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 結論

第二節 、 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 研究建議

本文探討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從中國高校教育與產業貢獻發展過程著眼,對中 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試圖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 市場失靈的那隻手:政府,應分從產業、人口、高教著手改善。

1978 年起,中國引入改革開放,讓市場機制取代昔日計畫經濟體制,但中 國許多方面仍存有共產主義色彩,容易引發市場失靈,針對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 困難與蟻族問題,政府應明確擬定就業、戶籍人口、高教、產業各層面政策,按 各地方行政層級由上而下推動,依照各地發展程度、資源稟賦不同,調整資源分 配、促進當地產業升級。

(一)、需求:產業方面

各地方政府應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做為首要目標,透過本地企業年度盈餘 上繳地方國庫後,收得豐盈的稅賦,增加地方財政經費來源,進一步帶動區域經 濟活絡。中國受制於幅員廣大,中央政府與地方,如同管理學理論中常見的代理 人問題(Principal-agent problem),深入了解當地稟賦優勢的唯有地方官員,中 央官員必須設計誘因機制,促使地方政府將各地產業發展視為己任,開拓當地人 才需求市場,首先各地企業盈虧多寡,影響地方政府年度財源,財政經費又連帶 牽涉到當地社會福利制度推行程度。在 Todaro(1974)模型中,提及求職者對於 遷徙,存有理性預期,因此是否能吸引人才遷入與各地福利待遇涵蓋範圍也密不 可分。

目前中國仍以第二級產業為主導產業,因此中共中央對於區域性產業趨勢必 須要有統整、通盤性的了解,扶植第三產業雖有助於解決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問 題,但各省份資源稟賦、發展程度不一,應為各地方政府擬定出因地制宜的產業 政策,拋棄往昔一、二級產業仰仗勞動剩餘,擴大經濟規模的既有思維、應輔導 昔日國有大型企業技術轉型、產業升級,另方面擬定完善的勞動法規,保障受雇 者的就業權益。

(二)、供給:高等院校方面

除了將校系設備、教學內容加以改革,跟上產業用人趨勢,與各地企業實行 產學建教合作外,由於目前中國政府推行職業證書資格、實行就業准入制度,已 漸成將來趨勢,舉例而言 985 重點高校清華、北京、中國人大皆有校辦企業,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及時按照校辦企業要求調整教學內容,儘管中國各地多數普通高校經費,不足以 承辦校辦企業,但仍應重視學生就業能力的職前培育,使畢業生能與職場做好就 業接軌。改善教學品質與更新校系設備資源,除仰賴高校經營收支是否得當,國 家政府教育經費補助亦不可偏頗,扶植 985、211 等重點高校,已使得名校多集 中於上海、北京,加大城鄉差距與區域失衡,為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沿海 城市的教育經費應用於二線、三線城鎮,在當地設立優質高等院校,藉由聘僱良 好的師資,將各地高等教育逐漸普及、全民化。

(三)、市場架構:戶籍

影響中國所有勞動者自由擇業遷徙的主因,就屬 1950 年代頒布的戶籍。在 中國,戶籍不僅僅是個人身份表彰,連帶附屬:就業權益、生育保健、子女就學、

購置商品房、職災失業工傷津貼…關乎一個人至於整個家庭的生計。大學畢業生 在 1985 年代以前,就業統一受國家分配,畢業後的個人檔案自動轉為國家幹部 身份,並按政府發派到各地就業單位落戶生根;但 1985 年起高校畢業生,就業 開始受到市場供需考驗,畢業生唯有取得穩定工作,得以將戶籍落戶在該就業單 位或當地人才市場,並於見習期滿後取得國家幹部身份,正式落戶於當地,在此 番條件限制之下的高校畢業生求職,身為理性預期的高知識份子,多數不會因為 偏鄉省份開出一時極為優渥的薪資,便貿然決定前往當地就業,考慮到個人職涯 發展甚或是在何處組成家庭落地生根。

戶籍本身並不是造成中國勞動力流動不自由的主因,取得戶籍後附屬於個人 身份高低而得以取得的社會福利,才是造成多數高學歷待業者,甘願蝸居在北京 近郊不肯離去的關鍵。儘管中共中央頻頻呼籲各地省份放寬戶籍身份限制、出台 一系列對大學生就業出台三支一扶就業政策34,仍難以緩解各地蟻族問題,其根 本解決之道終仍在於政府,不應對人口身份地位有差別待遇,勞動力市場均衡價 量,最終由供需決定,廣納各地勞動者在當地求職市場,按就業能力高低,各憑 本事公平競爭。

二、 產業與高校透過產學合作,配合國家用人政策,聘僱大學生。

遠見雜誌 1995 年曾報導中國大陸校辦企業,本文援引內文為例:東北大學 校辦企業,核心為東大阿爾派集團(現已更名為:東軟集團),1991 年由校內留 美回國的年輕教授,帶領著數十位準大學畢業生成軍,現況為在瀋陽、大連、成 都、南海設有東軟園區、創辦軟體訊息學院,旨在培育 IT 專業技術人才,使大 學生在畢業之前,就能實際參與企業工作,實習順利的話,可在畢業前就解決就 業問題。

34 自 2006 年起連續五年,每年招募數萬名高校畢業生,安排到鄉鎮支教、支農、支醫、扶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另外根據 2010 年 8 月中華英才網,在北京發表了《2010 年最佳雇主調查報 告》,中國最大電子商務集團企業:阿里巴巴產學合作經驗為例,為中國七十餘 所高校提供電子商務課程。根據浙江省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指導中心,阿里巴巴 企業每年為浙江省就吸納了數千名畢業生,其中並未包含旗下淘寶網的網路創業。

透過產學合作,大學生在學時就能習得職訓技能,也省卻企業用人後的在職訓練 成本。上述兩則成功實例,中國產業界無非是希望能夠透過拋磚引玉,引發各省 份仿效,帶動各地產學合作。

三、 普通高校畢業生面對求職困境,應朝以下數點,充實自我。

(一)、就業實務能力:職業資格證書

加入 WTO 後,中國就業准入於 2005 年起逐漸普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 國職業分類大典》分類目錄中,確定了 66 個職業實行就業准入,求職登記必須 出示該項職業資格證書,用人單位招聘廣告中必須載明此必要條件。大學生為順 利在廣大求職者中脫穎而出,與其冀望國家政策、就業環境能有所改變,不如轉 而加強本身工作能力,以求獲得雇主賞識。

(二)、外語能力:第二外語

隨著交通運輸工具普及,國與國間的距離拉近,外語能力成為就業市場必備 條件,不僅以本國母語的溝通能力要對答如流,培育第二外語也已被高校生視為 取得就業機會的加分利器,具備多國語言交涉能力,才能成為國際化通才,不易 被市場所淘汰。根據《2010 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辦理本 市戶籍受理辦法》規定:基本條件就載明需具備規定的外語能力與計算機應用能 力,獲得大學外語四級證書或四級成績達到 425 分(含)以上。

(三)、研究所學歷

中國就業市場,因為 1999 年高校擴招,已產生逼近千萬的大學畢業生求職 大軍,退無可退的大學畢業生,面臨昔日高學歷文憑不再鍍金,進而選擇求取更 高學歷層次藉以在求職市場中勝出,但並非追求熱門科目,影響個人職涯順遂與 否,態度更應審慎,切莫因一時逃避就業壓力而盲目報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