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文獻回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文獻回顧

本文的參考文獻以國內外專書、學術期刊、論文以及蔣介石與宋美齡等人在 新生活運動中的相關言論和政策等為主。藉由文獻整理,進行新生活運動起源與 發展等梳理,並釐清本文想研究的問題。筆者將文獻資料分為三大面向,分別是:

對宋美齡個人的研究、新生活運動內容與基督教在新生活運動中的作用力等。本 節首先瞭解既有文獻如何梳理宋美齡個人特質與背景,以及新生活運動在宋美齡 的推動下所呈現的面貌,進而探討基督教力量進入新生活運動的目的、過程與影 響。

一、對宋美齡個人之相關研究

宋美齡經歷過無數重大歷史事件,學界對其評價兩極。本文採用西方國家、

台灣與大陸學者對宋美齡的研究專書,並著重於其中宋美齡的成長背景與人生歷 程之相關論述。

漢娜8以大量近年解密的書信文件,將宋美齡、乃至宋氏家族放在民國史的脈 絡中書寫,試圖呈現受中西文化薰陶的宋美齡。漢娜敘述宋美齡一生面對的幾次 重大事件轉折,如:學成歸國、蔣宋聯姻、新生活運動與長征、西安事變、抗日 戰爭、外交活動、二次大戰、國共內戰與退守台灣等。以順敘法對不同觀點、爭 議進行平衡敘述地描繪出宋美齡的一生,在漢娜筆下的宋美齡呈現出理性、智性 與感性矛盾等多重複雜的性格特質,以及其堅韌、不畏懼挑戰的美式性格。

李台珊細膩地在《宋美齡》9一書中記錄了宋美齡一生的奇遇和表現。她以宋 美齡和友人的通信內容分析了在不同時期宋美齡的心路歷程。在此書中,可以看 見宋美齡不同的面貌-平凡的、無知的、沮喪受挫的、焦躁不安的、理想化的等

8 漢娜•帕庫拉著、林添貴譯,宋美齡新傳:絕代風華一夫人。

9 Laura Tyson Li , Madame Chiang Kai-Shek : China's eternal first lady ( New York : Atlantic Monthly Press, 200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情感豐沛的宋美齡。李台珊生動描繪出宋美齡如何在這些複雜的情緒中,面對種 種壓力與束縛並做出選擇。

林博文以冷靜、犀利的筆調描述宋美齡傳奇一生,在《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 齡》一書中,他指出宋美齡有與生俱來的聰明、美麗、犀利、冷峻、手腕和財富,

又有孔宋家族的強力奧援,加上其美國背景,而使她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的中國第一夫人。然而,林博文認為宋美齡有耀眼的特質,但也有令人非議的作 風,就如同他在書中對宋美齡的描繪:「她是一個『不世出』的政治人物,具有 多重性格和不同行事標準;她以國家和民族的安危為重,卻不忘袒護孔宋家族營 私誤國與外戚幹政;她以愛心光照國軍遺族與孤兒,自己亦樂享錦衣玉食和榮華 富貴。」林博文在一書中提供了另一種觀點剖析宋美齡的行事作風。

楊樹標在《宋美齡傳》10中肯定宋美齡的五項貢獻: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對 外爭取抗戰援助、親自上前線鼓舞士兵、推動中國民航業發展、退守台灣後,始 終主張國家統一立場等。他也提出,宋美齡自身侷限性在於她的歷史背景、反共 以及傳統觀念中的四大家族概念,都是她受到批評的原因。

上述文獻多從宋美齡的一生加以反省,但是人的一生經歷多重事件,難免因 時因地因經驗而有演進變化,因此要分析一個人的身份與信仰如何影響其看法,

仍以聚焦在一個特定進程上才有可能。本文便是聚焦在新生活運動上,檢視性別 與宗教對宋美齡改造中國的思想有何影響,特別集中在她作為準國母的形象,以 及因此而形成的中國觀。一言以蔽之,圍繞新生活運動的中國,主要指涉的是中 國民族或中國人。

二、對新生活運動的相關研究

關於新生活運動的研究,坊間有許多文獻可以參考。本文選擇了宋美齡傳、

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與相關期刊文獻,試圖瞭解宋美齡對新生活運動中的影響。這

10 楊樹標,宋美齡傳。

12 Dirlik, Arif,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s of the New Life Movement: A Study in Counterrevolution.”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34, No.4 (Aug 1975), pp. 945~980.

13 Thomson, James Claude, While China faced west : American reformers in Nationalist China, 1928-1937 (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14 黃金麟,「醜怪的裝扮:新生活運動的政略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 30 期(1998 年 6 月)。

15 夏蓉,「新生活運動與取締婦女奇裝異服」,社會科學研究,2004 年 6 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關志鋼和趙哲在<抗戰爆發前新生活運動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16一文中首 先肯定新生活運動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然而,他們也提出新生活運動最後的成 效令蔣介石集團十分失望。人民的道德水平並未提升,社會風氣也沒有進步。整 體而言,新生活運動並沒有達到成效。此外,關志鋼在<新生活運動反共論析>

17中分析蔣介石發起新生活運動的目的。他認為新生活運動的發起並非針對共產 黨,而是蔣介石欲強化專制統治和對抗日軍。

在《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中,周秀環提及宋美齡與新 生活運動的展開18。她肯定宋美齡在新生活運動中的貢獻,除了倡導新運外,宋 美齡還促成基督教會與國民黨的合作推行新運,此外,宋美齡領導的婦女運動也 備受肯定。周秀環認為宋美齡對新生活運動的影響力與貢獻極大。

以上對於新生活運動的描述、分析與評價,主要著重在動機及效果兩方面,

各家評價容或不同,但對於新生活運動的過程中,因為性別與宗教結合,而產生 對於中國意象的建構,並為深入探討。而對這樣的過程加以追蹤,正是本文藉以 理解宗教及性別如何互動,以及如何延續或改變對中國作為民族或人種的認識與 自我認識所必需。

三、基督教在新生活運動中的作用力

基督教在新生活運動中佔據重要角色,文獻對於基督教力量進入新生活運動 起因、過程與影響有深入的記載。

林博文19指出,新生活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乃是美國基督教會的參與。

外國教會對新生活運動一般都採取支持與同情的態度,他們認為新運是改造中國

16 關志鋼、趙哲,「抗戰爆發前新生活運動的衰落及其原因探析」,浙江學刊,1995 年第 1 期。

17 關志鋼,「新生活運動反共論析」,深圳大學學報,第 12 卷第 1 期(1999 年 2 月)。

18 周秀環,「蔣夫人與新生活運動的開展(1934-1937)」,蔣夫人宋美齡女士與近代中國學術討 論集(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出版),頁 394~420。

19 林博文,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舊社會、使中國現代化的力量,也有外國教會刊物將新生活運動與晚清自強運動 等量齊觀。

史景遷在《改變中國》20一書中論及西方顧問(含傳教士)於 1620 年代到 1960 年代在中國的經歷與心路歷程,書中除了探究這些西方人士如何以西方角度觀察 當時中國,也涵蓋了長達三個世紀以來東西方文明的互動。借鑑此書除了能探究 東西文明長久以來的相似與差異之處,還能夠幫助筆者建構傳教士在中國傳教的 歷程,並以此探究傳教政策至民初、新運時期的轉變。

<淺議傳教士與新生活運動>21一文中,汪進春介紹傳教士如何參與新生活 運動的這一過程,並探討傳教士在此一運動中的作用與影響。他指出,傳教士參 與新生活運動可以說是中國近代史中極不尋常的一段歷史。基督教作為外來文化 和力量,應當被中國人民所排斥。然而,在新生活運動中,經由政府的大力倡導、

推動,加上和教會的合作,中國儒教與西方基督教教義因此能夠相融。

在《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孫若怡描述了在傳教士眼 中的蔣宋美齡22。傳教士對於宋美齡的作為,給予高度評價。也指出宋美齡在從 事新生活運動過程中,呈現出完美的基督教與救世主的形象。由此可知,對於傳 教士而言,願意和國民黨合作推動新生活運動的原因和宋美齡本身宗教背景和形 象有很大關聯性。

李志剛在<從蔣介石和宋美齡所推行的新生活運動探究其儒家思想及基督 教精神>23一文中敘述蔣介石以儒家思想推動新生活運動,以及宋美齡在新生活 運動中發揚的基督精神,兩人以儒家思想做為推行新生活運動的主導思想,並在 運動中言基督精神,顯然是為了要得到廣大人民支持,亦取得中國教會信徒和美 國教會信徒的支持,以期尋求人力和物力的援助。

20 史景遷著、溫洽溢譯,改變中國(臺北:時報文化,2015 年)。

21 汪進春,「淺議傳教士與新生活運動」,安徽文學,2006 年第 9 期。

22 孫若怡,「傳教士眼中的蔣宋美齡」,宋美齡及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珠 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出版),頁 45~58。

23 李志剛,「從蔣介石和宋美齡所推行的新生活運動探究其儒家思想及基督教精神」,宋美齡及 其時代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出版),頁 29~4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周秀環24指出基督教會在新生活運動中的具體行動分別為:與政府合作進行 農村建設、支援全國衛生事業的推動與配合政策提倡新運。她認為,在這種政教 合作的機制下,政府取得教會在人才與設施上的支持;教會則由備受政治打壓的 地位,一變而為深受政府倚重的社會資源提供者,並間接帶來了教會另一波的復 興,影響教會的發展至為深遠。

以上文獻雖然觸及、透露基督教介入新生活運動帶有文明改造與解放的動機,

但並未針對性地指出,基督教所抱有的中國人的落後形象,是文化改造工程的前 提。這樣的落後性之所以有其相關性,是因為宋美齡的女性身分與中國民族待改

但並未針對性地指出,基督教所抱有的中國人的落後形象,是文化改造工程的前 提。這樣的落後性之所以有其相關性,是因為宋美齡的女性身分與中國民族待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