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回顧

本研究以戰後新竹地區蓪草產業發展與變遷,特別聚焦於產業合作與族群關 係之關聯,為研究課題。

到目前為止,和蓪草產業有關之研究成果不能算多。在專書方面僅有財團法 人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出版的《臺灣蓪草紙》32一書,書中寫道唐朝人許嵩在

《健康實錄》記載晉惠帝「令官人插五色蓪草花」33,可見中國至少在千年之前,

就有人造花的出現。臺灣則在1717(康熙 56)年就有蓪草為人使用的紀錄。17 世紀末,中國廣州等地流行蓪草畫的製作,由於攝影技術尚未廣泛流行,加上中 國本地製造的紙張都相當昂貴,因此盛行蓪草紙取代一般紙張,繪上各式題材製 成畫冊,受到歐美人士的喜愛。此書就臺灣蓪草產業的發展作一概略性的陳述,

內容扼要淺顯,是一本認識蓪草產業的入門書。

臺灣的蓪草產業進入日治時期後,一如其他傳統手工業,受到政府政策面相 當程度的牽引。日本領臺之初,日人以所蒐集歐美列強殖民地統治的相關資料和 訊息,以國家的力量進行臺灣的殖民政治及為資本主義化鋪路奠基的工作。洪麗

31 劉慧真,1994,〈清代苗栗地區之族群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2~3。

32 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2006,《臺灣蓪草紙》。臺北:樹火紀念紙文化基金會。

33 《通鑑外紀》「晉惠帝(291-306AD)正月賞宴,百花未開,令宮人剪五色蓪草花」,王濬詩「蓪 草頭花柳葉裙」,可見源自中國大陸的人造蓪草花至少有一千六百年以上的歷史。張德南,

1999,〈台灣蓪草業翹楚-金泉發(1878-1939)的初探〉,《竹塹文獻》,12,頁 76。

34從殖民主義與產業的角度,以金泉發蓪草、臺灣蓪草拓殖、日本蓪草等株式 會社及東臺灣地區新興的蓪草業,探討四種不同象徵意義的企業活動,經由本土 資本與在臺日本資本之間競爭與合作的關係,分析殖民政府於產業發展過程的政 策操作,及其產業人事組織內涵。

另外尚有曾立維的〈日治時期台灣的蓪草產業-以新竹地區為探討中心〉35, 和洪麗雯的〈殖民主義與產業形塑:日治時期臺灣蓪草產業的發展〉36。曾立維 利用日本統治臺灣時期各種相關統計資料,描述日治時期臺灣蓪草產業的各個方 面情形,如各州的年產量、蓪草產品的物價、各地的工廠數、職工數、產品的數 量及價格等。惟該文的論述僅止於以統計資料對該產業作外觀整體性描述,就其 當時的社會文化與經濟狀況等面向,似乎尚有可著墨之處,且其內容主要是以新 竹地區日治時期蓪草業為主,無法得知戰後的發展情形。

洪麗雯的論文如前所述從殖民主義與產業的角度,運用地方志、調查統計資 料、旅遊日記、報紙等文獻之相關記載所提供豐富的史料,論述日治時期臺灣蓪 草產銷結構、相關企業之形成及彼此間之競合、「理蕃」政策、貿易網絡變遷等 課題,以此重建臺灣蓪草產業的發展與演變。惟內容主要亦以日治時期臺灣蓪草 產業的發展為主,對戰後蓪草產銷結構及生產者如何在家庭運作之情形甚少論 及。

林育建的〈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37。該文 從族群經濟與社會資本的觀點,分析屏東檳榔產業的社會結構,說明客家人無論 是在種植或者行口階段,多數佔據重要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雖然該地區

「行口」的經營,最早是日治時期由一位外來的福佬人,到屏東收購檳榔開始。

34 洪麗雯,2007,〈日治時期臺灣蓪草紙會社的出現及發展〉,《臺灣文獻》58 卷 4 期。國史館臺 灣文獻館,頁269-312。

35 曾立維,2004,〈日治時期臺灣的蓪草產業-以新竹地區為探討中心〉,《政大史粹》,8 期,頁 91-157。

36 洪麗雯,2007,〈殖民主義與產業形塑:日治時期臺灣蓪草產業的發展〉。臺南:國立臺南大 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林育建,2007,〈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桃園:國立中央大 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不過當面對屏東整體檳榔產銷社群的資源分配時,最後具有權威性分配力量,能 夠決定行口的還是具有聲望的客家人,其原因在於該地客家人不僅具有階級資 源,還具備了族群資源。上述文獻雖然與蓪草業無關,作為本文所欲探討產業與 族群關係的相關研究,然仍有參考價值者。

臺灣自古以來便是個多族群的社會,研究者在論述開發過程中所出現的族群 問題,多偏向「漢番關係」而將客家人歸於漢人系統討論,或是以平埔族、高山 族為中心,論述其與漢人關係,卻少以客家人為中心。一般而言,客家人與福佬 人合作開墾或互為業佃是常見的合作模式。而新竹地區客家人與平埔族的關係建 立,首先在土地的開發,客家人多為平埔族業主的佃戶,則較為特殊。另外根據 記載,金廣福曾雇高山族為隘丁,除了犒賞豬肉外,亦給予金銀。由此可知,本 地區客家人與高山族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完全敵對,不過兩族的接觸頻繁,更加速 高山族漢化,則為不爭的事實。此點可從范瑞珍的〈清代臺灣竹塹地區客家人墾 拓研究-以族群關係與產業發展兩層面為中心所做的探討〉38,得到充分說明。

要言之,基於上述對臺灣蓪草產業相關研究的探討,本研究除批判性繼承這 些先行研究的成果外,更將論述重點置於戰後臺灣的蓪草產業。同時,在研究觀 點方面,特別留意到族群關係,其中包括客家人與福佬人、客家人與原住民(平 埔族、高山族)39,由此描繪現今的新竹地區族群間關係。

38 范瑞珍,1995,〈清代臺灣竹塹地區客家人墾拓研究-以族群關係與產業發展兩層面為中心所 做的探討〉。臺中:私立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9 筆者認為平埔族為原住民,但依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公布,目前臺灣原住民 14 族中並不含 平埔族。《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2010.3.19 ,

http://www.tipp.org.tw/formosan/population/population.jspx?codei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