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既有文獻對本研究的啟示

綜上所述,可知「閱讀」的研究由來已久,許多不同的領域學科對閱讀都 提出不同的看法,也開啟不同的閱讀教學的模式。本研究認為閱讀不是個人機 械化的學習,而是在社會脈絡下學習理解文章內涵。因此,本研究參考認知心 理學及社會學中的核心理念,重視學習前的基模、閱讀的心理歷程及學習的脈 絡因素,將其融入課程設計理念中。更具體的參酌Ausubel 和 Vygotsky 的意義 學習理論和社會認知理論的理念,做為整體課程設計的主要依據,其中前導組 織及潛在發展區的重視對本研究產生很大的啟示。首先,設計課程的主題從學 生生活經驗出發,有助於學生將新學習的概念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融入自己的 知識結構內;再者,學習過程中透過社會互動,藉由同儕的協助,能幫助學生 發展出更高的心智能力。另外過去的研究也指出,閱讀的能力、目的與層次受 年齡的影響,而本研究參與者為八年級學生,理解能力進展到文章理解、學習 動機已經是為了學習而閱讀、閱讀的層次已經提昇到分析閱讀,並可接受多元 觀點。因此,研究設計上,學生閱讀的文本可稍微增加文章篇幅、傳遞更深且 具教育意涵的資訊、呈現多元觀點的觀點,符合學生的學習需要。

這樣閱讀理解心理歷程的運作,必須透過具體而有效的策略才能達成,而 此策略的學習必須透過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才能達成。閱讀理解策略教學對於學 習公民科來說非常適合且重要。首先,因為公民科本身的知識結構即是由事實、

概念、通則所組成,透過閱讀策略的學習可以快速掌握公民科的知識結構。再 者,閱讀策略也幫助學生培養民主社會的公民資格,包含知識、技能及態度層 面。最後,對社會科教育來說,閱讀理解策略最終在培養學生的批判識讀能力,

成為具有社會責任與批判意識的公民。

本研究採用的概念導向閱讀理解教學就是符合閱讀研究理論,適合運用於 公民科的閱讀策略。此策略同時重視學生的閱讀動機、策略使用、社會互動及 概念性知識形成的閱讀策略模式。過去的研究多單獨研究這些要素,並沒有同 時重視這些教學要素對於教學的影響。此研究在國外已研究了接近二十年,但 國內近幾年才開始得到關注,整體研究數量不多。不管國內外教學的對象多為 國小生且皆為準實驗研究設計。國外的研究結果能夠確實提昇學習閱讀動機、

策略使用能力及概念學習。但國內研究卻無法幫助學生提昇閱讀理解及策略使 用能力。整體來說,過去國內外研究缺乏瞭解國中生接受採取此模式的學習歷 程遭遇的困難及解決方式。因此,本研究採取行動研究,記錄教師在設計過程、

執行過程遇到的問題及學生在學習及使用過程的困難,找出解決方式。值得注 意的是概念導向閱讀理解教學在教學設計上,重視多元策略的使用,有別於過 去許多研究採取單一策略的教學。教學設計上採用合作學習方式,並教導學生 使用閱讀理解策略,包含摘要策略、繪製概念構圖等。在課程中希望教會學生 視狀況自發地採取適當的策略。換句話說,讓學生知道何時該採取何種策略幫 助自己理解陌生的文本。

在過去使用單一閱讀策略的教學研究,如摘要策略、概念構圖及合作學習,

多以準實驗設計為主,對象多為國小學生,研究結果大部分皆能提昇學習成效,

但不盡然會引起學生動機。整體來說,接下來研究設計上要注意幾個部分:首 先,時間因素上課程時間點安排避免大考或段考前,避免考試壓力干擾學習;

再者,教學內容上教導學生文本結構知識、社會互動觀念及技巧,皆能減少學 習困難;最後,在教學程序上,多種策略的學習及使用,並不斷的練習,維持 學生學習動機及提昇學習成效。上述文獻對本研究的啟示如下圖2-4 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