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智能障礙學生的特質

壹、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特徵

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上可歸納出以下五大特徵(何華國,民 81;林美和,民 81;洪儷瑜,民 81;陳榮華,民 81;吳淑如,民 82):

一、注意力缺陷

智能障礙學生在注意力方面的缺陷,通常有以下三種情形(林美和,民 81):

1.辨認刺激有困難

由於智能障礙學生在刺激的辨認上有困難,因此他們需花更長的時間來辨認 與注意環境中有意義的刺激,以從事正確的反應。

2.注意力無法持久

智能障礙學生容易受無關或外來的因素所干擾,因此常會被環境中的其他無 關線索所吸引,而無法在學習材料上專注太久。

3.注意廣度較小

智能障礙學生比同年齡的兒童注意廣度較狹隘,因此影響其在短暫時間內迅 速覺察刺激的速率。為了提高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的專注程度,教師必須減少教 學情境中不重要的刺激,並提供正確的學習刺激或增加學習材料的變化,以吸引 其注意。此外,安排其座位盡可能接近老師,以利教師監控或利用增強來提高注 意力,善用各種方式如手勢、聲音等,以突顯其注意焦點,均可有效維持及掌握 學生的注意力。

二、記憶力缺陷

智能障礙學生由於語言能力不足及無法主動、積極的運用「複述策略」來記 憶(何華國,民 81),因此,對於教師所教的材料無法短時間或長期留在他們的 大腦中。所以教師在選擇教材時應注意其聯結性與實用性,並於教學前先將教材 依難易程度作順序性的排列,以減少學習困難。此外,教師也應提供各種活動或 作業形式讓學生反覆的練習,以加深他們對學習材料的記憶。

三、不擅於組織學習材料

智能障礙學生不擅於自行組織學習材料,導致他們所學的材料常雜亂堆積於 大腦中,而不易保留和記憶。因此,教師於教學前先將教學材料加以組織,或是 訓練學生組織學習材料的方法,將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對學習有失敗的預期

由於教師對智能障礙學生的學業期待水準常常超過他們的能力所及,或是教 師所提供的學習材料往往不是他們所能接受,導致智能障礙學生比一般人有更多 的學習失敗經驗。因此,他們習慣對於新學習的事物先有失敗的預期,認為自己 不可能會成功,對於學習缺乏自信心、容易退縮不前。是以教師應把握的教學原 則是:多提供他們容易成功的學習經驗,從簡單易學的題材出發、善用增強原理 以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果。

五、學習遷移有困難

智能障礙學生較不會利用已學得之經驗來解決相關的新問題或適應新環境

(何華國,民 81),因此,教材的選擇除注意實用性外,也應提供相關情境或問 題的多樣練習,使其所學有意義且實用。

智能障礙學生由於先天學習特徵上的缺陷,導致他們在學習上比一般正常人 遭遇更多的困難與挫折。例如: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為外界刺激所吸引、學習 材料學了以後容易忘、對於學習材料不知如何組織、如何應用,凡此種種,又導 致他們在學習上比別人有更多失敗的經驗,讓他們對學習產生恐懼、害怕失敗、

甚至拒絕學習,如此的惡性循環,只會讓他們的學習動機更加低弱,學習效果更 差。因此,無論身為普通班教師或特教班教師,在面對學習特徵上有缺陷的智能 障礙兒童時,均需用心找出他們的困難之處,尋求有效幫助他們學習的各種教學 方法,並設計提高學習成效的教學方案,如此才能有效幫助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

貳、智能障礙學生的語言學習特徵

在瞭解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特徵後,有必要再進一步瞭解智能障礙學生在語

言方面的學習特徵,以有效針對其語言方面的問題,提供有助於學習之教學策略 與輔導。智能障礙學生在語言方面的發展,一般來說較普通孩子來得遲緩,語言 方面的問題也比較多,對往後的學習影響很大(Smith,1998;何華國,民 81;許 銘秀,民 90)。

智能障礙學生由於智力發展遲滯,對於複雜的語言學習過程受到限制。因 此,一般而言,他們或多或少都呈現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他們的語言能力不但 比同年齡的一般正常兒童低落,且智商越低其差距越大(林美女,民 74;林寶貴,

民 84)。他們有的因為發音器官發生障礙或不成熟,致使語言的學習受阻;有的 因為從小缺乏語言學習的經驗而導致錯失語言學習的關鍵期,影響往後語言的學 習;有的卻因為「鸚鵡式學習」的期間較長,而延誤其發展的良好時機。所以,

他們在語言方面的學習特徵,除了語彙較為貧乏、語法較為簡單、語言理解能力 較低外,在發音部分也常有錯誤的音出現(林美女,民 74;許銘秀,民 90)。

鍾玉梅(民 78)將智能障礙學生的語言問題分為兩大類:語言發展遲緩或異 常以及構音障礙:

一、 語言發展遲緩或異常

智能障礙學生的語言發展較一般學生落後,在表達性或接受性語言均發生困 難,在語法使用上,語句較短且複雜性較低,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所受到的影響 比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更為明顯。在語意方面,智能障礙學生的概念較具體,缺乏 抽象與類推概念,發展速度也比較緩慢。在語言障礙的類型中,不論在年齡、性 別、障礙程度的比較上,皆以語言理解異常為最多(82.8%);其次是口語表達異 常(70.4%)(林寶貴、黃玉枝、張正芬,民 81)。

二、構音障礙

智能障礙學生的構音障礙可分三種:1.數個特定語音之異常;2.整體性的構 音異常;3.完全缺乏語音的發出。雖然並非所有的智能障礙學生都有構音障礙,

然而其發生率卻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智能障礙學生的構音問題包括:某些音含

糊不清、省略或替代某些音、聲調過高或過低、口吃等(鍾玉梅,民 78)。 雖然智能障礙學生在語言學習方面,先天即具備許多障礙,但如能及早給予 訓練與輔導,仍可及時提昇其語言方面的能力。此外,發聲的練習、發音器官的 訓練、聽能訓練等,皆可提早實行以幫助往後語言的發展與學習。不管是哪方面 的訓練,最重要的是要根據學習者的個別需要,針對學習者的個別障礙點,設計 合適的訓練方案,及早實行才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叁、智能障礙學生的人際互動不良

智能障礙學生除智力顯著低於常模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徵:缺乏適當的 社交技巧,而這也是智能障礙學生無法和他人建立良好人際互動的因素之一(引 自吳國淳,民 78)。

智能障礙學生人際互動不良的另一個因素是心智發展遲緩,如明顯的生理、

心理、語言等障礙,導致他們溝通上的困難;同時重複失敗的生活經驗,引起焦 慮、挫折、預期失敗等緊張的壓力,產生逃避現實的衝動;加上心理年齡因素,

喜愛的遊戲活動都不是同年齡學生所常做的,以致無法參與同儕的遊戲,因而得 不到友誼,進而影響其適應整體環境與同儕互動的能力(何華國,民 85;邱上真,

民 91;吳昆壽,民 81)。

與同儕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國小階段學生的社會發展重點,更是生活、

休閒、個人和社會適應的重要關鍵(Asher & Coie,1990)。人際關係對個體的 功能包括:增進社會技能、自我肯定、提供安全感、親密情感的基礎、提供協助、

友伴關係及互動刺激等。經學者們的研究發現:身心障礙學生之負向行為出現率 比普通學生多,在人際溝通技巧上,則是顯著性的不足(Downing,1996;Stephens ,1978),這可能是由於社會線索的認知曲解,或是在社會認知的發展上較為遲 緩,例如:智能障礙學生不太能夠瞭解他人有多元且不同的觀點、較無法與他人 做合適的溝通、較無法正確的閱讀他人的線索和意圖、較不清楚如何獲得他人需 求的社會知識、較不瞭解在社會互動中的因果關係、較缺乏適當的自我控制技 能、較缺乏教室生存的技能(survival skills)及較不具人際問題的解決能力

等(Leffert,Siperstein,& Millikan,2000;Gomez,1996;Bennerson,1991)。

許多研究將人際互動不良歸因於缺乏社交的知識、缺乏覺察事件的能力、不 足夠的練習或回饋、缺乏學習及執行人際問題的線索與機會、以及缺乏對於人際 互動技巧的增強等(Elliott & Gresham,1993;Oden & Asher,1977)。因此,

對採融合安置的智能障礙學生而言,學習如何與同儕相處,如何解決人際問題,

乃為智能障礙學生是否能順利融入普通班之重要決定因素(Gresham,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