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廣告計價模式對新聞生產流程的影響

一、新聞產製的定義

Shoemaker 與 Reese(1996)分析媒介傳播的內容背後有很多不可見的內外 部影響力量,內部指的是媒體人員的個人背景、價值觀、新聞運作的慣例、媒體 組織的所有權結構以及經營壓力;外部則包括新聞的消息來源、廣告商、閱聽眾、

政府的控制、市場與科技的影響,乃至於意識形態的社會控制等,皆會影響到新 聞產製。而 Defleur 與 Dennis(1998)指出:「新聞是新聞組織在極短的時間內 將當天所發生的人類活動進行挑選、整理與妥協後的產品。」

新聞產製的過程即為,人類活動事件發生後,經過媒體組織內部的挑選、整 理與妥協,並在短時間內發布。而這些訊息是新的、發生不久的、被挑選整理過 的、經由組織的討論與妥協。而這段挑選、整理與妥協的過程,即為新聞產製的 過程(吳雨潔,2011)。

二、網路廣告對新聞產製的影響

當網路在一九九〇年代開始對報業產生衝擊時,報紙發行人對自己和同仁一 直灌輸一個信念,網路雖然變成另一種閱讀「報紙新聞」的管道,但報社還是新 聞媒體的中心。當人們逐漸習慣上網,自然會被新聞網站所吸引。一開始,報社 發行人對網站還不太重視,說它影響不大。但之後,網路把讀者、觀眾和廣告主 從傳統媒體那裡給吸引了過去,報社只好開始大力推廣網站,承認網際網路確實 有影響力(Doctor, 2010/林麗冠譯,2010)。平面媒體面臨到廣告量移往網路、

閱聽人上網瀏覽資訊、閱報讀者人數下降等問題,業者只好建構網路上的服務,

並且擴充資訊服務到網路新聞及網路訂閱上(Nightingale,& Dwyer, 2007)。由於 台灣的網路基礎建設普及,網路使用人口不斷成長,網路的資訊與互動性相較於

19

報紙、廣播、電視、雜誌等其他傳統媒介,有過之無不及;加上新聞網站不僅能 滿足使用者上網瀏覽資訊與閱讀新聞的需求,新聞網站挾其閱聽眾基礎(audience base)不斷擴大與穩固,未來只增不減的發展趨勢,網路媒體在媒介市場中的競 爭潛力,可見一斑(陳萬達,2007)。

網路媒體在成本上,大致可以分為「固定成本、生產成本、散布成本低、行 銷成本高」的商業模式,但網路媒體的營收僅依賴廣告收入與電子商務等,在獲 利上明顯十分吃力。而網路媒體在發展出一套可行的經營模式(business model)

之前,其獲利能力堪虞,仍是個棘手的問題(陳萬達,2007)。網路不僅對傳統 新聞造成極大威脅,也可能帶來危機。儘管研究媒體未來趨勢的學者 Picard (2006) 認為未來新聞的主要價值仍是:「扮演值得信賴的警示者(advisers),以期人們 可以因此獲得省思與方向。」但實際趨勢卻是愈來愈多的新聞經營者傾向認為削 減預算是正常的,並將他們的投資移向商業與非新聞的部門,沖淡了他們存在的 主要價值。同時,傳送新聞的傳統經濟模式正處於危機中,當這些新聞組織看到 他們的閱聽眾不斷下降,他們也得面對來自網路廣告的競爭,因此,有評論者預 言既存的新聞環境將面臨崩解,曾經被當成是一種習慣、信仰與娛樂而定義為「公 共利益」的新聞正在消失。報紙、新聞雜誌、電視新聞,無一不處於危機之中(林 照真,2017)。

然而,現今新聞網站難以複製以往實體印刷報紙的廣告營收模式,其原因在 於網路提供完全免費的內容與無限制的空間,不同於傳統報紙有限且固定的廣告 版面,廣告收入取決於其發行量的多寡,雖然網路無版面與空間上的限制,但當 網路媒體提供網路廣告空間時,並不意味著會有無限的廣告收入。因此,這也使 得新聞網站彼此之間的競爭加劇,為了維持網站的收支平衡,新聞網站必須善用 媒體科技並鎖定各自的閱聽眾,例如芬蘭的財政新聞網站 Taloussanomat,其廣

20

告佔整體收入 60%,透過行動服務、為特定族群顧客量身訂製內容、透過多平台 傳送等, 皆為 Taloussanomat 增加收入的競爭策略 (曾凱暐,2014)。現今網 路廣告收益佔新聞網站整體獲利來源一半以上,而廣告的效益則取決於新聞網站 的流量,而學者 Gentzkow(2006)在 2000 到 2003 年之間測量居住在華盛頓 的居民,對於Washingtonpost.com 的付費意願研究中,研究指出平均每天每人僅 願意支付 0.3 美元購買新聞資訊,其原因在於透過訂閱的利益會被運送成本抵 銷,若對閱聽眾收取線上內容的費用則會導致讀者數量減少,進而影響網站流量 並損失廣告收益(曾凱暐,2014)。

從媒體市場的特性來看,媒體存在於具有雙元特質的市場之中,媒體雖然只 生產一種產品,但產品卻流通在兩個市場上,除了要顧及閱聽眾市場的需求之外,

另一方面則仰賴廣告市場(Picard, 1989/馮建三譯,1994)。在閱聽眾市場上,

媒體組織產製新聞產品供閱聽眾消費,而在廣告市場上,媒體產業將產品販售給 閱聽眾時,將閱聽眾本身視為商品,再出售給廣告主獲取利益。以新聞網站為例,

在閱聽眾市場上,新聞組織產製新聞產品供讀者閱覽以滿足讀者需求,而在廣告 市場上,新聞網站則將大量讀者所創造的網站流量數據出售給廣告主,獲取廣告 營收。也因此,新聞產品在兩個市場上具有雙元的特性,類似的概念在其他學者 的論述中,則將媒體產業劃分為商業市場導向以及公共利益導向;以商業市場導 向的新聞媒體而言,其成功建立在滿足閱聽眾與廣告主的需求上,其媒體企業是 一種販售新聞產品的公司,將閱聽眾視為是消費者並提供當下受歡迎的內容,媒 體組織的首要宗旨則是獲取利潤(Beam, 1998; Croteau,& Hoynes, 2006;曾凱暐,

2014)。但其中「觀眾喜愛」與「新聞專業」之間,必然會產生衝突。如果新聞 媒體一昧只想生產觀眾想要的內容,其實就是把觀眾當成經濟性的商品以獲取利 益,這將使得媒體與一般產業無異,媒體也必須像其他產業一般生產消費商品,

而市場將會成為決定媒體該生產何種產品的唯一基礎(林照真,2009a)。

21

一旦新聞媒體只生產觀眾想要看的,就會在公共利益與商業利益之間發生衝 突。學者 Gillmor(2013.05.20)認為對於經營媒體公司的所有權者與投資者而言,

這些媒體企業善於創造一個屬於業主的,並且所有人都能使用的平台,並且就由 這樣的平台來吸引無數、大量的使用者前來使用,最後將這些網站賣給更大的媒 體集團來獲利,讓龐大的媒體公司功能更趨完整,在這樣的情況下,使用者只是 被視為可以計算的貨幣而已(洪鈺琇,2014)。新聞工作在某些層面而言,已經 從公共財(public good)的角色逐漸變成一種以市場為基礎的經濟事業,而近幾 年來的網路興起,社群媒體盛行更使得媒體環境惡化,加深媒體商業化的現象

(McChesney,& Schiller, 2003)。學者 Boczkowski(2005)也指出,網路化及新 科技帶來更劇烈的市場競爭,助長了市場導向的新聞學(market-driven

journalism),不但影響新聞品質,更影響了新聞的本質,成為以利益為重的產業。

而胡元輝 (2013)的研究中指出傳統媒體受到新傳播科技的衝擊,偏向以商業 製,甚至在利潤導向的驅策下,市場邏輯(Market logic)勝過新聞邏輯(news logic),

益發尋求成本的削減,包括縮減特殊新聞、調查與國際報導的人事,要求新聞工 作者具備多技能,並承擔影響新聞品質的多媒體任務等(Freedman, 2010 ; Fenton , 2010b ; Lee-Wright, Phillips,& Witschge, 2012)。二十世紀的新聞媒體非常擅長銷 售資訊,新聞產業的集團化,以及其他可以節省成本支出、提高成本效益的策略,

22

都是新聞媒體集團投資者樂見的改變。在這些情況下,相較於新聞本身的品質,

新聞資訊所能帶來的錢財就相對重要許多(Bagdikian, 2004)。隨著廣告在新聞 收入中份額的增加,廣告商可以阻止新聞發布室發布批評他們商業的報導,同時 受益於正在興起的新聞室文化,在這種文化中,對於批判性研究的興趣正逐漸下 降。同時,新的媒體格式使廣告商能夠直接將有關其業務的正面訊息插入到編輯 內容中(Maha Rafi Atal, 2017)。

高度競爭以及網路科技特質充分發揮的結果之一是,對即時性的強調逐漸凌 駕對議題重要性的考量。即時性是網路媒體的重要優勢之一,在媒介新科技帶來 的高度競爭的環境中,新聞推出的快慢與否成了重要的競爭指標以及競爭策略,

而即時性更成為部分網路新聞媒體的標榜之一(Fenton, 2010b; Sparks, 2000;王 維菁、陳炳宏,2013)。現今「寧殺錯、不放過」的搶快邏輯,已是台灣媒體圈 的潛規則。支持這樣的亂象不斷繁衍、生生不息的原因就在於,越快,就越有點 閱率。這樣的思維,或許古已有之,但進入網際網路傳播時代,現況越加慘烈。

網際網路是現今媒體最重要的戰場。在重視點閱、速度的時代,以往新聞界習以 為常的產製流程已被完全改寫。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為了衝高網站點擊數,主 流媒體只一昧追求速度,開始量產一些不重查證,品質低下的「即時新聞」(呂 苡榕,2015.10.15)。但其實流量、點閱,本來就不是營收保證。過去傳統媒體 藉由高「收視率」吸引廣告營收的商業模式早已式微,現在數位社群講求的是「正 確的受眾」,而非「量大」。即時新聞逐漸成為媒體間的惡性競爭,連國家通訊 社「中央社」也規定,重要新聞先發即時短訊(陸子鈞,2016.05.25)。媒體間 的即時戰爭,讓搶快發即時的情況更趨惡劣,新聞產製流程遭到嚴重壓縮,新聞 記者沒有時間消化新聞內容,進一步追問細節,新聞工作者被教導必須提供以及 評估即時的、精準的,並且經過查證的資訊,這也是維護民主社會發展的重要條

網際網路是現今媒體最重要的戰場。在重視點閱、速度的時代,以往新聞界習以 為常的產製流程已被完全改寫。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為了衝高網站點擊數,主 流媒體只一昧追求速度,開始量產一些不重查證,品質低下的「即時新聞」(呂 苡榕,2015.10.15)。但其實流量、點閱,本來就不是營收保證。過去傳統媒體 藉由高「收視率」吸引廣告營收的商業模式早已式微,現在數位社群講求的是「正 確的受眾」,而非「量大」。即時新聞逐漸成為媒體間的惡性競爭,連國家通訊 社「中央社」也規定,重要新聞先發即時短訊(陸子鈞,2016.05.25)。媒體間 的即時戰爭,讓搶快發即時的情況更趨惡劣,新聞產製流程遭到嚴重壓縮,新聞 記者沒有時間消化新聞內容,進一步追問細節,新聞工作者被教導必須提供以及 評估即時的、精準的,並且經過查證的資訊,這也是維護民主社會發展的重要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