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正向心理資本之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9

第二節 教師正向心理資本之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壹、 正向心理資本之起源與發展

傳統心理學多是在人類出現異常行為時,以負向、病理的角度來解 釋人類的心理活動。1990年代以後,有關「正向心理學」的研究議題開 始 受 到 重 視 。 Seligman 在 1998 年 擔 任 美 國 心 理 學 會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主席時更指出正向心理學的目的在 幫助個人找到內在的心理能量,使個體在遭遇挫折時不會輕易落入憂鬱 之中。

隨著正向心理學的興起,組織行為學者也將正向的概念帶入組織行 為學的研究中, Luthans於2002年提出正向組織行為學(POB)的概念,

強調個體的心理狀態是可測量、發展與管理,用以提升組織與個人工作 表現之。Luthans, Luthans 與 Luthans(2004)在分析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和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等傳統的人力資源投資開發特點 之後,又更進一步提出了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 PsyCap) 的概念,說明心理狀態是可以被發展與引導,以改善/增進個人及組織 的表現(如圖2-4)。其中,人力資本是指個體花費在人力保健、教育、

培訓等方面的投資所累積的知識、技能;社會資本是指為實現工具性或 情感性的目的,透過社會網路來動員的資源或能力的總和;而心理資本 則是超越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的一種個體內在心理資源(仲理峰,2007;

Luthans, Avolio, Walumbwa, & Li, 2005)。目前正向心理資本的相關 研究已廣泛受到重視,在企業界更被看作是除了財力、人力、社會三大 資本以外的第四大資本。

資料來源:Luthans, F., Luthans, K.W., & Luthans, B. C.(2004).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Business Horizons,47,45-50.

自 2004 年 Luthans等人提出「正向心理資本」的概念後,國內外 要展現在四個方面:(Luthans & Youssef,2004;Luthans, Youssef &

Avolio, 2007)

(一) 努力並成功達成目標(自我效能)

2004 Luthans &

Youssef

提出心理資本是指「你是誰」, 其內涵為自我效能、

希望、樂觀、韌性。

2007 Luthans, Youssef &

Avolio

認為心理資本是你是誰和你打算變成那種人, 包含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2

綜合上述國內外學者(Luthans & Youssef, 2004;Luthans, Youssef

& Avolio, 2007;吳函芸,2009;黃靜文,2009;陳銘峰,2011;黃毓 琪,2012)有關正向心理資本的看法,研究者歸納教師正向心理資本乃 是教師的核心心理要素,具有符合正向組織行為標準之心理狀態的具體 表現,能夠經由發展與管理而使教師獲得競爭優勢,包含以下四種含意:

(一) 促使教師努力並達成目標之信念(自我效能)

(二) 促使教師堅持目標,在必要時做彈性調整以獲得成功(希望)

(三) 當面對挫折與困難時,教師能堅持,並迅速恢復而獲得成功(韌 性)

(四) 促使教師對現在與未來的成功抱持正向之信念(樂觀) 二、正向心理資本的內涵

正向組織行為學(POB),強調一項心理優勢或者能力必須是正向 的,且對組織行為學來說是相對獨特的,更重要的是它必須符合科學的 標準,即建立在研究的基礎上、可測量、可發展與管理且與工作績效結 果有關係。在此原則之下,Luthans 與 Youssef(2004)認為正向心理資 本包含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希望(hope)、樂觀(optimism)

和韌性(resiliency)四種內涵 (Luthans & Youssef, 2004;Luthans, Youssef & Avolio, 2007),如圖2-6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3

圖2-6 正向心理資本之內涵圖

資料來源:Luthans, F., & Youssef, C. M.(2004). Human, social 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 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33(2), 143-160.

各研究者對正向心理資本之內涵多依循 Luthans 與 Youssef(2004) 之看法再加以闡釋,彙整相關研究如表2-4所示:

表 2-4 正向心理資本內涵彙整表

年代 研究者 自我效能 希望 韌性 樂觀 2004 Luthans & Youssef ◎ ◎ ◎ ◎ 2007 Avolio & Luthans ◎ ◎ ◎ ◎

2007 鐘心淇 ◎ ◎ ◎ ◎

2007 呂瑞菱 ◎ ◎ ◎ ◎

2007 蔡仲哲 ◎ ◎ ◎ ◎

2009 吳函芸 ◎ ◎ ◎ ◎

2009 黃靜文 ◎ ◎ ◎ ◎

2010 王長桐 ◎ ◎ ◎ ◎

自我效能

樂觀

希望

韌性

正向心理資本 獨特性

可測量 可開發

對績效有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4

表 2-4 (續)

年代 研究者 自我效能 希望 韌性 樂觀

2010 張庭如 ◎ ◎ ◎ ◎

2011 陳銘峰 ◎ ◎ ◎ ◎

2012 黃毓琪 ◎ ◎ ◎ ◎

2012 黃麗鴻 ◎ ◎ ◎ ◎

合計 12 12 12 12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本研究依循多數學者看法,將教師正向心理資本分為四個構面。其 中黃麗鴻(2012)對教師正向心理資本內涵之看法可涵蓋本研究對教師 正向心理資本的定義「教師正向心理資本乃是教師的核心心理要素,具 有符合正向組織行為標準之心理狀態的具體表現,能夠經由發展與管理 而使教師獲得競爭優勢;教師正向心理資本是一種可促使教師努力並達 成目標之信念(自我效能),且在必要時可做彈性調整以使教師獲致成功 (希望) ,使教師面對挫折與困難時,能堅持並迅速恢復而獲得成功(韌 性),並讓教師對現在與未來的成功抱持正向之歸因(樂觀)」,因此採 用黃麗鴻(2012)的四構面:「自我效能」、「希望」、「韌性」與「樂 觀」,作為本研究教師正向心理資本的行為特徵架構,說明如下:

(一) 自我效能:有自信心去完成具挑戰性的工作。Bandura(1986)

將自我效能定義為「個體在特定的情境裡,能夠自我激發動 機,調動認知資源及採取必要的行動,以完成某一項特定工作 的信念。」亦即有自我效能的人,能用自己的優勢、技能與社 會資源來激勵自己面對並迎接挑戰;有自我效能的人縱使遇到 困難,仍會投入必要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5

(二) 希望:堅持目標,在必要時改變方式以獲得成功。Snyder(2002)

指出希望是一種正向的動機狀態,由目標導向式的效能

(goal-oriented energy)及計畫達成目標的路徑(planning to meet goals)交互而成的一種成功感。亦即希望是一種動態狀 態的描述,以目標(goals)、效能思考(agency thinking)、

路徑思考(pathways thinking)等三個因素互動為基礎,個 體能夠設定現實而又有挑戰性的目標和期望,然後通過自我引 導的決心、能量和內控的知覺來達到這些目的(Luthans &

Youssef, 2004;Luthans, Luthans, & Luthans, 2004;吳函 芸,2009)。

(三) 韌性:面對困境時,能堅持,在迅速恢復後超越現況獲得成功。

Masten(2001) 指出韌性係指一種可開發的能力,它能使人從 逆境、衝突和失敗中,甚至是從積極事件、進步以及與日俱增 的責任中快速回彈或恢復過來,其源自於一般人的日常生活,

對提升個體與社會的能力及人力資本有深遠的意義(Luthans, Luthans, & Luthans, 2004;Luthans, Youssef, & Avolio, 2007)。Wagnild 與 Young(1993)則認為韌性是遭受挫折、

失敗、不確定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事件後,所產生的「反彈能 力」,或是一項能調適壓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的人格特質。

(四) 樂觀:對現在與未來的成功抱持正面的歸因。Seligman(2002) 提出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係指將一個事件的好、

壞以持久性(permanence)、普遍性(pervasiveness)來說明的 一種解釋風格(explanatory style)。樂觀者解讀糟糕的事件 只是暫時的,如:我累極了;而悲觀者解釋糟糕的事件為永久 的,如:我完蛋了。(Luthans, Luthans, & Luthans, 2004)。

因此,樂觀係指對於現在和未來能否成功,抱持正面的想法,

期待正向的結果;而將失敗視為暫時的挫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6

參、正向心理資本的測量工具

Luthans等人(2004)提出「心理資本」的理念後,國內外對於正向 心理資本的相關研究開始蓬勃發展,相關研究工具多依據Luthans等人的 研究發展而來。以下僅列出較具代表性的研究工具。

一、Luthans, Youssef 與 Avolio (2007)的心理資本問卷(PsyCap questionnaire, PCQ)

Luthans等人於2007年參考 Park(1998)的自我效能問卷、

Snyder 等人(1996)的狀態希望量表、Scheier 與 Carver(1985)

的生活取向測驗及 Wagnild 與 Young(1993)的復原力量表編製 成心理資本問卷(PsyCap questionnaire, PCQ),做為測量心理資本 的工具。國內研究者多考量研究對象與情境後,依據此表重新編 製,以為測量之工具。

本問卷分「自我效能」、「希望」、「樂觀」與「韌性」四個構面,

每個構面6題,共24題。

二、李超平(2007)的「心理資本問卷」

此問卷由大陸學者李超平翻譯 Luthans 等人所著「心理資本─

打造人的競爭優勢」一書中的心理資本問卷(PsyCap Questionaire, PCQ)而成。書中提到Luthans等人借鑒許多得到認可和出版的測量 工具,包括自我效能問卷、希望問卷、樂觀問卷和韌性問卷,在開 發PCQ時,根據內容效度與表面效度,由一組專家從上面四個問卷 的每一個問卷中選取了6個題目,並對其語言背景進行調整,使其 適合工作場所,並採用李克特(Likert) 6點尺度量表,最後形成24 題的心理資本問卷(李超平,2007;吳函芸,2009)。

此問卷為國內早期研究心理資本的重要參考資料,但因兩岸用 語、環境不同,故現多為編製問卷時的參考資料。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7

三、黃麗鴻(2012)的「教師心理資本量表」

黃芳銘與李俊賢在2009年參照 Luthans, Youssef 與 Avolio

(2007)的心理資本概念,衡量國內教育環境編製成「教師心理資 本問卷」,此問卷廣為國內多數研究者所直接採用,或藉以參考發 展合適問卷。陳銘峰(2011)於探討國中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怠惰的 研究中採用此問卷,得到自我效能、希望、樂觀與韌性等構面的 Cronbach α信度係數分別為0.816、0.801、0.767與0.721。黃麗 鴻(2012)再依陳銘峰研究結果加以編修,最後成為一份19題的「教 師心理資本量表」。本量表之總Cronbach α信度係數為0.94。

本問卷共19題,內容分四個構面,分別是自我效能 (5題)、希 望 (5題) 、韌性 (5題)與樂觀 (4題);計分方式採李克特(Likert) 5點尺度量表,由受測者針對題項內容的描述,自「從未如此」至

「總是如此」,分別給予1~5的分數。問卷填答分數越高,表示教 師擁有較多的正向心理資本。

目前國內正向心理資本問卷多根據 Luthans(2007)等人所編定的 心理資本量表,再衡量研究環境與對象所編製而成,其中黃麗鴻(2012)

的「教師心理資本量表」為針對教育人員所編製的研究問卷,其構面與 本研究對教師正向心理資本的定義契合,且問卷本身具有良好之信、效 度,是一優良問卷,故採用黃麗鴻編製的「教師心理資本量表」作為研 究工具,以符合本研究對教師正向心理資本之探索需求。

肆、正向心理資本之相關研究

Luthans, Luthans 與Luthans(2004)提出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 PsyCap)的概念後,受到企業界廣大的重視,並進行許多的相 關研究。研究者利用國家圖書館的「全國碩博士論文加值系統」,以「心 理資本」為「篇名」與「關鍵詞」進行資料搜索進行資料搜索,篩選出 相關博碩士論文共計123篇,其中研究對象為教育人員(教師)者,僅有 共26篇,可見國內心理資本的研究多與企業界有關,而與教育人員相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48

之正向心理資本研究尚待充實。

之正向心理資本研究尚待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