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場域

壹、參與研究人員

研究者任教班級學生人數共計三十一名,男童十八名、女童十四名,教室內 除了研究者(導師)與三十一名學生之外,尚有一名台中師院初等教育系畢業,

目前在班上實習的惠惠(化名)老師。

由於研究者任教學校-平安(化名)國小,設有兩班資源班,因此,研究者 班上領有中度智能障礙身心障礙手冊的小寶,在國語、數學這兩科的學科學習上

(合計每週六節課),就由資源班教師以抽離式的方式提供適合其程度的教學。

其餘大部分的時間,小寶均於普通班級中,與普通學生一起共同學習。

研究者班上除了小寶這名特殊學生以外,尚包括一名於九十三年四月間經中 山醫學大學鑑定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情緒障礙兒童(化名小冠)、以及一位經 台中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鑑定通過,符合資賦優異縮短修業年 限的資優學生(化名小威)。

貳、研究教室情境

在這融合的班級中,研究者在課程及常規方面,均給予相同的學習內容與學 習機會,然而在學習評量方面則採取多元的方式進行。小朋友之間的互動一如一 般孩子的嬉鬧、遊玩與爭執,團體互動並沒有異於一般常態。課室中的學習環境 安排係採取小組形式,每組有六名成員,教學活動以傳統式的單向指導制及小組 討論、合作學習、團體討論等形式為主。

上課期間座位安排型式為小組型態,方便進行課程討論或小組練習,也助於 小組成員的互動熱絡。全班共分為五個小組,四個小組六人,一個小組七人(如 圖 3-1 座位平面圖)。每組設有組長、副組長各ㄧ人,由小組成員互選。組長負 責管理全組的小朋友、組內協商裁決與上臺報告;副組長為組長的助手,負責討 論活動的發言記錄以及各項協助組長的事宜。

電 視

電腦

六人小組

六人小組 電

組長

七人小組

六人小組

小寶 副組長

六人小組

圖 3-1 座位平面圖

研究進行前,研究對象與班級中的同學已有ㄧ年半的互動與相處的舊經驗,

課堂中的學習型式採取小組(small group)型態,然而小學低年級課程學習重 點以認識師長、同學、校園環境、適應團體生活以及學習常規為主,課業則以語 文基礎的注音符號以及其他學科的基本概念,所以在班級實際運作上雖具有小組 型態,但仍舊偏重傳統式的講授法來介紹學習內容,小組間的學科學習作業則以 個人作業為主,團體合作的學習較少。是故,同儕之間在認知學科的課業互動有 限,而情意課程的發展,則採小組學習為主,提昇同儕合作學習的機會。

叁、研究規劃

下學期本研究正式進入實施階段,課堂中的學習模式以上學期的六或七人的 小組互動模式為基礎,正式展開同儕指導(peer tutoring)學習策略,實施社 交技巧教學方案,瞭解同儕之間互動的歷程。

本研究的社交技巧教學方案於每週四上午七時五十分至八點三十分的朝會 時間實施,共計實施十週,每次四十分鐘,一共為十次。由於研究者為班級導師,

因此無法在上課中進行完整的觀察與記錄,為了彌補這項缺失,研究者除了在方 案實施時於教室中同時使用數位攝影機蒐錄完整的資料之外,並將現場的觀察心 得與教學活動後的省思摘錄在研究手札,以利校正或補充現場資料。此外,也請 在本班實習的惠惠老師對行動方案的實施做及時的觀察監測與意見回饋,以利行 動方案的省思與修正。

正式研究從 94 年 3 月 3 日起,現場觀察錄影於每次資料蒐集後立即進行轉 錄拷貝,文件資料則在每次活動進行結束後蒐集整理並加以分類。另外,為了瞭 解社交技巧教學方案實施後的成效,研究者對擔任小老師(神奇寶貝五人組)的 普通學生進行訪談,瞭解其對於社交技巧教學方案實施於智能障礙學生的成效、

以及自身擔任教導者的心得。此外,研究者也訪談一般學生對於同儕指導的看 法,及其對於智能障礙學生和自己有何改變?在每次訪談後隨即做內容分析,以 便更能捕捉研究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