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本研究以上述各節的理解及觀點為基礎,採取質性研究的方法,除以田野 調查對相關人員進行訪談,從中掌握新竹地區蓪草產業發展的軌跡外,並佐以其 他相關文獻資料,以了解並描繪新竹地區蓪草產業與族群的關聯。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所指涉「新竹縣市地區」包括今日新竹縣、市、苗栗縣等日治時代 劃分為「新竹州」之地區。

不過,在地理環境上雖然以「新竹縣市地區」為範疇,但蓪草產地遍及全 臺灣,為了能夠了解新竹與全臺灣地區蓪草產業發展的關係,先以全臺灣為研究 範圍,再漸次導入新竹地區。具體研究範圍更鎖定在新竹縣的五峰、尖石鄉、竹 東鎮、苗栗南庄及家庭工作場的新竹市,因為這五個地方在戰後臺灣蓪草產業為 最發達之地區,同時涉及之族群亦最多,為本研究所欲探討問題之最佳對象。

另外將整個發展時間軸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清治時期至日治時期前 夕(1894 年)。第二階段為日治時期 1895(明治 28)年至 1941(昭和 16)年。

1941 至 1951(昭和 16~民國 40)年約有 10 年的時間,由於戰亂關係,蓪草業處 於半停滯的狀態,因此省略不論。第三階段為1952(民國 41)年至今。1952(民 國41)年,由於臺灣手工業推廣委員會的積極推廣,獲得國外的訂單,使得蓪 草產業再度熱絡起來,並於1981(民國 70)年達到日治時期之外的另一高峰。

二、資料的蒐集 1、文獻蒐集

本文的目的是想藉由蓪草製品的各個階段,嘗試建立其生產鏈,從中再探討 相關族群之間的協作關係如何被建構起來,因而蒐集的相關文獻資料包括歷史、

地理、統計等資料、學術論文、一般性文獻、報紙新聞、官方檔案等,以及族群

關係、人類學、社會學之相關文獻,以此彙整並理出發展的時空脈絡。特別在族 群方面的研究,筆者企圖透過具體業者個人的經濟活動來補充目前文獻資料的不 足,亦即如後所述的田野訪談調查。

2、田野訪談調查(Interview Survey):本研究在時間上是以蓪草產業一百 多年來為範疇,戰前的部份將以史料、臺灣總督府各類調查統計資料、方志、期 刊、報紙等相關資料為主。戰後的部份因政府公部門相關的資料並不多,將透過 田野調查的方式從原料的生產到成品的出口,找出關鍵人物,以訪談補充目前文 獻資料的不足。並採行質性研究,焦點化、單純化選取研究對象,藉由深入訪談 進一步發現問題、驗證文獻資料的正確性。此外,還將透過原料供應者、仲介者、

曾經從事蓪草業加工(家庭工作場)及現存業者的訪談等,梳理蓪草產業過去及 現在的經營狀況,及蓪草紙製作的過程,以期貼近對此一傳統產業的歷史圖像。

並企圖從訪談過程中了解在各族群在蓪草產業中,如何看待自己的族群,自己的 族群是如何被形塑?

訪談內容分三個層次,首先為原料生產,訪問大綱為何時開始種植蓪草、如 何種植及收成、透過何種管道將蓪草賣出及族群關係等。其次為仲介,訪問大綱 為何時開始從事蓪草仲介、如何收購、售予哪些蓪草業及族群關係等。第三為蓪 草業,訪問大綱為何時開始從事蓪草紙生產、如何購買蓪草原料、家庭代工如何 運作、銷售情形及族群關係等。

由於蓪草原料主要產於原住民居住的區域,是原住民與漢人交換品中獲利較 豐、較為重要的產物,清代政府曾下令禁止漢人入山採取,日本統治臺灣後,日 人除了教導原住民種植外,亦鼓勵原住民配合政府政策種植,故對原住民的生計 有一定的影響。至戰後1950、60(民國四、五十)年左右,少部分客家人因市 場利潤的吸引,在竹東鎮上坪里及瑞峰里,也開始種植蓪草,但僅維持10 餘年 的時間。

圖1-1-1 為清治時期蓪草生產過程,清治初、中期原住民將生產之蓪草原料 透過社商、平埔族、通事或番割仲介,由郊商賣至大陸;至清治後期情況則有所

改觀,由於黃開基招募大陸蓪草工匠來新竹傳授製紙方法,客家通事、番割將一 部份蓪草原料售予郊商出口,一部份售予新竹市區蓪草業者剖削成蓪草紙後,再 透過郊商賣至大陸。

圖1-1-2 為日治時期蓪草生產過程,日治初期蓪草仲介業務仍透過客家通事 完成,之後由於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的介入,通事之勢力逐漸被削弱,1914 年 隨著戰事的結束,山地的業務由警察掌管並經營蕃產物交易。

圖1-1-3 為蓪草原料的生產至完成蓪草花製作之過程,原住民將採收的蓪草 經曝曬後綁成捆,經由各種管道將原料賣出。管道之一為竹東客家人大盤商直接 上山採購;其二為送至客家人在部落開的商店匯集,再由大盤商收購或蓪草業者 上山購買;其三為工廠直接和原住民約定時間再進行交易;其四為直接將蓪草挑 下山,賣給竹東、內灣大盤商或新竹市的蓪草紙工廠,蓪草紙工廠再剖削成蓪草 紙或做成蓪草花。從以上 3 圖顯示,每一階段蓪草仲介及蓪草製品生產皆有其不 同的發展樣貌及特色。

圖 1-1-1 清治時期蓪草原料、蓪草紙生產過程示意圖(1711~1894)

原住民生

仲介商蓪草紙業者郊商︵貿易商蓪草原料供應 通事、番

註:一、本圖依據文獻資料所繪製。

二、仲介商:客家人勢力未到番社之前由平埔族擔任;社商為在官府投標以低價包輸番社社餉,以取 得番社徵餉權以及貿易專利權之商人,不過於1714 年裁撤。

三、1846 年黃開基未招募大陸蓪草工匠來新竹傳授製紙方法前,蓪草外銷以原木為主(即丸蓪草)。

平埔族

生產流 各 階 段 代 表 人 或 工 廠

金泉順

社商 泰順號金泉同陳鴻貴 老勝華 金泉發 林鐵登

鄭恆利家族等 出口

黃開基招募大陸蓪草工 匠來新竹傳授製紙方法

圖 1-1-2 日治時期蓪草原料、蓪草紙生產過程示意圖(1895~1941)

原住民生

仲介商蓪草紙工廠貿易商蓪草原料供應 警察駐在所

註:一、本圖依據文獻資料所繪製。

二、原料供應:由原住民栽種及採集。

三、仲介商:日治初期由客家通事擔任;1905~1914 年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介入蓪草仲介業務,1914 年後由警察擔任,直接經營蕃產物交易。

四、蓪草紙工廠:日治時期大小商社共30 餘家,僅以 5 家做代表。

通事

生產流 各 階 段 代 表 人 或 工 廠

金泉發蓪紙

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 臺灣蓪草 日本蓪草 新臺灣蓪草 老勝華

出 口

蓪草業者需先向警 務部申請,經過競標 方能取得採購權

圖 1-1-3 戰後蓪草原料、蓪草紙、蓪草花生產過程示意圖(1951~1991)

五峰清泉、石鹿

五峰茅圃田先生 五峰花園馬先生 竹東上坪林先生

仲介商、大盤商蓪草紙工廠 萬和蓪草工廠 老金寶興公司 元銍有限公司

貿易商蓪草花染色製作 中西化工 出口出口竹東下公館大盤

蓪草原料供應 五峰竹林尤先生 竹東大盤商萬女 尖石錦屏雜貨店 內灣大盤商王先

南庄鹿場鄭先生 五峰洞口張先生 尖石梅花陳先生

尖石錦屏邱先生

註:一、本圖依據受訪者口述所繪製。

二、原料供應:紫色代表供應至約1976(民國 65)年;紅色代表供應至約 1991(民國 80)年蓪草業 結束。

三、仲介商:藍色代表供應至約1976(民國 65)年;橘色代表供應至約 1991(民國 80)年蓪草業結 束。

四、蓪草紙工廠:灰色代表約1966(民國 55)年結束營業;綠色代表約 1991(民國 80)年蓪草業結 束;柯氏蓪草紙工廠為尊重個人隱私,以其姓氏代表工廠名稱。

柯氏蓪草紙工廠 五峰清泉雜貨店

生產流 各 階 段 代 表 人 或 工 廠

尖石玉峰謝先生

家庭代工

家庭代工

除了直接供應 蓪草業者外,大 盤商也會上山 採購再轉售。

客家人居住、活動區域處於原住民及福佬人的中間位置,在南庄、尖石及五 峰原住民居住的地方少有福佬人。因而客家人得以在原住民的部落開雜貨店兼營 蓪草的轉運點,再由竹東、內灣的大盤商及新竹市蓪草業者上山購買。一般而言,

此地區的客家人沒有廣闊的山林可以種植蓪草,加上資金並不充足,因此只能從 原住民收購蓪草,不經任何加工便轉賣給新竹市的蓪草紙工廠,無法自行開設蓪 草工廠從事加工生產。

本研究因涉及族群敏感議題,為尊重及保護部份報導人意願不洩露個人姓 名,除了中西化工前董事長李宗簾及元銍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秀美以本名呈現外,

其他皆將其姓氏隱沒,並給予新姓氏後加先生及女士來代表。田野訪談報導人共 32 位,原住民 13 位、客家人 5 位、福佬人 14 位,這些報導人年紀大部份在 60 歲以上。

在章節安排方面,本文先綜述從清代、日治時期至戰後一百多年來以臺灣蓪 草產業的變遷歷史,並以此探討族群間如何透過合作將蓪草業串聯成一生產鏈,

以及其所衍生出來的族群關係。除緒論、結論外,將分以下幾個章節討論。

第二章,首先針對蓪草的自然特性、採收、品種、分布、相關用途、蓪草製 作工序、製作方法等作一概略性的敘述。其次探討清治時期福客40移民來臺,其 族群關係首先建立在土地的墾拓,進而造成族群居住空間的改變,此種空間的改 變和客家人介入蓪草產業有何關聯?客家人擔任何種角色?而族群空間分布與 蓪草製品之生產,是本章討論的重點。

第三章,將以原住民及漢人的角度重新書寫日治時期蓪草產業的變遷。從清 治時期延續下來的客家通事,在山地扮演何種角色?在臺灣總督府的殖民統治

第三章,將以原住民及漢人的角度重新書寫日治時期蓪草產業的變遷。從清 治時期延續下來的客家通事,在山地扮演何種角色?在臺灣總督府的殖民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