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韓國視角分析韓中自由貿易協定之效益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以韓國視角分析韓中自由貿易協定之效益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7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 外交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以韓國視角分析韓中自由貿易協定之效益 Analysis of Korea-China (PRC) Free Trade 政 治 大 Agreement: 立the Korean Perspective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engchi U. iv. 指導教授:劉德海 博士 研究生:郭玫君. 中華民國一零六年十二月.

(2) . 摘要 近年來,韓國有感於世界經濟區塊化的影響,為加強對外貿易便積極與貿易 夥伴洽簽雙邊 FTA,而中國大陸作為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與其簽署 FTA 即有 其必要性。韓國在簽署 FTA 時主要以綜合考量為主,且在選擇對象國時,經濟 通常是其主要決策依據,而中國大陸的 FTA 政策則是以政治戰略考量為主。韓 中雙方簽署 FTA 後,受到韓中雙方的經濟以及政治因素所影響,特別是在中國 大陸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及薩德配置問題等,致使韓中 FTA 在現階段還未有成效。 而韓中 FTA 的效果也寄望在雙方的後續談判,使得韓國在經營與中國大陸關係 時須步步為營。本論文探討韓國自 1945 年以來的經濟發展,以及最後走向以 FTA 為主要工具作為韓國對外擴張市場的策略,並將韓中 FTA 分為商品貿易、服務 貿易以及相互投資,特別是新萬金產業園區,三個部分來討論韓中 FTA 對於韓 國的實質效益。.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關鍵字:韓國經濟發展、韓國自由貿易政策、韓中自由貿易政策、韓中商品貿易、. ‧. 韓中服務貿易、新萬金產業園區.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engchi U. II. iv.

(3) . Abstract In recent decades, Korea took FTA as one of the main tools in its economic policy to ensure oversea’s market, which has been highly influenced by the trend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conomic ties with major trade partners, Korea signed the FTA with China on June 2015. While negotiating an FTA, Korea targets on the economic consideration, otherwise, China emphasizes on the political aspects. Due to th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ircumstances between Korea and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effects of Korea-China FTA still remain unknown. The results of Korea-China FTA would rely on further negotiations, and which means that Korea needs to engage with China deliberately. The thesis analyzes Korea’s ecoconomic development since 1945, explaining how Korea changed its economic policy toward taking FTA as a tool to expand foreign markets. Afterwards, the author devided Korea-China FTA into three parts, which includes commodity trade, service trade and. 政 治 大 investment, in order to figure out the benefits came along with the FTA. 立. ‧ 國. 學. Keywords: Korea economic development, Korea FTA policy, Korea-China FTA,. ‧. trade on goods, trade on service, Saemangeum industrial park.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engchi U. III. iv.

(4) .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途徑---------------------------------------------------------------5 第四節 研究方法---------------------------------------------------------------6 第五節 文獻回顧---------------------------------------------------------------7 一、新自由主義與經濟整合---------------------------------------7 二、自由貿易協定之功能-----------------------------------------10 三、韓中自由貿易協定--------------------------------------------13 第六節 研究範圍以及研究限制--------------------------------------------15. 第二章. 政 治 大 新自由主義理論在韓國的實踐 立. ‧ 國. 學. 第一節 發展型國家理論-----------------------------------------------------17 第二節 新自由主義-----------------------------------------------------------21. ‧. 第三節 發展型國家理論在韓國的實踐-----------------------------------25. y. Nat. er. io. sit. 一、經濟重建暨起飛期(1953-1979) ----------------------------26. n. al 二、經濟結構調整期(1979-1996) i v -------------------------------29. Un i e h n c g 第四節 韓國的新自由主義道路發展--------------------------------------32. Ch. 一、1997 亞洲金融風暴的緣起----------------------------------33 (一). 發展型國家的困境:政府的角色弱化-----------------33. (二). 金泳三政府的政策錯誤-----------------------------------34. (三). 財閥的弊端--------------------------------------------------36. 二、金大中政府(1998-2003)的改革政策-----------------------36 (一). 金融政策-----------------------------------------------------36. (二). 企業重整-----------------------------------------------------38. (三). 貿易自由化--------------------------------------------------38. 第五節 小結--------------------------------------------------------------------40 第三章 韓中自由貿易協定之研析 第一節 自由貿易協定(FTA)之定義 --------------------------------------42. IV.

(5) . 一、FTA 與 WTO 的關係-----------------------------------------43 二、自由貿易協定的經濟與戰略考量--------------------------45 第二節 韓國對於韓中 FTA 的認知----------------------------------------47 一、FTA 的政策發展脈絡-----------------------------------------47 二、簽訂韓中 FTA 的經濟與政治考量-------------------------51 第三節 中國大陸對於韓中 FTA 的認知----------------------------------55 一、中國大陸的 FTA 發展脈絡----------------------------------55 二、簽訂韓中 FTA 的經濟與政治考量-------------------------59 第四節 韓中 FTA 的主要內容與挑戰-------------------------------------65 一、主要談判內容--------------------------------------------------65 二、韓中 FTA 對於韓國的挑戰----------------------------------68 第五節 小結--------------------------------------------------------------------69 第四章 韓中雙邊商品貿易.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第一節 交易商品構成--------------------------------------------------------71 一、韓國主要進出口品項-----------------------------------------72. ‧. 二、韓國對中國大陸主要的進出口品項-----------------------78. y. Nat. er. io. sit. 第二節 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的涵蓋範圍-----------------------------------81. n. al 第三節 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後的影響--------------------------------------87 iv Un i e h n c g 第四節 小結--------------------------------------------------------------------92. Ch. 第五章 韓中雙邊服務貿易 第一節 交易服務構成--------------------------------------------------------95 一、服務貿易的定義與類別--------------------------------------95 二、韓國服務貿易之現況-----------------------------------------97 三、韓中間的服務貿易互動------------------------------------102 第二節 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的涵蓋範圍---------------------------------104 第三節 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後的影響------------------------------------110 一、韓國對中國大陸服務進出口變化------------------------110 二、韓國對中國大陸的服務貿易之挑戰---------------------114. (一). 薩德問題---------------------------------------------------115. (二). 中國大陸的新經濟政策---------------------------------117 V.

(6) . 第四節 小結------------------------------------------------------------------120 第六章 韓中雙邊投資:以新萬金產業園區為例 第一節 韓中雙邊投資------------------------------------------------------122 第二節 新萬金產業園區概述---------------------------------------------132 第三節 新萬金產業園區的角色與預期效益---------------------------137 第四節 小結------------------------------------------------------------------143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145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149 參考書目 壹、中文資料-----------------------------------------------------------------150 貳、英文資料-----------------------------------------------------------------153. 政 治 大 參、韓文資料-----------------------------------------------------------------159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engchi U. VI. iv.

(7) . 表目錄 表 3-1 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章節--------------------------------------------------------------67 表 4-1 韓國 1988 年、1992 年、2002 年及 2015 年的主要進口品項與比重--------72 表 4-2 韓國 1988 年、1992 年、2002 年及 2015 年的主要出口品項與比重--------75 表 4-3 韓國 1988 年、1992 年、2002 年及 2015 年的主要貿易國及其比重--------77 表 4-4 韓國 2015 年對中國大陸進出口的主要品項及其比重--------------------------80 表 4-5 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的關稅減讓類型------------------------------------------------82 表 4-6 韓美、韓歐、韓澳以及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的農畜產品自由化比例---------84 表 4-7 韓國 2014 年至 2016 年 5 月的主要貿易國及其比重---------------------------87 表 5-1 韓國對主要服務貿易夥伴之國際收支-------------------------------------------102 表 5-2 韓中自由貿易協定服務減讓主要內容-------------------------------------------107. 政 治 大 表 6-1 2016 年韓國對外投資主要國家---------------------------------------------------124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n engchi U. VII. iv.

(8) . 圖目錄 圖 4-1 韓國 2002 年至 2015 年的財貨進口比重------------------------------------------74 圖 4-2 韓國 2002 年至 2015 年的財貨出口比重 ----------------------------------------76 圖 4-3 韓國 2015 年對中國大陸的財貨進出口比重-------------------------------------78 圖 4-4 韓國 2014 年至 2016 年的進出口值及收支---------------------------------------89 圖 5-1 1990- 2014 年韓國服務貿易輸出入趨勢圖---------------------------------------99 圖 5-2 1990-2014 年韓國旅遊服務收支--------------------------------------------------100 圖 5-3 1990-2014 年韓國其他商業服務收支--------------------------------------------100 圖 5-4 1990-2014 年韓國運輸服務收支--------------------------------------------------101 圖 5-5 1990-2014 年韓國營造及其相關服務收支--------------------------------------102 圖 5-6 1998-2014 年韓國對中國大陸服務貿易收支-----------------------------------103. 政 治 大 圖 5-7 1998-2014 年韓國對中國大陸服務貿易狀況-----------------------------------104 立. ‧ 國. 學. 圖 5-8 中國大陸對韓開放的服務貿易部門數-------------------------------------------110 圖 5-9 2014-2016 年韓國對中國大陸的服務貿易狀況--------------------------------111. ‧. 圖 5-10 2014-2016 年韓國對中國大陸旅遊、運輸、加工及其他商業服務貿易狀況. y. Nat. er. io. sit. ----------------------------------------------------------------------------------------112. n. 圖 5-11 2006-2016 年韓國對中國大陸法律、工程相關、營造、環境相關及娛樂服 a iv. l C Un h n g c h i --------------------------------------113 務貿易狀況-----------------------e-------------. 圖 6-1 韓國對外投資趨勢------------------------------------------------------------------123 圖 6-2 韓國對中國大陸投資趨勢---------------------------------------------------------125 圖 6-3 韓國對中國大陸產業投資比重變化---------------------------------------------126 圖 6-4 韓國企業對中國大陸的地區投資規模------------------------------------------127 圖 6-5 韓國外資投資趨勢------------------------------------------------------------------128 圖 6-6 2016 年韓國外資主要來源---------------------------------------------------------129 圖 6-7 中國大陸對韓投資趨勢------------------------------------------------------------130 圖 6-8 中國大陸對韓產業投資比重變化------------------------------------------------131 圖 6-9 新萬金產業園區之區域規劃圖---------------------------------------------------133 圖 6-10 新萬金產業園區之第一、第二工程區示意圖--------------------------------136. VIII.

(9)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背景. 在區域經濟整合如火如荼的進行時,韓國與中國大陸在 2015 年 6 月完成 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並在同年生效,不可否認的是該協定對於東亞不論是在經濟 整合上或是在政治上都掀起了一陣討論。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為筆者對於該協定能 為韓國帶來多少的經濟抑或是政治紅利存有好奇,為何使得一向傾美的韓國會決 定與中國大陸加強經濟同盟關係。本節將闡述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簽訂的背景,包 括區域經濟整合興起,韓國的自由貿易政策以及促使韓中雙方相互接近並決定以. 治. 政 自由貿易協定進一步開放雙邊市場。. 立. 大. ‧ 國. 學. 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不外乎是受到國際經濟區塊化的影響。在國際貿. ‧. 易自由化的浪潮下,各地區域經濟整合的動作頻繁,尤其在 2001 年,世界貿易. y. Nat. er. io. sit. 組織(WTO)架構下展開的杜哈回合談判遭遇挫折後,多邊主義退居二線,區域經. n. al v 濟整合成為主流。1根據 WTO 對於全球區域貿易協定的統計,截至 2016 年 1 月 ni Ch. engchi U. 為止,向 WTO 通報的區域貿易協定總量高達 625 個,而在這之中已開始生效的 也達到 419 個。此外,至同年六月,在日本以及蒙古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後, 每一 WTO 的成員國都已經至少擁有一自由貿易協定。2由此可見,以區域貿易 協定或是自由貿易協定為主的經濟整合態勢已蔚為主流,成為近 10 年來國際間 貿易合作的主要模式。近年來,東亞地區的區域經濟整合也開始進入成長階段, 尤其在中國大陸經濟蓬勃發展之下,使得東亞的區域經濟整合也備受矚目。東亞 的區域經濟整合的概念在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橫掃亞洲之後開始興起,東亞國 2. 葉華容,「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現況與未來方向」,東亞經貿投資研究季刊,第 50 期(2010): 3。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https://www.wto.org/english/tratop_e/region_e/region_e.htm>(2017/6/21).. 1. 1.

(10) . 家逐漸認知到區域經濟整合的必要性,即國家間必須建立相關機制以集體因應之 後可能發生的跨國危機,因此經濟整合的共識逐漸形成。31990 年代後期,東亞 區域經濟整合就屬東協加 N 的發展最為積極,不管是東協加一,東協加三,或 是東協加六,皆提供了一個討論的平台予國家或地區間進行經濟的交流和談判。 韓國現作為東亞地區的重要經濟體,可謂得力於其市場開放政策。在亞洲金 融風暴之後,韓國轉為以新自由主義概念的對外開放政策,不僅提倡開放貿易, 更身體力行地制定一系列自由貿易政策戰略,系統性地推動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 韓國在 1995 年加入 WTO,以出口導向帶動經濟成長,其 90 年代初期雖是以在 WTO 架構下的多邊協商為主,但在經歷了雙軌貿易政策以及杜哈回合的停滯之. 政 治 大 後,便轉以重視區域的經濟合作,尤其是以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商為主。1998 年, 立. ‧ 國. 學. 金大中政府開始推動洽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政策,而後繼的總統,包括朴槿惠. ‧. 政府都持續地推動自由貿易協定政策,將雙邊的貿易自由化視為帶動韓國經濟成. y. Nat. er. io. sit. 長的重要經濟佈局。從 2004 年韓國和智利簽訂自由貿易協定開始,直到 2017. n. a. v. i l C 年 6 月為止,韓國已經有共計 15 件 ,涵蓋 51 個國家的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商生效, Un hengchi. 其中主要更包含了歐盟、美國及中國大陸等重要的貿易夥伴4。而在已簽署未生 效以及協商中的自由貿易協定當中,包含的國家更有日本以及 RCEP。5同時, 韓國也已完成與南方共同市場、以色列、中美洲以及馬來西亞等完成自由貿易協 定可行性的相關協商,並將這些國家列為下次準備談判以及合作的對象。 但若韓國單方面地推動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政策,中國大陸以其廣大的內需. 3. 5. 黃彥斌,「全球金融危機後東亞金融合作之發展與影響」,經濟研究,第 10 期(2010): 351。 한국의 FTA (타결/발효) 현황 ,작성자 관세사 강상혁, <http://blog.naver.com/ksh388/220264679232> (2016/03/24). 經濟部 101 年度政策報告,「探討區域貿易協定對於 WTO 多邊貿易體系之影響:以服務業之 區域貿易協定為核心」 <http://www.trade.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832&pid=430947>(2016/03/24). 2. 4.

(11) . 市場以及相較於其他國家的高經濟成長率,也未必會和韓國談判自由貿易協定。 因此,雙方在深化經濟關係之前,必定是有某些因素以及契機的出現,使得雙方 願意進一步開放雙邊市場。在 1992 年 8 月雙方建立外交關係之後,其經濟互動 便愈趨密切。2003 年,中國大陸便超越美國成為韓國最大的出口市場,而韓國 則是中國大陸的第四大貿易夥伴、第四大出口市場以及第二大進口市場,當年雙 方的進出口總額為 632 億美元。6 2007 年,韓中雙方貿易額已達 1598.8 億美元, 是 1993 年的 19.6 倍。根據韓國貿易協會的統計,在 2012 及 2013 年,韓中兩國 的貿易規模已經達到 2,051 億美元以及 2,290 億美元。7 由此可見雙方經濟互動 的深化。此外,中國大陸的崛起也開始改變世界經濟的秩序,雖然大部分的國家. 政 治 大 將此視為威脅,但韓國卻認為是促進韓國經濟成長以及保障韓半島安全的機會。 立. ‧ 國. 學. 8. 韓中經貿關係的緊密,加上韓國想藉由與北韓交好的的中國大陸進一步迫使北. ‧. 韓在核武議題上讓步,使得韓國在與中國大陸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上具有很強的動. y. Nat. er. io. sit. 機。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也希望能夠藉由與韓國的商品、服務以及投資的開放,. n. a. v. i l C 促進其經濟轉型,同時在面對美國重返亞洲的政策時能夠鞏固其在亞洲的區域地 Un hengchi. 位。基於雙方的經濟性以及戰略性考量,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便可說是水到 渠成。.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東亞區域經濟交流愈趨密切,使得東亞兩大經濟體中國大陸與韓國之間經濟 合作也更加積極,而韓中自由貿易協定於 2015 年底生效,也進一步深化韓中間 6 7. 8. 劉德海,「變遷中的南韓中國政策」,臺灣國際研究季刊, 第 5 卷,第 2 期(2009): 頁 10。 K-Stat, 한국무역협회, <http://stat.kita.net/stat/kts/ctr/CtrTotalImpExpList.screen> (2017/10/30) (국내통계>국가 수출입>중국). 河凡植,「和平繁榮政策與韓中關係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 47 卷, 第 1 期(2008): 頁 142。 3.

(12) . 經濟的互動。韓國自金大中政府以來就著手實施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戰略,而 直至朴槿惠政府,韓國也已完成簽署為數不少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中國大陸亦 是在加入 WTO 之後,便積極推動與周邊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並挾其經濟優 勢給予締約國家各種經濟讓利。韓國與中國大陸雖然都身為經濟整合策略的後進 者,但皆在 1990 年代急起直追,成為在全球經濟領域上最受矚目的兩顆新星。 如今,韓國和中國大陸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不僅雙邊市場獲得進一步的開放,其 合作領域也預計將更加擴大並深化,而該自由貿易協定是否如韓國所預期,能在 未來提升韓國的經濟成長令筆者相當好奇。同時,中國大陸的經濟快速成長雖然 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但中國大陸在商品貿易、服務貿易抑或是對外投資上制度的. 政 治 大 不足也是眾所皆知,這不僅使得中國大陸的貿易夥伴在貿易與投資上必須承受相 立. ‧ 國. 學. 當的風險,也間接降低其他國家在中國大陸投資的意願。藉由協定的簽署,韓國. ‧. 不單能擴大對中國大陸的貿易輸出,是否也能讓中國大陸在自由貿易協定的框架. y. Nat. n. al. er. io. sit. 下,改革國內規範使其能夠與國際貿易制度接軌,進而保障韓國的利益也讓筆者 相當感興趣。. Ch. n engchi U. iv. 因此,本篇論文將從韓國的視角,探討韓國與中國大陸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 定的經濟與戰略考量,並深入解析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的洽簽內容以及其所可能產 生的效益來解決筆者對於該自由貿易協定所提出的幾項問題。第一、韓中自由貿 易協定作為雙邊市場開放的承諾,在貨品貿易、服務貿易以及投資方面,其實質 效益為何?第二、對於韓國來說,除了經濟上的效益之外,該自由貿易協定將會 替韓國帶來何種政治性效益?. 4.

(13) . 第三節. 研究途徑. 本論文將主要分析韓國在邁向新自由主義道路後自由貿易協定政策的發展, 以及在 2015 年 6 月所簽訂的韓中自由貿易協定對於韓國之效益。據此,筆者將 以新自由主義作為研究途徑,進一步探討韓中 FTA 對韓國的效益。 在國際體系之下,國家間互賴的增加以及非國家行為者的大量出現,使得國 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更加容易出現,以自利為主的現實主義觀點也變得開始無法 合理解釋這些合作發生的原因。新自由主義主要關心的是國際體系中國家間如何 達成合作,新自由主義雖承認在無政府狀態下要達成合作是有困難的,但因為制 度的存在而使得國家間的合作更有可能。因此,新自由主義在認知到多元行為者. 政 治 大. 立 的存在下,提出幾個觀點,包括有別於國際安全 ,國際政治經濟等新議題的出現;. ‧ 國. 學. 非國家行為者的角色日益重要;國家間會傾向合作而非相互衝突以及國際政治結. ‧. io. sit. y. Nat. 構因為國際制度的出現而並非單純的無政府狀態。9國際政治當中並不是只有國. al. er. 家單一行為者,在國家以及國際組織之外,非國家行為者的角色也日顯重要。同. n. v ni U engchi 時,這些非國家行為者的大量出現也使得國家間的互動更加複雜化,進一步使得 Ch. 互賴更加深化。因此國家在制定政策時會考量其他行為者的出現而趨向多元性以 及複雜性。此外,議題的階層性在國際政治當中也逐漸消弭,例如現實主義認為 軍事議題有其高階層性,但新自由主義認為國際政治應是一個複合而且隨著特定 議題變動的互動關係。10 Keohane 認為資訊以及國際制度是促進合作的關鍵因素。11國際制度可以收 9. Milner, Helen V, and Andrew Moravcsik, Power, Interdependence, and Nonstate Actors in World Politic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 244. 10 Milner, Helen V, and Andrew Moravcsik, Power, Interdependence, and Nonstate Actors in World Politics, 247 11 Buchanan, Allen, and Robert O Keohane "The Preventive Use of Force: A Cosmopolitan Institutional Proposal," Ethics & International Affairs 18, no. 1 (2004): 2.. 5.

(14) . 集抑或產生高度價值的資訊,進而降低其他國家收集資訊的成本,同時加入國際 制度之後,也使得國家的行為變得更加可以預測,同時降低合作的風險,使國家 願意加入合作的行列。基歐漢也強調國際制度的貢獻不在於它本身約束了國家的 行為,而是在國家在作出自利選擇時可以相互交流。12國際制度也可以透過論壇 的形式來深化國家間的互動以及合作,包括連結議題、促進國家之間的溝通和讓 步、分享資訊並且創造爭端解決機制。國際建制影響國家行為主要可以以下幾個 方面來加以闡述,首先,國際建制的存在使得國家更願意進行合作,改變其對國 際行動的利益評估。即國家會預期其他國家也會遵循建制內的規範行動,而使得 他國的行動更加可以被預測。其次,國際制度的建立會改變國家處理國際問題的. 政 治 大. 13 立 方式,促使國家利用制度內的方法避免更大的衝突。. io. sit. y. 研究方法. ‧. ‧ 國. 學. Nat. 第四節. er. 本論文的研究方法將以文獻分析法以及個案分析法為主 ,透過收集以及整理 a. n. iv l C hengchi Un 現有的資料來理出一系統性的論述,並評估韓中自由貿易協定在簽署後所帶來的 影響。 文獻分析法是透過資料的蒐集、整理以及分析後,對文獻做出一客觀而有系. 統的描述,並順理出一個符合邏輯的脈絡。文獻資料包括政府部門的報告、工商 界的研究、學界的期刊、論文以及專書和報章新聞等等。而在文獻分析時,主要 有四個步驟,包括閱覽與整理、描述、分類以及詮釋。本著學術研究必須站在巨 人肩膀上的精神,本研究預計蒐集中文、英文以及韓文的文獻資料,包括學術期 12 13. Keohane, Robert, "After Hegemony," 13. 鄭端耀, 「國際關係“新自由制度主義”理論之評析」 ,問題與研究 第 36 卷, 第 12 期 (1997): 頁 13。 6.

(15) . 刊文章、政策白皮書、官方統計數據、政府報告書以及網路資料等等。並從這些 資料當中整理出韓中雙方自由貿易政策的細節、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的文本分析, 以求對韓中自由貿易協定能有一個正確的解讀。 個案分析法為針對某一特定對象、團體組織或是事件做不同面向的解剖研究, 以確保某一單一事件不會只因為單一角度的切入,而造成錯誤解讀。根據學者 Yin 的研究指出,個案研究法的適用必須考慮到,研究的主要目標必須要回答如 何(How)以及為何(Why)的問題。14本論文將對中韓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進行深入 的個案分析,包括韓國以及中國大陸簽訂該 FTA 的動機、目的以及效益等方面 加以討論。此外,也會針對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的文本內容進行特定的章節分析,. 政 治 大 以找出韓中雙方在協議文本內容中,與過去所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不同的經濟合 立. ‧ 國. 學. 作模式,以及這樣的合作模式是否為韓國帶來其所期待的經濟利得。. ‧ y. Nat. sit. 文獻回顧 er. io. 第五節 al. n. iv. n Ch 在文獻回顧的部分,本節將先回顧新自由主義當中國際制度的概念,並以世 i U e ngch. 界貿易組織為例解析在新自由主義概念下所規範的多邊貿易自由化制度。但隨著 近年來多邊主義的式微,使得經濟整合漸趨向區域抑或是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方 向發展。在第二部分,筆者將探討自由貿易協定本身的定義以及其在經濟上以及 政治上的功能,最後,摘要學者們對於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的研究。 一、. 新自由主義與經濟整合. 14. Robert K. Yin,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CA: Sage, 2003): 17. 7.

(16) . 新自由主義可以說是一項以「市場至上」原則重新打造世界政治經濟制度的 計畫,它涉及國家治理形式的再結構15;也是一股積極促進「經濟全球化」的力 量,讓資本能無阻礙地在世界各地流動。16新自由主義基本上與自由主義之間差 異不大,其主要之差異在於制度上的概念,意即自由主義雖以自由放任為主要內 涵,但欠缺制度的概念以及規範系統。17新自由主義認為國家在藉由國際制度以 及國際組織的媒介下,國家間會相互合作,使得個人的福祉能在市場、個人自由、 國家退位的前提下被最大化,國家的存在僅是為了建構國際制度以保障市場以及 個人自由。18 而該國際制度功能在於提供資訊、減少誤判、降低互動成本、增加 承諾的可信度、提升決策的透明度、提供爭端解決之場所,從而使國家間可以增. 政 治 大. 19 立 加對於互動的可信度、減少彼此的不確定性並促成合作互惠。 關於國際制度的. ‧ 國. 學. 內涵,Keohane將其分為國際組織、國際建制以及國際慣例。國際組織具有明確. ‧. io. sit. y. Nat. 的目的和制度,有相關官僚組織,並明列規則、權利以及義務等規範,例如世界. al. er. 貿易組織;國際建制為具有明示的規則的正式制度,例如布列敦體系;而國際慣. n. v ni U engchi 20 例則為非正式制度,藉由默示的的規則以及諒解,形成成員之間的一種默契。 良 Ch. 善的制度設計加上博弈理論中的協調賽局以及囚徒困境等外部因素,國家在制度 中的行為將會逐漸趨同,反之,若制度的形成無法改變抑或是改善外部因素,加 上成員國本身異質性較高時,國家間便會出現分歧。21 以世界貿易組織為例,其 15 16 17. 18 19 20 21. Neil Brenner, Jamie Peck, and Nik Theodore, "Variegated Neoliberalization: Geographies, Modalities, Pathways," Global networks, vol. 10, no. 2 (2010): 183. Mauro F. Guillén, "Is Globalization Civilizing, Destructive or Feeble? A Critique of Five Key Debates in the 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vol. 27, no. 1 (2001): 236. 徐揮彥, 「論貿易與發展: 以全球化下之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 ,臺灣國際法季刊,第 1 卷, 第 3 期 (2004): 頁 82。 David Harvey, Neoliberalism: A Brief Hist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2-5. Robert O. Keohan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tate Power: Essay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9): 28. 盧業中,「論國際關係理論之新自由制度主義」,問題與研究,第41卷, 第2期(2002): 頁49。 Liliana Botcheva and Lisa L. Martin, "Institutional Effects on State Behavior: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45, no. 1(2001): 24. 8.

(17) . 設立係源自於二次世界大戰後旨在重建戰後的世界經濟秩序。22在制度化實現國 際經濟制度上,新自由主義者認為世界貿易組織的多邊談判制度,有效降低了關 稅與消除人為及政府障礙,並達到自由貿易的目的,同時以一種更有效地深入成 員國之國內經濟制度,透過成員國修改調整其內國制度的方式,使得貿易及資本 之流通能更加自由化。23世界貿易組織下的多邊談判在關稅減讓上雖獲得某程度 上的成功,但隨著談判議題的深化以及擴大到農業、投資以及服務業領域,成員 國之間在市場開放上的歧見也開始一一浮現,尤其是成員國間經濟發展不均的現 象在WTO會員國的互動當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由於 彼此未能獲得其所期待在多邊貿易中獲得之利得,因此在近幾次的部長會議中都. 政 治 大. 24 立 有極大的爭執,甚至導致會議的失敗。. ‧ 國. 學. 在世界貿易組織之下的多邊談判因為成員國之間差異使得彼此間都無法達. ‧. 成貿易開放共識,面對貿易自由化上遇上了杜哈回合的僵局,多邊談判漸漸失去. sit. y. Nat. er. io. 其重要性以及吸引力。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的杜哈回合談判陷入停滯後,多邊主. al. n. iv. n Ch 義下的自由開放政策前景堪憂,而以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為主的區域經濟整合則大 i U e ngch. 量興起。25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雙邊或是多邊的自由貿易協定逐漸開 始成長,而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不僅會給簽約國帶來可見的利益,其所提供的穩定 經濟互動關係也使得更多國家願意相互簽署自由貿易協定。26而這種具有歧視性. 22 23 24 25. 26. 徐揮彥,「論貿易與發展: 以全球化下之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頁 68。 徐揮彥,「論貿易與發展: 以全球化下之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頁 83。 徐揮彥,「論貿易與發展: 以全球化下之世界貿易組織為中心」,頁 69。 Richard Baldwin,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s and Multilateral Liberalization," in Jean-Pierre Chauffour and Jean-Christophe eds, Preferential Trade Agreement Policies for Development: A Handbook (Washington: World Bank, 2011): 125. Edward D. Mansfield and Jon C. Pevehouse, "Trade Blocs, Trade Flows, and International Conflic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54, no. 4 (2000): 780. 9.

(18) . 的貿易協定在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第24條下雖被容許,但這些具歧視性的經 濟合作關係還是必須符合WTO的規範。27 二、. 自由貿易協定之功能 依據學者們的分類,經濟整合大致可以被分為五個階段,包括自由貿易協定. (Free trade agreement)、關稅同盟(Customs union)、共同市場(Common markets)、 貨幣同盟(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以及經濟同盟(Economic and political union)。自由貿易協定是一種締約國間相互減免關稅以及減少各種貿易障礙,但 各締約國仍保有對非締約國的關稅稅率或是貿易障礙的決策能力。關稅同盟是自 由貿易協定的延伸概念,成員國間擁有一致的貿易政策,對於非會員國也是採取. 政 治 大 統一對外的貿易政策。共同市場則是關稅同盟的延伸,除了會員國間的商品貿易 立. ‧ 國. 學. 障礙全無之外,並允許商品、服務、人員以及資金的自由流動。貨幣同盟亦是共. ‧. 同市場概念的延伸,會員國間採取相同的貨幣以及貨幣制度,而會員國間在貨幣. y. Nat. er. io. sit. 政策以及財政政策上也有更加緊密的合作。經濟同盟為最高形式的經濟整合態勢,. n. a. v. 28 i l C 除了經濟政策的整合,在政治上也有一定的整合程度。 而雖然這邊所要探討的 Un. hengchi. 自由貿易協定並不如其他經濟整合形式那樣深入,但也是如此其才會成為國家間 在欲加強經濟合作時最常使用的工具之一。 在自由貿易協定的定義上,根據GATT第24條,其將自由貿易協定定義為兩 個或兩個以上的關稅領域,對各自的商品取消關稅以及其他非關稅障礙,而關稅 領域間與其他非關稅領域國家仍繼續維持原有的關稅以及相關貿易法令。 27 28. Gene M. Grossman and Elhanan Helpman, "Technology and Trade," in Gene M. Grossman and Kenneth Rogoff eds,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North Holland, 1995): 1283. Jacob Viner, The Customs Union (New York: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1950): 4-13; James Edward Meade, The Theory of Customs Unions (North Holland Amsterdam, 1955); Franz Gehrels, "Customs Union from a Single-Country Viewpoint,"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vol. 24, no. 1 (1956): 61; Bela Balassa, "Towards a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ternational Review for Social Science, vol. 14, no. 1 (1961): 3; Michael Michaely, "On Customs Unions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The Economic Journal, vol.75(Sep. 1965): 579; Miroslav Jovanovic,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Limits and Prospects (Routledge, 2006). 10.

(19) 29. Jeffrey J. Schott 將自由貿易協定定義為成員國間透過自由貿易協定設定議題、. 協商簽訂協定,達成區域貿易自由化的目標,同時由於會員國的數目較少,所以 協商過程能更有效率並有效解決貿易爭端。30Miroslav N. Jovanovic 將自由貿易 協定定義為國與國之間針對關稅減免及貿易等簽訂雙邊貿易協定。區域內,成員 國對於非成員國仍保有關稅以及貿易自主權,而區域國家間的貿易往來,主要在 去除關稅障礙與非關稅障礙。31 自由貿易協定本身的功能主要可以分為經濟性以及政治戰略性兩大面向。在 經濟性功能方面涵蓋市場准入、降低貿易障礙、改善雙邊貿易關係以及促進貿易 創造效果。32當國家間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之後,在經濟上通常會有三大直接影響。. 政 治 大 第一為本國生產者將會面臨到外國同質產品的競爭;第二為本國生產者的產品將 立. ‧ 國. 學. 能更方便地到達他國市場;第三是國內的消費者在國內外生產者的競爭下,能夠. ‧. 獲得商品的最低價格。33但事實上,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並不一定能夠增進成員國. y. Nat. er. io. sit. 的福利,只有在「貿易創造」 (trade creation)效果大於「貿易移轉」 (trade diversion). n. a. v. i 效果的情況下,才能提高福利。l34C 貿易移轉是因經濟整合導致原先自較低成本之 Un hengchi. 非會員國生產者進口的產品,移轉自較高成本的會員國內生產者所提供的產品, 而貿易創造效果則是指因經濟整合導致原先由較高成本的國內生產者所提供的 產品,移轉至較低成本之其他會員國的生產。即若貿易創造效果大於貿易轉向效 29. 30 31 32 33 34. John H. Jackson, William J. Davey and Alan O. Sykes Jr., "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Cases, Materials and Text on th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 of Trans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Seminar Discussion Paper no.181 (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2002): 453. Jeffery J.Schott, Free Trade Areas and U.S. Trade Policy (Calofornia: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9): 15. Miroslav Jovanović,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15): 9. John H. Jackson, William J. Davey, and Alan O. Sykes Jr., "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29-31. Sanjeev Goyal and Sumit Joshi, "Bilateralism and Free Trad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vol. 47, no. 3(2006): 750. Philip I. Levy, "A Political-Economic Analysis of Free-Trade Agreement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87, no. 4 (1997): 508. 11.

(20) . 果,則該自由貿易協定對於成員國是有利的;反之當貿易創造效果大於貿易轉向 效果,則成員國的社會福利會減少。35從經濟整合的理論上來看,經濟整合能夠 促進成員國的市場擴大並加強專業化分工與規模經濟效益,因此可以進一步促進 產業結構與資源配置的改善。36自由貿易協定能夠在成員國之間形成規模經濟, 進而降低成員國之間生產的成本,例如當甲國決定向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乙國 進口丙產品,將會使得乙國的丙產品產量增加,邊際成本降低,進而產生規模經 濟的效果。37當甲國比起乙國擁有更具競爭力的市場時,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之後, 乙國也會受到邊際效益的壓力,致力於提升技術效率,繼而降低成本。38 同時,國家在與其他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時也會考量政治、外交、軍事以. 政 治 大 及安全等政治戰略因素,例如美國與以色列的貿易協定。國家間透過自由貿易協 立. ‧ 國. 學. 定促進合作,其中的經濟因素雖扮演重要角色,但政治性因素的重要性也不可忽. ‧. 略,甚至在有些時候也超越了經濟性的因素。在後冷戰時期,自由貿易協定往往. y. Nat. er. io. sit. 具高度政治戰略意涵,例如前蘇聯解體之後的俄羅斯欲和其他從蘇聯獨立出的獨. n. a. v. 39 i l C 立國家增進合作關係,便積極與其洽簽自由貿易協定。 從國際政治因素來看, Un. hengchi. 透過經濟結盟可以增進與其主要貿易夥伴討價還價的地位,並且抵銷其他區域集 團對其產生的歧視性影響。40區域貿易協定除了可以增加經貿交流的穩定性之外, 對政治制度的穩定性也能發揮一定的效用。結盟國家之間特別強調安全與政治利 益,如美洲、歐洲、東亞等,導致現今的國家利益與經濟效益已成為當前國際關 35. 童振源,「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問題與研究,第 45 卷, 第 2 期 (2006): 頁 32。 中華經濟研究院,「全球 FTA/RTA 整合發展趨勢及我國因應策略」,93 年度國際經貿事務研 究及培訓中心計畫 (2014):頁 20。 37 W. M. Corden, "Economies of Scale and Customs Union Theor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80, no. 3(1972): 467. 38 Ronald J. Wonnacott, "Free-Trade Agreements: For Better or Worse?"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86, no. 2 (1996): 62. 39 John H. Jackson, William J. Davey, and Alan O. Sykes Jr., "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 29-31. 40 中華經濟研究院,「全球 FTA/RTA 整合發展趨勢及我國因應策略」,頁 21。 36. 12.

(21) . 係的主軸。41 三、. 韓中自由貿易協定 習近平在 2013 年成為中國大陸最高領導人以來,東北亞的國際關係出現顯. 著的變化,習近平雖積極推動以建構新型大國關係為主的對美外交政策,但美國 在釣魚台領土紛爭上一面倒向日本,欲以加深美日之間的關係來強化其在東亞的 地位。於是基於這樣的背景之下,2014 年初習近平訪問首爾,與韓國前總統朴 槿惠達成該年底簽訂自由貿易談判的協議,希冀藉由經濟上的合作拉近韓中關係, 以抗衡美日同盟。422015 年 6 月 1 日,中國商務部長高虎城和韓國產業通商資源 部長官尹相直在首爾正式簽署《大韓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由貿易協定》 。. 政 治 大 根據協定,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的 立. 90%、貿易額的 85%,這就. ‧. ‧ 國. 學. 意味著雙方 90%以上稅目的的產品在過渡期後將會進入零關稅時代。43韓中自由 貿易協定不僅是單純降低關稅的自由貿易協定,更是提升兩國合作關係並建構與. y. Nat. er. io. sit. 貿易相關制度的協定。除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等領域之外,還涵. n. a. v. 44 i l C 蓋了電子商務、競爭政策、政府採購、環境等新興貿易議題。 韓中自由貿易協 Un. hengchi. 定對於中國大陸來說,是首次涉及金融服務、電訊服務等服務內容之談判。45除 了議題的廣泛之外,根據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 2008 年的研究數據指出,韓 中自由貿易協定將可望帶動中國 GDP 增長 0.4%至 0.59%,拉動韓國 GDP 增長 2.44%至 3.17%,韓中自由貿易協定將會比韓美以及韓歐自由貿易協定的影響更. 41 42. 43 44. 45. 柯春共,「區域貿易協定主要類型之研析」,問題與研究,第 44 卷, 第 2 期 (2005): 頁 177。 劉德海,「中韓自由貿易協議及其對東北亞經濟的衝擊」,延邊大學學報,第 1 期(2015): 頁 51-52。 盧龍,「中韓簽署 FTA 影響幾何?」,中國外資, 第 13 期 (2015):頁 15。 양평섭, 「特輯 3 中國經濟: 韓國學者的視角: 韓, 中 FTA 預期效果與課題」, 성균중국관찰, 제 13 권, 단일호 (2016): p82. 盧龍,「中韓簽署 FTA 影響幾何?」,頁 15。 13.

(22) . 大。46 韓中自由貿易協定可以提供經濟上及地緣政治上的利益,首先它將有助於韓 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同時中國大陸內的有關於投資以及服務業等非關稅障礙,韓 國將能藉由該協定保障並擴大在中國大陸的服務以及投資市場,而在政治面上, 它將有助於深化韓中間的互動關係以及東亞區域的穩定。47在韓中自由貿易協定 的商品貿易方面,雙方將在未來的 20 年內,將涉及中國大陸 91%商品項目、韓 國 92%商品項目的關稅調降為零,而這些零關稅產品的貿易額,分別佔中國大陸 進口總額的 85%、韓國進口總額的 91%。48據韓國貿易協會統計數據,目前韓國 從中國大陸進口的產品中半導體、無線電子儀器、電腦、平板顯示器等電子產品. 政 治 大 分別排在前五位,在 2014 年,僅這四項進口額就已達到 242 億美元。同時,去 立. ‧ 國. 學. 年韓國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廚房與浴室用品等生活用品的進口額達到 41 億美元,. ‧. 佔韓國該類項的進口總額 51%。而隨著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的生效,預計將會有更. er. io. sit. y. Nat. 多產品進入韓國市場。49. n. a. v. i l C 在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中國大陸首次以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模式展 Un hengchi. 開談判。韓中之間的服務貿易相對於商品貿易,成長幅度雖較小,但從2000年的 4.6億美金成長至2014年的36.1億美金,中國大陸在韓國的服務貿易總額上也佔了 約16%(2014年),而韓國出口至中國大陸的服務產品更是以21%的成長率逐年增 加。50在韓國出口至中國大陸的服務貿易品項中,旅遊服務以45.6%居第一位, 之後則是運輸服務(32.7 %),智慧財產權規費(8.9%)、商業服務(7.4%)、電信服務 46. 47 48 49 50. 張慧智,「東北亞區域融合:從中韓到中日韓的可能連動」,全球政治評論, 特集 001 (2015): 頁 36。 Nakgyoon Choi, "Impacts and Main Issues of the Korea–China FTA," Korea’s Economic, vol.28(2012): 32. 盧龍,「中韓簽署 FTA 影響幾何?」,頁 15。 盧龍,「中韓簽署 FTA 影響幾何?」,頁 17。 Jeffrey J. Schott, , Euijin Jung, and Cathleen Cimino-Isaacs, "An Assessment of the Korea-China Free Trade Agreement," Policy Brief (Dec. 2015): 2-3. 14.

(23) . (1.5%)以及其他服務(2.6%)等。51在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簽署即將完成時,韓國為了 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型態能轉向附加價值較高的消費品以及服務產品,已對中國大 陸市場進行了一系列的投資措施,包括擴充當地的網絡流通和物流基礎設施、進 軍農水產食品以及文化、醫療等服務產業。52此外,在韓中自由貿易協定也為兩 國企業的貿易投資提供制度性保障,雙邊經濟合作將能更加鞏固。53同時雙方也 同意建立韓元與人民幣之間的直接交易市場,啟動韓元及人民幣的直接交易,這 將有助於降低外匯交易成本,促使雙邊投資貿易更加穩定。54此外, 在2013年 的韓中經濟部長會議上,雙方達成協議建立新萬金韓中經濟合作產業園區,韓中 雙方將在2015年至2020年間在新萬金產業園區分階段逐步建設經濟合作園區。55. 政 治 大 在韓國政府的構想當中,位於全羅北道的新萬金韓中經濟合作園區將集中向中國 立. ‧ 國. 學. 大陸市場出口,即作為想要進軍中國大陸的韓國企業,以及想要在韓國向中國大. ‧. 陸出口的中國大陸企業的前沿基地。56. y. Nat. er. io. sit. 經過初步的文獻回顧之後發現, 現有文獻對於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的研究雖. n. a. v. i l C 多,但一系統性的個案研究尚有不足之處。因此,本論文將秉持著站在巨人肩膀 Un hengchi. 上的精神,持續對韓中自由貿易協定以及其在未來可能帶來的影響作出一系統性 的論述。. 第六節. 研究範圍以及研究限制. 在研究範圍方面,本論文將專以韓國的觀點出發,探討其經濟發展軌跡、自 51 52 53 54 55 56. Jeffrey J. Schott, Euijin Jung, and Cathleen Cimino-Isaacs, "An Assessment of the Korea-China Free Trade Agreement," 3. 劉德海,「中韓自由貿易協議及其對東北亞經濟的衝擊」,頁 53。 張慧智,「東北亞區域融合:從中韓到中日韓的可能連動」,頁 36。 張慧智,「東北亞區域融合:從中韓到中日韓的可能連動」,頁 37。 劉德海,「中韓自由貿易協議及其對東北亞經濟的衝擊」,頁 53。 劉德海,「中韓自由貿易協議及其對東北亞經濟的衝擊」,頁 53。 15.

(24) . 由貿易政策戰略、與中國大陸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誘因,包括經濟性以及政治戰 略性的考量,以及藉由分析韓中自由貿易協定中的商品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直接 投資當中的經濟合作產業園區,來評估韓中自由貿易協定簽訂後是否對韓國帶來 其所期待的利得。 本論文的研究時間範圍將主要從 1992 年韓中雙方建立外交關係後開始。韓 國與中國大陸在建交之前,雙方的貿易往來並非透過直接地進出口貿易,加上雙 方在意識形態上的差異,使得韓中雙方在貿易上常常會受到政治因素所干擾,而 這樣的情勢在 1992 年建交之後才較為改善。因此,本論文以 1992 年作為研究時 間的起點應屬適當。. 政 治 大 在研究限制方面,第一,因筆者並非熟悉韓語人士,因此在韓文資料蒐集時 立. ‧ 國. 學. 難免會有偏頗之處,但筆者盡量會以官方的資料為主,社論以及學術期刊為輔,. ‧. 以求提供一個較為中立的觀點。第二,由於本論文無法以面談或是訪談的方式取. y. Nat. n. er. io. al. sit. 得第一手資料,因此在文獻的收集上仍有限制。. Ch. n engchi U. 16. iv.

(25) . 第二章 新自由主義理論在韓國的實踐 韓國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以國家為首帶動經濟發展的模式被許多學者認為 是發展型國家模式當中的典範。但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後,韓國接受了國際貨幣基 金組織(IMF)的援助計劃,使得韓國逐步踏入了受國際規範所制約的全球貿易制 度當中。本章將首先釐清發展型國家以及新自由制度主義的理論基礎,之後再以 1997 金融危機為分界點,解析身為發展型國家之一的韓國,如何調和 IMF 新自 由主義的援助政策,擺脫經濟成長陰霾。. 第一節 發展型國家理論. 政 治 大. 立 發展型國家意指以政府作為主要力量,利用優秀的官僚介入國家的經濟發展,. ‧ 國. 學. 主導後進工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發展型國家理論認為東亞的經濟快速發展,或. ‧. sit. y. Nat. 甚至被稱為經濟奇蹟的經濟發展速度,皆需歸功於東亞各國政府在國家經濟發展. al. er. io. 中所扮演的角色。Chalmers Johnson在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一書當中針對. n. v ni U engchi 日本通產省的研究,首先提出發展型國家的概念。Chalmers Johnson將這種不屬 Ch. 於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也不屬於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經濟發展雖受國家主導 但 國 民 依 舊 可 以 擁 有 私 有 財 產 的 制 度 稱 為 資 本 主 義 發 展 國 家 (capitalist developmental state)。1 Johnson有別於過去的學術研究只強調政府在經濟發展中 的地位,他利用日本的例子,將發展型國家的發展取向(developmental orientation) 從蘇聯式的計劃經濟以及自由民主國家式的監管取向(regulatory orientation)中分 離出來,並指出發展型國家的特點之一即為國家與私部門間的緊密關係。2同時. 1 2. Chalmers Johnson, 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 the Growth of Industrial Policy 1925-1975(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17-18. Chalmers Johnson, 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 9-10. 17.

(26) . Johnson也指出發展型國家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第一,一群年輕而優秀的官僚。 除了一般具專業性知識的官僚之外,為因應之後制定產業發展政策的需要,官僚 內也須包含工程師以及技術人員,而這些官僚們的首要任務就是選擇具發展性的 產業,並擬出發展策略,最後監督這些產業,以確保它們經濟的健全及有效發展, 即以一種國家干預但順應市場機制手段來主導經濟發展。3第二,國家體系必須 給予官僚充分的空間有效行使職權,並將國家的立法以及司法機關的定位限於類 似安全閥的功能,只在官僚的政策過於偏差時介入干預,並抵擋社會當中利益團 體,以利國家全力發展經濟政策。4第三,政府順應市場導向干預市場,而Johnson 認為最有效的方式為利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省去許多制定法規的繁文縟節,. 政 治 大 以求有效率的干預市場,以及第四,設立一個類似通產省的領航機構統合國家經 立. ‧. ‧ 國. 學. 濟發展所需的資源。5 Johnson 也指出日本的經驗是很難被複製的,至少在美國 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政治社會環境來實行資本主義發展國家,並點出日本的成功經. y. Nat. er. io. sit. 驗也使得其他東亞國家,包括韓國、台灣、新加坡以及香港群起效法。6. a. n. v. i l C 在Johnson之後,Alice Amsden以及Robert Un h e n h i Wade也分別根據韓國以及台灣的 gc. 工業化過程進行分析,進一步補足發展型國家理論的內涵。Amsden在Asia’s Next Giant: South Korea and Late Industrialization一書中將韓國視為後進工業國家的 發展典範。Amsden指出後進工業化國家能夠快速工業化的原因,雖然不能忽略 科技進步所帶來的效果,但政府的介入干預才是主要原因。在後進工業化國家, 以韓國為例,政府通常會以補貼的方式來扭曲市場價格,以保護國內幼稚產業, 刺激經濟活動,但另一方面私企業也必須要達到政府所設定的標準,才能享有補 3 4 5 6. Chalmers Johnson, 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 315. Chalmers Johnson, 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 315-316. Chalmers Johnson, MITI and the Japanese Miracle, 317-319. Chalmers Johnson,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Odyssey of a Concept,” the Chapter 2 of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edited by Meredith Woo-Cumings (Cornell: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9): 41. 18.

(27) . 貼政策的優惠。7此外,Amsden也反駁日本、韓國以及台灣的成功經驗是肇因於 自由化以及市場經濟的論點,她認為韓國的經濟發展快速絕非因為自由化,而是 政府直接介入市場,藉由各種補貼、配額政策以及制度規範來保護韓國國內產業, 避免與國外廠商直接競爭所致,因此在後工業化經濟發展中具關鍵地位的是政府 的角色。8Wade在Governing the Market一書中提出統御市場論(Governed market theory),主張國家策略性地選擇產業並加以扶植,透過政策性的限制與價格的扭 曲,將會慢慢轉變為一個具備高工資水準及高技術水平的國家。9Wade以台灣作 為個案研究,挑戰東亞經濟發展是主要得力於市場經濟開放的新古典經濟學派論 點,他認為台灣政府不但制定主導性的產業政策,如1950年代的進口替代政策、. 政 治 大 1960年代的出口導向政策以及1970年代的發展重工業促進產業轉型等,同時控制 立. ‧ 國. 學. 匯率,例如在1958至1961年間採取複匯率政策,更選定特定產業予以保護協助發. ‧. 展,在在都顯示台灣的經濟快速發展主要得力於政府的介入,而非單純為貿易自. er. io. sit. y. Nat. 由開放所致。10. n. a. v. i l C 發展型國家理論在發展上,有Johnson、Amsden以及Wade以日本、韓國與台 Un hengchi. 灣的個案研究打下基礎後,有學者試圖整合東亞國家的發展經驗,針對發展型國 家的的特質進行歸納與分析,如Frederic Deyo;同時也有學者試圖建構發展型國 家的理念型,包括Gordon White、Ding Xin Zhao& John A. Hall以及Adrian Leftwich。 Deyo所編的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New Asian Industrialism一書中指出東亞 新興發展國家(NICs)包括台灣、香港、新加坡以及韓國在1970年代的經濟奇蹟與 國家實施有連續性、發展性的領導策略有密切相關,此外,NICs之所以有別於 7. Alice Amsden, Asia’s Next Giant: South Korea and Late Industrializ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8. 8 Alice Amsden, Asia’s Next Giant, 77. 9 Robert Wade, Governing the Market: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 Industrializati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297. 10 Robert Wade, Governing the Market, 110-112.. 19.

(28) . 拉丁美洲的後工業化國家的發展,主要是因為皆具有強國家(strong state)以及具 自主性(autonomy)的特色,使得他們的經濟發展成果能夠繼續維持甚至突破。11 White在研究第三世界工業化進程時,提出發展型國家的概念,他認為這些後進 工業化的國家在發展經濟時,通常是較有目的性的,且皆為國家介入主導。 12. White利用三大變數來將發展型國家分類為國家資本主義(state capitalist)、中間. 國家(intermediate)以及國家社會主義(state socialist),變數包括形塑國家的社會力 量以及國家利益、一個國家擁有的政治、行政以及技術能力,以及國家干預市場 的形式等。除了有系統性的分析發展型國家的特色之外,White也指出發展型國 家雖能透過政府強而有力的分配一國內的經濟資源,但若要提升工業化的效率並. 政 治 大 維持經濟的持續成長,政府的權力下放(decentralization)、民主化(democratization)、 立. ‧ 國. 學. 制度調整(parametric regulation)以及服膺市場(use of market)都是必要的選擇。. ‧. 13. Zhao與Hall也認為後發展國家的經濟發展快速可歸因於政府的主導,並歸類出. y. Nat. er. io. sit. 國家也需要具備某些條件才有機會能夠推動發展經濟政策,其條件包括地緣政治. n. a. v. i l C (Geopolitics)、國家主義(Nationalism)、合法性(Level U n of legitimacy)、主導意識形 hengchi. 態(Dominant ideology)以及有限自主權(bounded autonomy)。14 最後,Leftwich的 發展型模型強調政治分析。他在爬梳完發展型國家理論的發展脈絡後,列出了發 展型國家的六大要素,包含發展菁英(developmental elite, 意即主要推動經濟發展 政策之官僚),相對自主性(relative autonomy, 即官僚以及政府相關組織在推動政 策時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經濟官僚(economic bureaucracy, 有一特定組織能夠協 11 12 13 14. Frederic C. Deyo,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he New Asian Industrialism (Ithaca, United States: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7): 17-20. Gordon White, “Developmental State and Socialist Industrialisation in the Third World,”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1, no.1 (Oct. 1984): 97. Gordon White, “Developmental State and Socialist Industrialisation in the Third World,” 117-118. Ding Xin Zhao, John A. Hall, “State Power and Patterns of Late Development: Resolving the Crisis of the Sociology of Development,” Sociology, vol.28, no.1 (Feb. 1994): 215-216. 20.

(29) . 調經濟政策與國家之間發展的關係),弱社會(weak and subordinate society),國家 與經濟利益間的關係(state and economic interests),以及最後國家對於社會公民權 的壓抑(repression)。15 發展型國家理論在後工業化國家的發展中皆可循其端倪,特別是東亞新興發 展國家的發展經驗皆是發展型國家的最佳例證。儘管發展型國家理論主要是以東 亞國家為個案研究所建構出的中型理論,對其他地區的發展國家有解釋力不足的 疑慮,但發展型國家理論的提出也讓長久以來主宰東亞經濟發展的新古典經濟學 派論點造成衝擊,並取得詮釋東亞經濟奇蹟的主流地位。. 政 治. 大 第二節 新自由主義. 立. ‧ 國. 學. 新自由主義所關注的議題是國家間或是國際體系的行為者之間要如何達成. ‧. 合作。Keohane 認為國際合作通常發生於各國調整他們的行為以符合其他國際行. sit. y. Nat. er. io. 為者的預期或偏好時,即一個政府在實行他的政策時會被其他行為者認為是可以. n. a. iv. l C 促進他們的共同目標時。1620 世紀後,國際互賴的增加以及非國家行為者的大量 Un h engchi. 出現,使得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更加容易出現,以自利為主的現實主義觀點也 變得開始無法合理解釋這些合作發生的原因。因此,新自由主義在認知到多元行 為者的存在下,提供了有別於新現實主義的另一種假設。新自由主義在挑戰現實 主義時大致提出幾個觀點。第一、有別於國際安全,國際政治經濟等新議題的出 現;第二、新行為者的出現,除了國家之外,非國家行為者的角色也日益重要; 第三、國家間會傾向合作而非相互衝突;以及第四、國際政治結構因為國際制度 15 16. Adrian Leftwich, “Brings the Politics Back in: Towards a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al State,” The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Studies, vol.31, no.3 (Feb. 1995): 405-420. Robert Keohane,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51. 21.

(30) . 的出現而非單純的無政府狀態,同時新自由主義因聚焦在國際制度以及國際建制 對於國際體系的影響,因此也會被稱為新自由制度主義。17新自由主義有別於現 實主義將世界政治簡單視為權力爭奪的戰場,它認為世界政治中存在進步的力量, 秉承自由主義經濟學的主張,認為在貿易的擴張與交往當中,透過國際制度以及 國際建制的規範,世界政治可以朝向進步的方向演化,確保人類的福祉。 新自由主義在理論上融合了許多商業自由主義的概念,Keohane 認為國際自 由主義是由許多不同的自由主義所構成,而其自認屬於成熟的自由主義 (sophisticated liberalism),成熟的自由主義並不認為經濟上的相互依賴和自由貿 易的擴大會自動導致國際和平,但他接受商業自由主義的看法,認為經濟開放能. 政 治 大 夠促使和平,貿易開放只是和平的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最終還是得取決於國 立. ‧. ‧ 國. 學. 際制度的效用。18Keohane 的理論基礎可以說是主要由三本著作所建構而成,其 分別為 Transnational Relations and World Politic, Power and Independence 以及. y. Nat. er. io. sit. After Hegemony。Transnational Relations and World Politic 介紹了在全球化的時. n. a. v. i l C 代之下,國家的偏好會影響國家行為。Power and U nIndependence 論述了國家間因 hengchi. 為不對等的互賴關係,進一步透過討價還價的過程來影響國家行為。After Hegemony 則闡釋,為了有一套規則能夠約束國家間議價後的結果,國際建制應 運而生。19在三本著作當中,國家偏好以及互賴、權利與不對等互賴以及國際建 制與資訊三個概念又分別被加以論述。大致上來說,Keohane 想要探討的是在無 政府的情況下,國際建制或是國際制度在國際行為者之間的合作扮演了何種角 色。 17 18 19. Helen V. Milner and Andrew Moravcsik, Power, Interdependence, and Nonstate Actors in World Politic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 244. Robert O. Keohane, “International Liberalism Reconsidered,” in John Dunn (eds), The Economic Limits to Modern Politics (Can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165-194. Helen V. Milner and Andrew Moravcsik, Power, Interdependence, and Nonstate Actors in World Politics, 244. 22.

(31) . Transnational Relations and World Politic探討國際政治當中並不是只有國家 單一行為者,在國家以及國際組織之外,非國家行為者的角色也日顯重要。同時, 這些非國家行為者的大量出現也使得國家間的互動更加複雜化,進一步使得互賴 更加深化。因此國家在制定政策時會考量其他行為者的出現而趨向多元性以及複 雜性。在新行為者、新議題的出現下,Keohane和Nye在之後的著作Power and Independence 中 將 這 種 複 雜 的 交 互 關 係 稱 作 為 複 合 互 賴 (Complex Interdependence)。20而這種觀點完全有別於現實主義所主張的單純國家間的互動 關係以及安全的零和遊戲。複合互賴包括高度的社會性互賴,跨政府的互賴以及 國內政治相互影響的各種複雜狀況,而這也使得戰爭不再是一個令人偏好的選項,. 政 治 大 因為其不再是單純的輸贏,就連是贏家也有可能付出高昂的代價。此外,議題的 立. ‧ 國. 學. 階層性在國際政治當中也逐漸消弭,例如現實主義認為軍事議題有其高階層性,. ‧. 但新自由主義認為國際政治應是一個複合而且隨著特定議題變動的互動關係。21. y. Nat. er. io. sit. 因此新自由主義不再強調軍事強權的必然性,因為單一的結構體系是無法解釋現. n. a. v. i l C 存的國際關係。但是,面對國家間不論軍事力量大小 U n ,權力究竟從何而來的質疑, hengchi. Keohane以及Nye提出了不對等互賴(asymmetrical interdependence)的解釋。22他們 認為國家的權力來源並不是國家在資源上的絕對力量,而是在不同特定議題上的 不對等互賴。不對等互賴的概念為,一個擁有更多資源的國家就愈加強大,反之 擁有較少資源的國家就較處於弱勢。23. 20 21 22 23. Helen V. Milner and Andrew Moravcsik, Power, Interdependence, and Nonstate Actors in World Politics, 245. Helen V. Milner and Andrew Moravcsik, Power, Interdependence, and Nonstate Actors in World Politics, 247 Robert O. Keohane, and Joseph S. Nye,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Revisite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41, no. 4 (1987): 733. Helen V. Milner and Andrew Moravcsik, Power, Interdependence, and Nonstate Actors in World Politics, 247. 23.

(32) . 在Transnational Relations and World Politic中,國際組織只是作為一個第二 順位的角色;而在Power and Independence中,作者則是專注於國際組織的跨國 以及跨國聯盟的角色。24在After Hegemony中,Keohane首先區分了霸權以及合作 的概念。霸權是非政治性的,因為相互溝通是沒有必要的,一切規則由霸權來制 定並規範。但合作是高政治性的,因為在合作的過程當中國家會因為和其他國家 的應對而改變行為以及策略,而非只是單純地服從霸權。25在國家傾向合作的觀 點上,新現實主義主張國家是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而進行合作,但Keohane認為 資訊以及國際制度才是促進合作的關鍵因素。26國際制度可以收集抑或產生高度 價值的資訊,進而降低其他國家收集資訊的成本,同時加入國際制度之後,透過. 政 治 大 重複賽局使得國家間可以確認彼此的行為與意圖,進而降低合作的風險,促使更 立. ‧ 國. 學. 多國家願意加入合作的行列。Keohane也強調國際制度的貢獻不在於它本身約束. ‧. 了國家的行為,而是在國家在作出自利選擇時可以相互交流,國際建制所提供的. y. Nat. er. io. sit. 一連串的規範、原則以及程序增加了國家間建立互惠協定的可能性。27國際制度. n. a. v. i l C 也可以透過論壇的形式來深化國家間的互動以及合作,包括連結議題、促進國家 Un hengchi. 之間的溝通和讓步、分享資訊並且創造爭端解決機制。換言之,Keohane主張將 國際制度視為一個資訊提供、資訊交易以及降低資訊成本的平台,能更加瞭解國 際制度在國際社會當中的運作。28但Keohane也承認國際建制因其本身的複雜性, 在建立或是要修正一個建制時是相當耗時以及耗費金錢的,也可能會使得國家們. 24 25 26 27 28. Robert O. Keohane, and Joseph S. Nye, "International Interdependence and Integration."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8 (Addison-Wesley, 1975): 399-401. Robert O. Keohane, 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4): 53. Allen Buchanan, and Robert O Keohane "The Preventive Use of Force: A Cosmopolitan Institutional Proposal," Ethics & International Affairs 18, no. 1 (2004): 2. Robert Keohane, After Hegemony, 13. Robert Keohane, After Hegemony, 100-101. 24.

(33) . 降低創造國際建制的意願,而傾向以簽訂協議的方式來解決問題。29但也正因為 如此,使得建制能夠持續的存在,Keohane以美國霸權的消逝但並未使國際建制 消失的例子來做為佐證,他認為在後美國霸權時代中,國際建制反倒是提供了一 股穩定的力量。30 總的來說,國際建制影響國家行為主要可以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闡述,首先, 國際建制的存在使得國家更願意進行合作,改變其對國際行動的利益評估。即國 家會預期其他國家也會遵循建制內的規範行動,而使得他國的行動更加可以被預 測。其次,國際制度的建立會改變國家處理國際問題的方式,促使國家利用制度 內的方法,例如爭端解決機制來加以協商解決問題,以避免更大的衝突。31除此. 政 治 大 之外,在世界政治經濟的領域當中,一個國家在做出貿易政策時也必定要考量到 立. ‧ 國. 學. 其他國家或行為者的行動與決策。雙方決定合作時就可能會出現囚徒困境的賽局,. ‧. 擔心對方背叛或是不遵循雙方間既定的規則,而此時國際制度或是國際建制就有. y. Nat. er. io. sit. 存在的必要性,它提供了一個國家間可以多次協調的平台以降低這種不確定性,. n. a iv 並進一步促進國家間的合作。 l C hengchi Un. 第三節 發展型國家理論在韓國的實踐 韓國的經濟發展被認為是發展型國家的典範,藉由政府以及官僚體系介入市 場經濟,制定經濟計畫、分配資源以及策略性扶植國內產業,都使韓國在 1970 年代後經濟快速起飛。32本節將會分為兩個時期,分別包括李承晚至朴正熙的經 29 30 31. 32. Helen V. Milner and Andrew Moravcsik, Power, Interdependence, and Nonstate Actors in World Politics, 261. Helen V. Milner and Andrew Moravcsik, Power, Interdependence, and Nonstate Actors in World Politics, 262. 鄭端耀, 「國際關係“新自由制度主義”理論之評析」 ,問題與研究 第 36 卷, 第 12 期 (1997): 頁 13。 Lee, Jung-Bock,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Changes of Political System," The Korean Political 25.

(34) . 濟重建暨起飛期,以及全斗煥、盧泰愚與金泳三的經濟結構調整期,探討在 1997 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韓國政府在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 一、 經濟重建暨起飛期(1953-1979) 韓國在經歷韓戰之後,經濟發展條件惡劣,加上資源貧乏、資金短缺以及生 產技術落後,經濟發展全倚賴外援,尤其是以美援為主。李承晚政府為穩定戰後 通貨膨脹的現象,主要採取了三低政策以及進口替代的政策來維持物價穩定,包 括低匯率、低利率以及低穀價,並同時透過高關稅以及配額措施來發展進口替代 工業。33但受限於韓國國內的消費市場有限,急需資金的狀況,進口替代工業的 發展也被侷限,而韓國的對外貿易也因為政府嚴格的關稅及非關稅貿易障礙,成. 政 治 大 長有限。但這時期的人力資源持續強化,大專生的人數從 1945 年的 8,000 人增 立. ‧ 國. 學. 加至 1960 年的十萬人以上,豐沛的人力資源也為天然資源匱乏的韓國在未來的. ‧. 經濟發展打下基礎。34. y. Nat. er. io. sit. 朴正熙在 1961 年 5 月透過軍事政變奪得政權,為了加強政權的正當性,快. n. a. v. i l C 速發展經濟便成為朴執政的重要課題之一。因此在同年 7 月,朴正熙就設立了經 Un hengchi. 濟企劃院(Economic Planning Board, EPB),EPB 的職權不僅止於制定五年經濟計 畫與控制計畫預算,它的領導人更是由副總理兼任,意即 EPB 的職權是擴大到 控制、協調以及統合其他經濟相關部會組織。35 EPB 在成立後所面臨的第一個 問題就是要解決過去進口替代政策的成效不彰,首先,它重新調整了 1952 年至 1960 年所實施的複數匯率制,放寬進口限制並鼓勵出口。36此外,EPB 也必須面 33 34 35 36. Science Association 19 (1985): 62. Chi Soon, The Dynamics of Korean Economics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4): 15. 劉德海,陳寧寧,韓國研究導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2001 年): 頁 49。 Byung-Nak Song, The Rise of the Korean Econom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141. Byung-Sun Choi, “The Changing Conception of Industrial Policymaking in Korea,” Korean Journal of Policy Studies, vol.4 (1989): 18. 26.

(35) . 對日益坐大的企業財閥,為了掌握對企業的控制力道,朴政府採取較為激進的手 段,以不當蓄財為由逮捕 17 名左右的企業領導人,致使大部分的企業承諾將不 當所得歸繳國庫後獲釋,並被 EPB 整合進五年經濟計劃當中,投入發展國家經 濟。37朴正熙任內主要推行了四個五年經濟計畫,綜觀這四個五年計畫,不難發 現韓國政府透過選擇特定產業並扶植國內企業,並藉由各種在政策上的運作,給 予這些特定企業優惠措施,快速發展韓國經濟。舉例來說,朴正熙的政策包括以 國有化的方式來掌控銀行體系,雖然之後銀行有部分私有化,但政府依然可以經 常介入銀行體系的放款業務,其目的就是為了讓銀行能放款給政府想要培植的企 業。381962 年朴正熙政府發佈實施第一個五年計畫,目的是為了讓韓國的經濟發. 政 治 大 展能夠逐漸脫離美援,政府開始援助以及投資基礎建設的相關產業,藉由進一步 立. ‧. ‧ 國. 學. 完成基礎建設,韓國便能更有效率地實施出口導向政策。 39 第一個五年計畫在 1967 結束之後,韓國政府即著手開始第二個五年計畫,該計畫的主要方針便是. y. Nat. er. io. sit. 出口擴張計畫,尤其利用其勞資低廉的比較優勢,發展成衣、製鞋等勞力密集產. n. a. v. i l C 業。40同時,政府也積極干預國內的金融市場,使其能提供優惠貸款於某些指定 Un hengchi. 出口企業或產業,並介入匯率市場,維持匯率的穩定,使其能更加有利於國內企 業的出口貿易。41但發展經濟所需的資金十分龐大,加上朴漸漸減少對美援的依 賴,朴正熙便透過與日本建交獲取日援,因此此時期的資金主要來源便轉以日資 為主。 37. 38 39. 40 41. 송명관, “박정희 체제가 남긴 불평등이라는 유산,” 월간 워커스 (2016/06/17), <http://workers-zine.net/24580> (2017/09/21). Walker, Scott, "A Tale of Two Tigers and a Giant: Comparing the Responses of Japan, Korea, and Taiwan to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sian Perspective, vol.24, no.2 (2000): 39-46. Uk Heo, Houngcheul Jeon, Hayam Kim, and Okjin Kim,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uth Korea: Economic Growth, Democratization, and Financial Crisis," Maryland Series in Contemporary Asian Studies 2008, no. 2 (2008): 5. 김호진,한국정치체제론,(서울: 박영사,1994): p135. Uk Heo, Houngcheul Jeon, Hayam Kim, and Okjin Kim,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uth Korea: Economic Growth, Democratization, and Financial Crisis," 8.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深化且全面之自由貿易區(Deep and Comprehensive Free Trade Area, DCFTA) 」已於同年 9 月生效,預計將為烏克蘭入 歐進程及國家政經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2019

Asia, and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Racism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Canon, 1780–1830,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3) 等人 的 研 究。Garfield

巴拿馬與中美洲五國自由貿易協定第七章規定,依 GATT 1994 第六條 及第十六條、GATT 1994

 為協助廠商因應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及自由貿易協定 之衝擊,提升產品出口競爭力,經濟部已協調財政 部針對進口關稅 4.3 %以上之產品,恢復外銷品出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6),討論中國佛教諸宗的禪學貢 獻。一九八七年,這位學者還編成一部會議論文集《頓與漸:中國思想裡的覺悟之路》 (Sudden and

Students should also be able to appreciate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bonding,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substances by learning the properties of metals, giant ionic

東協 10 國與中國、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等 5 國在 15 日簽署「區域全面經

• Kenneth Pomeranz, The Great Divergence: China, 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0). • Cowen, Noel , Global 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