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於研究歷程中之專業成長情形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教師於研究歷程中之專業成長情形

本節主要探究教師在研究歷程中之專業成長情形,以回應研究目的三。

壹、 提升課程規劃能力

透過本次行動研究,研究者學習在教學過程中不停修正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

過去不曾在課程中實施創思技法,透過本研究課程實施後的自省、訪談以及課程結 束後與諍友的討論,研究者不斷進行省思與修正,了解學生的喜好,並調整難易程 度盡量適合學生。

這樣不斷從教學現場發現問題、選擇方法修正缺失、調整策略後再運用到教學 的過程,似乎就是一種不斷創造思考的歷程;而也正因為有這樣的歷程,研究者有 幸能從學生及諍友口中知道自己的教學是什麼模樣,這是一種很寶貴的經驗,透過 教學現場學生及諍友的回饋,研究者知道了自己在課程中出現的優點(如:回應學 生的方式佳)及缺點(如:教學節奏較慢),因而得以保留優點、改善缺點,使整 體課程進行能更緊湊、更豐富,也使研究者在整體課程規劃的能力獲得提升。

貳、 師生教學相長,產生更多正向交流

研究者本身也是學習者,在課程實施過程會發現有一些原本課程設計時未預 期的問題浮現,因此研究者必須時時進行省思,學習在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中去觀察 學生學習情形,調整教學的方法和技巧。由於學思達的討論模式經常需要學生共同 討論與上臺發表,學生在課堂中變得比較願意表達意見,使研究者與學生間的互動 變多,而且學生普遍認為分組討論的方式對他們的學習有幫助。此外,學生在學習 創思技法後,給予的回饋也幾乎都是很正面的,大多數學生都很喜歡能用不同的方 式去討論及思考。經過這次的教學,研究者覺得不只學生學習到了新方法,研究者 自身也有很多收穫,與學生之間有了更多正向的交流。

158

參、 改變教學思維,以學生為主體

研究者回顧以往的教學,大多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的講述法進行,課程內 容也以依課程綱要審定的教材為主。在本次課程中,有別於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 學方式,研究者更希望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因此試圖在教學過程設計了很多以 學生為主體的活動與討論。雖然因為學生年紀尚小,有很多內容還是必須要透過教 師講述與示範才能更好的理解,但整體而言教師講述的比例已經下降許多,主要的 學習活動都由學生進行討論及發表。

這樣的改變,使課堂中的臉孔變得更活潑了。課堂中學生沒有機會發呆,因為 他常常要和別人討論,而有些學生即使一開始想不出來答案,透過其他組員的討論 也能激發靈感、提出一些想法,這是一個好的改變,雖然有少數學生仍難以投入討 論,但整體而言在本研究課程實施後,上課的氣氛更融洽了。

肆、 調節嚴謹性格,增加思考彈性

研究者做每一件事都會認真以待,但常常因為過於認真而使得氣氛較為嚴肅,

甚至缺乏彈性。如前面所述,本研究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增加教學者的思考彈性,

以改善課堂學習氛圍。研究者除了在課堂中減少講述時間,把多數時間還給孩子學 習討論之外,研究者也嘗試在某些時候適時開個小玩笑,讓學生輕鬆一些,也讓自 己放鬆一些。

一開始嘗試在課堂說笑時有點彆扭,甚至害怕太過放鬆學生會失序,後來發現 秩序並沒有想像中失控,而且一點點小玩笑似乎更能抓回學生的注意力。有一次研 究者看到學生(S19)在日記上說「最近老師開始會跟我們講笑話,上次用 S02 舉 例我也覺得好好笑,最近上課感覺比較好玩」,才較能明白Kher, Molstad 與 Donahue

(1999)所說的:幽默可以培養並融入課堂之中,適當且適時的幽默能促進教師和 學生間相互開放和尊重的感覺,且有助於整體的教學效果。

159

研究者希望自己能夠嘗試放鬆與幽默,無非就是希望自己的思考能夠更有彈 性一點,改變過於嚴謹、認真的特質,使思考不再僵化。謝水南(2003)指出「僵 硬思考」是形容思考者習慣採取嚴格的、謹慎的、固定的思考模式;「彈性思考」

則形容思考者採取自由的、變通的、新奇的思考模式。「彈性思考」與「創造思考」

中的水平思考法或擴散思考法性質幾乎相同,彈性思考是創造思考的必要過程,前 者著重思考的過程,後者重在思考的結果(謝水南,2003)。研究者雖然有慢慢在 學習放鬆與幽默,但長久養成的性格並非一時半刻就能改變,仍需要慢慢努力。期 盼未來研究者能培養更多自身的幽默感,增加自己思考彈性,以期對教師的教學生 涯有所助益。

160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