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本推動學校適正化政策及相關措施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日本推動學校適正化政策及相關措施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日本推動學校適正化政策及相關措施

在全球少子化、老齡化快速進展之下,日本爲因應這些現象,文部 科學省推動國內「學校統廢合」政策已行之有年。臺灣鄰近日本,研究 者特別蒐集日本地區因應人口少子化的相關教育措施,如「推動學校適 正化」、「學校適正配置」等作法以供臺灣借鏡參考。

日本是位於亞洲東部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 州四個大島和六千多個小島組成。日本的一級行政區劃單位為都道府 縣,全國劃分為 1 都、1 道、2 府、43 縣(如圖 2-1)。都道府縣下的行 政區劃為市町村,此外還有郡、支廳、區、特別區等行政單位。根據地 理與人文、經濟特徵,日本通常被分為八大區域,包括北海道地方、東 北地方、關東地方、中部地方、近畿地方、中國地方、四國地方和九州 及沖繩地方。

圖 2-1 日本全國地圖

圖片下載自http://www.mapion.co.jp/map/japan.html

壹、日本推動學校適正化之概況

一、日本學校適正化的發展背景

東大阪市在昭和 54 年度(1979 年)國小學生人數和班級數持續減少,

許多學校呈現「小規模化」的現象且不斷的進展著,就連整個東大阪市 的學生總人數也有減少的傾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不過,在日本東北部地區,卻因昭和 61 年(1986 年)10 月東大阪 線地鐵開始通車,以及平成 9 年 (1997 年)3 月 JR 東西線的通車之後,

不但促成城市地點間形成線的連接,亦促使住宅區的開發與興建地點逐 步地往交通便利的地鐵沿線地區遷移發展。

因此,在日本全國不同的地域間,國小就學階段的孩子集中在部分 區域且有增加的趨勢,進而衍生學校教室等設施不足與學生人數過度稠 密化等現象,而產生「學校大規模化的問題」。亦即學校「小規模校化」

和「大規模校化」的現象,在日本東大阪市境內同時發展著,而學校之 間規模失調的狀況也逐漸擴散中,造成日本整體教育環境與資源上相當 不均衡的結果,亦教育效果產生的全面影響。

另外,平成 12 年 (2000 年)全日本地區也邁入少子化及高齡化社會。

在平成 17 年 (2005 年)日本全國總人口已明顯減少,對整體社會結構與 人口結構確實產生極大的影響,各地區的學校總人數更呈現出不同的變 化,初步可歸類為「學校小規模化」、「學校大規模化」兩大類,前者以 少子化的影響為主要因素,後者則是新興城鎮或交通便利後居住人口集 結所造成的結果。

為因應上述兩極化學校規模的現象,日本文部科學省首先推動公立 國小及初中的「統廢合」政策,更於平成 20 年(2008 年)直接商請中央 教育審議會應針對學校規模變化不均衡的現象,重新評估學校規模的適 正性並歸結出學校統廢合的具體方案(斎藤剛史,2008),以利日本全國 各地方政府及各教育委員會能依據此方案,實際推動學校適正化及適正 配置等政策。

二、日本學校適正化的意義

日文「適正化」ㄧ詞的涵義即將原來狀況不理想的改善成理想的狀 態。而日本政府會推動學校適正化則包含「學校規模適正化」及「學校 適正配置」等兩個重要層面的意涵。

「學校適正規模」是指學校學生人數、總班級數、師生比及學習空 間等合乎理想的學校規模,以使教育功能達到最佳狀態;而「學校適正 配置」則是指學校的學區範圍合乎理想的距離。

總而言之,日本學校適正化也就是讓教育的功能在每一個學生上能 發揮最佳效果,並考量學生接受義務教育所需最低限制原則之下,必須 擁有的通學區域與學校的合適規模,若一所學校的設置低於相關法規的 規範,而且在學生來源人數上無任何起色的話,就有可能受到是否整併 的檢討(林雍智,200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日本學校適正化的教育功能

(一)安全無虞的處所,讓學生快樂學習:

在日本國小教育階段亦屬義務教育一部份,希望學校是一個能 夠落實學生學習及提高學習成就,以多種多樣的「玩、學習、體驗」

等方式,達成「豐富學生的身心靈」並「哺育健壯的身體」的地方,

它應該讓學生們每天都快樂學習,是能玩能學習的環境,這可謂是 學校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

(二)人際互動的處所,讓學生社會適應:

學校也可以是學生與朋友、教師互相接觸,即早累積社會適應 性和形塑人格特質的地方,它培育孩子們將來離家後,自身步入社 會後可獨當一面時需要具備的重要能力。

(三)團體競爭的處所,讓學生面對挑戰:

適當的學校規模,擁有適正的班級數及學生數,可讓學生在適 當集體生活中,互相認可及幫助,在互相競爭的過程中,增長面對 學校環境的能力,提高學習動機並培養相關能力。

(四)利於教學及指導,讓學生獲得完善照顧:

班級內若有合適的學生人數,教師的教學視線所到之處,皆能 夠鉅細靡遺地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提供個別化教學設計及學習 生活的指導等。因此,小規模的學校,當然具備上述的優勢。

貳、 日本學校適正化之相關規定

學校規模在日本的學校教育法施行規則第 41 條中提及「國小班級數 應為 12 班以上、18 班以下才符合標準」。可是少子化的影響,學生數急 劇減少著,不符合標準規模的公立小學約佔 5 成(斎藤剛史,2008)。

昭和 59 年(1984 年),日本文部省助成課資料曾出版「此後學校設 施建築(これからの学校施設づくり)」一書中則提及學校規模指標,5 班以下屬於學校規模過小,11 班以下屬於小規模學校,12~18 班屬於最 適規模(學校統合後的班級數最多為 24 班),25 班以上屬於大規模學校,

31 班以上屬於規模過大的情況。

另因日本各地區的地理環境、教育及相關條件等皆有其差異性,研 究者在瀏覽日本各城市的網頁後,發現各個城市的教育委員會對在地的 國民小學之學校規模認定標準也不盡相同,綜合言之,日本地區學校適 正規模約為 12~24 班,大致可區分為以下三類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學校適正規模以 12~18 班為原則

如成田市、下野市、八王子市、立川市、奈良市、甲府市、山口市、

下関市及旭川市的國小適正規模皆為 12~18 班。另外在東京都圈內,江 東區、板橋區、港區、北區、練馬區、杉並區等適正規模皆為 12~18 班。

二、學校適正規模以 12~24 班為原則

北九州市、千葉市、福岡市、船橋市、宇都宮市、川崎市、橫浜市、

橫須賀市、豐田市、堺市、浜松市、吹田市、枚方市、尼崎市、大阪市 及東大阪市的國小適正規模皆為 12~24 班。而在東京都圈內的足立區國 小適正規模亦為 12~24 班且規定學生數以 370~840 人為範圍。

三、其他學校適正規模規定

在東京都圈內,中野區僅規定學校規模至少達 6 班以上;在北海道 地區的札幌市則規定國小學校規模為 18~24 班;東大阪市在平成 5 年度 時,認定國小的學校規模,每學年若僅有一個班級的學校,全校總共才 6 個班,則屬於學校規模過小的類型。

四、學校適正配置的規定

日本將全國分成八大學區,在大學區之下設立 32 個中學區,然後再 於每個中學區之下,設立許多小學區。因此,明治 25 年(1892 年),日 本訂定「學齡學童就學規則」,正式實施義務教育,在每個小學區之中規 畫「通學區域」,讓學童選擇就讀學校,不過此時並未強硬指定學童的通 學區域,學童仍然是依傳統和習慣去選擇就讀學校就學(葉養正明,

1998 ;酒井茂,2004 )。

在日本的義務教育諸學校施設費國庫分擔法施行令第 4 條,略以「小 的通學距離,以學校為半徑不超過 4 公里為範圍」,然而,日本全國有地 區個殊性差異,如都會、農村、高山及離島等區域的學校通學距離即有 不同,半徑 4 公里的範圍,若在山區可能要繞上超過 4 公里以上的路途。

為此,日本建築協會曾提出綜合性建議小學生的通學距離應以 400 公尺 至 1 公里為宜。

平成 20 年福岡市教育委員會針對市內全體國小及國中進行普查,總 計有 17 校 599 名小學生的通學距離為 2 公里內。另外,日本東京都足立 區小學的通學距離則保持在 800 公尺內,北海道札幌市小學的通學距離 則為 2 公里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肆、日本學校適正化的實施情形

関東地方(かんとうちほう)是日本地域劃分的一種地理名稱,它 意指日本本州的東部位置,其涵蓋的範圍包括茨城県、栃木県、群馬県、

埼玉県、千葉県、東京都、神奈川県等 1 都 6 県的區域(如圖 2-2)。

圖 2-2 関東地方地圖

(圖片下載自http://www.implantnavi.net/search/area/kantou.html)

日本的東京都圈,就位於關東地方,以首都東京及周邊的數縣構成 的首都圈,以東京都為中心,包括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的居住了 3 千萬以上的人口,是世界最大的都市圈,人口相當稠密。目前在東京特 別區內和東京周邊衛星郊縣、已經形成了眾多副都心,亦擁有全世界規 模最大且密度最高的郊區購物商圈。日本的皇居、國會議事堂、內閣、

最高裁判所、各省廳、各國駐日大使館、大企業的本部、日本銀行、証 券公司、百貨商店、報社及電視台都集中在東京。

本研究參閱日本文獻資料,即以日本関東地方的學校適正化推動情 形略微說明。以下舉出幾個日本関東地方的城市,如千葉県成田市(圖 2-3)、東京都足立區(圖 2-4)以及栃木県下野市(圖 2-5)為例說明日 本推動學校適正化及適正配置的作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千葉県成田市的作法

成田市(なりたし)位於関東地方的東部及千葉県(ちばけん)北 部中央的北総台地,因為成田国際空港及成田山新勝寺而聞名。日本為 了解決東京都圈的人口及業務量過密現象,成田市被納為東京都圈的一 部份,目前平成 24 年(2012 年)成田市人口約 13 萬人左右。

圖 2-3 千葉県地圖

(圖片下載自 http://map.myjcom.jp/html/map/web/admi12.html) 日本在昭和 60 年間學生人數達到顛峰後,已有緩慢下降的趨勢,平 成 15 年(2003 年)之後才有增加的傾向。而再從地域上來看學生人數的 推移現象,在農村地區和成田新城鎮等一部分地區,在少子化進展過程 中,學生人數持續減少,學校的小規模化則持續進行。

另一方面,在公津之杜地區等開發地區,兒童學生數增加著,大規

另一方面,在公津之杜地區等開發地區,兒童學生數增加著,大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