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教師教學策略的省思

本節旨在探討差異化教學運用在國中體育班的英語課程與七年級學生英語學 習動機、英語成就之關係。針對行動研究兩次循環教學策略進行反思以獲得專業成 長。以下針對教學課程設計、教學實踐與班級經營三方面進行反思。

壹、教學課程設計

一、多元化學習任務,回應學生學習需求

研究者在進入研究場域前,從來沒有在體育班實施差異化教學,惟國中英語教 學年資逾十年以上,在進行課程設計雖然未產生恐懼,但本研究兩次循環方案之行 動研究歷程卻也戰戰兢兢,期望能善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成就。

研究者發現學生上英語課喜愛在多元活動中學習,有時候研究者一走進教室,學生 們就殷切詢問:「今天是否有好玩的活動?」。研究者每堂課基本上會先進行全班 教學,使學生能瞭解該堂課核心概念,之後實施分組學習,最後再藉由學習單或活 動任務進行成果展示。六週實驗教學,學生上臺分享已經可以侃侃而談,分站學習 任務學生亦能玩得不亦樂乎,遲遲不肯下課。

研究者個別訪談學生發現學生不喜歡傳統上課抄筆記方式上課,S04就表示:

上課如果老師要我寫太多的字,我會覺得好煩!(觀-20200318-S04)

研究者觀察不喜歡動筆寫字的學生還不算少數,因此研究者常在辧公桌前絞 盡腦汁設計符合教學目標的活動,以提供差異化課堂上的多元評量。兩次循環方案 中共設計口語練習、情境造句、人物繪圖、角色扮演、對話字卡配對、小組互動表 現、英語歌曲教唱、分站學習、網路搜尋明星運動員、Kahoot與Quizizz平板競賽 等差異化教學活動,這些活動不但讓學生上英語課感到興趣,更可以激發學生學習

89

意願,促使學生投入在英語學習中。

二、設計貼近生活經驗的課程,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在行動研究的兩次循環教學實驗課程中,第二單元主題是有關運動與休閒活 動。研究者在教學過程利用運動為媒介進行課程規劃,結果學生在說英語與課程討 論的程度就比第一單元熱烈,更讓師生在教學現場創造許多話題。

由本次研究實驗英語學習動機結果,雖然學生質性資料上有呈現學習動機提 高的回饋,但從量化的結果分析,學生在差異化教學後並無明顯提升。體育組長告 訴研究者:

國中體育班升學制度,可透過術科測驗或體育比賽成績進入高中體育班,

特別是本校體育班學生,近年來皆以術科測驗進入高中或高職,無人採計 國中會考成績升學。(訪-20200514)

資深的夥伴教師軒軒老師也提醒研究者:

體育班英語的學習動機要提升談何容易。(訪-20200514)

因此,研究者省思後認為未來體育班的英語教學除了教科書單元內容外,應該 可以結合體育賽事、體育英語對話、以及國中生感興趣的各大媒體報導、網路資源 與網紅人物等連結實際生活的題材,學語言的樂趣,就是要在生活中學以致用,滿 足體育班豐富的英語學習內容,以激發體育班學生學習英語動機。

貳、教學實踐

一、靈活運用差異化教學分組

在研究場域為了避免分組名稱帶來的負面效果,研究者在實驗教學進行同質 分組的第一堂課就請低、中、高分群組學生以「球隊」主題自行選定各自組別名稱,

一來是配合體育班學生的背景,更重要的是傳達給學生:差異化教學不是要區分學 生能力,超越自己才是重要的信念。

循環方案一實施期間,研究者會規劃好同質分組、異質分組名單以及學生分組 討論空間,要求學生井然有序地依照指定的區塊調整座位。但在學生回饋時研究者 發現,他們剛開始私下還是會有少數人在小組中爭執或不參與討論現象發生。經過

90

循環方案二的檢討與修正,學生漸漸度過了磨合期,在分站學習整堂課研究者就沒 發現學生在分組上的問題。另外研究者發現,興趣分組能夠提升學生學習自信與學 習興趣,亦激發學生更豐富的成果表現。

研究者將教科書兩個單元的教學活動依教學目標與學生特質進行差異化教學,

經過兩次循環教學策略之修正,本研究依教科書每個單元的編排順序,設計的教學 策略整理如圖3-25所示。

91 and letters)

聽力與閱讀

92

本研究兩次循環方案之分組教學策略稍有修正,英語閱讀活動由第一單元的 異質分組修正到第二單元的同質分組,目的是讓高分群學生接受進階的挑戰,另一 方面也避免在實驗教學循環一階段,低分群學生被冷落在一旁或因看不懂閱讀文 本產生的挫折感。在差異化教學策略上依循靈活分組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

二、引導學生如何學習,以增進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

研究者擔任國中英語教師多年,除了107學年度開始教體育班英語外,研究者 以往教學場域都是普通班學生,學生無論是否喜歡英語,學英語至少是為了考國中 教育會考。但是這樣的學習英語動機,對體育班學生以術科為主、學科為輔的觀念 大相逕庭 (李壹明,2009;羅書婷,2009),S07表示:

升學又不用看英文成績。(饋-20200520-S07)

因此對體育班學生而言,學科成績遠不及體育專業課程重要。程瑞福(2011)

認為體育班學生對於學科的重視程度明顯低落,導致學科成績與普通班學生落差 甚大。

開始在研究場域實施差異化教學後,值得欣慰的是這群體育班學生兩次循環 教學實驗課程無論是字彙、對話、文法句型到閱讀等部分,開始慢慢願意嘗試開口 說英語。研究者觀察低、中分群學生,學習英語最常見的問題就是他們遇到不曉得 發音的字彙就習慣在旁註記注音符號,其目的是為了當研究者要求學生唸單字或 句子時達成驗收「成果」的成效。有次S12拿著在句子旁寫滿注音的學習單告訴研 究者:

老師,我不知道我唸得對不對,但我會盡力!(觀-20200330-S12)

研究者對學生勇於嘗試開口說英語的精神深表肯定,然而體認到多數學生:

國小沒有打好英語基礎,每個英語單字都要寫注意是很辛苦的。(觀-20200227)

另外,研究者分析英語動機量表第16題「英語課我的讀書技巧比其他同學還要 好」的分數最低,顯示體育班學生自覺讀書技巧沒有比別人好,研究者未來會引導

93

學生有效的學習英語方法,諸如自然發音法、KK音標、背單字要訣、聽力與閱讀作 答技巧以及聽、說、讀、寫四大語言能力。

參、班級經營

一、教師角色之轉變

林佩璇等人(2018)指出,教師在差異化教學課堂的介入與回應對學習的成功 扮演重要角色。體育班學生在校期間長時間接受體育專長訓練、連住宿管理均由教 練負責,故地位崇高,學生對教練存有畏懼感。在體育班擔任英語任課教師,在實 驗研究第一堂省思札記寫道:

這次差異化教學實驗課程,我期待自己的角色可轉換成為一位亦師亦友 的協助者,幫助學生提升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札-20200227)

華國棟(2001)指出差異化教學教室需要有溫暖和諧的師生關係,這句話在實 驗研究中面對體育班學生時,常常提醒我。猶記循環方案一後收到學生的回饋單,

看到受試者抱怨,S05認為:

一直寫學習單手很酸!(饋-202003108-S05)

面對學生反映的問題,研究者會透過不斷修正與省思教學策略。研究者為了拉 近師生關係會記住每一位受試學生的綽號,課堂上「神來一筆」叫出學生綽號,讓 全班學生露出會心一笑,有了良好的師生互動,研究者與學生間在教室的對話就開 始增加,學生課堂中的配合度就有所提升。例如在循環方案二研究者提到體育比賽 主題時,學生紛紛主動發言要讓研究者認識各項運動比賽規則,就在這樣教學相長 的學習過程,研究者更瞭解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也因為差異化教學的歷程而重新 檢視自己的教學策略,透過本研究得到改進教學實務的寶貴經驗。

二、學習環境之轉變

在差異化教學中,研究者致力營造一個支持的學習環境。本研究發現學生不喜 歡一堂課45分鐘全程坐在自己座位上聽課。根據S10的看法:

我不喜歡一節課都在位子上,我就只會發呆,能站起來動一動精神會變好。

94

老師,有沒有我這學期都沒睡覺。(訪-20200518-S10)。

差異化教學策略中,每堂課以全班授課開始,之後經常透過同質分組、異質分 組以及興趣分組教學,學生隨著分組的移動與討論無形幫助意志薄弱的學生驅趕

「瞌睡蟲」,達到學習成效。

在教學環境布置方面,研究者在學生興趣分組時不會特別指定小組分組位置,

只要學生投入學習、樂於學習,即使學生坐在地上討論,研究者亦不會反對。

圖 3-26. 學生席地進行「對話字卡」配對

實施差異化教學的教室,研究者儘可能以包容、鼓勵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學習。

“Good job.”,“Well done.”,“ Amazing!”, “Excellent!”, “Good for you.”以上的讚美學生 句子已成為研究者在課堂上的口頭禪。當研究者以正向方式來鼓勵學生,學生會以 微笑回應研究者,可見學生是喜歡被稱讚的!訪談中有一位學生說到課堂上最喜 歡什麼活動時,答案竟是:

得到老師的讚美和拿到獎卡!」(訪-20200511-S09)

讓學生在教室感到安全感是教師的責任,教室環境的氛圍亦是差異化教學成 功的關鍵 (Tomlinson,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