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數學建模能力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者

研究者

研究者

研究者

研究者

研究者

研究者

PISA 2012年的學生問卷中,在探討學生的背景因素對數學素養、數學建模 能力的影響,主要探討的背景分為十大部分,分別為「關於你的個人基本資料、

你的家庭及家庭成員問題、你對數學學習的看法、關於你的解題經驗、你學習數 學的方法、ICT的使用性、一般電腦使用情形、校外ICT的使用情形、學校ICT的 使用情形、對電腦的態度」等因素。

國外學者Gatabi & Abdolahpour (2013)在其研究中探討年級、性別以及居住地 點等因素對建模能力的影響。其研究結果,10年級學生較9年級學生有較好的建 模表現;在男女生對建模能力的表現並無顯著差異;居住在鄉村與居住在城市的 學童,在建模能力表現上也無顯著差異。學者Mehraein & Gatabi (2014)在其研究 中探討六年級學生對數學建模能力和數學建模態度在性別上的差異。研究結果在 性別上亦並無顯著差異,但數學建模活動讓男生對數學有更好的學習態度。

國內在之前的文獻中,亦有關於學習態度對數學建模能力影響的研究,如唐 晤容(2009)在其研究中將數學學習態度分成態度、數學焦慮、動機三方面來探 討數學建模教學對數學解題能力的提升。其結果與其他研究結果約略相同,建模 教學對於提升學生的數學態度是有幫助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數學建模能力評量,數學建模能力是數學能力之一,能力之 間相互影響,故參考了數學連結能力、創造力、數學推理能力等測驗等背景因素。

陳美玲(2006)在其自編測驗來探討男、女性學童的表現結果發現,女性學童在 統計初步概念之理解情形略優於男性;不同規模學校之學童在本自編測驗表現情 形:就讀大規模與中規模學校學童在統計初步概念之理解情形優於小規模學校學 童;洪川富(2008)在其研究中發現,國小四年級,學生數學家庭作業完成時間 與學生數學學習成就為負相關;教師指派數學家庭作業頻率與學生數學學習成就 之間為正相關,但並不顯著;賴培真(2011)在其編製數學學習調查問卷研究結 果發現有符合以下條件者為數學學習成功者:1.雙親家庭;2.父親職業不限,母 親職業為軍公教警;3.父母親教育程度為碩、博士以上;4.學生家長會參與學校 活動;5.家中適合閱讀的書籍數量能在26本以上;6.適當參加數學科補習或安親

班者;7.課後學習能與同學或家人一同討論數學問題;8.每天花不到1小時的時間 在看電視與使用電腦;9.有閱讀科學類,語文/小說類和史地類等書籍等;盧金谷

(2012)在其研究中將背景因素分為學生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其中,

「學生喜歡數學的程度、將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將學到的數學 知識應用到其他學科領域、家庭結構狀況、父母親的教育程度、學校規模」等因 素對數學連結能力表現皆有顯著差異。由上述資料可發現,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的 因素有許多面向,例如:家庭背景、教養方式、學習態度、智力因素……,然而有 些因素是直接影響學業成就,有些則是透過一些中介因素間接影響(陳奎熹,

2011)。

因數學建模能力是學習成就的一環,故本研究參考諸多文獻後,針對性別、

家庭情況、父母親教育程度、學習情況、是否補習、喜歡數學程度、每天花多少 時間練習數學、將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將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 其他學科領域中、是否一起討論數學問題、每星期閱讀課外書籍時間等因素,深 入探討其對數學建模能力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