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住民子女刻板印象訪問調查之結果與討論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新住民子女刻板印象訪問調查之結果與討論

(一)學校所處縣市對新住民子女刻板印象的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不同縣市學校的高中職教師對新住民子女刻板印象未 達顯著差異,之所以會有此結果,可能是縣市內新住民子女人數分佈不 均,以及縣市內的城鄉差距互相抵銷,而使得各縣市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二)不同學制之教師對新住民子女刻板印象的差異

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學制的教師對新住民子女刻板印象部分有顯著差 異。對於新住民女性的母職功能,包含新住民女性來自於較落後之國家、

無法勝任教育子女以及協助子女學習適應的觀點有所不同,其中高職教師 對新住民女性之母職功能刻板印象顯著高於高中教師。之所以會有此結 果,可能是因為就讀高級中學學生程度較為一致,而職業學校除了有職業 類科的不同之外,亦包含實用技能學程、進修學校等不同學程,因此學生 的程度落差較大,教師容易注意到學習成就較低的學生,而歸因至家庭教 育以及母職功能不彰。

第二節 新住民子女刻板印象訪問調查之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根據訪談大綱訪問 4 位高中職教師,整理訪問資料後的結果與 討論如下。

壹、訪問調查結果

一、高中職教師對新住民子女身份差異層面之探討

透過訪問發現,學校教師瞭解、判斷學生是否為新住民子女,主要透

過學生入學時所填寫的學生基本資料表。對於是否為新住民子女 A 教師會 從學生的外貌先做初步判斷,B 教師會從學生的學習成效與應對來判斷,

教師 C 認為學生外貌無法判定,教師 D 會從學生的外貌特徵和膚色來判 斷。此結果與本研究問卷結果相似,沒有任教過新住民子女之教師對於新 住民子女的外貌有較明顯的刻板印象。在學歷方面,則與本研究問卷結果 相異,學歷為學士後師資教育學分班的教師 C,認為新住民子女與一般子 女並無身份上的差異。

「第一次見面的話,應該可以從外表就判斷出來。像是膚色或是臉 上的輪廓,都會跟我們有所差別。之後我會請學生填寫基本資料之 後再深入了解。」(A-006)

「註冊組那邊,應該會有註明父母親是否是外籍配偶…覺得他的學 習成效,跟別人的應對方式,好像跟我們一般學生比較不一樣。」

(B-002~003)

「看到資料之後才知道,因為外表不太能判定…就是學生基本資 料,有一次是調查後才知道,因為他們不會主動告知。」(C-003~004)

「因為他長相真的是比較像外來的,外來的族群。就是像越南人,

眼睛比較小,然後皮膚稍微有黑一點,然後個頭也不高。」

(D-004~006)

二、高中職教師對新住民子女學習期待層面之探討

透過訪問發現,教師 A 與教師 B 均認為父母對子女的關注程度以及對 家庭教育的重視,會影響到子女在學校的學習表現,教師 C 與 D 皆認為新 住民子女的學習表現與一般子女沒有差別。此結果與本研究問卷結果相 似,有無任教經驗之教師對新住民子女學習層面上之刻板印象有顯著差 異。

「可能是從小在教育、互動及學習上,給予的援助跟資源可能不像 其他人一樣…這些學生,在起始的學習可能需要比較高的曲線,比 起其他的同學…簡單的說,就是指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會比一般 的學生緩慢。」(A-012~015)

「學習成效很難講,因為,其實以外籍配偶父母來看,也要看他來

臺灣的時間長久,就是指陪著小孩,有些剛嫁來臺灣不久,所以語

(C-020~022)

「大多是務農的家庭…那務農的話,他們男生要娶老婆是比較不容 易,因為他們可能要幫忙家庭…以家庭面來看的話,也許子女會為 了要存學費,或者是通常也比較少有接觸到補習的環境,也許沒有 那麼多額外的支出讓他們學習,所以,或多或少應該都會影響到他 升國中或是升高中的一個課業上的選擇。」(D-008~012)

四、高中職教師對新住民子女母職功能層面之探討

透過訪問發現,學校教師均認為新住民女性遠嫁來臺,在生活上以及 文化上的適應是重要的,在母職功能上 A 教師期待政府能多提供新住民女 性輔導課程,協助生活適應與幫助撫養教育下一代。B 教師認為國情不同 不代表新住民女性沒有教養子女的能力,但在教養方式上可能會與臺灣有 所落差。教師 C 則認為新住民女性在生活上以及語言上的不便,反而使得 新住民子女需要協助、照顧母親。

「這些新住民嫁來臺灣,我覺得跟我們是有落差的;像是語言或是 一些觀念上有偏差,所以我覺得這些可能是政府需要著手的部分,

我也有聽過一些課程是針對這些新住民的女性。像是教導他們說中 文,還有一些職業訓練的課程輔導他們就業…因為在於幫助他們適 應臺灣,以及幫助他們撫養下一代。」(A-027~29)

「可能是因為國情不同,所以在帶小孩的方式也會有不同;我舉個 例子,像是越南是屬於母系社會,母系社會在帶孩子及工作,幾乎 都是女性在負責,男性可能就比較沒有責任感,所以在就這個國籍 來講,帶小孩的能力是不差的!但是!畢竟是不同的國籍,所以還 是會有落差的!簡單的說,臺灣的衛生習慣是比較好的,餵小孩子 吃東西我們會先用湯匙弄碎,才餵小孩子吃東西;但是他們衛生觀 念沒有那麼好的話,可能就是父母直接用嘴巴嚼碎再吐出來餵小孩 吃。這些觀念還是會有落差,所以你說帶的好帶不好,這還跟每個 國家觀念有差!」(B-008)

「只是許多新住民來到臺灣,所有的事物必須要重頭學習,對於小 孩方面的照顧某些地方會 有所欠缺,像是比較不認識國字,無法跟 小孩課業上有互動…像是我學生的媽媽只要生病要去看病都要小孩 請假陪伴,因為不太會寫字,比較不會與醫生溝通,還有怕一個人 單獨出門。」(C-017)

「本國必須要幫新住民規劃出一套學習與工作的方針,讓他們學習 融入臺灣,讓他們把臺灣當成一個很好的依靠。還有當新住民的小 孩必須要比其他臺灣小孩更多的獨立!就是必須要幫新住民的家人 做更多的事,畢竟新住民跟社會比較脫節一點。」(C-017~18)

五、高中職教師對新住民子女人際困擾層面之探討

透過訪問發現,學校教師 A 與教師 B 認為新住民子女在學校中與同儕 的互動情況,與新住民子女個人特質以及對自我的概念有關,且受到家庭 教育與學齡初期的養成所影響,教師 C 與教師 D 認為新住民子女之人際互 動與一般子女沒有差別。此結果與問卷結果相似,有無任教經驗之高中職 教師對新住民子女人際困擾層面上之刻板印象有顯著差異。

「我覺得要看小孩自己的個性跟家庭教育,如果覺得自己跟別人不 一樣,自然就會很難去融入生活;如果這個學生受到的家庭教育並 不會覺得自己跟別人不同就不會有這樣的困擾。」(A-020)

「在國小階段是一個很重要的階段,因為他覺得跟別人有隔閡的時 候,你如何去輔導他的心態,跟別人接觸,交往交朋友這步,或者 是自己封閉在自己社區、自己家庭的情況,會影響到他跟別人的看 法和心態;漸漸的,他比較特立獨行,隔閡發生的話,到了國中時 期,就有比較有可能有霸凌的情形發生,但是這就是他心態養成有 關了。」(B-017)

「在班級裡,新住民子女和其他同學的互動跟普通同學沒兩樣,互 動也良好。」(C-015)

「就我觀察,人際關係上面沒有太大的差異,因為大家的相處都很 融洽,也不會因為他是外籍的第二代,會產生所謂的排擠」(D-018)

貳、綜合討論

一、高中職教師對新住民子女身份差異層面之刻板印象

從訪問調查結果發現,部分高中職教師對新住民子女在身份層面上存 有刻板印象,認為新住民子女的臉部輪廓較深、膚色較黑以及學習成效較 差。此結果與問卷調查結果相異,本研究問卷調查呈現出教師對新住民子 女身份層面上的刻板印象為中下程度。造成兩者之間的差異,根據 Devine

(1989)指出刻板印象會經由個人覺察到自身內在的刻板印象後予以抑 制,因此,高中職教師雖然對於新住民子女存有身份層面上的刻板印象,

會以外貌、輪廓、膚色來判別是否為新住民子女,但是僅止於內心層面的

想法,最後還是會參考學生基本資料作為確認。

二、高中職教師對新住民子女學習期待層面之刻板印象

從訪問調查結果發現,有任教過新住民子女之高中職教師均認為新住 民子女的學習表現與一般子女沒有差別,而沒有任教過新住民子女之高中 職教師則表示新住民家庭在學習資源的提供,以及父母親對子女教育投入 的關注較為缺乏,將會影響新住民子女的學習適應之情況。換言之,沒有 任教過新住民子女之高中職教師對於新住民子女在學習期待層面上存有 刻板印象,此結果與本研究問卷調查結果、何碩珮(2009)以及許殷誠

(2005)之研究結果相同,有無任教經驗會影響高中職教師對新住民子女 學習期待層面上的刻板印象。

三、高中職教師對新住民子女弱勢家庭層面之刻板印象

從訪問調查結果發現,高中職教師普遍對新住民子女的家庭存有刻板 印象,認為新住民子女的家庭為弱勢家庭,尤其在社經條件方面較為明 顯,新住民女性遠嫁來臺需要協助夫家工作,因此長時間的工作連帶影響 教師認為新住民家庭疏於關注新住民子女的學習狀況而影響學習成效。此

從訪問調查結果發現,高中職教師普遍對新住民子女的家庭存有刻板 印象,認為新住民子女的家庭為弱勢家庭,尤其在社經條件方面較為明 顯,新住民女性遠嫁來臺需要協助夫家工作,因此長時間的工作連帶影響 教師認為新住民家庭疏於關注新住民子女的學習狀況而影響學習成效。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