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期望與價值相關文獻

許多研究均指出期望價值信念會影響人們從事活動的選擇,能力自我概念的 差異是形成男女生之間對於活動的選擇上的主要原因(Eccles & Harold, 1991)。

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文化環境、重要他人(如:父母、老師、同儕等)以及過去 的成就經驗,均是影響個體選擇活動的因素。

Eccles 等(1983)指出運動領域是屬於自願性的領域,而期望價值理論模式 主要是用以預測行為選擇的理論模式,可適用於運動領域中(劉又仁,2006)。

Wigfield 與 Eccles(1992)指出,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主題會有不同的態度、目 標和價值。也就是說,運動領域與學業領域可能各自有不同的期望與價值的結構,

兒童及青少年參與運動是因為運動對他們來說是有價值、以及運動是他們能夠做 得到的事(林章榜,2004)。

為符合運動領域的期望價值信念,林章榜(2004)採用國小、國中及高中學 生為研究樣本,以 Eccles 等(1983)的期望-價值理論為基礎,發展出適合運動 領域的「運動期望與價值量表」。林章榜(2004)發展之「運動期望與價值量表」

設計分為二個階段進行,階段一以 Eccles 與 Wigfield(1995)以國小五年級到高 中三年級的學生為對象所發展的「數學領域兒童自我和工作知覺量表」(計19題)

為藍本,檢驗數學領域期望-價值概念的結構。林章榜(2004)並根據 Eccles 與 同儕(Eccles & Wigfield, 1995; Eccles & Wigfield, 2002; Eccles 等, 1983; Wigfield &

Eccles, 2002)對價值概念的敘述,加入實用價值3題及代價10題,量表題項共計有 32題,包含工作價值分量表10題,包括:內在(樂趣)價值2題、成就價值3題、

實用價值5題;代價分量表10題,包括:重要他人的期望代價3題、失去選擇其他 活動機會的代價3題、失敗的心理代價4題。在期望方面共有12題,包括:能力期 望分量表5題、知覺工作困難度分量表3題、需求努力分量表4題。研究對象為國小、

國中及高中學生703位,將此9個向度共計32個題項以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及信度 檢驗,剔除7題未達標準之題目,共抽取出5個因素,總解釋變異量為52.26%,包 括:能力期望、需求努力、失敗的心理代價、重要他人的期望代價、工作價值,

總計有25個題項,量表命名為「運動期望與價值量表」,完成量表信、效度的初 步驗證。

階段二之主要目的是確認階段一所發展的「運動期望與價值量表」結構,以 國小、國中及高中學生563位為樣本,分別以指定因素個數的因素分析、線性結構 方程模式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以了解量表結構的穩定性及結構的適配度。此階 段以健身運動行為做為效標變項,檢驗量表分數對健身運動行為的預測力,並以 性別做為效標變項,檢驗不同性別的個體在量表得分的差異。研究結果顯示,所 有的因素及題項分配與階段一完成相同,內部一致性良好,為進行驗證性因素分 析奠定良好的基礎。在運動期望與價值量表部分,其分量表的得分對健身運動行 為有顯著的預測力,表示量表具有可接受的預測效度,而男生在運動的期望與價 值信念高於女生,也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經研究結果顯示,「運動期望與價值 量表」具備良好的信度及效度,除初步檢視運動領域中的期望與價值結構外,也 可做為未來探討運動領域成就行為相關研究的適當測量工具(林章榜,2004)。

一、期望-價值理論與性別的關聯

性別刻板印象是影響行為選擇的重要因素(Eccles 等, 1983),在個體的期望

價值信念所扮演的角色亦是關注的焦點。Eccles 與 Harold(1991)以國小至國中 階段學生為對象,其目的在驗證 Eccles 等(1983)提出的期望價值理論,探討孩 童在英文、數學及運動領域中,參與活動的信念與自由時間活動涉入的關係,研 究結果指出期望是成就選擇的因素,特別是不同性別在行為上的差異,在英語領 域方面,女生具有較高的期望價值信念;在運動方面,男生的期望價值信念比女 生高。當孩童知覺到自身有較高的運動能力與運動價值時,會比缺少運動勝任信 念與運動價值信念的孩童有較多的運動參與。孩童對不同的領域及主題會有不同 的期望與價值的信念,而且期望與價值的信念對運動領域的預測力顯著高於學業 領域。

Eccles, Wigfield, Harold 與 Blumenfeld(1993)以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 數學、閱讀、運動及音樂等學習領域之知覺自我能力與知覺工作信念在成就選擇 的差異,結果顯示學習領域有性別差異的情形存在,也就是說女生比男生重視閱 讀與音樂,男生則比女生較重視運動。而造成男女生在學習領域的差異現象並非 是性別本身,而是在社會化過程中性別角色認同與性別刻板印象所引起。

Fredricks 與 Eccles(2002)以國小至國中的學生進行縱貫性研究,探討屬於 男性專長的數學與運動領域之勝任信念、知覺樂趣、知覺重要性等各向度對於期 望與價值信念的差異。Fredricks 與 Eccles(2002)將實用價值與成就價值合併為

「知覺重要性」一個變數,因為他們認為要孩童去決定一項活動的實用價值與成 就價值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林章榜,2004)。經研究發現,數學和運動期望信念 與知覺樂趣成正相關,且運動領域中的勝任信念、知覺樂趣、知覺重要性都比數 學領域來得高。在性別差異情形上,男生在數學與運動領域的勝任信念和知覺重 要性都比女生來得高,也就是說男生對於自己在數學和運動領域的表現都比女生 來得好,認為自己能勝任這些領域的活動。Jacobs, Lanza, Osgood, Eccles 與 Wigfield(2002)以 761 位一至十二年級學生進行的縱貫性研究,研究結果顯示,

男生比女生覺得運動有較高的價值。

Xiang 等(2003)以414位國小二、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學生體育與 投擲運動課程之期望價值信念以及未來參與體育活動之意圖,研究結果指出期望 信念與工作價值呈正相關,孩童未來參與體育活動意圖和他們的工作價值以及期 望信念有正相關之情形。當孩童對於活動的期望價值信念愈高時,會認為自己在 體育課程中獲得的成就行為愈高,也就更容易成功。在不同性別方面,男生在參 與投擲運動課程的期望信念與未來參與意圖均高於女生。

Xiang, McBride 與 Bruene(2006)以成就目標理論和期望價值結構探討國小 四年級學生跑步活動的改變,進行一年的研究,評估學生持續和努力的情形,以 及未來繼續參與的動機,結果指出學生的跑步表現雖然改善了,然而繼續參與的 動機卻降低了。當孩童覺得自己跑得多好(期望信念)和知覺到跑步的樂趣(樂 趣價值)時,會正面地提昇孩童繼續參與跑步的意願。喜歡跑步的孩童,大部分 的人認為跑步能夠鍛鍊身體,維持身體健康,增進他們在其他活動的表現(例如:

足球或籃球),能提高身體的強度、耐力與速度。反之,不喜歡跑步的孩童,則會 覺得跑步是一項無趣、不好玩的運動。在性別角色方面,男女生在成就目標、期 望價值以及未來參與動機均沒有顯著差異,推測的原因可能是,男女生會有不一 樣的動機信念和行為,通常發生在屬於性別刻板印象的活動上,例如:男生喜歡 從事具有勝任感,能表現男子氣概的工作(例如:足球或籃球),然而女生喜歡從 事的是具有女子氣質的工作(例如:芭蕾或體操)。根據研究結果,跑步運動在性 別上沒有差異的情形,可知此運動並不屬於性別刻板印象的活動,跑步讓孩童覺 得是適合男生和女生的活動。這些發現證明期望信念和樂趣對於孩童體育活動的 參與度上是必要的因素。

Lirgg(1994)的研究在調查學生自我知覺、工作知覺和環境知覺對於同性別 學校和男女合校的差異情形,探討學生學習的自我認同、實用價值、在課堂上青 少年所知覺到的性別差異,其研究結果顯示,男女合校的男學生在籃球運動建立 的自信心高於同性別的男子學校;女子學校的學生顯示高度的自信心高於男女合

校的女生。由此可知,男生將籃球運動列為屬於男性活動,認為籃球是有用的運 動,可以做為未來休閒運動的項目。在環境知覺方面,相同性別和男女合校的青 少年在參與體育課呈現顯著的差異,相同性別和男女合校的體育課程呈現明顯不 同的上課氣氛,女子學校的學生在行為表現與互動方面均呈現良好的關係,女子 學校知覺性比男子學校來得高,儘管男女生知覺教室是一個整體,其環境氣氛對 於男生和女生還是有所不同的。

尤為立(2005)以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年級、性別國中生運動期 望與價值信念,研究結果發現,在期望信念方面,國中男生在能力期望上顯著高 於國中女生,顯示國中男生相較於女生而言,知覺自己的運動能力強而且在運動 情境中能夠表現的好。在價值信念方面,國中女生在害怕失敗的心理代價和重要 他人的期望代價上顯著高於國中男生,顯示國中女生相較於國中男生而言,更害 怕自己在運動情境中表現不好或被他人取笑,因此,他們必須花費較高的代價去 參與運動。

詹宏基(2007)以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國小學童參與運動期望與價值 信念的差異情形,其研究結果指出,男生在失敗的心理代價顯著高於女生,推測 可能原因為,在國小階段的男生,從事田徑運動並沒有明顯的身體優勢,甚至部 分女生在運動表現上還強於男生,使得國小男生擔心自己在運動中表現比女生不

詹宏基(2007)以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國小學童參與運動期望與價值 信念的差異情形,其研究結果指出,男生在失敗的心理代價顯著高於女生,推測 可能原因為,在國小階段的男生,從事田徑運動並沒有明顯的身體優勢,甚至部 分女生在運動表現上還強於男生,使得國小男生擔心自己在運動中表現比女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