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文獻評介

第二節 文獻評介

一、從林崇安教授一系列的文章中所提到的,如下:

(一)林崇安,〈規律與自性空〉8

文中提到一切現象都不是純客觀地存在,此種性質稱作自性空。本文筆者 以自然律、倫理律及美學三者探索其空性的性質。首先探討從自然的規律如牛 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等等,都是經由對現象的觀測與理性的思惟而得到的。

這些現象的變化,不論是巨觀或微觀皆難以純客觀地存在,並非依循簡單確定 因果律,而是循著包含有不確定性的因素在裡面,至少有主觀(觀測者)的影 響,因而沒有純粹的客觀。再者倫理律與自性空、美學原理與自性空,從因果 的變化過程、因的選擇及果的呈現,都不是純客觀的存在。談到佛教各宗的看 法如說有部、唯識宗、中觀宗自續派,認為一切法都是從自方存在,都是純客 觀地存在,此觀點稱作「自性有」。中觀宗應成派則認為都不是從自方存在,都 不是純客觀地存在,此觀點稱作「自性空」或「無自性」。筆者認為中觀宗應成 派的這種看法,合乎今日科學的看法。透過此文〈規律與自性空〉所闡述的內 容,可以讓人很容易了解佛法的內涵是依著現象界來談的,並不是跳離現象界 來談。此文深入淺出的表達了一切現象都不是純客觀地存在,來闡述自性空的 內涵,而空性並不是神秘遙不可及的東西。

(二)林崇安,〈緣起「三是偈」的解說〉9

文中首先介紹《中論》所說的「三是偈」: 「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分別用藏文以及梵文表達時是三個「彼」字,因 此也稱「三彼偈」。本文筆者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解說「三是偈」的深義。例 如「因緣所生法」: 王媽媽生出一小孩叫王勇敢,王勇敢就是因緣所生法,是 由他的父母,配合適當的因緣條件而生出,生出後就取名做王勇敢。王勇敢是 順著因果而產生的,所以王勇敢是一存在的事實,這是「世俗有」,是《中論》

所說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 王勇敢必須依賴他的爸媽等諸多因緣,

8 林崇安,〈規律與自性空〉,《第三屆佛學與科學研討會論文集》,1994 年,頁 63-71。

9 林崇安,〈緣起「三是偈」的解說〉,《內觀雜誌》第 56 期,2007 年 9 月,頁 10-13。

5

才出生到這世間上,而「自性有」是指從自方存在而不依賴於他,由此可推知,

王勇敢必然不是自性有,是自性空。如果王爸爸和王媽媽是自性有,各自獨存 而不能生有小孩。所以,王勇敢是由自性空的王爸爸和自性空的王媽媽所生,

這就是《中論》所說的:「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 王勇敢出生後,就被 取名做王勇敢,這就是假名的安立。如果沒有這一小男孩,當然就不去安立王 勇敢。安立之後,這孩子將來是否勇敢,其實是無關的,但是親友們一說到王 勇敢,是指這一位活生生的小男孩,也就是說,王勇敢是依於王勇敢的「身和 心」所安立出來的,這就是「唯以分別安立」的意義,也就是《中論》所說的: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由上可知,王勇敢是順著因果而產生,父母 是因,王勇敢是這緣起的果,這是世俗有,合乎世間的因果,是從他的父母所 生,若否認這個因果事實,就落入「斷見」。另一方面,王勇敢和他的父母都不 是自性有,都是自性空,如果認為是自性有,就落入「常見」。能夠脫離斷見和 常見就是處在「中道」。

(三)林崇安,〈《入中論》破自生之破式實例〉、〈《入中論》破「即蘊我」的探 究〉、〈《入中論》破「實質有的我」的探究〉10

這三篇文章是配以宗喀巴《入中論善顯密意疏》的內涵來呈現,對於我即 將要寫的內容,不管在文字與義理上皆提供了極大幫助與參考。首先〈《入中論》

破自生之破式實例〉是用《入中論善顯密意疏》的《破自生》做例子,來略說 破式也就是歸謬論證法的方式,小試一下如何進行的過程,就好比在辨經場上 辨經一樣,真理會越辨越明。由此可看出破式,是從對方錯誤的命題,推出錯 誤的結論,使對方陷入窘境。這與西方邏輯的歸謬法很類似。其次是〈《入中論》

破「即蘊我」的探究〉文中提到了佛教內的聖犢子部的一個重要主張是「即蘊 我」。其根本主張是「蘊是我」或「心是我」。第三篇是〈《入中論》破「實質有 的我」的探究〉裡談到「實質有」與「假有」是二個相違的主張,月稱論師的

《入中論》是不同意《實質有》,主張「假依於假」,這也是中觀應成派不共的 主張。綜合以上三篇,筆者以宗喀巴將經論仔細配合研究之後,釐清諸佛最深

10 林崇安,〈《入中論》破自生之破式實例〉,《內觀雜誌》第 44 期,(2006 年 9 月),頁 12-15。

林崇安,〈《入中論》破「即蘊我」的探究〉,《內觀雜誌》第 56 期,(2007 年 9 月),頁 2-9。

林崇安,〈《入中論》破「實質有的我」的探究〉,《內觀雜誌》第 61 期,(2008 年 7 月),頁 24-28。

6

的密意的這幾段,將它特別抽出來談,由此可明顯看出,宗喀巴將以往其它各 宗論師所未能闡明之處,以無倒的教理披露出來。由此更可看出宗喀巴非等賢 之輩,聞思的經論之深廣,非我等之所能及的。

二、楊國寬,〈宗喀巴的止觀實修方法之研究-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為主〉。11 主要探討宗喀巴的止觀實修方法。論述主要分為兩個部分:1.見:涉及宗 喀巴的中觀見,包括對他宗的批判及闡釋自宗(中觀應成)的見解,除了以《菩 提道次第廣論》內容作為論述主軸外,亦參酌《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入中 論善顯密意疏》及《中觀根本頌智慧論釋正理海》中相關的內容。2.行:涉及 止觀實踐的部分,主要見於其「菩提道次第」的相關論著(包括《廣論》及《略 論》)中有關止觀定義、修學止觀的資糧、修學止觀的方法、成就止觀的標準、

止觀雙運等等。本文將特別關注其如何論究以見導行、以行證見的實踐理趣,

說明其止觀思想的獨特詮釋。綜觀宗喀巴止觀思想中的實修方法特色,即在於 闡釋「中觀見」做為慧觀抉擇的核心,透過「止觀雙運」之禪修,解明其主張

「由凡夫到成佛解脫」的道次第實踐理論,特別闡明如何以慧觀之「見」融入 止觀之「行」以達致「修行成佛」的目標。

此一論文內容豐富,對於想從《入中論善顯密意疏》為下手處提供了很多 參考資料,雖下手處不同,但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此為探索往更深廣內涵邁 進。西藏佛學的一個特色是深入剖析中觀的正見,發掘佛法義理的難處,闡明 諸法無我的奧義,此中又以《入中論》的探究最為出色,此論含攝中觀宗的甚 深見和廣大行二大部分,也就是智慧和慈悲二大部分,而《入中論善顯密意疏》

所銓圓滿亦可作為《菩提道次第廣論》毗婆舎那的延伸發揮。西藏佛學非常重 視理性的思維,以因明辯經的方式,廣引經論來剖析義理。從宗喀巴早期(31 歲)的《現觀莊嚴論金鬘疏》,經由中期(46 歲)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到晚 期(62 歲)的《入中論善顯密意疏》,都可看出這一風格。由於中觀的義理甚 為艱深,因而宗喀巴《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將其微細難解之處釐清,使後學者 有所依循。現今文獻及相關論文仍不多見,有的見於林崇安的論文及著書。

11 楊國寬(2015)。宗喀巴止觀實修方法之研究── 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為主。華梵大學東 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論文,新北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ff5g44。

7

三、拉關、日毛太,〈宗喀巴思想的當代價值〉。12

作者在文中表達了宗喀巴,在雪域高原有第二佛陀、三界法王、文殊再現 等美譽。《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最富盛名。《菩提道次第廣 論》是按照龍樹菩薩的甚深般若正見、無著菩薩的廣大菩薩行般若體系及阿底 峽尊者的傳承理論,分別以上、中、下三士道次第深入淺出地闡明了整個佛教的 哲學思想。並指出了《菩提道次第廣論》道前基礎中的一些內容對現代教育所 提倡的「素質教育」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由此可看出,宗喀巴的思想提供了 一個補特伽羅從師學習到人格的修練、成長,到生命的圓滿,皆提供了最佳的 依循方法。

四、朱麗霞,〈名言有自性—宗喀巴對清辨思想的詮釋〉13

說到宗喀巴通過對印度中觀自續派代表人物清辨作品的解讀,認為清辨主 張「名言有自性」,但印度的中觀学大師們並没有明確指出清辨有這樣的主張。

宗喀巴的立論依據來自以下三個方面:

(1) 清辨在批判瑜伽行派「遍計所執」「相無自性」時,暗含著「名言有自性」

的主張。

(2) 這一觀點潛存於清辨安立世俗法的方式中。

(3) 自續的論證方法也决定了清辨主張「名言有自性」。 但宗喀巴在自己的詮釋過程中,自有其詮釋的前提和特證。

這篇論文給予筆者對於兩大論師所執持的立論觀點多角度的思惟,提供有 價值的參考。

五、陳楠,〈宗喀巴佛學思想探源〉。14

這篇文有談到宗喀巴的一生,對於我想對宗喀巴的生平了解提供了一些參

12 拉關,日毛太,〈宗喀巴思想的當代價值〉,《天府新論》,2008 年 12 月。

13 朱麗霞,〈名言有自性—宗喀巴對清辨思想的詮释〉,《宗教學研究》第 4 期,2011 年,頁 105-109。

14 陳楠,〈宗喀巴佛學思想探源〉,民族史研究,2009 年,頁 131-146。

8

考。其中比較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學習的方法,是先從名師聽聞,其次靠自己思 辨掌握經論深義,其次按經論所說進行實證。這些重要指示為宗喀巴的學習墊 定了明確內容與途徑。在衛藏十二年的學習,先後依止了十四位高僧大德,聽 聞顯密教法,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仁達瓦.宣努洛追,如果說頓珠仁欽是他 的啟蒙師,那麼仁達瓦是他的成名之師,在當時仁達瓦是薩迦派最有學問的一 個高僧,宗喀巴在顯密的很多見解皆源於他。

考。其中比較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學習的方法,是先從名師聽聞,其次靠自己思 辨掌握經論深義,其次按經論所說進行實證。這些重要指示為宗喀巴的學習墊 定了明確內容與途徑。在衛藏十二年的學習,先後依止了十四位高僧大德,聽 聞顯密教法,其中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仁達瓦.宣努洛追,如果說頓珠仁欽是他 的啟蒙師,那麼仁達瓦是他的成名之師,在當時仁達瓦是薩迦派最有學問的一 個高僧,宗喀巴在顯密的很多見解皆源於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