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聞網站增加廣告營收之轉變

一、新聞內容式行銷

網路化下傳統報業一方面要維持實體印刷紙本,另一方面又要投入人力、金 錢經營新聞網站,使成本激增,而新聞網站又競奪了紙本讀者,進一步影響到平 面廣告的收入。為了彌補平面廣告的收益損失,報業開始尋找更多元的營收管道,

誠如受訪者 J 所言,新聞網站的廣告皆是以展示型廣告、蓋版廣告為主,但隨著 網站分析的出現,廣告主可以透過監測獲得更多 TA 的資訊,進而與媒體洽談內 容式行銷的廣告形式:

要看廣告主每一波想要宣傳的是什麼,現在數位廣告看重的東西非常非 常多,如果它是遊戲類的話,它可能看重的是要導下載,就是他做完這 波廣告宣傳,有多少人下載,有多少人去購買;如果他今天打的是品牌,

就是比較是 Branding 的東西,那它可能就會看這個 Branding 做完,它 的聲量夠不夠大。所以,它不太會只看單一個,數位可以被監測的東西 很多。像現在我們可能不只幫他們做廣告,我們還幫他們拍片,他們可 能給我們一筆預算,請我們幫他拍片、挑藝人,總總都有可能,如果在 粉絲團,粉絲團上面就有標準的觸及率、按讚數、分享程度,其實每個 廣告主 Care 的點不一樣,所以我沒有辦法跟你說是哪一個,我只能說 內容真的很多元(受訪者 I)。

此種形式即是所謂的業配、置入性行銷,學者林鶴玲(2003)認為網路對傳 統新聞產業和新聞專業產生巨大衝擊,廣告與新聞分野日益模糊。傳統新聞產業 為維持財務均衡更向廣告主的需求與要求靠攏,新聞廣告化現象,如業配、置入 性行銷、廣編等狀況越來越惡化。

84

以廣告來講,一開始的蓋版廣告,賣的最好。再來就是,其實這一兩年 慢慢轉變成內容式行銷,不管是拍影片,或者是做圖文的廣編,尤其是 今年會嗅到一種氛圍就是,純廣告的客戶越來越少了,大部分都一定要 跟內容作連結,再加上現在很多廣告預算都被這些部落客、網紅拿走了,

慢慢都往那邊流,可能拍一支影片,七、八十萬的瀏覽甚至上百萬,新 聞媒體是很難一則新聞達到這樣的流量,所以未來我會覺得關鍵是看怎 麼樣跟那些部落客做緊密的配合,或是媒體可能自己再培養一群新生代 的網紅(受訪者 J)。

現今,台灣新聞媒體在網路商業模式前景尚未明確下,即使相較於流量,目 標受眾是否明確才是現今廣告主更看重的事情,但整體流量始終是目前新聞媒體 在廣告市場中創造加值並帶來營收的主要方法,誠如受訪者 J 指出,新聞媒體還 是會傾向去衝高流量,即使不同的廣告主依據不同的 KPI 去下廣告,流量越高、

曝光越高,在向廣告主兜售廣告時就更好操作,以收益來看,流量越高,相對也 會越高:

各家都一樣,好的版位、大的版位、成效好的版位,就是我們自己的業 務先賣,你賣到最後,比如說你知道明天甚麼樣的流量還有剩,哪些版 位還沒賣掉,你前一天再吐給聯播網都 OK 阿,時間上其實都是很好操 作的(受訪者 J)。

看廣告主不同的 KPI,新聞網站主要會把訊息切的瑣碎,就是為了要增 加曝光嘛,因為曝光越多,他們能夠賣的空間就越大,即使你業務單位 沒賣掉的,這些流量還是可以給 Google 賣嘛,所以流量高,以收益來 講,就是相對也會高(受訪者 J)。

85

也因此,媒體為了獲得廣告主的青睞,開始與廣告主合作拍影片、做廣編,

讓廣告與新聞內容做連結,這些置入性新聞、業配形式的內容式行銷大行其道,

且因為很多廣告預算都逐漸流向部落客、Youtuber、網紅,導致新聞媒體更要向 廣告主的需求靠攏,在競逐商業利益的世界中,媒體透過各種形態販賣新聞內容,

受到政治、廣告、企業主的操控而影響新聞報導取向,使得台灣整體媒體環境的 衰弱。誠如受訪者 I、H 表示:

一來是看廣告主想要的是什麼,新聞網站大部分的行銷方式都是業配,

或用新聞的置入,所以除了一般的廣告版位之外,我們也會做一些新聞 包裝的業配,就是它乍看是新聞,但它就是業配(受訪者 I)。

我們會開發一些新的版型,其實陸陸續續都有,因為數位就是講求新鮮 嘛,在怎麼合作,因為客戶就是喜歡 Content 的東西,他一定要有新的 東西,才會比較願意去合作,所以開發新聞合作版型,是目前一直都有 在做,而且未來也會持續做的(受訪者 H)。

綜觀上述,新聞媒體還是習慣依據流量、點擊率來判斷新聞的人氣高低,而 廣告主更在意的是廣告成效是否有觸及他們的 TA,但目前卻看到很多媒體仍傾 全力在網路上衝流量、衝粉絲數,不考慮吸引到的受眾是哪些對象,他們的行為、

喜好、習慣又是什麼,更不考慮這些社群指標與營收間的關係,或開發其他營收 模式。

二、新聞行動 App

由於行動流量的成長快速,新聞網站欲將戰線延長到 App 平台上,而 App 的經營位於使用者接觸的末端,使用者黏著度更高,能帶來可觀流量。新聞網站

86

在經營 App 上,其實並未在網站與 App 之間進行內容的區隔,純粹只是想擴增 其行動載具的閱聽眾,以及不完全依賴臉書的導流,以免被其制約:

因為現在太依賴臉書了,臉書現在只要一改演算法,大家就會哀哀叫,

應該是在去年,臉書有說,你們不想要我們這樣改的話,那你就不要來 臉書合作。我們現在也在想辦法找別的路,用 App,其實我們 App 推 很久了(受訪者 C)。

因為現在臉書換了一個新的演算方式,它的觸及率從去年底開始就下滑 蠻多的,再加上新聞的帳號,他們好像有做一個新的政策,變成現在 Facebook 越來越難去推,很明顯的下滑了,所以他們現在才開始把重 心放在 App 上面,不要太依賴 Facebook(受訪者 D)。

而隨著行動裝置使用的普及,不僅 Facebook 是一個重要的流量入口,App 也成為另一個接觸民眾的重要通路,因此,新聞媒體在行動裝置上的策略布局也 十分重要,因為透過 Facebook、新聞網站以及 App 三者不同平台間的篩選,使 用者的品牌認同度與忠誠度更高,而 App 亦是獨立出來的新聞平台,不會受到 Facebook 與網站的影響。誠如受訪者 G、C 表示:

App 是比較獨立的環境,它就不會受 Google 或 Facebook 的影響(受訪 者 G)。

現在應該慢慢在往 App 走了,因為大家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然後 我們設計板塊,現在設計也會包手機一起做(受訪者 C)。

87

也因此,現在媒體在網頁設計上,不再像以往以電腦與平板的瀏覽模式為主,

而是以行動版的瀏覽模式為依據,以期讓使用手機觀看新聞內容的民眾可以更流 暢與人性化的介面獲取新聞資訊:

我覺得現在 App 可能快 5 成了,快要 1:1 了,因為我們現在設計網頁,

我們不會再設計成網頁版跟 App,我們都用同一個版子去做,我們現在 在做的大選網站也是在做以手機的頁面開始做(受訪者 C)。

我們現在會把比重放在 App 上,然後我們網站未來的寫法可能也會改 變,現在已經沒有在分那麼清楚,手機版跟網頁版,我們網頁版一開始 的考量可能就會以手機瀏覽的方式去畫那個版位,就是廣告少、圖片多、

瀏覽順暢,蓋版廣告會很多(受訪者 C)。

然而,不一定每家新聞媒體的 App 流量都能支持新聞媒體的部分營收,更 別提與過去經營一段時間的 Facebook 新聞專頁的流量相比,但透過 App 新聞的 推播功能與新聞媒體自身舉辦的 App 活動,希望能接觸到更多潛在的閱聽眾,

以期增加更多流量,進而提高整體廣告營收,並讓使用者對於新聞品牌的黏著度 更高:

我覺得現在還沒有明確,因為我們 App 跟 Line 幾乎同時開始做,雖然 現在 App 看起來有慢慢做起來,但是 Line 的影響不大,Line 現在可能 是輔助用。很明顯可以看到的是,App 跟臉書來講的話,App 影響點擊 率那些成效沒那麼大,現在 App 已經有了,我覺得(之後)會做蠻多 App 的活動(受訪者 D)。

88

其實我們家的 App 的下載數是在 70 萬,一個月大概是 3700 多的流量,

他的流量其實沒有很多,因為目前台灣大部分的人,他們閱讀新聞的習 慣還是來自於 PC、上班看新聞或是他是從 FB 串聯過來的,真的會開 App 就看新聞的,其實還是比較少數,但是這個部分還是有啦,所以我 們辦活動,主要也是要衝 App 的瀏覽數(受訪者 H)。

據此,從新聞網站、Facebook 新聞專頁,到現在的新聞行動 App,由於演 算法的不斷更改,新聞媒體已經認知到不能只單靠 Facebook 作為導流與推播新 聞的媒介,必須有其他應變方案。雖然目前各新聞媒體 App 的使用人數還不足 以與 Facebook 的導流成效相比,但透過新聞媒體的 App 導流,不僅能擁有媒體 的獨立媒介,不被 Facebook 的演算法牽制;能提供更多的廣告板塊空間給廣告 主,以增加廣告營收;也可以藉此透過逐漸分眾找出最忠實的閱聽眾。而媒體也 能透過新聞 App 其實名制的特性,透過追蹤及記錄每位使用者的習慣及喜好,

更能生產出迎合觀眾的新聞內容,也能夠過這些觀眾數據與符合其 TA 的廣告主 洽談更多的商業活動。

三、新聞專題網站

以網路新聞學的經營模式來看,報紙媒體經營要有效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 減少紙本數量,以降低基本開銷,並轉往網路媒介發展,透過網路平台之特性,

增加更多附加價值服務(value-added service),進而提升新聞媒體品牌價值。而

增加更多附加價值服務(value-added service),進而提升新聞媒體品牌價值。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