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 結論

第四節 、 未來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未來研究建議

1999 高校擴招後,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凸顯出高學歷求職者低度就 業與教育性失業問題,無疑造成人力培訓與教育資源的浪費,本研究採納產業產 值、高等教育、戶籍三層次檢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最後以圖表統整,分述解 釋供需端的發展境況,本文建議往後研究者可以朝下列方向發展:

一、 本文以三級產業暨產業類別產值貢獻,分析高校畢業生求職與產業用人 需求間做一連結;然而針對各所有制個別對高校畢業生聘僱需求,可以進行 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尤其是專業性技術人員領域,受雇者幾乎都屬高學歷知 識份子,對高階勞動人力配置將更有效率。

二、 中國近來對一胎化政策放寬,未來趨勢必然反映在高等院校招收人數的 增加,官方政策也鼓勵高等教育在中國更加普及化,各地高校為爭取學子就 讀,區域發展後因應人口增加而增設的高校,高校數目增加勢必也使得高校 畢業生求職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三、 戶籍與高校畢業生就業間的連結,高校不再強制要求學子將個人戶籍遷 入當地高校,顯見中國高校生慣有的集體戶籍正在鬆動,各省份間的對人才 准入法令寬鬆、開放程度有異,有待後續研究者更深入各區域鄉鎮發展程度 不一,對於高校生就業待遇的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期刊文章

文東茅,2000,〈高等教育結構調整與畢業生就業〉,《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第四期,頁:82-84。

王瑞琦,1998,〈論「文革」後大陸人才資源配置〉,《中國大陸研究》,第 41 卷,第 6 期,頁:81-100。

王瑞琦,2000,〈九 0 年代大陸高等教育發展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第 43 卷,第 4 期,頁:59-80。

王瑞琦,2001,〈高等教育大眾化—廿一世紀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發展之目標〉,

《中國大陸研究》,第 44 卷,第五期,頁 41-59。

王瑞琦,2006,〈論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途徑—國家、學術專業與市場的 三角協調〉,《中國大陸研究》,第 40 卷,第三期,頁 23-50。

王霆、曾湘泉,2009,〈高校畢業生結構性失業原因及對策研究〉,《教育與經濟》, 第 1 期,頁 40-54。

曲玥,2010,《勞動力市場分割下的教育收益率—對中國工業企業的經驗研究》

中國勞動經濟學,第 6 卷,第 1 期,頁 173-194。

朱世一,2011,《地方本科高校就業現狀及對策研究—以河北省為例》,河北師範 大學碩士班論文。

江志強,2011,《台灣高等教育投資回報率估算之研究》政大教育行政與政策研 究所碩士論文,頁 20。

艾小娟,2004,《擴招下大學生就業供需矛盾及對策研究》,西北工業大學碩士班 論文。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中國大陸未來五年機會與風險〉。

吳佩真,2004,《中國加入 WTO 後高等教育重要改革之研究—以江浙地區為例》。

台北: 淡江大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頁:13-22。

岳昌君、丁小浩,2003,《受高等教育者就業的經濟學分析》,高等教育研究,

第 24 卷,第六期,頁 21-27。

林宗弘,2011,《中國大陸戶籍制度、管理與變革之研究》,行政院陸委會委託 研究。

姚先國、張海峰,2008,《教育、人力資本與地區經濟差異》,《經濟研究》,

第五期,頁 47-57。

姚林,2003,《知識份子失業與高等教育改革》,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第五期,

頁 103-106。

姜麗美,2004,《知識失業—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新疆財經學院學報,第 2 期,

頁 14-17。

胡詠梅、薛海平,2004,《經濟發展水平與高等教育規模的相關性研究》,江蘇 高教,第二期,頁 23-26。

胡瑞文,〈高校畢業生供求形勢與高教結構調整 (2)〉。中國教育報(中國教 育部),2008 年 1 月 28 日。

夏俐,2005,《關於我國教育性失業問題的思考》,天津市教科院學報,第五期,

頁 30-32。

夏俐,2005,〈關於我國“教育性失業”問題的思考〉,《天津市教科院學報》,

第 6 期,頁:30-32。

孫步淩,2010,〈我國高校招生就業體制的歷史演變探析〉,《中國成人教育》, 第 1 期,頁:110-111。

孫亞萍,〈高校大學生價值觀調查:最想去大中型國企謀職〉。中國青年報 (北京),2009 年 11 月 17 日。

荊利蕾,2011,〈當前我國“蟻族”現狀及成因分析〉,《經濟研究導刊》,第 2 期,頁:249-250。

馬小麗,1994,〈我國工資立法研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 5 期,頁:65-69。

馬小麗,2002,〈我國企業工資改革的經驗與問題〉,《中國勞動保障》,第 9 期頁:27。

馬曉河,趙淑芳,〈中國改革開放 30 年來產業結構轉換、政策演進及其評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改革》,第 6 期,頁 5-22。

張竹淵,2009,《都市與鄉村平衡發展之最適動態調整分析》。高雄: 中山大學 經濟研究所。

張芳全,2008,《過量及低度高等教育與失業率之國際分析》,教育研究與發展 期刊,第四卷,第三期,頁 95~97。

張騰元,2008,《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中國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張輝,2008,〈中國經濟增長中的產業結構變遷和技術進步〉,《經濟研究》,

第 11 期,頁 4-15。

張薇,2008,〈建國後工資制度的建立及其沿革〉,《貴陽文史》,第 5 期,

頁:34-38。

張藜,1992,〈50 年代初院系調整對我國高等化學教育的影響〉,《自然辯證 法通訊》,第 2 期,頁:41-48。

曹景椿,2001,〈加強戶籍制度改革,促進人口遷移和城鎮化進程〉,《人口研 究》,第 5 期,頁:9-17。

陳文壽,2011,〈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引資政策研究〉,《研究與探討》。第三卷。

陳廣漢、張光南,2010,《中國勞動力市場的二元結構及其工資差異研究》中山 大學學報第一期,第 50 卷,頁 195-202。

陳曉宇、閡維方,1998,《我國高等教育個人收益率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第六期 期刊,第七卷,第三期,頁 33-37。

傅頤,2006,〈六十年代初”高教六十條”的制定、試行及歷史經驗〉,《中共 黨史研究》,第 3 期。

湯舜,2009,《大學生被就業之現象分析》,教育評論,第五期,頁 63-66。

費菊瑛、任條娟,2005,《高校擴招中的畢業生結構性失業研究》,黑龍江高教 研究,第 8 期,頁 133-135。

賀秋碩,2007,《我國分割的勞動力市場中工資決定機制研究》。廈門:廈門大 學。

黃雅婷,2010,《高等教育擴張對年輕工作族群之大學溢酬和工作選擇影響之研 究》,南華大學管經所碩士論文。

楊思偉,2000,《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模式初探》,教育研究資訊,第 8 卷,第 4 期,頁 17-3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楊東平,2006,〈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擴大之中的階層差距〉,《清華大學教研 究》,第 27 卷,第 1 期。

楊景堯,2003,〈中國大陸高等學校管理體制改革〉,《展望與探索》,第 1 卷,第 5 期,頁:100-105。

溫海燕、陳平水,2006,《勞動力市場分割條件下大學畢業生自願性失業問題初 探》,生產力研究,第五期,頁 127-129。

萬廣華、陸銘、陳釗,2005,《全球化與地區間收入差距—來自中國的證據》,

中國社會科學,第 3 期,頁 17-26。

鄔大光,2005,《高等教育發展與制度創新》,大學教育科學,第 2 期,頁 7-10。

寧光杰,2007,〈中國市場化進程中的工資形成機制——來自各省面板資料的證 據〉,《財經研究》,第2期。

劉文,2004,《大學畢業生相對過剩的經濟學解析》,現代教育科學,第三期,

頁 15-17。

劉斐,2011,〈大學生職業期望歷史變遷研究〉,《經濟研究導刊》,第 8 期。

劉秀曦、黃家凱,2011,《高等教育擴張後我國大學生人力運用之研究》教育研 究與發展,頁 153-180。

劉龍洲,2003,《論解決我國教育過度和知識失業問題的對策》,教育探索,第 四期,頁 41-42。

範劍勇,2004,〈市場一體化、地區專業化與產業集聚趨勢〉,《中國社會科學》, 第 6 期,頁 36-53。

蔡昉、都陽,2000,《中國地區經濟增長的趨同與差異—對西部開發戰略的啟 示》,《經濟研究》,第十期,頁 30-38。

蔡昉、都陽、王美豔,2001,〈戶籍制度與勞動力市場保護〉,《經濟研究》第 12 期,頁:41-49。

蔡昉、都陽、高文書,2004,《就業彈性、自然失業和宏觀經濟政策》,經濟研 究,第 9 期,頁 18-47。

蔡昉,2007,〈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發育與就業變化〉,《經濟研究》,第 7 期,

頁:4-22。

蔡炳南,2008,《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機會公平性之研究》。台北: 淡江大學中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蔡獻唐、韋伯韜,2004,《人力低度運用衡量方法之研究》,台灣行政院主計處 委託研究報告。

鄧玉英,2005,〈從產業群聚看中國區域經濟發展,臺灣國際研究季刊〉,《台 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1 卷,第 4 期,頁 1-21。

賴德勝,2013,《高等教育擴展背景下的勞動力市場變革》,前線,第一期,頁 37-40。

賴德勝、田永波,2005,《對中國知識失業成因的一個解釋》,經濟研究,第 11 期,頁 111-119。

賴德勝、吳克明,2004,《大學生自願性失業的經濟學分析》,高等教育研究,

第 2 期,頁 38-41。

賴德勝,2001,《勞動力市場分割與大學畢業生就業》,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第 四期,頁 69-76。

竇豔芬,2006,《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過程中畢業生就業問題研究》。天津: 天 津大學。

文獻專書

M.Todaro 著、余向華譯,1954,《發展經濟學》。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W.Lewis 著、周詩銘、沈丙杰、沈伯根譯,1999,《經濟增長理論》。北京:商 務印書館

方立維、席志國、韓宇,2009,《中國大陸公司法與企業法簡析》。台北;元照 出版。

王英傑、劉慧珍,2005,《2005:中國教育發展報告:高等教育的發展、問題與 對策》。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岳平,2013,《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研究》。安徽;安徽人民出版 社。

李江帆,2009,《三次產業結構演變與服務經濟前沿問題研究》。人民出版社。

李唯一,1991,《中國工資制度》。中國勞動出版社。頁:392。

林文達,1998,《教育財政學》。三民書局出版社。

林毅夫、蔡昉、李周,2000,《中國國有企業改革》。臺北:聯經出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林毅夫、蔡昉,2003,《中國經濟》。中國財經出版社。

姚裕群,2007,《中國大學生的就業與職業問題》。台灣:秀威資訊。

孫祖培,2003,〈增長與極限——長三角與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比較〉。收錄於 《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變遷與挑戰》。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 司。

張鳳林,2005,《人力資本理論及其應用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都陽、王德文、張建武,2010,《中國勞動經濟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陳志武,2010,《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台北:八旗文化。

陳東林、杜蒲,1994,《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錄長春》。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程晉寬,2001,《"敎育革命" 的歷史考察: 1966-1976》。福建:福建教育出版 社。

黑田篤郎著,宋昭儀、李弘元譯,2002,《中國製造》。臺北:經濟新潮社。

楊景堯,1995,《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後之高等教育改革》。麗文文化事業股份 有限公司。

楊泉明,2009,《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楊景堯,2003,《中國大陸高等教育之研究》。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溫明忠,2011,《高等教育經濟學》。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溫明忠,2011,《高等教育經濟學》。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