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透過佛光出版的《中國佛教高僧全集》閱讀之後,知道龍樹菩薩從小天資 穎異,了解愛欲是眾多惑業的根本,敗壞道德危害身命由此而起,因此立下誓 言:皈依投靠佛門,剃髮出家。出家後認真學習即擁有「一切智人」的封號,

一生著作諸多,有「千部論主」美稱,深見與廣行的論著皆具,其中以《中觀 根本慧論》簡稱《中論》(以下皆以此簡稱)集合了一生重要思想。

龍樹解經造論,在漢地被尊為「八宗1共主」。連入寂也有特別傳說,畢生 對佛教的貢獻功德殊勝,千載一時。所著論典浩瀚廣博,將佛法深奧難解或論 理未明之處加以闡明,為後輩佛弟子提供深入經藏的捷徑,在印度、藏地與漢 地等三地被公認推崇,是大乘佛教的先導。因此,對龍樹內心生起景仰之心,

並對於他所寫之《中論》生起探索之心。

又看見印順法師在〈與空宗的因緣〉一文,提到在民國十六年(22 歲)

時,研讀的第一部佛典即是《中論》。印順導師說自己讀《中論》時,內容都不 明白,但一種莫名其妙的愛好,使之趨向佛法,最終出了家。2筆者對《中論》

不懂,也有一種莫名其妙愛好,希望藉此更趨向佛法,對於理解《中論》找到 一適合的下手處。2016 年聽到接任宗喀巴法座的藏地師長第 103 任甘丹赤巴•

洛桑丹增仁波切3在台灣講《入中論善顯密意疏》4(以下簡稱《密意疏》),聽聞 法意,內心非常好樂相應。

1 漢傳佛教有八大宗派 : 唯識、中觀、天台、華嚴、禪宗、淨土、律宗、密宗,共八宗。

2 印順法師,《遊心法海六十年》《華雨集》(第五冊),(台北:正聞出版社,民國 94 年 5 月初 版),頁 4-5。

3 第 103 任甘丹法座洛桑丹增仁波切簡介:於 1937 年出生在西藏康區德欽羊拉(今雲南省德 欽縣),自幼聰慧、學習優異,9 歲進入羊拉寺出家為僧,16 歲開始在拉薩哲蚌寺洛色林佛學 院學習五部大論,1959 年跟隨達賴喇嘛逃往印度,後進入印度南部哲蚌寺洛色林佛學院,1980 年獲得拉然巴格西(頭等佛學博士)學位,1992 年任上密院住持,2003 年任夏巴曲傑(即克

主傑大師法座繼承者)。於 2016 年 10 月 21 日領受甘丹赤巴印信,並於 2016 年 11 月 6 日正 式舉行 103 任甘丹赤巴升座典禮,成為宗喀巴大師法座的繼承人。洛桑丹增仁波切以利益眾

2

漢傳佛教裡對月稱是非常陌生的,他的所有著作在古代從未被漢譯過來,

彼學說更是無人通曉,甚至連名字在漢文資料中都沒看見。5近代,太虛大師派 大勇法師及法尊法師到藏地學法,才有機會透過法尊法師把月稱著作《入中論》

等介紹到漢地來。宗喀巴所造《密意疏》也透過法尊法師翻譯至漢地,現今我 們才能聽到此兩人名稱及其著作。想到一部經典能呈現在眼前,是先人付出了 多少的血淚,心中不由得生起深深感恩心。

龍樹智慧過人,所著的《中論》無以倫比,直接趣入《中論》就夠了,為 何印度智者月稱要再造《入中論》及其《入中論自釋》解釋《中論》?六百年 前西藏宗喀巴造了《密意疏》解釋《入中論》,因此引發筆者對此三論關係產生 了興趣。尤其是藏地宗喀巴在晚年時所造《密意疏》,對於《入中論》採逐句解 釋,有何特殊見解,或當時論師錯解知見,必須「破邪顯正」。這也是筆者想要 深入之議題。

又見《入中論講記》中所說的《般若經》云 :「學般若者,從生至生,受 用無盡。生生得生有大般若之處,得遇善知識為說般若法門,具足一切學般若 的增上緣,自然喜近善士,樂聞正法,樂修菩薩行。6 看到學般若有種種好處,

內心嚮往之。但《中論》與《般若經》又有何關連性呢?這也是值得探索的問 題。

生、促進世界和平為宗旨,親赴世界各地弘揚佛法,除受邀至尼泊爾的柯槃寺講經外,並遠 赴澳洲、歐美及臺灣各地的佛教中心弘法並傳授灌頂,並為保護和發揚大乘佛法與西藏傳統 文化作出了傑出貢獻。2017 年 4 月 21 日 圓寂。這一生的宏法事業暫時告一段落。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6/1022/20/30643178_600547078.shtml,

檢索日期:2019/01/17。

藏地師長的驟世,令身為聽法者的筆者內心非常悲痛,劣慧如我者還在殷殷企盼他講法呢!想 要學習空性的法類的那顆心是從他那獲得的。他的諄諄教授依然在我心中。祈求仁波切速速 乘願再來,利益眾生。

4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也稱為《入中論大疏》,對於《入中論》所詮說的大乘深廣二道的修 行之理,加以善妙廣大顯明其中密意的註疏。以上參考自法音法師著,《入中論善顯密意疏淺 釋》第一冊,(高雄:法音宣流,2015 年),頁 57。

5 李 學 竹 , 月 稱 及 其 《 入 中 論 》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7006024/ , 檢 索 日 期 : 2018/12/24。

6 月稱菩薩造,法尊法師譯講,《入中論講記》,(台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2012 年),

頁 8。

3

芸芸眾生要面對種種痛苦。活在世間難免遇到大大小小問題,從出生就要 開始接受身心各種磨難。漸長後,尤其見死苦是每個人無法避免,猶如芒刺在 背不知如何是好?因此一直尋覓只為了想解決此問題。今生有幸得聞佛法,得 知生命無限,死不是一了百了。一切眾生都想要離苦得樂,那麼痛苦由何而來?

有沒有方法可以擺脫這樣的生命狀態?有沒有直接且有效的辦法呢?這些問題 常常縈繞在筆者內心。

本著對龍樹的景仰與崇敬,閱讀他的著作《中論》,應該可以解決筆者的 問題。但文字艱澀難解。後來找到《中論》的注釋書《入中論》。更欣喜的是看 見藏地宗喀巴也寫了《密意疏》。其中的卷十說到「智者達空即解脫。」7那麼 空是甚麼?解脫又是甚麼?與我想要解決的痛苦有沒有關聯性?

再者,藏系師長第 103 任甘丹赤巴•洛桑丹增仁波切於台灣分別在 2014、

2015 年、2016 年解說《密意疏》內容。法尊法師雖有翻譯《密意疏》,內容上 深廣龐大,有些用字遣詞非一般人能領解,尤其是對筆者而言,更能體會「佛 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藏系傳承師長長途跋涉來台灣連續解說三年,非常難 得的因緣,透過此因緣,展開之後對《般若》與《中觀》一系列探索與學習,

才稍了解《中觀》其中真義。

綜合以上種種,此《密意疏》希有珍貴,可以解決筆者對《中論》的渴望,

對於終極的生命問題也可以從中找到答案。因此生起想要探索《密意疏》的想 法。並藉此理解以下問題:

(1)了解《般若經》、《中論》、《入中論》、《密意疏》之間的關聯性。

(2)了解《入中論》的不共特色—禮讚大悲及其生起方法。

(3)了解初地菩薩有何功德與特色。

(4)了解二乘人亦證法無我的道理。

(5)了解《入中論》、《密意疏》對教法的影響及對我們的苦樂的解決有何幫助?

透過以上問題的解明達到聞思的鍛鍊,一方面希望可以做到學問的增長,

另一方面藉此串習空性道理,種下深重習氣,做到人格的修成、生命的提昇,

達到學用合一的目的。最終希望有機會起而實修,走上大乘解脫之路。

7 宗喀巴著,法尊法師譯,《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台北:福智之聲出版社,2006 年),頁 24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