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清治時期蓪草產業

第三節 蓪草之貿易及行銷

如前節所述,第一波臺灣蓪草出口是由於清代廣州地區蓪草紙外銷畫的興盛 而起,但有關蓪草貿易資料卻不易得知。直到1860 年代由於中英法天津條約和 北京條約的要求,臺灣開放對外貿易通商口岸。隨著臺灣的開港,外國船隻開始 加入輸運蓪草的行列,至1865(同治 4)年止,陸續開放了淡水、安平、基隆、

打狗等4 個港口。此後臺灣始有正式的輪船入港,清廷設船政廳管理相關事務,

海關開始有船隻出入等紀錄。在輪船出現以前,東亞一帶主要以帆船作為航行交 通工具,清治以後,稱為戎克船(Junk)140的中國帆船是兩岸對渡、沿岸貿易的 主要交通工具。

另外,1871(同治 10)年英商得忌利士公司開闢了安平、淡水與香港、廈 門、汕頭間,每兩星期一回的定期航線141,使蓪草運輸多了一條管道,除了樟腦、

茶、糖之外,蓪草的輸出亦佔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1886(光緒 12)年之後,由於清廷勵行釐金制,原先遭受輪船、西式帆船 競爭打擊的戎克船,因可以逃避課稅和釐金支出,於是在臺灣四岸非通商口與大 陸之間頻繁往來,戎克船貿易盛行。戎克船除了可以輸運如竹塹港的蓪草至淡水 或大陸外,也擔任內陸河川的運輸,最遠可航行大嵙崁溪至新庄,大嵙崁溪沿岸 所生產的茶葉、樟腦、蓪草集散於三角湧及大嵙崁後,再船運至艋舺或大稻埕出 口142

140 西方人以 Junk 稱中國帆船,一般稱為戎克船。陶德(John Dodd),陳政三譯,2002,《北臺 封鎖記》。臺北:原民,頁74。

141 英船得忌利士航行安平與香、汕、廈間,科摩沙、海龍、海門航行淡水與汕、廈間,而臺灣 航運遂為其所攬。連橫,1920,《臺灣通史》,文叢128。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頁 530。

142 林玉茹,1996,《清代臺灣港口的空間結構》。臺北:知書房,頁 34、65~66、276~281、291。

從《清末臺灣海關歷年資料》的紀錄,我們可以從中得知清末蓪草紙輸出的 概況,不過,相關史料雖然自1859 年開始統計,但和蓪草有較直接相關的淡水 海關143,則從1866(同治 5)年始有較為完整貿易資料144,其具體情形如表2-1 所示。

143 臺灣蓪草輸出港有基隆、淡水、舊港、安平、鹿港、下湖口、後壠、梧棲、東石、高雄、東 港、花蓮等地。淡水港自1862 年正式開港至 1912 年為止,為蓪草首要輸出港,其出口的蓪 草製品佔所有蓪草製品輸出總額的65 %至 85%之間。洪麗雯,2007,〈殖民主義與產業形塑:

日治時期臺灣蓪草產業的發展〉。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頁112。

144 在此之前,1863 年英國駐福州領事統計中,紀錄英船以外的洋船載運了 5,681 斤,價值 336 元的蓪草紙從臺灣出口。葉振輝,1996,〈1860 年代英國與臺灣貿易概況〉,《高市文獻》,8 卷4 期,頁 17~18。

表 2-1 淡水海關蓪草製品出口量價表 (1866~1895)

7,352 2.73 蓪草紙 122.84

154.93 蓪草紙 58.9

資料來源:黃富三、林滿紅、翁佳音,1997,《清末臺灣海關歷年資料》,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籌備處,總頁8、22、38、76、111、170、235、273、289、371、424、477、508、592、

624、656、688、726、761、800、839、880、926、970、1013、1057、1098。

註:1、1869 年以前紀錄以元為單位紀錄,按當時匯率 1 海關兩=1.53 元。

2、1872~1874 年之間紀錄以兩為單位紀錄,按當時匯率 1 海關兩=1.114 。 3、1875 年以後紀錄以海關兩為單位紀錄。

4、1 擔=133 磅=60.45 公斤。

5、1870、1871 年無原始資料。

圖 2-4 1866~1895(同治 5~光緒 21)年淡水海關蓪草製品出口量 註:1870、1871 年無原始資料。

資料來源:表2-1。

從上述1866~1895 年歷年蓪草製品出口量看來,如圖 2-4,大體呈現歷年成 長之趨勢。換句話說,清代臺灣的蓪草產銷在開港之後,即使受到國際勢力的壓 力、政府對山地墾殖政策、原漢關係的影響,有高低起伏的變動,但是從整個趨 勢而言,可說是成長的。因臺灣島內沒有市場需求145,最終的需求皆在島外,臺 灣蓪草在運銷至大陸香港及廣州或其它港口後,再行銷到世界各國。

145 臺灣直至19 世紀中葉,在工藝方面除了刺繡、雕刻、繪畫、鑄造、竹工、皮工,以及少數棉 布、織布紡織外,幾乎沒有較顯著手工業的發展。連橫,1920,《臺灣通史》,文叢 128。臺 北:眾文,頁639~645。

0 50 100 150 200 250

1866 1868 1870 1872 1874 1876 1878 1880 1882 1884 1886 1888 1890 1892 1894

蓪 草加工 品

惟海關統計的資料和實際出口量有差距,因海關勵行釐金制而造成戎克船的 盛行,如前所述,另外,有旅客或商人私下將蓪草帶至大陸146,這部份的數量無 法反映在海關的紀錄,所以蓪草實際的出口量應大於海關的統計資料。即使如此 淡水海關統計資料所看到的成長趨勢,應與實際情形無太大的不同。

146 James W. Davidson 著,蔡啟恆譯,1972,《臺灣之過去與現在》(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研叢107 種。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頁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