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是領有高雄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的鑑定證明,因 此使用了鑑輔會鑑定過程所需的標準化測驗,即魏氏兒童智力量表與學障三項標準化 測驗之中文年級認字量表、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與基礎數學概念評量,透過標準的 分析研究對象甲、乙的學習困難之處,並且由研究者自編的評量單來瞭解研究對象 甲、乙在實驗教學介入前後分數的分布情形,以下針對標準化測驗工具與錨式情境教 學影片、自編評量單做介紹:

一、標準化測驗工具

以下為學障三項測驗,分成中文年級認字量表、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以及基礎 數學概念評量,以下依序介紹。

(一) 中文年級認字量表

中文年級認字量表是由黃秀霜參酌國內外相關研究與理論,針對中文認字能 力所自行編製而成,在 2001 年二月出版,主要是診斷是否為閱讀障礙。主要施 測對象是一年級至九年級,可以個別施測與團體施測,個別可以口語方式回應,

團體則是紙筆測驗,施測時間約 10~30 分鐘,主要功能是在於篩選認字困難學 生,並診斷閱讀障礙兒童之認字錯誤組型。測驗內容包括 200 個字頻由高至低的 中文字,讓學生唸出或寫出,以瞭解其認字能力。錯誤組型分析可分析念錯音的 心理機制,其組型分為:字形混淆、字音相近、字義相關、字形加字音混淆、字 形加字義混淆、字音加字義混淆、字形加字音加字義混淆、不明錯誤。透過百分 等級、T 分數等常模得以解釋研究對象得分的相對位置。

(二) 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

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是由柯華葳在 1999 年編制完成,主要的作用在於診 斷學生是否具有閱讀理解的困難的問題,也可以從閱讀理解困難中,排除閱讀歷 程中會妨礙閱讀理解的其他成分。主要的施測對象是國小二年級至六年級學童,

可以由個別或團體施測皆可以筆試方式進行,測驗時間約十分鐘。透過計算答對

率的方式,來瞭解研究對象在該階段所屬的位置是在高中低分組或是未達切截點 等。

(三) 基礎數學概念評量

基礎數學概念評量是由柯華葳在 1999 年編制完成,能在在短時間內約九至 十分鐘中分出數學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針對國小二年級至六年級學童施以個別 或團體的方式施測。配合國民小學數學科課程標準,找出各年級的內容,總共分 為 12 種基礎概念,也就是 12 個分測驗,每個分測驗題數由 5 至 16 題不等。分 別為「比大、比小、不進位加法、進位加法、不借位減法、借位減法 1、借位減 法 2、借位減法 6、九九乘法、空格運算、三則運算、應用問題」。依年級不同 而題型不同。透過計算答對率的方式,以瞭解研究對象在該階段所屬的位置是在 高中低分組或是未達切截點等。

二、錨式情境教學影片

詹士宜等人(2004)設計的數學情境式錨式教學影片,該影片共分成四套,分別 為:歡樂派對、開生日 Party、園遊會策劃、看電影,本研究擬用歡樂派對、開生日 Party 兩套作為教學的工具;並依據影片內容自行編擬相關評量單,以了解受試學生 的起點行為與教學後的成長。

「歡樂派對」的內容主要是描述琪琪、祐祐、小君三人在段考結束後想要舉辦派 對同樂,過程中他們一起集資到超商購物,並到琪琪家舉辦派對,過程中從湊錢、買 東西、分食曼陀珠、喝飲料等,都涉及了基本的加減乘除了運算,較特別的是分享飲 料與曼陀珠時是以分數來計算每個人所食用的量,因此在研究的過程中會以量的分配 方式來進行分數的教學。

「開生日 Party」的重點則是在琪琪和弟弟為了舉行生日 Party 的前置工作,買東 西的錢,蛋糕、水果、糖果花費金額的分配,雞尾酒的調配與容量、飲料杯的容量、

冰塊的體積與蛋糕大小的計算,除了也涉及基本運算外,如何運用基本運算也是重 點,容量、體積的計算方式亦是教學的主軸。

三、自編評量單

本研究的自編測驗是依據課程本位評量的立論,測驗題材是來自錨式情境影片以 及教學的內容。透過課程本位評量的方式可以讓教學者獲得快速且有效的訊息,讓教 學與評量兩者兼備(張世彗,2012)。

研究者為確保評量單題目的信效度,因此商請資源班另兩名合格特教教師進行試 題的審核。研究者先編好分數、容量與體積的相關試題後,分別請兩名資源班教師檢 視題目,並針對其建議進行三方討論,最後將題目修改,希望能提高試題的有效性。

在基線期階段,進行四次評量,每次五題,共有二十題。「分數」題型為七題;「容 量」題型為七題;「體積」題型為六題。「體積」單元的題型較其他兩單元少一題,一 部分是因為符合二十題題數之限制,但主要是考量錨式情境教學影片中的「體積」題 型數量較少,故在基線期的四次評量中較其他兩單元少一題。

在處理期階段,在「分數」單元進行三週的錨式情境教學介入,共實施六次的教 學後立即評量,每次各五題,共三十題的評量;在「容量」單元進行三週的錨式情境 教學介入,共實施六次的教學後立即評量,每次各五題,共三十題的評量;在「體積」

單元進行兩週的錨式情境教學介入,共實施四次的教學後立即評量,每次各五題,共 二十題的評量;在「體積」單元僅進行兩週的錨式情境教學介入,是因錨式情境教學 影片中的體積主題的題型較少,因此只有設定兩週的教學介入。

在保留期階段,進行四次評量,每次五題,共有二十題。「分數」相關題型為七 題;「容量」相關題型為七題;「體積」相關題型為六題。容量單元的題型較其他兩單 元少一題,一部分是因為符合二十題題數之限制,但主要是考量錨式情境教學影片中 的「容量」題型數量較少,故在保留期四次評量中較其他兩單元少一題。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在實驗教學介入之前後,希望使用下列資料蒐集的方式與處理分析方法,以呈現 在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資料,並做有意義的解釋。

一、資料蒐集

透過詹士宜等人(2004)設計的數學情境式錨式教學影片,以其中兩套:歡樂派對 與開生日 Party 的影片內容自行編擬相關評量單,以瞭解受試學生的起點行為與實驗 教學介入後的成效。

二、資料處理與分析

資料收集後將以以下方式整理與分析,以決定資料的有效性與成果:

(一) 信度

本研究採用「評分者信度」,與資源班另兩位特教老師與一名普通班老師共同擬 定評分標準,再根據評分標準給分。本研究的每份測驗內容做記錄。研究者為主要評 分者,另外研究者商請另一位資源班老師作為共同評量者,共同審視測驗的得分與錯 誤類型之歸納,以作為評量者信度的依據。

而本研究評分者一致性考驗公式如下:

評分者間信度= × 100%

以下說明本研究評分者信度考驗之流程:

1 .主要評分者與共同評量者進行溝通,說明計分標準與錯誤類型的記錄方式。

2 .主要評分者針對二名研究對象在基線期、處 理期和保留期各份測驗進行計算分數與 記錄錯誤類型。

3 .主要評分者與共同評量者協同核對記錄結果且討論,記錄結果即作為評分者一致性 考驗的依據。

評分者一致的次數

評分者一致的次數+評分者不一致的次數

研究者也將依據上列公式針對評分者的評分,計算二名研究對象在不同階段的評

表 3-8

(二) 效度

本研究的效度為內部一致性,透過錄影的方式將實驗過程錄下,再與另兩位資源 班老師共同討論實驗過程是否符合實驗教學之標準。

(三) 目視分析

根據研究目的,在為瞭解研究對象的文字題解題能力之表現,故將製作兩位研究 對象文字題解題能力得分之曲線圖。以目視分析(李麗貞,王淑惠,2008)做資料處理 會有以下範疇:

1 .階段內的變化分析

透過階段內的變化分析,以判定資料是否穩定,其分析之範疇乃針對基線 期、處理期、保留期三階段之階段長度、水準範圍、階段內水準變化、平均水 準、水準穩定度、趨勢方向和趨勢內的資料路徑以及趨勢穩定度。

階段長度指的是在該階段所獲得資料點之數目;水準範圍則是該階段中資 料點的最小值與最大值間的範圍;階段內水準變化是指該階段內的最後一個資 料點減去該階段的第一個資料點;平均水準是所有資料點的平均數;水準穩定 度則是瞭解階段內各個資料點的變化是否穩定;趨勢方向與趨勢內的資料路徑 則可看出階段內資料的走向是進步或是退步;趨勢穩定度則是了解此階段內的 趨勢變化是否穩定。

2 .階段間變化分析,比較相鄰兩階段間之變化

階段間變化分析,比較相鄰兩階段間之變化,即比較基線期、處理期以及 處理期、保留期間的變化,其比較向度為:階段間水準變化、平均水準的變化、

趨勢方向變化與效果、趨勢穩定度。

階段間水準變化,透過該階段的第一個資料點減去前一階段的最後一個資 料點,可看出兩階段間的水準變化;平均水準的變化則是該階段的平均水準減 去前一階段的平均水準,由結果的正負號可以看出表現是提升或是下降;趨勢 方向變化與效果以正向、負向或是無效果呈現;趨勢穩定度則是是暸解兩階段 間的趨勢變化是否穩定。

3 .重疊率與不重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