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刊文章、政策白皮書、官方統計數據、政府報告書以及網路資料等等。並從這些 資料當中整理出韓中雙方自由貿易政策的細節、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的文本分析,

以求對韓中自由貿易協定能有一個正確的解讀。

個案分析法為針對某一特定對象、團體組織或是事件做不同面向的解剖研究,

以確保某一單一事件不會只因為單一角度的切入,而造成錯誤解讀。根據學者 Yin 的研究指出,個案研究法的適用必須考慮到,研究的主要目標必須要回答如 何(How)以及為何(Why)的問題。14本論文將對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進行深入 的個案分析,包括韓國以及中國大陸簽訂該 FTA 的動機、目的以及效益等方面 加以討論。此外,也會針對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的文本內容進行特定的章節分析,

以找出韓中雙方在協議文本內容中,與過去所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不同的經濟合 作模式,以及這樣的合作模式是否為韓國帶來其所期待的經濟利得。

第五節 文獻回顧

在文獻回顧的部分,本節將先回顧新自由主義當中國際制度的概念,並以世 界貿易組織為例解析在新自由主義概念下所規範的多邊貿易自由化制度。但隨著 近年來多邊主義的式微,使得經濟整合漸趨向區域抑或是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方 向發展。在第二部分,筆者將探討自由貿易協定本身的定義以及其在經濟上以及 政治上的功能,最後,摘要學者們對於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的研究。

一、 新自由主義與經濟整合

14 Robert K. Yin,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CA: Sage, 2003): 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新自由主義可以說是一項以「市場至上」原則重新打造世界政治經濟制度的 計畫,它涉及國家治理形式的再結構15;也是一股積極促進「經濟全球化」的力 量,讓資本能無阻礙地在世界各地流動。16新自由主義基本上與自由主義之間差 異不大,其主要之差異在於制度上的概念,意即自由主義雖以自由放任為主要內 涵,但欠缺制度的概念以及規範系統。17新自由主義認為國家在藉由國際制度以 及國際組織的媒介下,國家間會相互合作,使得個人的福祉能在市場、個人自由、

國家退位的前提下被最大化,國家的存在僅是為了建構國際制度以保障市場以及 個人自由。18 而該國際制度功能在於提供資訊、減少誤判、降低互動成本、增加 承諾的可信度、提升決策的透明度、提供爭端解決之場所,從而使國家間可以增 加對於互動的可信度、減少彼此的不確定性並促成合作互惠。19關於國際制度的 內涵,Keohane將其分為國際組織、國際建制以及國際慣例。國際組織具有明確 的目的和制度,有相關官僚組織,並明列規則、權利以及義務等規範,例如世界 貿易組織;國際建制為具有明示的規則的正式制度,例如布列敦體系;而國際慣 例則為非正式制度,藉由默示的的規則以及諒解,形成成員之間的一種默契。20良 善的制度設計加上博弈理論中的協調賽局以及囚徒困境等外部因素,國家在制度 中的行為將會逐漸趨同,反之,若制度的形成無法改變抑或是改善外部因素,加 上成員國本身異質性較高時,國家間便會出現分歧。21 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例,其

15 Neil Brenner, Jamie Peck, and Nik Theodore, "Variegated Neoliberalization: Geographies, Modalities, Pathways," Global networks, vol. 10, no. 2 (2010): 183.

16 Mauro F. Guillén, "Is Globalization Civilizing, Destructive or Feeble? A Critique of Five Key Debates in the 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27, no. 1 (2001): 236.

17 徐揮彥,「論貿易與發展: 以全球化下之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臺灣國際法季刊,第1 卷, 第 3 期 (2004): 頁 82。

18 David Harvey, Neoliberalism: A Brief Hist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2-5.

19 Robert O. Keohan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 Essay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9): 28.

20 盧業中,「論國際關係理論之新自由制度主義」,問題與研究,第41卷, 第2期(2002): 頁49。

21 Liliana Botcheva and Lisa L. Martin, "Institutional Effects on State Behavior: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45, no. 1(2001): 2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設立係源自於二次世界大戰後旨在重建戰後的世界經濟秩序。22在制度化實現國 際經濟制度上,新自由主義者認為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談判制度,有效降低了關 稅與消除人為及政府障礙,並達到自由貿易的目的,同時以一種更有效地深入成 員國之國內經濟制度,透過成員國修改調整其內國制度的方式,使得貿易及資本 之流通能更加自由化。23世界貿易組織下的多邊談判在關稅減讓上雖獲得某程度 上的成功,但隨著談判議題的深化以及擴大到農業、投資以及服務業領域,成員 國之間在市場開放上的歧見也開始一一浮現,尤其是成員國間經濟發展不均的現 象在WTO會員國的互動當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由於 彼此未能獲得其所期待在多邊貿易中獲得之利得,因此在近幾次的部長會議中都 有極大的爭執,甚至導致會議的失敗。24

在世界貿易組織之下的多邊談判因為成員國之間差異使得彼此間都無法達 成貿易開放共識,面對貿易自由化上遇上了杜哈回合的僵局,多邊談判漸漸失去 其重要性以及吸引力。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的杜哈回合談判陷入停滯後,多邊主 義下的自由開放政策前景堪憂,而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為主的區域經濟整合則大 量興起。25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雙邊或是多邊的自由貿易協定逐漸開 始成長,而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不僅會給簽約國帶來可見的利益,其所提供的穩定 經濟互動關係也使得更多國家願意相互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6而這種具有歧視性

22 徐揮彥,「論貿易與發展: 以全球化下之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頁 68。

23 徐揮彥,「論貿易與發展: 以全球化下之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頁 83。

24 徐揮彥,「論貿易與發展: 以全球化下之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頁 69。

25 Richard Baldwin,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and Multilateral Liberalization," in Jean-Pierre Chauffour and Jean-Christophe eds,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 Policies for Development: A Handbook (Washington: World Bank, 2011): 125.

26 Edward D. Mansfield and Jon C. Pevehouse, "Trade Blocs, Trade Flows,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54, no. 4 (2000): 78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貿易協定在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第24條下雖被容許,但這些具歧視性的經 濟合作關係還是必須符合WTO的規範。27

二、 自由貿易協定之功能

依據學者們的分類,經濟整合大致可以被分為五個階段,包括自由貿易協定 (Free trade agreement)、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s)、

貨幣同盟(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以及經濟同盟(Economic and political union)。自由貿易協定是一種締約國間相互減免關稅以及減少各種貿易障礙,但 各締約國仍保有對非締約國的關稅稅率或是貿易障礙的決策能力。關稅同盟是自 由貿易協定的延伸概念,成員國間擁有一致的貿易政策,對於非會員國也是採取 統一對外的貿易政策。共同市場則是關稅同盟的延伸,除了會員國間的商品貿易 障礙全無之外,並允許商品、服務、人員以及資金的自由流動。貨幣同盟亦是共 同市場概念的延伸,會員國間採取相同的貨幣以及貨幣制度,而會員國間在貨幣 政策以及財政政策上也有更加緊密的合作。經濟同盟為最高形式的經濟整合態勢,

除了經濟政策的整合,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整合程度。28而雖然這邊所要探討的 自由貿易協定並不如其他經濟整合形式那樣深入,但也是如此其才會成為國家間 在欲加強經濟合作時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

在自由貿易協定的定義上,根據GATT第24條,其將自由貿易協定定義為兩 個或兩個以上的關稅領域,對各自的商品取消關稅以及其他非關稅障礙,而關稅 領域間與其他非關稅領域國家仍繼續維持原有的關稅以及相關貿易法令。

27 Gene M. Grossman and Elhanan Helpman, "Technology and Trade," in Gene M. Grossman and Kenneth Rogoff eds,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North Holland, 1995): 1283.

28 Jacob Viner, The Customs Union (New York: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1950):

4-13; James Edward Meade, The Theory of Customs Unions (North Holland Amsterdam, 1955);

Franz Gehrels, "Customs Union from a Single-Country Viewpoint,"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 24, no. 1 (1956): 61; Bela Balassa, "Towards a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Social Science, vol. 14, no. 1 (1961): 3; Michael Michaely, "On Customs Unions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The Economic Journal, vol.75(Sep. 1965): 579; Miroslav Jovanovic,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Limits and Prospects (Routledge, 200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Jeffrey J. Schott 將自由貿易協定定義為成員國間透過自由貿易協定設定議題、

協商簽訂協定,達成區域貿易自由化的目標,同時由於會員國的數目較少,所以 協商過程能更有效率並有效解決貿易爭端。30Miroslav N. Jovanovic 將自由貿易 協定定義為國與國之間針對關稅減免及貿易等簽訂雙邊貿易協定。區域內,成員 國對於非成員國仍保有關稅以及貿易自主權,而區域國家間的貿易往來,主要在 去除關稅障礙與非關稅障礙。31

自由貿易協定本身的功能主要可以分為經濟性以及政治戰略性兩大面向。在 經濟性功能方面涵蓋市場准入、降低貿易障礙、改善雙邊貿易關係以及促進貿易 創造效果。32當國家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之後,在經濟上通常會有三大直接影響。

第一為本國生產者將會面臨到外國同質產品的競爭;第二為本國生產者的產品將 能更方便地到達他國市場;第三是國內的消費者在國內外生產者的競爭下,能夠 獲得商品的最低價格。33但事實上,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並不一定能夠增進成員國 的福利,只有在「貿易創造」(trade creation)效果大於「貿易移轉」(trade diversion)

效果的情況下,才能提高福利。34貿易移轉是因經濟整合導致原先自較低成本之 非會員國生產者進口的產品,移轉自較高成本的會員國內生產者所提供的產品,

而貿易創造效果則是指因經濟整合導致原先由較高成本的國內生產者所提供的 產品,移轉至較低成本之其他會員國的生產。即若貿易創造效果大於貿易轉向效

29 John H. Jackson, William J. Davey and Alan O. Sykes Jr., "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Cases, Materials and Text on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 of Trans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Seminar Discussion Paper no.181 (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2): 453.

30 Jeffery J.Schott, Free Trade Areas and U.S. Trade Policy (Caloforni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9): 15.

31 Miroslav Jovanović,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5):

32 John H. Jackson, William J. Davey, and Alan O. Sykes Jr., "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9.

32 John H. Jackson, William J. Davey, and Alan O. Sykes Jr., "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