一連串多樣化複雜的策略,來改變學生的行為,達成教 育的目標,此一活動能符合教學有效性,即為教學效能。

李航申 2004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透過有計畫蒐集教 材、組織教材並擬定完善教學計畫,運用多元的教學策略 行動,並可透過評鑑來檢視,一連串完成教學目標的活動,

此活動可促成學生有效學習並達成教育目標。

林海清 1994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透師生互動歷程,運 用多樣複雜邏輯的策略行動來完成教學目標的活動。

林進材 1996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在教室中,透過師生互動的歷程,

運用一連串多樣複雜的策略行動,達到教育的預期目標。

林維哲 2005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之適當教學 行為,以有助於增進教師的教學及學生的學習,並有利於 教育目標之達成,並可歸納為多元規劃、系統實施、適性

表 2-10 國內學者對教師教學效能意義之看法(接上表)

學者 年代 對教師教學效能意義之看法

施承宏 2000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對學校教育的力量、學生學習成敗 的責任、學習的作用、對學生影響力的程度等方面的信念,

及有效溝通學習目標,有系統的呈現教材,避免模糊不清,

並考查學生了解情形,提供練習與回饋,營造良好的教室 氣氛,以及促進有效教學與學習,提高教學品質,以達成 教育目標為目的。

高禎檀 2005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對教學、自我教學信念的肯定,能 系統的呈現教材內容,並能運用良好的教學策略與技巧,

透過師生互動的歷程,讓學生有效的學習,以達成教學目 標,增進教學效果。

張碧娟 1999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為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時所表現 出的有效教學行為,這些行為能夠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

張俊紳 1997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一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肯定自己的 教學能力,且能表現出適當的教學行為,促使學生有優秀 的表現,以達成教學目標。

郭明堂 1995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在教室中透過師生的互動歷程,依 照學生不同特性與學習經驗,運用一連串多樣複雜邏輯的 策略,來改變學生的行為,達成教育目的,此活動能符合 教學有效性,即為教學效能。

陳木金 1997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敗的責任、學習的作 用、對學生影響力的程度,有系統呈現教材,提供練習和 回饋,營造良好教室氣氛,促進有效教學與學習,提高教 育品質,達成教育目標。

表 2-10 國內學者對教師教學效能意義之看法(接上表)

學者 年代 對教師教學效能意義之看法

陳火城 2005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

有效的教學技巧和班級經營的策略,從事教學活動及克服 外界負面的影響力,進而協助學生學習並達成教學目標。

馮綉雯 2002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對自己教學能力的肯定,並能在教 學過程中,依照學生差異,安排適當且有效之教學活動,

達成教育目標的主觀知覺及評價。

蔡麗華 2001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在教學各方面表現的績效,以及達 成學校教育目標的程度。其內容包括:教學準備與計畫、教 師專業知能與教學技巧、班級經營管理、教學成果與評量。

簡玉琴 2002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能夠依據教學計 畫教學,以達成教育目標,促進有效教與學。

顏銘志 1996

教師教學效能係指教師在從事教學工作時,對其能有效達 成教學工作的一種能力知覺與信念。

Hill 1992

教師教學效能應包括準備計畫、教室行為管理、學習環境 與促進學習因素

Moneys 1992

教師教學效能應包括能有效地教導教材知識、教師與學生 能有效地溝通、優秀地教材組織能力、激發學習動機的能 力、親切與友善的態度、班級管理經營的能力

歸納上表可知,每位學者所考量層面相異,因此對於教學效能之定義也不盡 相同,但由上述定義可歸納出以下幾個關於教師教學效能的重點:

(一)目前學者所認為的教學效能係指教師於教學過程,本身有能力可表現有效

(二)多數學者皆由「教師有效教學」的觀點來為教師教學效能作出定義,主要 強調教學內容與過程的效能,以及能否達成教學目標,屬於一種績效導向。

(三)大部分學者均將教師教學效能視為一種多向度之概念,且由綜合各家學者 對教學效能的定義可發現,當在評估教師的教學效能時,多由以下的兩個方面來 進行討論:

1.教學活動方面

在教學活動方面,教師的教學效能可由教學前、中、後三的歷程來討論。包 含教學前的計畫與教材教具準備、教學中的教學策略運用與教材組織能力與呈現 方式,以及教學後的多向度評量方式與回饋。

在教學活動方面,教師的教學效能可由教學前、中、後三的歷程來討論。包 含教學前的計畫與教材教具準備、教學中的教學策略運用與教材組織能力與呈現 方式,以及教學後的多向度評量方式與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