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數學文字題的相關教學型態與研究

數學文字題又稱應用問題,在數學的學習中佔了重要的地位,因為學生縱使具備 良好的基本運算能力,但不了解文字題的題意也無法順利解題。因此文字題的學習亦 是影響數學的學習成效,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投入文字題的相關研究中,因此本節 茲針對數文字題定義以及相關研究做初步的介紹:

壹、數學文字題定義

數學學習的歷程中文字題的地位不容小覷,黃家鳴(1998)提到,連家長也覺得文 字題不簡單,因為孩子縱使懂得數手指來算加減法,也不一定能獨自做完幾題簡單的 加減法文字題,往往需要請教老師或家長。

數學文字題是運用文字的敘述,將實際的日常生活情境融入問題之中,可讓學生 較易了解問題的情境,數學文字題也是國中小的數學課本中最常出現的題型;而解題 者是否能將文字符號改成數學符號之表徵,即是解題成敗之關鍵(涂金堂,2002)。而 文字與數學符號對學習障礙者而言都是抽象,因此要透過半具體或具體的教學方式讓 學習障礙學生更易理解題意。

貳、數學文字題相關教學研究

數學的學習問題,是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或多或少會遇到挫折。至於要如何協 助學生突破困境,不僅是教學現場老師所關注的問題,也有愈來越多的研究者希望透 過研究的方式協助學生,以下提出多種有教學型態,如:數學問題解決策略教學、圖 示表徵教學、電腦輔助教學、後設認知策略,分述如下:

一、數學問題解決策略教學

Montague(l997),數學問題解決係指解決數學文字問題時所需的思考型態;文字 題是學習障礙學生最感困難的數學問題,而透過學習數學文字題的策略,能改善學習 障礙學生數學文字題的解題能力;因此,教師要加強教導和訓練學習障礙學生數學文 字題的解題程序及方法,學習如何把思考與語言跟數學的概念與技巧聯合起來,以解 決數學文字題(王淑惠,2008;黃瑋苓,2006)。

二、圖示表徵教學

徐文鈺(1991)提到,圖示策略是將應用問題中的文字敘述轉化成具體的外在表 徵,使得文字和內容更具統整性,可協助學習者更容易了解題意及找出解題的方法(林 育蓁、孫淑柔,2011)。

若要具體的了解何謂圖示表徵,可由方美珍(2006)的研究「圖示表徵解題策略對 國小學習障礙學生數學文字題教學成效之研究」設計了三種圖示表徵,分別為:圖片 表徵、錢幣表徵、線段表徵,透過圖片、錢幣、線段之具體、半具體、抽象的方式來 替代抽象了文字符號,以讓學障學習可以順利解題,研究結果參考表 2-1。

三、電腦輔助教學

透過為電腦與錄影機、光碟機等聲光效果的結合,學習者可透過動態的教材,再 由電腦做出反應,更可立即獲得回饋。而電腦網路的聯結,更可減除教學的時間與空 間限制,提高學習的效率與興趣(周台傑,2000)。

楊坤堂(1998)電腦輔助教學係指,將課程教材編製成電腦教學軟體,藉由電腦的 傳送以達成教學目標的一種過程;它具有三個特性:(1)反覆式練習,課程可以重複;

(2)個別化學習,教師依據學生個別差異來設計教學活動,學生可依據其能力調整學 習的時間與進度;(3)遊戲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促進其注意 力(王淑惠,2008;黃瑋苓,2006)。

四、後設認知策略-自我教導訓練

自我教導訓練(self-instruction training)為後設認知策略的一種,結合認知與行為改 變技術而成的一種理論。協助學生使用適當的語言做為媒介,由訓練者的自我陳述並 配合動作的示範演練,讓學生專注於學習上,進而協助學生能有適當的自我陳述,透 過正向的自我語言與增強等,改變並影響自我的認知結構,以學習到新技能;其訓練 步驟為(簡明建、邱金滿,2008):(1)教學者提供外在語言的示範;(2)教學者陳述外在 語言,學習者依其陳述、操作;(3)學習者陳述外在語言,教學者降低音量;(4)學習 者透過外在語言的陳述,自我引導工作;(5)學習者以默念的方式陳述,自我引導工 作;(6)學習者以內在言語指導工作的進行(簡明建、邱金滿,2008)。

從上列教學法中得知,無數的研究者前仆後繼的進入學習障礙學生或低成就學生 中的研究中,是希望透過不同的教學法讓學生的學習可以更好。而近十年來,若干研 究者針對學習障礙的文字解題的問題,使用了不同的教學法,如:補救教學、後設認 知策略教學、認知解題策略、數學問題解決策略教學、圖示表徵解題策略、情境學習、

錨式情境教學、自我教導訓練等,相關研究整理至下頁表 2-1 中。下表中的研究對象 年齡屬於國小階段共有 24 篇,屬國中階段共有 7 篇;研究對象的類別屬普通班的有 8 篇、屬低成就生有 1 篇、屬智能障礙類有 2 篇、屬學習障礙類有 19 篇。本研究的 表格順序先為年代逐漸遞增,再由姓氏的筆劃、名字的第一個字排列之:

表 2-1

作者/

作者/

作者/

作者/

作者/

作者/

一、研究主題

研究主題就國小階段的研究而言,有加減法、乘除法、加法與乘法、整數四則運 數以及分數,其中以加減法與分數的研究主題居多。

二、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多為學習障礙或是智能障礙,多為 2-4 人,上列研究之對象比例居多者 為國小階段的學習障礙類的數學障礙。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幾乎是以單一受試實驗研究法,但有細分為該研究法中的跨個人多基線 設計、跨受試者多探試設計、交替處理設計、A-B-A’撤回處理實驗設計等類別。

四、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多數都是提到教學方法的介入是有正面意義的,詳敘如下:1、整體而 言,教學法實施後與之前相較,皆有提升其正確率與測驗成績,改進不當的解題策略;

2、教學方法褪除後,仍可保有學習成效,但成效保持的時間多寡未有定論;3、提升 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4、受試者對該教學能獲得幫助解題感到滿意。因此不同教 學法的運用,對於學生的學習與教師的教學而言,都是新的嘗試與突破。

從上述研究發現,透過不同的教學方法介入,對於學習障礙或智能障礙學生的數 學文字題的學習能力都有提升,因此研究者希望運用其中較感興趣的錨式情境教學針 對班上的學習障礙學生進行單一受試的實驗設計介入,期許有正面的效益。

湯錦雲(2002) 的研究中指出,分數概念的錯誤類型有:缺少部份與全部之概念、

缺少等分之概念、單位量指認錯誤、缺少「分數是兩數相除之結果」概念、缺少「分 數是一個比值」概念等。老師在課堂中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度,通常以畫圖表示,讓 學生瞭解分母、分數的意義,但在解分數文字題時,卻無法在心中形成完形,對於題 意的了解也就相對較少,也因此研究者想要透過錨式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可以透 過影片與情境瞭解題意。

透過上列研究的整理發現,為了協助數學文字題的解題,多數研究者做了不少努 力,甚至也針對文本內容進行研究,結果也皆趨於正向。此外,上列的多數研究都是 透過單一受試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介入,且成效極佳,因此研究者希望透過單一受試研 究的 A-B-A’研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